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鄒文穎 |
---|---|
論文名稱: |
特工的歷史形象─以1949年以後臺海兩岸的戴笠書寫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陳惠芬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2 |
畢業學年度: | 10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2 |
中文關鍵詞: | 戴笠 、軍統 、特工 、歷史形象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的撰寫係以1949年以後臺海兩岸官方、軍統特工、史學家、小說作家的戴笠相關書寫作為分析的文本,來探討戴笠歷史形象的異同、轉變及其所隱含的意義。
在中國大陸方面。在國共依舊對峙的年代,1949年之後中共官方透過降共軍統特工所作的戴笠書寫與國共內戰時期中共對戴笠所做的宣傳幾乎是一致的,不因其是否為戴笠親信而有所差別。90年代以後,由於對臺政策和緩,兩岸關係轉變,中共史著中戴笠的歷史形象亦獲修正,「局部肯定」其抗日救國的表現。然而降共軍統特工們所書寫出來的戴笠形象,已大量出現在中國大陸出版的小說文本中。
在臺灣方面。70年代的官方文本呈現出戴笠完美、英雄、忠誠、富人情味與愛國抗日等歷史形象。遷臺軍統特工回憶錄中的戴笠書寫幾與官方相同。然而,他們未能全然去除中國大陸對戴笠的負面評價。至於臺灣的小說創作,60年代的小說中,戴笠的人格完美、是「中國的007」。然而,2000年以後出版的小說中戴笠具有普通人性,且在兩岸書籍流通下,大陸觀點亦出現其間。此外,由於臺灣的自由化、民主化以及兩岸關係的轉變,也已出現質疑戴笠的「傳統」形象。2011年以後戴笠相關檔案的開放,戴笠的歷史形象添加新的內容。
整體而言,1949年以後臺海兩岸戴笠相關書寫中所呈現出來的戴笠歷史形象及其轉變,與時空背景實有莫大的關聯。今後,由於兩岸關係日趨和緩,相關檔案逐漸開放,隨著新研究的開展,戴笠的歷史形象將更為清晰,更具真實客觀性。
一、檔案
(戴笠上海電(軍委會辦公廳機要室電報)─1937年9月7日)國史館
檔案 特交檔案 軍事:特種情報 檔號:080102 第34卷 光碟編號
08A-00492(002-080102-034-001)
國史館檔案 特交檔案 軍事:特種情報 檔號:080102 第34卷 光
碟編號08A-00492(002-080102-034-001)
二、史料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吳淑鳳等編輯,《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忠義救國軍》(臺北:國防部情報局,2011)。
吳淑鳳等編輯,《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軍情戰報》(臺北:國防部情報局,2011)。
吳淑鳳等編輯,《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經濟作戰》(臺北:國防部情報局,2011)。
吳淑鳳等編輯,《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中美合作所的成立》(臺北:國防部情報局,2011)。
吳淑鳳等編輯,《戴笠先生與抗戰史料彙編:中美合作所的業務》(臺北:國防部情報局,2011)。
三、報紙類
《人民日報》2002年09月21日。
李戰喜,〈戴笠死於蔣介石謀殺?〉,《北京科技報》(北京) ,2005年6月15日,第A15版。
慶正,〈戴笠珍貴史料59卷 今解密公開〉,《旺報電子報》,2012年4月1日。
慶正,〈戴笠解密 國史館邀陸學者還原民國史〉,《旺報電子報》,2012年4月 4 日。
慶正,〈戴笠遺墨開封 軍情局留青史〉,《旺報電子報》,2012年 4月1日。
四、專書
文聞,《我所知道的中統》(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
王俊,《戴笠野史: 間諜王》(北京: 團結出版社,2008)。
王蒲臣,《一代奇人戴笠將軍》(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3)。
王建平,《民國三大殺手》(貴州: 貴州人民出版,1994)。
古僧,《戴笠將軍與抗日戰爭》(臺北:華新出版有限公司,1975)。
江仁傑,《解構鄭成功》(臺北:三民書局,2006)。
江紹貞,《戴笠和軍統》(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李宏圖,王加豐選編,《表象的敘述─新社會文化史》(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沈美娟,《孽海梟雄─戴笠新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2)。
