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佳樺 Chia-Hua Hsieh |
---|---|
論文名稱: |
王鼎鈞散文中的基督信仰書寫 Christianity in the Prose of Ting-Chun Wang |
指導教授: |
胡衍南
Hu, Yan-N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9 |
中文關鍵詞: | 王鼎鈞 、散文 、基督教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7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王鼎鈞在台灣文壇名聲顯赫,他的散文獨具藝術的魅力,深刻睿智的思想、儒釋道耶具存,在王鼎鈞的散文中,有著積極的入世思想,包含悲天憫人的精神取向、仁愛思想、民本思想、以及他對文學的熱愛,都使他的文字注入一股瑰麗深邃的人生智慧。王鼎鈞著名的散文集有《情人眼》、《碎琉璃》、《左心房漩窩》、《黑暗聖經》等等,以精湛嫻熟的藝術手法,營造出一片情感飽滿的散文世界,文中流露的超越常情的大愛、細膩的人生智慧,往往深深觸動讀者心弦、也啟發了讀者的心靈。
對王鼎鈞而言,「基督教」信仰一直如影隨形的影響著他的人生觀、價值觀、甚或是寫作,他認為「音樂是上帝的手指,美術是上帝的手巾,文學是上帝的手套。」手套總是要接觸塵垢的。王鼎鈞不只把基督教當成一種宗教,更是當成「生命」,讓人看見他,就遇見上帝的愛。王鼎鈞將信仰與創作結合,認為無數的創作都是從神而來,除了像是《心靈分享》這樣較為單純直接論述宗教信仰的作品外,王鼎鈞也出版了許多關於文論的作品,如《文路》、《講理》、《作文七巧》、《文學種籽》等,看似與宗教無關,但因著王鼎鈞對人類的愛,對文學青年的愛,提筆將自己創作經驗、心路歷程與讀者分享,也是王鼎鈞愛人的方式。
而亮軒的《風雨陰晴王鼎鈞──一位散文家的評傳》一書中,以一個章節來探討王鼎鈞的信仰世界,認為要探討王鼎鈞這樣一個作家,如果略掉他的宗教信仰不談,很可能就錯過了最重要的部分。 王鼎鈞一再地公開表示他是一位基督徒,常常在各個教會作生命的見證;在王鼎鈞中年時,或許信仰不是那麼堅定,到了七十歲之後,信仰成了晚年的他與上帝之間神聖的橋樑,對於一個有信仰的作家,即使遇到寫作的瓶頸,信仰一定可以發揮決定性的作用。王鼎鈞的宗教信仰一直有著對其他信仰的包容性,包容了佛家、道家,多年以來,對於人生的種種問題,他是一直抱著莫大的關切,在每一個層面都關心著信仰的問題,所以他的作品必然顯示他信仰的情操。
故本論文以「王鼎鈞散文中的基督信仰書寫」為題,更深入探討王鼎鈞作品的基督教信仰內涵,王鼎鈞不只是一位文學家、作家、更是身體力行,為上帝向世人寫下愛的警語,不說理、不傳教,用文學點亮世人靈性之光。期許本論文建構出更完整、有系統的王鼎鈞宗教書寫的研究,讓世人看見一位文學家因堅貞的宗教信仰,竭盡一生的心力,貢獻在創作的領域裡。
《聖經》和合本(香港:國際聖經協會,1999年)。
《聖經》新譯本(臺北:環球聖經公會,1992年)。
一、專書
(一)王鼎鈞作品
1.《王鼎鈞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5年。
2.《開放的人生》(人生三書之一),臺北:爾雅出版社,1975年。
3.《人生試金石》(人生三書之二),臺北:爾雅出版社,2002年。
4.《我們現代人》(人生三書之三),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
5.《碎琉璃》,臺北:九歌出版社,1978年。
6.《海水天涯中國人》,臺北:爾雅出版社,1982年。
7.《山裏山外》,臺北:洪範書店,1982年。
8.《別是一番滋味》,臺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
9.《看不透的城市》,臺北:爾雅出版社,1984年。
10.《意識流》,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
11.《左心房漩渦》,臺北:爾雅出版社,1988年。
12.《心靈分享》,臺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
13.《隨緣破密》,臺北:爾雅出版社,1997年。
14.《黑暗聖經》,臺北:爾雅出版社,2008年。
15.《講理》,臺北:大地出版社,1974年。
16.《有詩》,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17.《千手捕蝶》,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18.《活到老,真好》,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19.《滄海幾顆珠》,臺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
20.《風雨陰晴》,臺北:爾雅出版社,2000年。
21.《情人眼》(又名《情話》),臺北:爾雅出版社,2004年
22.《葡萄熟了》,臺北:大地出版社,2006年。
23.《昨天的雲》(少年時代,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一),臺北:爾雅出版社,2005年。
