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淑雯
Yang, Shu-Wen
論文名稱: 歷史小說於高中歷史教育之運用︰以《陳澄波密碼》為例
The use of historical novels in high school history education: Take "Chen Cheng-po Code "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林芳玫
Lin, Fang-Mei
口試委員: 曾秀萍
Zeng, Xiu-Ping
陳允元
Chen, Yun-Yuan
林芳玫
Lin, Fang-Mei
口試日期: 2021/03/26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19
中文關鍵詞: 歷史小說左翼國族108新課綱素養
英文關鍵詞: historical novel, left-wing, nationality, 108 New Curriculum, literacy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歷史研究法敘事分析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74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2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陳澄波密碼》是一本歷史小說,也是「臺灣歷史小說獎」自開辦以來第一個獲得首獎的一本小說。小說的內容是在撰寫當時日本時代台灣第一代西畫家,也是在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陳澄波一生的故事。小說的名稱不說「傳記」反而稱呼「密碼」,實為在陳澄波的畫作中隱含著他對土地和人民深厚的情感。然而以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陳澄波究竟是不是左翼美術家?他有左翼思想嗎?他的左翼思想是怎麼產生的呢?以及對處在那個時代下的青年來說,他們在國族的想像下很難不產生「我究竟是誰?」、「我將往哪裡去?」等疑惑。從新歷史主義的理論,「歷史」充滿斷層,是由論述所構成。若將《陳澄波密碼》歷史小說用在中等學校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如何幫助學生從小說的思維轉換到歷史學科的思維?是否能將新歷史主義的理論依據用在教學活動裡,以達成培養學生對歷史思維和史學觀察能力的教學目標,進而產生「歷史理解」?並同時培養出對歷史小說的喜愛和興趣?
    民國108年(2019)在國民中小學新的學年度開始,十二年國教新課程綱要正式上路。以「因材施教」、「適性揚才」,進而「成就每一個孩子」為教育核心的理念和價值;以「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發展全人教育的基本精神;以「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理念,強調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此時教師需要轉換教學心態以及對於課程的轉化,選擇適當的「學習重點」,使學生展現適切的「學習內容」,以進而實現「學習目標」,學生則必須體認到要主動學習,培養自己的素養能力。
    本論文將以《陳澄波密碼》歷史小說做為主要歷史資料的素材,輔以找尋跟陳澄波相關的資料,結合108新課綱的內容,說明小說運用在高中歷史課堂所產生的相關面向。因此將分別從第一章導論;第二章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發展;第三章小說敘事策略分析;第四章探討陳澄波左翼青年、國族與108新課綱議題以及第五章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新課綱的教育思考與應用和第六章結論等做為討論。筆者研究發現閱讀素養是培養閱讀理解,進而思考習慣的養成,是所有學習最重要的能力。對於新課綱訴求之一跨科、跨領域的學習方式,以此閱讀素養,學習怎麼學習的思考習慣,將可以幫助學生對於歷史小說《陳澄波密碼》產生「歷史理解」,進而藉由培養出的史學思維建構出「歷史」。

    "Chen Cheng-po Code" is a historical novel and the first novel to win the first prize since the "Taiwan Historical Novel Award" was launched. The content of the novel is about the life story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Western painter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era and the life of Chen Cheng-po, a victim of the 228 events. The name of the novel does not say "memior" but "code", which actually implies his deep feelings for the land and people in Chen Cheng-po 's paintings. However, in the time and space background, was Chen Cheng-po a left-wing artist? Does he have left-wing thinking? How did his left-wing thinking come about? And for the young people in that era, it is difficult not to have doubts such as "Who am I?" and "Where am I going?" under the imagination of the nation. From the theory of New Historicism, "history" is full of faults and discourse. If the " Chen Cheng-po Code " historical novel is used in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es, how can teachers help students switch from thinking in novels to thinking in history subjects? Ca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new historicism be used in teaching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historical thinking and historical observation ability, and then produce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And at the same time cultivate a love and interest in historical novel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school year of National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ese in 2019 (2019), the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officially launched. "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and "appropriate talents", and then "achieve every child" as the core concept and value of education; use "core literacy" cultivate students to become life-long learners and develop the basic spirit of holistic education; to "self-initiate"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interaction" and "shared good" emphasizes that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and they are self-motivated learners. At this time, teachers need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mentality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urses, choose the appropriate "learning focus", so that students can show appropriate "learning cont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goals", students must realize that they need to learn actively and cultivate Own literacy ability.

    This paper will use the historical novel " Chen Cheng-po Code " as the main historical materials, supplemented by searching for materials related to Chen Cheng-po,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108 new syllabus, to illustrate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ovel in high school history classroom. Therefore, I will introduce the first chapter; the second chapter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ese Art during the Japanese rule; the third chapter analysis of novel narrative strategies; the fourth chapter On Chen Cheng-po's Solid, Nation and 108 new syllabus issue; the fifth chapter educational think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108 new syllabus of the Twelve years of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and the conclusion of Chapter 6 are discussed. The author's research found that reading literacy is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inking habit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bility for all learning. Regarding the cross-subject and cross-field learning method that the new syllabus appeals to, reading literacy and thinking habits of learning how to learn will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histor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novel " The Chen Cheng-po Code ", and then through the cultivated historical thinking to construct "history".

