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何宛蓁
He, Wan-Chen
論文名稱: 西村朗《光之波》與細川俊夫《風景I》之比較分析暨自我創作分析與研究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kira Nishimura’s Pulses of Light and Toshio Hosokawa’s Landscape I and Self-composition
指導教授: 林進祐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5
中文關鍵詞: 西村朗細川俊夫日本音樂
英文關鍵詞: Akira Nishimura, Toshio Hosokawa, Japanese music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04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西村朗(Akira Nishimura, 1953- )與細川俊夫(Toshio Hosokawa, 1955- )身為日本當代作曲家,不僅吸收西方的音樂創作語法,也浸染了東方的創作思想。西村朗從東方的宗教、哲學與異域傳統音樂找到了自我的創作定位,東方的音樂精神-「支聲複調」更是他創作的核心;細川俊夫從日本禪學、大自然與冥想中尋找到自己獨特的音樂語法,同時透過作品表達對日本社會的關懷。
    本文將探討兩位作曲家如何利用自身的現代創作手法寫作古老的樂種-弦樂四重奏,分別以西村朗的第二號弦樂四重奏《光之波》與細川俊夫的弦樂四重奏作品《風景I》為例。從作曲家們的創作背景,乃至作品的架構、音高、節奏、織度、音色與力度等設計,再從這些創作面向比較兩部作品的異同;最後闡述其對於自身創作的影響。

    Akira Nishimura(1953- ) and Toshio Hosokawa(1955- ), as contemporary Japanese composers, not only absorbed Western music composition grammar, but also immersed in Eastern creative ideas. Nishimura has found his own creative position from Eastern religion, philosophy and foreign traditional music. Eastern music spirit-"Heterophony" is the core of his creation; Hosokawa also found it from Japanese Zen studies, nature and meditation, while expressing concern for Japanese society through his work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he two composers used their own modern creative techniques to write the ancient music genre-string quartet, based on Nishimura's second string quartet Pulses of Light and Hosokawa Toshio's string quartet Landscape I as an example.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osers, to the structure, pitch, rhythm, texture, timbre and intensity of the works, comp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works from these creative aspects; finally, explain their influence on researcher’s composi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格目錄 iv 譜例目錄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名詞釋義3 第二章 西村朗與細川俊夫簡介 5 第一節 日本戰後音樂的發展概況 5 第二節 西村朗生平概述與創作手法 17 第三節 細川俊夫生平概述與創作手法 23 第三章 西村朗《光之波》與細川俊夫《風景I》 28 第一節 西村朗 《光之波》 28 第二節 細川俊夫《風景I》 90 第三節 西村朗《光之波》與細川俊夫《風景I》分析與比較 133 第四章自我音樂創作理念之實踐 147 第一節《弦樂四重奏》 147 第二節鋼琴獨奏《候鳥素描》 179 第五章音樂創作的檢討與展望 194 參考文獻 196 附錄 198

    一、專書
    社團法人日本作曲家協會。《20世紀のアジアの作曲家たち》。東京: 社團法人日本作曲家協會,2002。
    連憲升。《音樂的現代性與抒情性-台灣視野的東亞音樂》。臺北:唐山出版社,2014。
    楊立青。《管弦樂配器教程》。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Hosokawa, Toshio and Sparrer, Walter-Wolfgang。《音楽を語る──静寂と音響、影と光》(Stille und Klang, Schatten und Licht)。沛木伸之 譯。東京: アルテスパブリッシング出版,2016。
    Joseph N. Straus. Introduction to Post-Tonal Theory. New Jersey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2000.
    Stefan Kostka.Materials and Techniques of Twentieth-Century Music.New Jersey:A Paramou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1990.
    Stone, Kurt. Music Not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New York: W.W.Norton Company, 1980.

    二、學術論文
    孔志軒。〈西村朗作曲技法與風格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9。
    林昱君。〈細川俊夫《織夢》暨自我音樂創作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8。
    秦海力。〈細川俊夫《遠景III》和尹伊桑《禮樂》作曲技法與特點〉。上海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20。
    許育禎。〈東西方音樂思維的時空維度-談西村朗的「再融合」暨自我創作〉。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
    陳思昂。〈遠與近的距離-西村朗、細川俊夫及二人作品的多角度對比分析〉。中央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2。
    彭蘭。〈細川俊夫「主要音」技法的結構力研究〉。武漢音樂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9。

    三、樂譜
    Hosokawa, Toshio. Landscape I for String Quartet. Tokyo: Shott Japan Company Ltd.1995.
    Nishimura, Akira. String Quartet No. 2 (Pulses of Light). Tokyo: Shott Japan Company Ltd.1992.

    四、期刊
    任意。〈關於巴托克音樂創作思維的初步研究〉。《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季刊》(9月號,2010):76-81。
    韩昕桐。〈一元的多樣性音樂-西村朗《雅樂》中的Heterophony技法研究〉。《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20第一期》(9月號,2010):50-62。

    五、網路資訊
    沃爾特-沃夫岡·施巴勒。張磊,黃源濤編譯。〈沉默的方式——聆聽細川俊夫〉。https://kknews.cc/culture/avxyxgj.html;摘錄於November 19, 2020。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張鍠焜。〈後現代主義〉。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7390/;摘錄於January 11, 2021。
    Shott Music Japan Company Ltd。〈細川俊夫-作品情報〉。https://www.schottjapan.com/composer/hosokawa/works/choral_index.html;摘錄於November 19, 2020。
    ZEN-ON Music Japan Company Ltd。〈西村朗〉。https://www.zen-on.co.jp/world/composers_nishimura/;摘錄於November 19, 2020。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5/05/22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