24.《怒目少年》(流亡學生時代,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二),臺北:爾雅出版社,2005年。
25.《關山奪路》(國共內戰,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三),臺北:爾雅出版社 2005年。
26.《文學江湖》(在台灣三十年來的人性鍛鍊,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
(二)學術論著
1.王德威:《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2.王本朝:《20世紀中國文學與基督教作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3.方逎:《散文學綜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方忠:《台灣散文縱橫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
5.方方:《妙手文心──王鼎鈞散文的藝術風格》(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
6.孔漢思、秦家懿:《中國宗教與基督教》(北京:三聯書店,1990年)。
7.朱棟霖:《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8.朱維之:《基督教與文學》(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9.朱謙之:《中國景教》(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10.何寄澎、劉龍勳編:《人生、家國、鄉愁》(臺北:長安出版社,1981年)。
11.何寄澎、李豐楙等編:《中國現代散文選析》(臺北:長安出版社,1985年)。
12.何寄澎編:《當代臺灣文學評論大系(五)‧散文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13.沈從文:《沈從文文集》第11卷(香港:三聯書店,1982年)。
14.卓新平:《基督宗教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15.沙海昂著,馮承鈞譯:《馬可波羅行紀》(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
16.克里斯托弗‧道森(C. Dawson):《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林語堂:《信仰之旅──論東西方哲學與宗教》(臺北:道聲出版社,1982年)。
18.林語堂:《生活的藝術》(臺北:金蘭文化出版社,1984年)。
19.周作人:《藝術與生活》(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20.阿盛:《作家列傳》(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21.阿盛主編:《散文30家》(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22.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的原鄉書寫》(臺北:學生書局,2006年)。
23.宋澤萊:《禪學與文學體驗》(臺北:前衛出版社,1986年)。
24.周芬伶、鍾怡雯主編:《臺灣現代文學教程》(臺北:二魚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
25.約翰‧麥奎利著,何光澤譯:《基督教神學原理》(上海:三聯書店)。
26.亮軒:《風雨陰晴王鼎鈞》(臺北:爾雅出版社,2003年)。
27.范培松:《散文瞭望角》(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28.柯德納(Derek Kidner)等著,賴建國譯:《丁道爾新舊約聖經註釋》(臺北:校園書房,2002年)。
29.保羅‧田立克(Paul Tillich)原著,鄭華志譯:《系統神學第二卷》(臺南:教會公報出版社,1971年)。
30.徐學:《臺灣當代散文綜論》(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
31.孫津:《基督教與美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
32.孫振青:《笛卡兒》(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33.姚一葦:《美的範疇論》(臺北:開明書局,1985年)。
34.秦嶽:《名家創作經驗》(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35.康來新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臺北:雅歌出版社,1990年)。
36.鹿憶鹿、胡衍南、許應華:《現代文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出版社,2008年)。