    第一章 導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問題意識5 第四節 文獻回顧7 一、 歷史小說7 二、 歷史教育9 三、 與陳澄波相關13 四、 陳澄波的美術發現15 第五節 認識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的基本精神和教學理念18 一、 基本精神18 二、 教學理念24 第六節 研究方法、預期研究成果與限制、章節安排28 一、 研究方法28 二、 預期研究成果與限制29 (一) 預期研究成果29 (二) 研究限制29 三、 章節安排30 第二章 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發展32 第一節 台灣西畫引進的過程32 一、 台灣早期傳統漢人繪畫32 二、 西畫引進台灣,發展的歷程與特色36 第二節 陳澄波西畫的生命歷程41 第三節 帝展、台展、台陽展及其重要性50 第四節 小結54 第三章 歷史小說《陳澄波密碼》敘事策略分析56 第一節 《陳澄波密碼》小說中的敘事56 第二節 後設思考︰陳澄波的被遺忘與再發現58 第三節 以「新歷史主義」觀看「小說」平行於「歷史」蒐集資料的方式60 第四節 小結63 第四章 小說中的陳澄波左翼青年、國族與108課綱66 第一節 陳澄波是否為左翼畫家?!66 第二節 《陳澄波密碼》中的國族想像77 第三節 《陳澄波密碼》和108課綱之連結91 第四節 小結96 第五章 《陳澄波密碼》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的教育思考與應用100 第一節 《陳澄波密碼》和108課綱100 第二節 《陳澄波密碼》對於高中歷史教育的思考分析116 第三節 歷史教育的應用—教案的書寫:以文本閱讀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124 一、 台灣的教育改革124 二、 能力本位教學125 三、 素養教育132 四、 教案演示分析144 (一) 教學設計說明144 1. 歷史教育與生活連結的「相關性」144 2. 歷史思維的養成︰「歷史的理解」必須先「文本的理解146 3. 從「資料」、「證據」、「文本閱讀」達到歷史探究的目的146 4. 設身處地「神入」的歷史觀察149 (二) 課堂教學設計演示151 (三) 學習單設計︰開放性思考問題153 (四) 對課程設計的反思154 1. 學生的學習單作答情況未達預期154 2. 文本閱讀的設計需要重新思考155 五、 小結156 第四節 108新課綱的未來、建議與回饋160 第五節 小結178 第六章 結論183 參考文獻194

    專書
    中村元著,林太、馬小鶴譯,《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上下冊)-全譯本》(台北市︰ 淑馨出版社,1999.02.01)。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台北:麥田出版,2005)。
    李賢文,〈我的父親 陳澄波〉,《台灣美術家2 學院中的素人畫家 陳澄波》(台北市︰雄獅美術,1979.12)。
    李欽賢,《台灣美術歷程》(台北市︰自立晚報,1992)。
    李欽賢,《台灣近代美術創世紀—倪蔣懷、陳澄波與黃土水見證台灣史》(台北市︰五南圖書,2013.04)。
    李筱峰,林呈蓉編著,《台灣史》(新北市︰華立圖書,2003)。
    李淑珠,《表現出時代的Something︰陳澄波繪畫考》(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2012.05)。
    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2011.08)。
    吳密察編撰,《臺灣通史︰唐山過海的故事》(台北市︰時報文化,2012.10)。
    吳國光,〈中國民族主義的多重悖論〉,陳彥、鄭宇碩編,《認同與全球化:當代中國民族主義悖論》(中國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12.11.16)。
    吳俊瑩、李筱峰等著,《我們為什麼反對「課綱微調」》(台北市︰玉山社,2015.11)。
    周婉窈,《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台北市︰聯經出版,2009.12)。
    林惺嶽,《台灣美術風雲40年》(台北市︰自立晚報,1987.10)。
    林慈淑,《歷史,要教什麼?—英、美歷史教育的爭議》(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2010.08)。
    林芳玫,《永遠在他方︰施叔青的「台灣三部曲」》(台北市︰開學文化,2017.12)。
    邱琳婷,《臺灣美術史》(台北市︰五南圖書,2015.09)。
    柯宗明,《陳澄波密碼》(台北市︰遠流,2018.10)。
    柳書琴,《荊棘之道︰臺灣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台北市︰聯經出版,2009)。
    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市︰時報文化,2010.05)。
    張湘君,葛琦霞,《多元智能輕鬆教—九年一貫課程統整大放送》(台北市︰天衛文化,2001.05.15)。
    許世楷著,李明駿,賴郁君譯,《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台北市︰玉山社,2005)。
    陳建忠等合著,《臺灣小說史論》(台北市:麥田,2007)。
    陳建忠,《記憶流域︰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新北市︰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2018.8)。
    陳翠蓮,《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1920~1950)》(台北市︰遠流,曹永和文教基金會,2008.08)。
    陳芳明,《台灣新學史》(台北市︰聯經出版,2011.10)。
    陳芳明,《我的家國閱讀︰當代台灣人文精神》(台北市︰麥田出版,2017.05)。
    陳芳明等著,陳鴻圖編,《課綱中的臺灣史》(新北市︰臺灣商務,2020.08)。
    陳秋龍,〈文本閱讀融入歷史教學之成效分析—以澶淵之盟為例〉,載於《歷史教育與和平:教材教法的反思與突破》,甄曉蘭等著(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6.12),頁273。
    陳耀昌,《獅頭花》(新北市︰INK印刻文學,2017.10)。
    陳伯璋、張新仁、蔡清田、潘慧玲等著,《全方位的國民核心素養之教育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5-2511-S-003-001,2007)。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輯,《線條到網路︰陳澄波與他的書畫收藏》(台北市︰史博館,2019.11)。
    莊德仁,《閱讀素養與中學歷史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圖書,2014.06)。
    彭瑞金,《台灣文學50家》(台北市︰玉山社,2005)。
    黃才郎,〈精煉而美麗的感情—論郭柏川的生平與繪畫藝術〉,《臺灣美術全集10郭柏川》(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3.4.30),頁17-32。
    黃春木,《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學》(台北市︰商周出版,2015.08)。
    黃光雄,蔡清田,《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市︰五南圖書,2015)。
    威廉.麥克尼爾著(William H. McNeil),黃煜文譯(台北市︰商周出版,2013.06)。
    盛寧著,孟樊策畫,《新歷史主義 New Historicism》(台北市:揚智文化,1995)。
    楊周翰,〈歷史敘述中的虛構—作為文學的歷史敘述〉,載於《鏡子和七巧板》,楊周翰,(中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02),頁47-50。
    楊照,《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台北市︰時報出版,2016.08.02)。
