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銘峰
Wu, Ming-Feng
論文名稱: 普遍性與否定性之間:嚴復與章太炎的國家論述
Between Univerality and Negativity:Yan Fu’s and Zhang Taiyan’s Discourse of Nation-State
指導教授: 張崑將
Chang, Kun-Ch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東亞學系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嚴復章太炎普遍性否定性國家論述
英文關鍵詞: Yan Fu, Zhang Taiyan, Univerality, Negativity, Discourse of Nation-State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40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0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嚴復和章太炎同為晚清時期著名思想家,在變革劇烈的中國轉型期,他們對中國未來有著不同的想像。本文則以二人的國家論述為個案,說明其思想意義。在思想定位上,則分別以「普遍性」與「否定性」界定嚴復與章太炎,在面對全球背景與新的秩序架構,他們是如何因應此變化,而這與他們的思想傾向又有何關聯。
    論文迴繞著三個問題,在「何謂國家」中,探討嚴復、章太炎是如何理解國家此一政治組織,而國家和人民間的關係為何;在「如何塑造國家認同」,則說明嚴復和章太炎二人對政治共同體的認同為何,而與他們選擇國家建立的方式間的關聯;在「國家論述的知識基礎」,則分析前兩個問題所勾畫出的政治藍圖,說明他們各將他們國家論述,奠基於何樣的知識基礎上。最後,則藉由這三個問題,說明嚴復與章太炎國家論述之異同。

    Yan Fu and Zhang Taiyan are famous intellectuals in late imperial China. During that dramatic transition, they imagine China's future differently. In this thesis, I will discuss their discourse of nation-state and explain its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I will also try to discuss their political thoughts separately in terms of universality and negativity and how they respond to the new global condition and reshape their ideas.
    My discussions surround three questions. In the section "What is Nation-State?" I will explore how Yan Fu and Zhang Taiyan understand nation-state as a political regim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state and people. The section "Towards the Shaping of National Identity" explains how Yan Fu and Zhang Taiyan perceive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how such a perception affects their op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state. In "Epistemology of Nation-state Discourse," I will illustrate the knowledge base of their discourse on nation-state, with the view of the political blueprints drawn from the above two questions. Finally, through a combined analysis of these question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Yan Fu and Zhang Taiyan will surface.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文獻回顧 4 第三節、研究進路與章節大綱 15 第二章、何謂國家 18 第一節、對中國傳統政治的反省 18 第二節、嚴復:國家與自由 21 第三節、章太炎:國家與平等 29 第四節、政治制度的選擇:代議與反代議 38 第五節、結論 43 第三章、如何塑造國家認同 44 第一節、新共同體的建立 44 第二節、嚴復﹕黃種與立憲 46 第三節、章太炎:漢種與革命 54 第四節、嚴復、章太炎的政治論述比較--以立憲為中心探討 62 第五節、結論 68 第四章、國家論述的知識基礎 70 第一節、翻譯的可譯性與不可譯性 70 第二節、嚴復:道通為一 74 第三節、章太炎:回真向俗 84 第四節、結論 94 第五章、結論 95 參考文獻 100

    一、史料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漢〕司馬遷撰、〔南朝〕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三家注》,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
    北大哲學系,《荀子新注》,台北:里仁,1983。
    ﹝唐〕韓愈撰,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民報》第十七期(1907)
    《新民叢報》第一、七期(1902)
    王栻主編,《嚴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冊一至五。
    約翰‧密勒著,郭志嵩譯,《論自由及論代議政治》,台北﹕協志工業叢書出版,2000。
    章太炎,《章太炎政論選集》,北京﹕中華書局,1977。
    章太炎,《訄書》,收入《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章太炎,《太炎文錄初編》,收入《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章太炎,《齊物論釋》,收入《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章太炎,《菿漢微言》,收入《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章太炎,《譯文集》,收入《章太炎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章念馳編,《章太炎演講集‧在東京留學生歡迎會上之演講》,(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嚴復譯,斯賓塞著,《天演論》,上海:世界圖書,2013。
    嚴復譯,穆勒著,《群己權界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
    嚴復譯,穆勒著,《穆勒名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
    嚴復譯,耶方斯著,《名學淺說》,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
    嚴復譯,斯賓塞著,《羣學肄言》,上海:商務印書館,1931。
    嚴復譯,甄克斯著,《社會通詮》,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9。
    嚴復譯,孟德斯鳩著,《法意》,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本雅明著(Walter Benjamin)著,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12。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上海:中華書局,1941,冊一。
    湯志鈞編,章太炎著《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
    梁濤著,《訄書評註》,西安﹕陝西人民,2003。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收入《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二、專書
    (一)中文
    王憲明,《語言、翻譯與政治:嚴復譯《社會通詮》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王玉華,《多元視野與傳統的合理化:章太炎思想的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王汎森,《章太炎的思想-兼論其對儒學傳統的衝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孔飛力(Philip A. Kuhn)著,陳兼、陳之宏譯,《中國現代國家的起源》,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卡諾伊(Carnoy﹐Martin)著,杜麗燕譯,《國家與政治理論》,台北﹕桂冠,2002。
    石井剛,《齊物的哲學:章太炎與中國現代思想的東亞經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皮後鋒,《嚴復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汪暉,《現代中國思想的興起》,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4。
    汪暉,《東西之間的西藏問題》,北京﹕生活‧新知‧三聯書店,2011。
    江湄,《創造「傳統」-晚清民初中國學術思想史典範的確立》,台北:人間出版社,2014。
    史華慈(Benjamin I. Schwartz)著,葉鳳美譯,《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
    汪榮祖,《康章合論》,台北﹕聯經,1988。
    汪榮祖,《史學九章》,台北﹕麥田,2002。
    許紀霖、宋宏編,《史華慈論中國》,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邱偉雲,〈中國近代平等觀念的形成,1895‐1915)—以康有為、嚴復、章太炎為中心〉,臺北:新文豐,2015。
    柏林(Sir Isaiah Berlin)著,潘榮榮、林茂譯,《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南京:譯林出版社,2004。
    彭春凌,《儒學轉型與文化新命》(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錢理群,《周作人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0。
    姜義華,《章太炎評傳》,江西﹕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
    韓炳哲著,莊雅慈、管中琪譯,《倦怠社會》,臺北:大塊,2016。
    黃克武,《自由的所以然﹕嚴復對約翰彌爾自由思想的認識與批判》,台北﹕允晨出版社,1998。
    黃克武,《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黃克武,《惟適之安:嚴復與近代中國的文化轉型》,台北﹕聯經,2010。
    戚學民,《嚴復《政治講義》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韓承樺,《審重咨學-嚴復翻譯群學肄言之研究》,台北﹕五南,2013。
    蘇美文,《章太炎《齊物論釋》之研究》,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
    劉禾,《跨語際實踐》,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8。
    盧卡奇(Lukács György)著,杜章智、任立、燕宏遠譯,《歷史與階級意識》,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
    龔鵬程,《文化符號學》,台北﹕學生,2001。