37.陳少棠:《晚明小品論析》(臺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
38.陳浦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39.陳映真等著,康來新、彭海瑩合編:《曲扭的鏡子─關於台灣基督教會的若干隨想》(臺北:雅歌出版社,1987年)。
40.陳映真:《陳映真散文集1‧父親》(臺北:洪範出版社,2004年)。
41.陳德錦:《中國現代鄉土散文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42.莊雅棠:〈世界偉人共同推薦《聖經》〉,《書中之書──《聖經》的價值與影響》。
43.湯姆‧華森(Thomas Watson)原著,羅偉倫、錢曜誠譯:《系統神學》(臺北:加爾文出版社,1998年)。
44.麥敦諾著,俞成華譯:《神救贖的計畫》(臺北:台灣福音書房,1978年)。
45.張春榮:《極短篇的理論與創作》(臺北:爾雅出版社,1999年)。
46.張春榮:《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47.張春榮:《文心萬彩──王鼎鈞的書寫藝術》(臺北:爾雅出版社,2011年)。
48.張曉風:《曉風散文集》(臺北:道聲出版社,1986年)。
49.張曉風:《曉風吹起》(臺北:文經出版社,1989年)。
50.張曉風:《給你》(臺北:宇宙光出版社,1987年)。
51.張智輝:《散文美學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52.黃武忠:《親近臺灣文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
53.黃雅莉:《現代散文鑑賞──採擷紛繁人生的心影》(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
54.黃淑靜:《走盡天涯‧歌盡桃花──王鼎鈞散文藝術》(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
55.曾祖蔭:《中國古代美學範疇》(臺北:丹青出版社,1987年)。
56.鄔昆如:《存在主義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出版,1985年)。
57.楊劍龍:《中國現代作家與基督教文化》(新加坡:青年書局,2008年)。
58.楊牧:《文學知識》(臺北:洪範書店,1979年)。
59.楊牧:《中國近代散文選》(臺北:洪範書店,1981年)。
60.楊牧:《文學的源流》(臺北:洪範書店,1984年)。
61.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
62.楊昌年、皮述民、邱燮友、馬森《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臺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63.蓉子:《只要我們有根》(臺北:文經出版社,1989年)。
64.蔣勳:《感覺十書──蔣勳談美》(臺北:聯經出版社,2009年)。
65.魯樞元:《創作心理研究》(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5年)。
66.廖玉蕙:《走訪捕蝶人──赴美與文學耕耘者對話》(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
67.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台灣文學五十年》(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68.齊邦媛:《千年之淚》(臺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69.蔡倩茹:《王鼎鈞論》(臺北:爾雅出版社,2002年)。
70.鄭明娳:《現代散文》(臺北:三民書局,1999年)。
71.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7年)。
72.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73.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74.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86年)。
75.鄭明娳、林燿德:《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臺北:幼獅出版公司,1991年)。
76.劉曉楓主編,楊德友翻譯:《20世紀西方宗教哲學文選(上卷))》(上海:三聯書店,1994年)。
77.魯樞元:《創作心理研究》(鄭州:黃河文藝出版社,1985年)。
78.隱地:《作家與書的故事》(臺北:爾雅出版社,1985年)。
79.隱地:《我的宗教我的廟》(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80.應鳳凰:《筆耕的人》(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