    楊雅妃等合著,翁福元,陳易芬主編,《素養導向的教育理念與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2020.09)。
    廖炳惠編,《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市:麥田,2003)。
    劉益昌等撰文,《台灣美術史綱》(台北市︰藝術家,2007.11)。
    鄭圓鈴,《有效閱讀︰閱讀理解,如何學?怎麼教?》(台北市︰天下雜誌,2013.08)。
    鄭圓鈴,《閱讀素養一本通》(台北市︰天下雜誌,2013.08)。
    蔡清田,《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台北市:高等教育,2014)。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課程與教學》(台北市︰五南圖書,2020.01)。
    蕭瓊瑞,《島嶼色彩︰臺灣美術史論》(台北市︰東大發行︰三民總經銷,1997)。
    蕭瓊瑞策展,《靈光再現︰臺灣美展八十年 第1冊》(台中市︰臺灣美術館,2009.08)。
    蕭瓊瑞策展,《靈光再現︰臺灣美展八十年 第2冊》(台中市︰臺灣美術館,2009.08)。
    蕭瓊瑞,《圖說台灣美術史 Ⅲ,深耕戀曲(日治‧戰後篇)》(台北市︰藝術家,2015.12)。
    鍾理和,〈祖國歸來〉,鍾理和著,鍾鐵民編,《鍾理和全集3》(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3)。
    謝里法,《日據時代 台灣美術運動史》(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78.06)。
    謝里法,《臺灣出土人物誌︰被埋沒的台灣文藝作家》(台北市︰台灣文藝雜誌社,1984.10.25)。
    謝世英,《日本殖民主義下的臺灣美術︰1895-1945》(台北市︰史博館,2014.12)。
    顏娟英,〈勇者的畫像─陳澄波〉,《台灣美術全集(一):陳澄波》(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1992)。
    顏娟英譯著,《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 上》(台北市︰雄獅圖書,2001)。
    韓國棟,《素養教育︰成就每一個孩子(十二年國教與一0八課綱的願景與挑戰)》(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2020.10.23)。

    期刊論文
    王家通,〈十年教改爭議癥結之探討〉,《教育學刊》22(2004.06),頁1-17。
    宋佩芬,〈培養「帶得走的能力」再思統整與學科知識〉,《教育研究月刊》115(2003.11),頁123-136。
    宋佩芬,〈漸進改革?從國中社會學習領域觀察改革的跡象〉,《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4(2)(2007),頁1-17。
    宋佩芬,張韡曦,〈臺灣史的詮釋轉變︰國族歷史與國家認同教育的省思〉,《當代科學研究期刊》55(3)(2010),頁123-150。
    宋佩芬、吳宗翰,〈歷史脈絡性思考與國際視野︰以國中社會教科書「牡丹社事件」為例〉,《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1(1)(2013.03),頁83-120。
    李淑珠,〈陳澄波與普羅美術〉,《臺灣美術》85(2011.07),頁20-43。
    李淑珠,〈陳澄波圖片收藏與陳澄波繪畫〉,《藝術學研究》7 ( 2010.11),頁97-182。
    李淑珠,〈左翼政治與前衛藝術的交鋒—日本普羅美術運動〉,《藝術觀點 ACT》72(2017.10),頁62-75。
    李維哲、周毅怡、林淑儀、黃淑芬、李金鳳、王曉鈴,〈培養因果概念的教與學︰以國中七年級「分類械鬥」教材為例〉,《清華歷史教學》23(2014.06),頁143-170。
    吳翎君,〈「神入」歷史與觀點陳述—引導學童歷史思維的教學方法初探〉,《花蓮師院學報》17(2003.12.01),頁133-152。
    吳垠慧,〈又見陳澄波 油彩化身鄉土情〉,《PAR表演藝術雜誌》227(2011.11.01),頁139-139。
    吳璧純,詹志禹,〈從能力本位到素養導向教育的演進、發展及反思〉,《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2)(2018.06),頁35-64。
    佐藤學,〈從世界的課堂改革思考臺灣的改革現狀—以學習共同體為中心〉,《教科書研究》11(2)(2018.08),頁91-107。
    林慈淑,〈歷史要教甚麼『能力』?—試論香港、台灣、英國的三份課綱〉,《清華歷史教學》21(2011.10),頁55-64。
    林慈淑,〈證據概念—從高中歷史課綱到教學問題探析〉,《臺大歷史學報》58(2016 .12),頁 249-286。
    林芳玫,〈「眾聲喧嘩」還是「眾生宣華」?-《最後的女王》與華語語系研究〉,《臺灣文學研究集刊》21(2018),頁1-26。
    林永豐,〈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學習重點的規劃思維與意涵〉,《課程與教學季刊》20(1)(2017),頁105-126。
    林永豐,〈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轉化與教案特色〉,《教育研究月刊》289(2018.05),頁41-51。
    邱函妮,〈陳澄波繪畫中的故鄉意識與認同-以《嘉義街外》(1926)、《夏日街景》(1927)、《嘉義公園》(1937)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33(2012.09),頁271-342~347。
    洪儷瑜,〈學歷或是學力—談閱讀素養對教育之啟示〉,《教育研究月刊》210(2011.10),頁15-26。
    范信賢,〈核心素養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導讀《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2016.03),頁1-6。
    徐琍沂、徐遠雄,〈整合鷹架理論和翻轉教學模式融入專題式學習課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學實踐與創新》3(1)(2020.03),頁129-163。
    陳澄波,〈日據時代台灣藝術之回顧〉,《雄獅美術》106(1979.12),頁69-72。
    陳重光撰,〈我的父親 陳澄波〉,李賢文,《台灣美術家2 學院中的素人畫家 陳澄波》(台北市︰雄獅美術,1979.12),頁87。
    陳新轉,〈能力指標轉化模式(二)︰能力指標之「能力表徵」課程轉化模式〉,黃炳煌,《社會學習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策略》(台北市︰師大書苑,2003.10.01),頁95-122。
    曹慧如,〈同化政策教育的縮影-陳澄波《岡》1936〉,《議藝份子》11(2008.09.01),頁201-218。
    張芬芬、陳麗華、楊國揚,〈臺灣九年一貫課程轉化之議題與因應〉,《教科書研究》3(1)(2010.06),頁1-40。
    張景媛、林佳慧,〈綜合活動領域素養導向教學設計發展與實例〉,《教育研究月刊》275(2017.03),頁34-45。
    游自達,〈素養導向教學的實踐:深化學習的開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10)(2019),頁6-12。
    馮丹白,〈我國高等技職校院教育理念的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8)(2017),頁112-114。
    楊永源,〈石川欽一郎台灣風景畫中“地方色彩”概念的建構〉,《藝術學研究》 3(2008.05.01),頁73-119。
    廖新田,〈陳澄波藝術中的摩登迷戀〉,《雕塑研究》14(2015.09),頁1-41。
    鄭蕙如、林世華,〈Bloom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修訂版理論與實務探討—以九年一貫課程數學領域分段能力指標為例〉,《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2004),頁247-274。
