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玉怜
Lin Yu Ling
論文名稱: 變焦的旋律-探討植物的組構形式
Zoom Rhythm - Exploration the Structure in the form of the plant
指導教授: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水墨創作花鳥組構變焦旋律
英文關鍵詞: ink painting, flower bird painting structure, Zoom, rhythm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0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的論述以植物組構的形式及生命中不同階段的現象,置入花鳥畫中,除了應用植物本身結構的特性外,更將水墨畫的特色“虛實”的概念融入花鳥畫,以面向的方式作專題深入探討及創作表現。經筆者刻意的經營及梳理組構的概念、美感,以往上、向下、拉近、推遠的變焦視角,靈活的應用在構圖上,讓水墨花鳥畫多出一個表現的場域。
    第一章緒論中,闡述引發本研究動機的緣起和所欲達成的目的,以及研究的內容、範圍和詞彙加以詮釋。
    第二章,從觀照自然的生命遞衍,到形成圖像後的意涵和寓意。當圖像與形式結合後,東西方藝術的視覺差異性。
    第三章,談組構的意涵及組構經觀察、轉化、到建構的過程,探討和本創作有關的美感形式、圖例及要素。
    第四章,由習畫的過程中,確立題材的選擇及說明創作內容的四個面向,分別為順物性的“實"部分、順物性的“虛"部分、意念性的“實"部分、意念性的“虛"部分以及舉一作品解說創作的歷程。
    第五章,創作作品的分析。將研究的主題實踐、驗證在作品,並依創作理念、形式內容、表現技法作說明。
    第六章,透過此次主題研究作心得感想,並自我檢討,然後提出未來如何以新的觀念面對水墨花鳥畫創作的期許。

    This study deals with the form and structure of the plant and the life phenomena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then put it to the flower-bird paintings . In addition to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structure itself, but also the "virtual & real" concept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k painting, were all melted into the paintings which were deeply continued in the way of creative expression. The author applied the concept of structure and beauty to the flexible applications in composition, which with zooming view : past, down, closer, pushing away, so that the flower-bird paintings could have more expression fields of the performance.
    In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elaborating the motivation of this study, the purposing achievement, content of the study and terms to be interpreted.
    Chapter II,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natural life, and meaning after meaning after forming the image. After the combining of image and form, the visual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arts.
    Chapter III, to 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structure being observed, transformed, and constructed, and to explore the beauty of the form, the figures and the elements, which all related to the creation itself.
    Chapter IV, during the painting process, to establish the choice of subject matter and four part of the creative contents : "real" par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virtual" par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real" part of will properties, "virtual" part of will properties then give each part a figure to explain the course of creation.
    Chapter V, analysis of creation. To testify and practice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on the creation then descript it according to creative ideas, forms, contents, and performing skills.
    Chapter VI, to make an impression of feeling and self-examination after these theme research, and then propose expectations how to face the creation of flower-bird paintings with a new concept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從觀照自然到圖像的形式鋪陳 第一節 自然的現象-生生不息 ………………………………6 第二節 圖像的意涵 ……………………………………………9 第三節 形式和圖像結合後的視覺性…………………………18 第三章 創作理念的學理基礎—圖像組構的應用 第一節 組構性意涵……………………………………………23 第二節 組構方法………………………………………………28 第三節 組構美感………………………………………………39 第四章 創作方法 第一節 題材選擇………………………………………………47 第二節 創作內容的面向………………………………………51 第三節 創作方法………………………………………………54 第五章 作品分析…………………………………………………………60 第六章 結論 ……………………………………………………………..78 參考書目……………………………………………………………………80

    T.霍克斯,陳永寬譯,《結構主義與符號學》,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1988年。
    王秀雄,《美術心理學》,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1991年版。
    王菊生,《中國繪畫學概論》,中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5月版。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7月版。
    朱光潛,《談美》,臺北市:尼羅河書房,2001年4月版。
    老子著,李金水編,《道德經》,臺北市:維多利亞圖書公司,2007年4月。
    何政廣,《世界名畫全集》,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6年。
    何懷碩,《給未來的藝術家》,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余光中,《白玉苦瓜》,臺北市:大地出版社,1974年10月再版。
    李易儒,《易經之道》,臺北縣:藍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1999年3月。
    李澤厚,《美學四講》,臺北市:人間出版社,1998年11月版。
    李澤厚,《美學試講》,臺北市:人間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李霖燦,《中國美術史稿》,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2008年1月版。
    李霖燦,《藝術欣賞與人生》,臺北市:雄獅圖書公司,2007年3月版。
    周鴻,劉韻涵,《環境美學》,臺北市: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臺北市:淑馨出版社,民1989年4月版。
    林書堯,《視覺藝術》,臺北市:維新書局,民國1973年6月四版。
    林偉新(攝影),《百花之美》,臺北市:藝術圖書公司,1992年6月版。
    汪中註譯,《新譯宋詞三百首》,臺北市:三名書局,2004年1月出版。
    俞崑,《中國畫論類編》,臺北市:華正書局,民國1977年10月版。
    姜一涵,《易經美學十二講》,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公司,2005年11月版。
    洪應明,邱秀雲編,《菜根譚》,台中市:更書園文化公司,2006年7月一版。
    徐建融著,孫丹妍導讀,《傳統的興衰》,中國上海市:上海市印刷十廠公司,2003
    年12月第一版。
    徐書城,《繪畫美學》,臺北市:五南圖書,1993年版。
    81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1981年版。
    袁金塔,《中西繪畫構圖的比較研究》,臺北市:設計家文化出版事業公司, 1981
    年3月版。
    高宣揚,《結構主義》,臺北市:遠流出版1990年版。
    郭慶藩,《庄子集釋》,臺北市:天工書局,1989年9月版。
    陳坤宏,《空間結構》,臺北市:明文書局,1991年版。
    陳懷恩,《圖像學》,臺北市:如果出版,2008年版
    曾祖映,《中國古代美學範疇》,臺北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年4月版。
    楊大春,《解構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1997年四版
    楊家駱主編:《宣和畫譜》,臺北市:世界書局1974年12月三版。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4月。
    詹宏志,《城市觀察》,臺北市:遠流出版,1989年二版。
    趙士林,《當代中國美學研究概述》,臺北市:古風出版社,1988年11月。
    趙衛民,《莊子的道》,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月初版 。
    劉千美,《藝術與美感》,臺北市:台灣書店,2000年8月初版。
    劉文潭,《現代美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91年版。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評論》,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1年版。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作》,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年1月。
    歐崇敬,《從結構主義到解構主義》,臺北市:揚智文化,1999年版。
    蔣勳,《天地有大美》,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9年2月II版。
    蔣勳,《美的覺醒》,臺北市:遠流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蔡美麗,《黑格爾》,臺北縣:遠足文化,2003年版。
    嘉門安雄編,呂清夫譯,《西洋美術史》,臺北市:大陸書店,1981年4月六版。 邱燮友註譯,《新譯唐詩三百首》,臺北市: 1976年修訂初版。
    國際基甸會,《聖經新約》台中。
    鈴木大拙原著,劉大悲譯,《禪與生活》,臺北市:志文出版社,1972年1月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