81.鍾怡雯、陳大為主編:《天下散文選》(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1年)。
82.鍾怡雯:《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像》(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01年)。
83.叢新強:《基督教文化與中國代文學》(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9年)。
二、期刊論文
1.丁一:〈論王鼎鈞散文中的懷鄉情節〉,《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三期(2010年6月)。
2.王開平:〈金針時節──訪作家王鼎鈞〉,《爾雅人》第一一一、一一二期第四版(1999年4月)。
3.王云芳:〈鼎鼐調合的別樣滋味──論王鼎鈞散文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革新〉,《當代文壇》第四期(2009年4月)。
4.王鼎鈞:〈四餘讀書記〉,《文訊》第二八六期(2009年8月)。
5.王性初:〈心靈在上帝的手套裡永生──淺談王鼎鈞作品中愛的分享〉,《王鼎鈞散文研究專輯》(2009年7月)。
6.沈謙:〈駱駝背上的樹──王鼎鈞散文的人格與風格〉,《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第六期(1997年6月)。
7.沈謙:〈從發光體到反光體──論亮軒的《風雨陰晴王鼎鈞》〉,《文訊雜誌》第二一五期(2003年9月)。
8.李宜涯:〈血淚與珍珠紐約訪王鼎鈞談《關山奪路》〉,《文訊》第二三八期(2005年8月)。
9.李林榮:〈談王鼎鈞的散文創作〉,《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三期(2010年3月)。
10.李和平:〈我的人性論觀──從古代人性討論中的問題說起〉,《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一期(1994年3月)。
11.林文婧:〈王鼎鈞散文中的年少情懷〉,《科學與文化》第十一期(2008年11月)。
12.柯品文:〈懷鄉文學的回憶之旅評王鼎鈞《文學江湖》〉,《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10年4月)。
13.胡衍南:〈在寫作中禱告的人〉,《一九九八臺灣文學年鑑》,行政院文建會(1996年6月)。
14.胡麗桂:〈彷彿有一種亮光出現了──王鼎鈞訪聖嚴法師記〉,《人生雜誌》第二八二期(2007年2月)。
15.亮軒:〈世路難行也不得不行──數讀王鼎鈞的《黑暗聖經》之後〉,《文訊雜誌》第二七七期(2008年11月)。
16.徐學:〈孤俠與鄉愁──王鼎鈞短篇小說研析〉,《臺灣研究集刊》第三期(1994年3月)。
17.莊若江:〈蒼勁沉郁,神韻無窮──王鼎鈞散文藝術論〉,《世界華文文學論壇》第四期(1997年4月)。
18.倪金華:〈莊諧雜出,雅俗共賞──論王鼎鈞散文藝術論〉,《華僑大學學報》第二期(1998年3月)。
19.高彩霞:〈從「原鄉」形象看王鼎鈞散文家國情懷的特質〉,《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第五十卷第四期(2005年4月)。
20.郭明福:〈他把鮮血變成墨水──我讀《左心房漩渦》〉,《爾雅人》第七十二期(1992年9月)。
21.張春榮:〈金針度人──王鼎鈞的《千手捕蝶》〉,《文訊雜誌》第一六二期(1999年4月)。
22.張春榮:〈王鼎鈞作文教學的藝術〉,《國文天地》第二十六卷第七期(2010年12月)。
23.張春榮:〈王鼎鈞書寫的成就〉,《國文天地》第二十六卷第九期(2011年2月)。
24.張懿文:〈人生的說理者──王鼎鈞〉,《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999年4月)。
25.黃武忠:〈人生的說理者──試論王鼎鈞的散文風貌〉,《散文季刊》(1984年1月)。
26.黃萬華:〈文學史上的王鼎鈞〉,《齊魯學刊》第一八四期(2005年1月)。
27.黃雅莉:〈冷峻思考下的人性解碼:王鼎鈞《隨緣破密》析論〉,《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三卷第四期(2007年10月)。
28.黃雅莉:〈冰山理論下的文藝創作觀:王鼎鈞《千手捕蝶》析論(上)〉,《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五卷第二期2009年4月)。
29.黃雅莉:〈冰山理論下的文藝創作觀:王鼎鈞《千手捕蝶》析論(下)〉,《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第五卷第三期2009年7月)。
30.黃雅莉:〈論文學風格的形成〉,《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十三期(2006年12月)。