    蔡怡玟,〈以石川欽一郎、木下靜涯、陳澄波、陳慧坤、李永沱筆下之淡水作品詮釋地方及其精神之意象〉,《地理研究》54(2011.05),頁43-68。
    蔡曉楓,〈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國語文素養導向教學課程論述與設計理念〉,《教育研究月刊》275(2017.03),頁99-109。
    蕭憶梅,〈理解學生歷史思維的重要性〉,《歷史教育》14(2009.06),頁87-102。
    謝世英,〈日治臺展新南畫與地方色彩:大東亞框架下的臺灣文化認同〉,《藝術學研究》10(2012.05.01),頁133-196~207-208。
    顔娟英,〈殿堂中的美術:臺灣早期現代美術與文化啓蒙〉,《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4本2分(1993.06.01),頁469-610。
    顏娟英,〈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台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本4分(2002.12.01),頁625-683。
    顏娟英,〈日治時期地方色彩與臺灣意識問題-林玉山從“水牛”到“家園”系列作品〉,《新史學》15(2)(2004.06.01),頁115-143。
    顏美香,〈到淡水拜訪台灣梵谷-陳澄波〉,《台灣教育》705(2017.06.01),頁38-39。

    學位論文
    王承蘭,〈戰後高級職業學校之歷史教學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王日吟,〈臺灣意識與歷史教育的變遷(1945-2011)〉(台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2010)。
    王靜新,〈歷史科教學方法之探究〉(台北︰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5)。
    今福妙,〈從學生觀點探究國高中歷史學習經驗之銜接與落差〉(台北︰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王珮馨,〈歷史人物楷模對國中生希望感及自我效能的影響〉(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7)。
    申惠豐,〈台灣歷史小說中的土地映像—土地意識的回歸、認同與實踐〉(台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吳俊憲,〈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吳碧琴,〈戰後我國大學入學制度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變遷〉(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4)。
    吳佳芳,〈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相關研究之內容分析〉(高雄︰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宋明娟,〈「啟發歷史思維」的教與學─理論與實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李佳玲,〈中學歷史教學設計與教學法的探討〉(台北︰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2)。
    李秀卿,〈多元評量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李亞橋,〈「民族主義」、「左翼」孰輕孰重?—陳映真左翼中國民族主義的形成與開展〉(台南︰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
    何曉薇,〈高中歷史學科核心能力的理論與實踐—以「歷史解釋」為中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1)。
    扶志凌,〈教科書內容多元化與意識型態關係的探討—以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第二冊為例〉(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余芳,〈國中歷史課程設計的理論與實踐--以目標及歷程模式為中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邱淑妍,〈歷史知識通俗化—以《封神演義》為例說明〉(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博士論文,2012)。
    林淑惠,〈台灣政治民主化對高中歷史教科書人物選擇的影響—以中國現代史為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林青萸,〈課程與權力運作:以高中歷史科課程綱要修訂為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
    林碧雲,〈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內容編製邏輯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8)。
    林以婕,〈國家權力、知識結構、教育體系 ─國中歷史教科書之臺灣書寫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林岳鋒,〈陳澄波人物傳記多路徑視覺敘事設計研究〉(新竹︰清華大學人力資源與數位學習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
    林靖于,〈高一歷史「做筆記」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
    季節,〈高中歷史課綱史觀變遷之研究:1990年代迄今〉(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
    柯怡如,〈國中教師歷史教學之個案研究〉(台北︰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洪英雪,〈文學、歷史、政治與性別—二二八小說研究〉(台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
    姚幸君,〈歷史教學的突破與嘗試--合作學習在歷史科的運用〉(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袁筱梅,〈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以秦漢史為範圍〉(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徐宇辰,〈戰後臺灣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的演變(1948~2007)—以臺灣史教材為中心〉(台中︰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2007)。
    高嘉謙,〈國族與歷史的隱喻:近現代武俠傳奇的精神史考察(1895-1945)〉(南投︰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
    夏亞拿,〈暗潮洶湧的藝壇:戰後初期台灣美術的動盪與重整(1945-1954)〉(台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12)。
    張期玲,〈國家認同的塑造:以國中的歷史教科書為焦點〉(台北︰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論文,2003)。
    張淑玲,〈《歷史月刊》與國中歷史教學—以台灣史教材為中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張婉萍,〈國中審定本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編寫與教學--以秦漢史教材為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10)。