沈美娟主編,《沈醉回憶作品全集》(北京:九州出版社,1988)。
沈醉,《我所知道的戴笠》(北京:群眾出版社,1962)。
沈醉,《我這三十年》,北京:十月群眾出版社,1962)。
沈醉,《軍統內幕》(北京:群眾出版社,1985)。
沈醉、文強,《戴笠其人》(北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文
史資料研究委員编,1987)。
良雄,《戴笠傳》(臺北:敦煌書局,1979)。
林闊,《戴笠全傳:中國最刁辣的軍統魔頭》(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
易勞逸(Eastman,LloydE.)撰、陳謙平、陳紅民等譯,《1927-1937國
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流產的革命》(北京:中國青年出版,1992)。
周化人,《上海的改造》(上海:中華日報社,1943)。
馬振犢,《國民黨特務活動史》(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
唐德剛,《張學良口述歷史》(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9)。
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臺北:正中書局,1994)。
夏征農主編,《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莊華堂,《尋找戴雨農將軍》(臺北: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1)。
莫里斯‧哈布瓦赫撰、華然譯,《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梅樂斯(Milton E.Miles)撰、臺灣新生報編輯部譯,《另一種戰爭》
(A different kind of war) (臺北:臺灣新生報社,1968)。
康澤,《康澤自述及其下場》(臺北:傳記文學,1998)。
國防部情報局編著,《中美合作所誌》(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70)。
國防部情報局編著,《忠義救國軍誌》(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70)。
國防部情報局編著,《戴雨農先生年譜》(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79)。
國防部情報局編著,《戴雨農先生全集(上)(下)》(臺北:國防部情報局, 1979)。
國防部情報局編著,《戴雨農先生傳》(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79)。
國防部編印,《眷戀─憲兵與軍情局眷村》(臺北:國防部部長辦公室,2007)。
章微寒,〈戴笠與龐大的軍統組織〉,《細說中統軍統》(臺北:傳記文學社1992)。
張霈芝,《戴笠與抗戰》(臺北:國史館,1999)。
張讚合,《兩岸關係變遷史》(臺北,周知文化,1996)。
康澤,《康澤自述及其下場》,(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98)。
鄒郎,《戴笠新傳》(香港:星輝圖書有限公司,1989)
鄒郎,《烽火中國─戴笠新傳:地下火》(臺北:萬盛出版公司,1988)。
黃仁霖,《黃仁霖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1984)。
黃宗智(Philip C.C.Huang)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62)。
黃康永,〈我所知道的戴笠〉,《浙江文史資料選輯》第2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
費雲文,《戴雨農先生全集》(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79)。
費雲文,《戴笠的一生》(臺北:中外圖書出版社,1980)。
喬家才,《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抗日情報戰第一集》(臺北:中外圖書出版社,1977)。
喬家才,《鐵血精忠傳:戴笠史事彙編》(臺北:中外圖書出版社,1978)。
喬家才,《為歷史作證》(臺北:中外圖書出版社,1985)。
葉邦宗,《戴笠 VS 川島芳子》(臺北:德威國際出版,2006)。