31.黃雅莉:〈戰爭視域中的困境、堅守與突破──王鼎鈞《關山奪路》中人性義蘊的展現和其「存史」、「詳史」的價值〉,《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十三期(2011年10月)。
32.黃雅莉:〈人生之旅的智慧守望—悅讀王鼎鈞《開放的人生》〉,《台灣文學史料集刊》創刊號(2011年10月)。
33.彭子秋:〈讀王鼎鈞的《情人眼》〉,《明道文藝》第三十二期(1978年11月)。
34.楊明菊:〈在水一方──臺灣第三代、第四代散文家散文淺酌〉,《保山師專學報》第二期(1994年2月)。
35.詹悟:〈上帝的手套──分享王鼎鈞的「心靈分享」〉,《明道文藝》第三一九期(2000年10月)。
36.趙秀媛:〈論王鼎鈞散文的精神品格〉,《名作欣賞》第十八期(2008年9月)。
37.黎湘萍:〈出走的使徒陳映真〉,《文學世紀》,第4卷第4期(2004年)。
38.歐宗智:〈揭開事實的矛盾──評王鼎鈞隨緣破密〉,《書評雙月刊》第三十三期(1998年4月)。
39.羅英:〈讀那條虹──評王鼎鈞《左心房漩渦》〉,《聯合文學》第五卷第二期(1988年12月)。
40.燕世超、向莉莉:〈論王鼎鈞懷鄉散文的抒情藝術〉,《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二十二卷第四期(2009年10月)。
41.譚光輝:〈以怨報德的症候分析和人性啟示──讀王鼎鈞的故事裡套著故事〉,《名作欣賞》第四期(2002年4月)。
三、報刊文章
1.王鼎鈞:〈再回首1949──1949三稜鏡〉,《聯合報》D4版,2009年12月27日。
2.王鼎鈞:〈文學的技藝──從《關山奪路》談創作瓶頸〉,《自由時報》,2006年1月23日。
3.李懷宇:〈王鼎鈞:做作家,就要能過簡樸的生活〉,《南方都市報》,2008年10月22日。
4.李懷宇:〈王鼎鈞:作家必須有酬世之量,傳世之志〉,《時代週報》第36期,2009年7月22日。
5.李瑞騰:〈以人性尊嚴為中心《怒目少年》〉,《聯合報》42版,1995年9月21日。
6.李震:〈跨越宗教的籓籬〉,《聯合報》,1998年12月7日。
7.林欣誼:〈書人物──《文學江湖》壓陣 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完工〉,《中時電子報》,2009年3月15日。
8.洪淑苓:〈散文魔法書──《風雨陰晴》〉,《中央日報》,2000年8月14日。
9.姚嘉為:〈走盡天涯,歌盡桃花──王鼎鈞的移民與寫作心路〉,《中華日報》B4版,2009年4月27日。
10.亞青:〈自傳與回憶錄:王鼎鈞的《碎琉璃》讀後〉,《中央日報》,1979年6月20日。
11.傅依傑:〈白色恐怖──王鼎鈞淬鍊出開放的人生〉,《聯合報》A7版,2009年5月17日。
12.趙淑俠:〈自古文人多寂寞──紐約與王鼎鈞談〉,《中央日報》16版,1994年7月日。
13.齊邦媛:〈昨天的雲〉,《中國時報》第32版,1992年8月28日。
14.席慕蓉:〈歷歷晴川再回首──讀王鼎鈞回憶錄〉,《聯合報》,2009年5月1日。
15.蕭攀元:〈《風雨陰晴》回顧王鼎鈞散文江山〉,《聯合報》,2000年7月17日。
四、學位論文
1.丁幸達:《王鼎鈞及其散文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應用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2.方方:《王鼎鈞創作心理及寫作理論探析》(濟南:山東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3.王忠慧:《痛與愛的詩性昇華──論《左心房漩渦的藝術形象》(濟南:山東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4.王雲芳:《遷徙流變中的文化傳統:境外魯籍作家創作研究》(濟南:山東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年)。
5.邱郁芬:《王鼎鈞散文的自傳性書寫研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6.陳秀滿:《散文捕蝶人──王鼎鈞散文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7.陳秋月:《王鼎鈞散文中的人性考察之探究》(新竹: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8.陳俐安:《王鼎鈞的文學創作觀及其實踐》(臺北: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語文與創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9.黃淑靜:《王鼎鈞的散文藝術研究》(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0.熊小菊:《王鼎鈞散文家國書寫初探》(廈門:廈門大學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1.蔡倩茹:《王鼎鈞散文研究》(臺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2.羅漪文:《《左心房漩渦》之語言風格》(新竹: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