    張宴菖,〈日治時期台灣的新社會文化—以美術活動為觀察對象〉(台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0)。
    梁敬賢,〈情意教學目標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梁祐菖,〈高級中學歷史科課程綱要之論述分析〉(花蓮︰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碩士論文,2010)。
    陳新轉,〈課程統整之理論性研究及其對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之啟示〉(台北︰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1999)。
    陳埩淑,〈「課的結構」之研究—以國中三年級歷史科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01)。
    陳盈穎,〈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建宏,〈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宗教史教材教法—以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為中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淑芬,〈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國共關係演變之教材為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陳盈安,〈史料教學在國中社會領域的課程運作與考察〉(花蓮︰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陳俊傑,〈戰後臺灣國民教育社會科教科書與國家形塑(1952-1987)〉(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陳采憶,〈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以歷史教材為焦點〉(台中︰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郭淑美,〈高中歷史教科書研究-以臺灣史教材為中心(1948~2006)〉(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莊雅晴,〈左派知識份子的異議發聲─楊照知性書寫研究(1990~2004)〉(花蓮︰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黃美鈴,〈綜合高中歷史教學問題之探討〉(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5)。
    黃琪惠,〈日治時期臺灣傳統繪畫與近代美術潮流的衝擊〉(台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2012)。
    黃慧鳳,〈台灣歷史大河小說研究〉(台中︰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
    楊蕙昀,〈課外輔助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之運用—以「台灣歷史館」叢書為例〉(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4)。
    楊維琳,〈高中歷史敎科書中美術史教材之研究—以1960年代台灣現代繪畫運動為中心〉(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
    詹美華,〈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爭議議題及教師教學因應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2016)。
    劉怡亭,〈國中歷史科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識之探究〉(嘉義︰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劉心怡,〈國中生歷史理解之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5)。
    蔡家丘,〈草 枕︰日治前期日本來台書畫家的創作與遊歷(1908-1927)〉(台北︰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7)。
    蔡佩穎,〈國中歷史問思教學實踐之個案研究〉(台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7)。
    蔡沛蓉,〈制度變遷與教育改革之探討-我國高中課綱個案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2018)。
    潘怡伶,〈高中生史料概念之探究〉(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研討會論文
    柳書琴,2014年,〈勤勞成貧:臺北城殤小說中的臺灣博覽會批判〉,「第一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方法論與實例研究」(臺灣大學臺文所、臺灣大學文學院邁頂計畫群,2012.11.09-11.10)。

    報紙文章/親子天下月刊
    陳雅慧,〈未來十年新教改啟動 不只學知識,更要學素養〉,《親子天下》,(2019.03.01),105期。
    楊湘鈞,〈78年共同記憶「國立編譯館」再見〉,《聯合報》,(2010.11.17),@ http://udn.com/(來源︰https://udn.com/news/index,檢索日期︰檢索日期︰2020.12.05)。
    流轉年華–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黃旺成日記—政治與文化菁英筆下的女性(二)〉(來源︰https://herhistory.ith.sinica.edu.tw/Story22.html,檢索日期2020.2.19)。
    伍芬婕,〈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未來,「能做什麼」比學業成績還重要〉,《天下雜誌》,(2018.11.06),660期(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2809,檢索日期︰2020.12.06)。
    程晏鈴,〈曾因技職身分自卑,但現在教育部也要聽他的〉,《天下雜誌》,(2018.07.16),652期(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1082,檢索日期︰2020.12.08)。
    劉光瑩,〈清大校長賀陳弘:教育4.0時代,跨領域是學習者的DNA〉,《天下雜誌》,(2018.11.05),660期(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2757,檢索日期︰2020.12.11)。

    英文文獻
    McClure, C.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5-125.
    W. H. Burston,“The Place of History in Education",in W. H. Burston and C. W. Green (Eds.), Handbook for History Teachers (London : Methuen Educational,1972), p.8-18.
    Gagne, R. M. ; Briggs, L. J. ; Wager, W. W. (1992). 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Holt, Rinetart & hinston.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Longman.
    Bloom, B. S., Engelhart, M. D., Furst, E. J., Hill, W. H., & Krathwohl, D. R. (Ed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David Mckay.