楊者聖,《特工王戴笠》(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赫伯特‧雅德禮(Herbert 0.Yardley)著、鞏予炎、羅荔丹譯,《民國
密碼戰》(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鄧元忠,《國民黨核心組織眞相:力行社、復興社曁所謂「藍衣社」
的演變與成長》(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0)。
劉會軍,《蔣介石與戴笠》(北京:團結出版社,2009)。
韓炳勛,《戴笠別傳》(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8)。
薛萌,《戴笠死亡之謎》(北京:群眾出版社,2008)。
魏斐德(Wakeman, Frederic E.)著、梁禾譯,《間諜王》(Spymaster Dai Li and the Chinese secret service)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4)。
蔣中正、蔣宋美齡,《蔣委員長西安半月記、蔣夫人西安事變回憶
錄》,(臺北:正中書局,1976)。
竇應泰、董焱,《戴笠與他的紅粉兵團》(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
五、專文
〈喬故代表家才先生事略〉,《山西文獻》,1995年1月。
〈中統局軍統局重要演變及其負責名錄 (上)〉,《傳記文學》,第61
卷6期,1992年12月。
千龍,〈軍統特務頭子戴笠追影后胡蝶的秘聞〉,《中州今古》,2004
年9期。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秘書處,《中央黨務月刊》,1928年4期。
王汎森,〈歷史記憶與歷史─中國近世史事為例〉,《當代》,第90
期,1993年11月。
王成聖,〈費著戴笠的一生序〉,《中外雜誌》,第28卷6期,1980
年12月。
王良卿,〈戴笠與CC:以抗戰時期《戴笠史料》為中心〉,《國史研
究通訊》,第1期,頁78。
王宜庚,〈軍統內幕: 戴笠與魏大銘〉,《中外雜誌》,第61 卷4期,
1997年10月。
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
與言》第34卷3期,1996年9月。
王明珂,〈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
學》,第5卷3期,1994年9月。
王業鴻,〈戴笠的起家〉,收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
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特工組織(下)》(北京:中
國文史出版社,2002)。
干國勳,〈力行社與軍統局〉,《中外雜誌》,第31卷1期,1982
年1月。
戈士德,〈胡宗南與戴笠(中)〉,《中外雜誌》,第31卷3期,1982年3月。
戈士德,〈胡宗南與戴笠(下)〉,《中外雜誌》,第31卷4期,1982年4月。
戈士德,〈胡宗南與戴笠(上)〉,《中外雜誌》,第31卷2期,1982年2月。
戈士德,〈戴笠與周偉龍(下)〉,《中外雜誌》,第32卷1期,1982年7月。
毛鍾新,〈偵辦案件展奇才-戴笠別傳之五〉,《中外雜誌》,第31卷4期,1982年4月。
毛鍾新,〈一事能狂便少年-戴笠別傳之六〉,《中外雜誌》,第31卷5期,1982年5月。
毛鍾新,〈為戴笠先生白謗辯誣〉,《中外雜誌》,第30卷2期,1981年8月。
毛鍾新,〈為戴笠先生白謗辯誣質魏大銘先生〉,《中外雜誌》,第30卷3期,1981年9月。
毛鍾新,〈為戴笠先生白謗辯誣 (續完)〉,《中外雜誌》,第30 卷4期,1981年10月。
毛鍾新,〈戴笠將軍別傳 (一)〉,《中外雜誌》,第30卷5期,1981年11月。
毛鍾新,〈戴笠的故鄉(戴笠將軍別傳之二)〉,《中外雜誌》,第30卷6期,1981年12月。
毛鍾新,〈江山代有才人出-戴笠將軍別傳之三〉,《中外雜誌》,第31卷1 期,1982年1月。
毛鍾新,〈戴笠的家庭-戴笠別傳之四〉,《中外雜誌》,第31卷2期,1982年2月。
毛鐘新,〈揮金如土的真相(戴笠別傳之十一)〉,《中外雜誌》,第32卷4期,1982年10月。
朱沛蓮,〈戴笠座機失事目擊記〉《中外雜誌》,第31卷3期,民國71年3月。
任獻廷,〈軍統特務武裝在蘇浙皖邊區的罪惡活動〉,收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阮大仁,〈由魏大銘回憶錄去解析戴笠墜機身亡之謎~兼談八德鄉滅門血案之關聯〉,《傳記文學》,第91卷第3期,2007年9月。
李君山,〈戴笠與戰時西南運輸─以滇緬公路為中心的探討〉,《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7。
吳絳州,〈戴笠將軍印象記〉,《中外雜誌》,第15 卷第4 期,1974