    (二)西文
    Liu﹐Lydia H. Translingual Practice:Literature,National Cluture, and Translated Modernity-China﹐1900-1937. Standford﹐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Smith﹐ Anthony D. National Identity.Nevada: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1992.
    Schwartz﹐Benjamin I. 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 Yen Fu and the West.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1964.
    Murthy﹐Viren. The Politcal Philosophy of Zhang Taiyan﹕ The Resistance of Consciousness.Leiden:Brill,2011.

    三、論文
    干春松,〈民族主義與現代中國的政治秩序——章太炎與嚴復圍繞《社會通詮》 的爭論〉,《開放時代》,第6期,2014,頁84-98。
    王汎森,〈如果把概念想像成一個結構:晚清以來的「複合性思維」〉,《思想史》,第六期,2016年3月,頁239-249。
    王銳,〈章太炎的典章制度之學〉,《輔仁歷史學報》,第36期,2016年3月,頁 73-135。
    沈松僑,〈我以我血薦軒轅-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8期,1997年5月,頁1-77。
    汪榮祖,〈章太炎對現代性的迎拒與文化多元思想的表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四十一期,2003年9月,頁145-180。
    吳展良,〈嚴復早期的求道之旅﹕兼論傳統學術性格與思維方式的繼承與轉化〉,《台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年6月,頁239-276。
    吳展良,〈中西最高學理的綰合與衝突:嚴復「道通為一」說析論〉,《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4期,2001 年 5 月,頁305-332。
    許紀霖,〈在現代性與民族性之間——現代中國的自由民族主義思想〉,《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4期,2005年12月,頁208-249。
    張志強,〈一種倫理民族主義是否可能——論章太炎的民族主義〉,《哲學動態》,第三期,2015年3月,頁15-32。
    黃克武,〈發明與想像的延伸﹕嚴復與西方的再思考〉,《思與言》,第36卷第1期,1996年3月,頁71-97。
    黃俊傑,〈東亞近世思想交流中概念的類型和移動〉,《東亞觀念史集刊》,第10期,2016年6月,頁3-25。
    劉紀蕙,〈莊子、畢來德與章太炎的「無」:去政治化的退隱或是政治性的解放〉,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2卷第期,2012年9月,頁103-135。
    姜義華,〈論章太炎的國家學說及從政實踐〉,《天津社會科學》第5期,1994 年10月,頁90-96、110。
    劉紀蕙,〈法與生命的悖論:論章太炎的政治性與批判史觀〉,《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15年3月,頁32-55。
    潘光哲,〈近現代中國「改造國民論」的討論〉,《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19期,1995年5月,頁68-79。
    河田悌一,〈否定の思想家‧章炳麟〉,收錄在小野川秀美、島田虔次編,《辛亥革命の研究》,東京:筑摩書房,1978 ,頁 107-133。
    黃克武、韓承樺,〈晚清社會學的翻譯及其影響:以嚴復與章炳麟的譯作為例〉收錄在沙培德、張哲嘉編,《近代中國新知識的建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
    黃俊傑編,《歷史知識與歷史思考》,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3。
    王樾,〈章太炎的儒俠觀〉收入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俠與中國文化》,台北﹕學生書局,1993,頁269-285。
    傅樂詩﹕〈獨見孤行的哲人-章炳麟的內在世界〉,收入《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保守主義》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2,頁116-153。
    王汎森,〈從新民到新人—近代思想中的自我與政治〉收入王汎森主編,《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張灝院士七秩祝壽論文集》,台北,聯經,2007,頁171-200。

    四、網路資源
    〈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http﹕//ce.naer.edu.tw/policy.php (2017年5月29日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