    網路資源(依檢索日期依序排列)
    中文
    教育部,〈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來源︰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18543_581357_62438.pdf,檢索日期2020.2.1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古典風華現代視野(來源︰www.ntnu.edu.tw,檢索日期︰2020.10.1)。
    公民行動方案 | 民間公民與法治教育基金會(來源︰https://www.lre.org.tw/project/262,檢索日期︰2020.10.15)。
    臺南市政府農業局(來源︰https://agron.tainan.gov.tw,檢索日期︰2020.10.15)。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ndltdTW,檢索日期︰2020.11.1)。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通商口岸)(來源︰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5051,檢索日期︰2020.11.02)。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番社采風圖〉(來源︰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4823,檢索日期︰2020.11.04)。
    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來源︰
    www.srcs.nctu.edu.tw/joyceliu/TaiwanLit/online_papers/NewLit1.html,檢索日期︰2020.11.09)。
    黑田紀念館,〈觀看近代繪畫的曙光〉(來源︰https://www.culture.city.taito.lg.jp/bunkatanbou/culture/kuroda/chinese_big5/page_01.html,檢索日期︰2020.11.1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來源︰dict.revised.moe.edu.tw,檢索日期︰2020.11.12)。
    密碼的意思–漢語詞典(來源︰www.chinesewords.org/dict/89582-518.html,檢索日期︰2020.11.12)。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普羅大眾〉(來源︰http://terms.naer.edu.tw/,檢索日期︰2020.11.16)。
    國立臺灣美術館,〈陳澄波與普羅美術〉- ntmofa.gov.tw(來源︰https://www.ntmofa.gov.tw/ntmofapublish_1047_127.html,檢索日期︰2020.11.17)。
    嘉義縣戶外教學學習網,〈民雄早期台灣畫家—劉新祿〉(來源︰outdoor.cyc.edu.tw/outdoor/syong/b2.htm,檢索日期︰2020.11.17)。
    楊逵文物數位博物館,〈楊逵簡介/自述〉(來源︰https://yang.nmtl.gov.tw/archive?uid=3,檢索日期︰2020.11.17)。
    徐悲鴻簡介 - eBaoMonthly.com翼報(來源︰https://www.ebaomonthly.com/window/arts_literature/arts/painting/XuBeihong/bhon_intro.htm,檢索日期︰2020.11.18)。
    教育百科,〈三民主義〉(來源︰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三民主義,檢索日期︰2020.11.18)。
    台灣意識的探索(上)(來源︰https://www.wufi.org.tw/台灣意識的探索(上),檢索日期︰2020.11.20)。
    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認識陳澄波 - wzu.edu.tw〉(來源︰https://chenchengpo.dcam.wzu.edu.tw/AboutCCp_intro.php,檢索日期︰2020.11.21)。
    視覺素養學習網,〈陳澄波–DELPHI〉(來源︰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tw/chenchengpo/chenchengpo.htm,檢索日期︰2020.11.21)。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東京美術學校〉(來源︰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4120,檢索日期︰2020.11.22)。
    自由評論網,〈漫遊藝術史》【不朽的青春】致美麗之島台灣-黃土水在日本大正時期刻畫的夢想〉(來源︰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348757,檢索日期︰2020.11.23)。
    中國文化研究院,〈「九一八事變」及「一二八事變」 | –燦爛的中國文明〉(來源︰https://chiculture.org.hk/tc/china-five-thousand-years/259,檢索日期︰2020.11.23)。
    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來源︰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36150,檢索日期︰2020.11.26)。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天才青年畫家陳植棋的淡水風景〉(來源︰https://archives.ith.sinica.edu.tw/collections_con.php?no=230,檢索日期︰2020.11.26)。
    哲學新媒體,〈傅柯〉,(來源︰Philosophy Medium
    https://philomedium.com/philosopher/foucault,檢索日期︰2020.11.27)。
    生活藝術雜誌,〈《陳澄波密碼》: 結合藝術與推理的 「新歷史小說」〉(來源︰https://macaucloser.com/zh-hant/content/,檢索日期︰2020.11.28)。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歷史小說獎〉(來源︰http://www.twpeace.org.tw/wordpress/,檢索日期︰2020.11.28)。
    自由副刊、愛讀書,〈陳澄波密碼-自由娛樂〉(來源︰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1251195,檢索日期︰2020.11.29)。
    地方新聞–中國時報,〈陳澄波密碼 柯宗明分享創作歷程〉(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1118000601-260107?chdtv,檢索日期︰2020.11.29)。
    台灣文學網–文學史–作品資料,〈鍾理和〉(來源︰https://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l_3.aspx?id=Q11011,檢索日期︰2020.11.29)。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認識部長—潘文忠〉(來源︰https://www.edu.tw/cp.aspx?n=583DE2B2364F19DF&s=06013821F9983579,檢索日期︰2020.12.02)。
    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專題文章︰台灣現代教育的發展〉(來源︰https://digiarch.sinica.edu.tw/content/subject/resource_content.jsp?oid=16797295&queryType=qc,檢索日期︰2020.12.03)。
    國家教育研究院,〈Competency-Based Instruction—能力本位教學〉(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8741/,檢索日期︰2020.12.03)。
    教育百科,〈行為主義〉(來源︰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行為主義,檢索日期︰2020.12.03)。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行為主義〉(來源︰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o=dcbdic&searchid=Z00000111008,檢索日期︰2020.12.03)。
    108課綱資訊網,〈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來源︰https://12basic.edu.tw/index.php,檢索日期︰2020.12.04)。