年4月。
吳淑鳳,〈戴笠對美國戰略局的認識與合作開展〉,《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8。
宋廷琛,〈回憶敵偽期間軍統局上海站一段往事〉《傳記文學》,第
42卷第3期,民國80年2月。
何志浩,〈中外名人傳(二十六)-「戴笠」〉,《中外雜誌》,第61 卷第5期,1997年5月。
何蜀,《文藝作品中與歷史上的中美合作所》,《書屋》2002年第7期。
李甲孚,〈戴笠、魏大銘與科技情報〉,《傳記文學》,第71卷第2期,1997年8月。
李甲孚,〈戴笠與忠義救國軍〉《傳記文學》,第67卷第3期,民國84年9月。
沙平的〈戴笠與三個女人的風流情緣〉,《文史天地》, 2002年3期。
亞歷山大,伍思德(Alexander Woodside),〈在西方發展乏力時代中國和西方理論世界的調和〉,收錄於黃宗智(Philip C.C.Huang)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3)。
宗化民,〈不願做特務被軍統折磨死的三個青年〉,收錄中國人民政
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特工組織(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周養浩,〈軍統息烽集中營內幕〉,收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
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特工組織
(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周谷,〈戴笠「怪西人事件」原委〉,《中外雜誌》,第41卷第2 期,
1987年2月。
汪澄清,〈鐵血壯士行:王兆槐與戴笠〉,《中外雜誌》,第61卷第5期,1997年5月。
林泉,〈蕭贊育〉,《傳記文學》,第63卷第2期,1993年8月。
胡文彬,〈懷念戴笠將軍〉,《中外雜誌》,第27 卷第3期,1980年3月。
洪小夏,〈抗日戰爭時期中美合作所論析〉,《抗日戰爭研究》,2007年3期。
陳世榮,〈戴笠的經濟作戰構想〉,《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7。
陳祖康,〈懷念戴笠將軍〉《中外雜誌》,第19卷第3期,民國65年3月。
陳進金,〈戴笠與忠義救國軍〉,《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7。
陳敦正,〈復興社‧青白社‧藍衣社〉〉,《傳記文學》,第34卷第6、7期,1979年 6、7 月。
徐有威,〈海內外對力行社的研究〉,《民國春秋》,1996年5期。
徐有威,〈論力行社的日本觀〉,《史學月刊》,1999年2期。
徐志道,〈戴笠將軍與我(續完)〉,《中外雜誌》,第14 卷第2 期,1973年8月。
徐志道,〈戴笠將軍與我〉,《中外雜誌》,第14 卷第1 期,1973年7 月。
徐遠舉等著,〈軍統局、保密局、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內幕〉,收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特工組織(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唐縱手稿、姚孔行選註,〈從認識戴笠到任職侍從室-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之三〉,《中外雜誌》,第60卷第5期,1992年5月。
唐縱手稿、姚孔行選註,〈從認識戴笠到任職侍從室-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之四〉,《中外雜誌》,第60卷第6期,1992年6月。
張世瑛,〈戰後北平站的布建與運作─以「王蒲臣」為例〉,《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8。
張盛吉,〈戴笠早年佚聞二則〉,收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特工組織(下)》(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張瑞德,〈雅德賚(Herbert O.Yardley)與中國─兼論抗戰時期的密碼戰〉,《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7。
張鵬程,〈李士珍與戴笠-喬家才是誰害死戴笠讀後〉,《中外雜誌》,第44卷第5期,1988年11月。
國史館主辦「戴笠先生與抗戰時期情報作戰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黃天邁,〈戴笠與梅樂斯((下)〉,《中外雜誌》,第50 卷第3期,1991年9月。