    潘文忠臉書(2020.01.09),〈108課綱—技職之光〉(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598586514293412,檢索日期(2020.12.05)。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讓台灣人了解技職學生超強!「技職奧運」辦募資經費50萬〉(來源︰https://taronews.tw/2019/07/26/414078,檢索日期︰2020.12.05)。
    國家教育研究院,〈國立編譯館(1932~2011)–naer.edu.tw〉(來源︰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10406,c292-1.php,檢索日期︰2020.12.05)。
    108課綱資訊網,〈什麼是課程綱要〉(來源︰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php,檢索日期︰2020.12.06)。
    108課綱資訊網,〈願景、理念與目標〉(來源︰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檢索日期︰2020.12.06)。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一綱多本的法理精神〉(來源︰Read more:https://www.npf.org.tw/3/6262,檢索日期︰2020.12.06)。
    國民中小學課程與教育資源整合平台,〈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來源︰https://cirn.moe.edu.tw/WebContent/index.aspx?sid=9&mid=92,檢索日期︰2020.12.06)。
    English Career—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來源︰
    https://sites.google.com/a/geat.org.tw/www/englishcareer,檢索日期︰2020.12.06)。
    English Career—台灣全球化教育推廣協會,〈素質教育改革 從量到質的轉變 談新加坡「少教多學」教育改革〉(來源︰https://www.englishcareer.com.tw/cover-story/素質教育改革–從量到質的轉變,檢索日期︰2020.12.06)。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新加坡教育部(來源︰https://www.moe.gov.sg/,檢索日期︰2020.12.06)。
    黃亦筠,〈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不是教育國民都成為電腦專家、工程師〉,《未來城市 Future City@天下》,2018-10-06(來源︰https://futurecity.cw.com.tw/article/364,檢索日期︰2020.12.06)。
    台灣朝陽科技大學師資培訓中心,〈【多元智能教育】教學大綱〉(來源︰https://web.archive.org/web/20031212101057/http://www.cyut.edu.tw/~wkwang/MI911.htm,檢索日期︰2002.12.06)。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學校革新專題討論」課程系列講座活動(8),〈終身學習的修練、組織學習的精義〉(來源︰www.edu.ndhu.edu.tw/note/notebook/95-2/sch2(08)_960610.pdf,檢索日期︰2020.12.0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來源︰https://en.unesco.org/about-us/introducing-unesco,檢索日期︰2020.12.07)。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core competencies—核心素養/能力〉(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916/,檢索日期︰2020.12.07)。
    親子天下(來源︰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檢索日期︰2020.12.07)。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453919/,檢索日期︰2020.12.08)。
    Cheers20th,〈原本想減輕學生升學壓力的「學習歷程檔案」,為何反倒變成高中生急著甩掉的沉重包袱?〉(來源︰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968,檢索日期︰2020.12.08)。
    親子天下,〈連署三天破門檻|網友提廢學習歷程檔案 教部將加強與校方對話〉(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779?c=22,檢索日期︰2020.12.08)。
    108課綱資訊網,〈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來源︰https://12basic.edu.tw/edu-3.php,檢索日期︰2020.12.08)。
    黃偉翔,〈溝通能傳遞社會邊緣的聲音,成為社會各界的對話橋樑〉(來源︰https://aces2017.thenewslens.com/aces/黃偉翔,檢索日期︰2020.12.08)。
    「技職3.0」(來源︰https://www.tvet3.info/,檢索日期︰2020.12.08)。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NCUE-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何謂教學專業知能〉(來源︰acadaff3.ncue.edu.tw/files/11-1001-55.php,檢索日期︰2020.12.10)。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語文領域—國語文〉,《國家教育研究院》,民國107年1月(2018.01)(來源︰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46/pta_18510_4703638_59125.pdf,檢索日期︰2020.12.10)。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國家教育研究院》,民國107年10月(2018.10)(來源︰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41/pta_18535_6408773_60398.pdf,檢索日期︰2020.12.10)。
    教育百科,〈形成性評量〉(來源︰pedia.cloud.edu.tw/Entry/WikiContent?title=形成性評量&search=形成性評量,檢索日期︰2020.12.13)。
    教育百科,〈總結性評量〉(來源︰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總結性評量,檢索日期︰2020.12.13)。
    陳雅慧、蘇逸涵,〈從學知識到學素養—八張圖看懂108學年度12年國教新課綱〉,《親子天下》,(2019.01.31)105期(來源︰https://teachersblog.edu.tw/23/1714教育部落格,檢索日期︰2020.12.13)。
    教育部體育署,〈聰明學習靠運動-運動智上記者會〉(來源︰https://www.sa.gov.tw/News/NewsDetail?Type=3&page=199&id=494&n=92,檢索日期︰2020.12.13)。
    台北市立永春國小(來源︰www.ycps.tp.edu.tw,檢索日期︰2020.12.13)。
    賓靜蓀,〈找到自己的動機和成就感—哈佛大學研究員陶德.羅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黑馬〉,《親子天下》,(2019.09.10),105期(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8875,檢索日期︰2020.12.13)。
    楊瑞明,〈如何規劃學校本位課程以發展學校特色〉,(2005.06.01)(來源︰https://shl.tpcu.edu.tw/files/11-1024-2982-1.php?Lang=zh-tw,檢索日期︰2020.12.14)。
    臺灣史檔案資源系統,〈陳澄波畫作與文書〉(來源︰tais.ith.sinica.edu.tw,檢索日期︰2020.12.14)。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literacy—素養〉(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71/,檢索日期︰2020.12.17)。
    十二年國教課綱國民中小學素養導向標準本位評量計畫(Standard-based Assessment of Student Achievement for Element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 簡稱︰SBASA)(來源︰https://sbasa.rcpet.edu.tw/SBASA/HomePage/index.aspx,檢索日期︰2020.12.18)。
    張瀞文,〈閱讀素養,考「你有沒有在思考?」〉,《親子天下》(2012.12.17)(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5537,檢索日期︰2020.12.18)。
    柯華葳,〈閱讀素養的培養〉,《天下雜誌》(2011.04.28)(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09393,檢索日期︰2020.12.18)。
    林曉雲,〈感傷「閱讀星星」殞落︰國教院前院長柯華葳辭世〉,《自由時報》(2020.11.20)(來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57208,檢索日期︰2020.12.18)。
    陳澄波故居(來源︰https://www.bing.com/images/search?q=%e9%99%b3%e6%be%84%e6%b3%a2%e6%95%85%e5%b1%85&form=HDRSC2&first=1&tsc=ImageBasicHover,檢索日期︰2020.12.18)。
    教育百科,〈目標模式〉(來源︰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目標模式,檢索日期︰2020.12.22)。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歷程模式〉(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4605/,檢索日期︰2020.12.22)。
    江昭青、何琦瑜〈教改追蹤:九年一貫課程,問題在哪裡?〉,《親子天下》6(2009.06.05)(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20481,檢索日期︰2020.12.22)。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來源︰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BA5E856472F10901&sms=5588FE86FEB94225&s=E62B1B1EBC8AE952,檢索日期︰2020.12.22)。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師資介紹〉(來源︰http://www.glis.ntnu.edu.tw/members/teacher.php?class=110,檢索日期︰2020.12.23)。
    Read more@哲學新媒體,〈Philosophy Medium〉(來源︰https://philomedium.com/philosopher/bacon,檢索日期2020.12.23)。
    Readmoo news閱讀最前線,〈提升閱讀能力,你需要螞蟻、蜘蛛、蜜蜂閱讀法〉(來源︰https://news.read moo.com/2015/04/14/reading-effectivly/,檢索日期︰2020.12.2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專任教師〉(來源︰https://www.epc.ntnu.edu.tw/zh_tw/Faculty_and_Staff/FullTime,檢索日期︰2020.12.24)。
    林志成、簡立欣,〈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請辭獲准〉,《Yahoo!新聞》(2020.2.25)(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大考中心主任張茂桂請辭獲准-201034602.html,檢索日期︰2020.12.24)。
    田孟心,〈108課綱上路—學校課業到底會變怎樣?〉,《天下雜誌》685(2019.11.05)(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7572,檢索日期︰2020.12.24)。
    林思宇,〈建中校長:十二年國教應延後〉,《中央社》(2020.03.24)(來源︰https://www.epochtimes.com/b5/12/3/24/n3549505.htm,檢索日期︰2020.12.24)。
    王韻齡,〈建中校長陳偉泓:不怕改變的建中〉,《親子天下》25(2014.05.10)(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9772,檢索日期︰2020.12.24)。
    王薏絜,〈108課綱25年來最大教改︰教學現場的美麗與哀愁是…〉,《TVBS》(2020.10.11)(來源︰https://news.tvbs.com.tw/life/1398590,檢索日期︰2020.12.24)。
    中原大學Chung Yuan Christian University,〈全人教育—導論篇〉(來源︰https://www1.cycu.edu.tw/about/HolisticEducation,檢索日期︰2020.12.25)。
    國教課綱向前行電子報,〈面向未來的能力-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手冊〉,《教育部十二年國教新課綱推動專案辦公室︰國教署/親子天下》9(2018.03.10)(來源︰https://newsletter.edu.tw/2018/03/09/面向未來的能力-素養導向教學教戰…,檢索日期︰2020.12.25)。
    英文文學與文化教學資料庫,〈文學批評(Literary Criticism)—海登.懷特(Hayden White)〉(來源︰english.fju.edu.tw/lctd/LiteraryCriticism/TheoristsIntro.asp?T_No=18&T_ID=104,檢索日期︰2021.01.11)。
    國立臺灣美術館,〈風土詩情-林玉山〉(來源:https://www.ntmofa.gov.tw/ntmofapublish_1048_2302.html,檢索日期:2022.03.02)。
    新台灣和平基金會,〈歷史小說獎〉(來源︰http://www.twpeace.org.tw/wordpress/,檢索日期︰2022.03.06)。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曁辭書資訊網〉(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3269464/,檢索日期:2022.03.08)。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麥考萊(Thomas Babington Macaulay)〉(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28113,檢索日期:2022.03.08)。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湯恩比(Arnold Joseph Toynbee)〉(來源:https://dict.revised.moe.edu.tw/dictView.jsp?ID=51487,檢索日期:2022.03.08)。

    外文
    KAKEN—研究者をさがす | 五十殿 利治 (60177300)(來源︰https://nrid.nii.ac.jp/ja/nrid/1000060177300,檢索日期︰2020.11.16)。
    プロレタリア(ぷろれたりあ)の意味や使い方 Weblio辭書(來源︰https://www.weblio.jp/content/プロレタリア,檢索日期︰2020.11.16)。
    Howard Gardner主頁(來源︰http://www.howardgardner.com/,檢索日期︰2002.12.06)。
    UNESCO,〈Literacy〉(來源︰https://en.unesco.org/themes/literacy,檢索日期︰2020.12.17)。
    Voice of the Past: Oral History - Paul Thompson(來源︰https://books.google.com/books/about/Voice_of_the_Past.html?id=xfOgNei_7iAC,檢索日期︰2020.12.20)。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Reissued with a new preface from…(來源︰https://www.amazon.com/Twenty-Years-Crisis-1919-1939-Reissued/dp/1349950750,檢索日期︰2020.12.21)。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Reissued with a new preface from Michael Cox(來源︰https://www.palgrave.com/gp/book/9781349950751,檢索日期︰2020.12.21)。
    Creative commons授權下的文字(來源︰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檢索日期︰2020.12.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