黃天邁,〈戴笠與梅樂斯(上)〉,《中外雜誌》,第50 卷第2期,1991年8月。
黃天邁,〈鬼話連篇-宋氏朝代書中有關戴笠記載的謊言〉,《中外雜誌》,第44卷第5期,1988年11月。
黃天邁,〈戴笠的生活片段(三)〉,《中外雜誌》,第43卷第1期,1988年1月。
喬家才,〈戴笠先生二十四年祭〉,《中外雜誌》,第7卷第3期,1970年3月。
喬家才,〈戴笠傳的風波〉,《中外雜誌》,第44卷第2期,1988年8月。
喬家才,〈再談戴笠(一)〉,《中外雜誌》,第46卷第2期,1989年8月。
喬家才,〈與李敖談沈醉謬誤-再談戴笠之五〉,《中外雜誌》,第47卷第1期,1990年1月。
喬家才,〈情報風雲之五:蘇州壯士顧偉﹙上﹚─戴笠將軍與顧偉〉,《中外雜誌》,第27 卷第4期,1980年4月。
喬家才,〈情報風雲之五:蘇州壯士顧偉﹙下﹚─戴笠將軍與顧偉〉《中外雜誌》,第27 卷第5期,1980年5月。
喬家才,〈邊區戰鬥與中美合作-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中外雜誌》,第28 卷第4期,1980年10月。
喬家才,〈勝利前後的奇文奇事-戴笠將軍和他的同志〉,《中外雜誌》,第28 卷第5期,1980年11月。
喬家才,〈戴笠將軍的早年〉,《中外雜誌》,第19 卷第4期,1976年4月。
喬家才,〈戴笠將軍的耳提面命〉,《中外雜誌》,第19 卷第6期,1976年6月。
喬家才,〈黃杰戴笠沈鴻烈-挽救華北危局中央軍入魯記〉,《中外雜誌》,第20卷第4期,1976年10月。
喬家才,〈戴笠將軍的人情味(二)〉,《中外雜誌》,第13 卷第3期,1973年3月。
喬家才,〈戴笠先生的人情味〉,《中外雜誌》,第13 卷第1期,1973年1月。
勞建白,〈難忘的老長官-讀「戴笠將軍的人情味」有感〉,《中外雜誌》,第13 卷第5期,1973年5月。
費雲文,〈戴笠的幾個戰場(二)〉,《中外雜誌》,第36卷第4期,1984年10月。
費雲文,〈戴笠的幾個戰場(三)〉,《中外雜誌》,第36卷第5期,1984年11月。
費雲文,〈戴笠的幾個戰場(五)〉,《中外雜誌》,第37卷第1期,1985年1月。
費雲文,〈戴笠軼事(一)〉,《中外雜誌》,第37卷第2期,1985年2月。
費雲文,〈戴雨農鋤奸記略〉《中外雜誌》,第19卷第6期,1976年6月號。
費雲文,〈戴雨農其人其事(二)(三)〉《中外雜誌》,第19卷第4、5期,1976年4、5月號。
楊維真,〈1938年長沙大火事件的調查與檢討─以《戴笠史料》為中心的探討〉,《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7。
褚問鵑,〈讀「浩然集」話戴笠將軍〉,《中外雜誌》,第32卷第2期,1982年8月。
萬墨林,〈上海聞人黃金榮〉,《中外雜誌》,第30卷第6期,1981年12月。
萬墨林,〈滬上往事(一)- 戴笠將軍與杜月笙先生〉,《中外雜誌》,第11卷第2期,1972年2月。
葉文心著、張和聲譯,〈城市中的戰爭與地下抗戰—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特工秘密機構的俠義之風〉,《史林》,2004 年3 期。
鄧文儀,〈我與同志好友戴笠 (一)〉,《中外雜誌》,第19 卷第5期,1976年5月。
編者,〈壯志未酬身先死: 戴笠猝逝之謎〉,《中外雜誌》,第61 卷第6期,1997年6月。
劉方雄口述,裴可權筆錄,〈抗日戰爭中軍統局謀略戰一例〉《傳記文學》,第39卷第2期,1981年8月號。
劉會軍,〈國民黨特務組織〉,《史學集刊》, 1990年2期。
劉繼興,〈“蓋世太保”戴笠與軍統美人的一段孽情〉,《人物畫報》2010年3期。
劉繼興,〈戴笠全始全終的紅粉知己〉,《報刊薈萃》,2010年5月。
劉繼興〈戴笠最寵愛的軍統美人〉,《文史博覽》,2010年4期
蕭李居,〈戴笠與特務處情報工作組織的開展〉,《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8。
駱志伊,〈笑談戴笠二三事〉,《中外雜誌》,第41 卷第1期,1987年1月。
羅久蓉,〈從軍統局到保密局〉,《國史研究通訊》,第1期,2011年12月,頁78。
羅君強,〈細說汪偽 (中)〉,《傳記文學》,第62卷第2期,1993年2月。
羅君強,〈細說汪偽 (下)〉,《傳記文學》,第62卷第3期,1993年3月。
六、學位論文
邢燁,《戴笠與忠義救國軍》(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碩士論文,
2008)。
徐妍,《蔣介石與戴笠關係變異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碩士論文,2011)。
徐吉村,《地下戰場:戰時重慶國民政府與汪政權的暗鬥》(臺北:國立
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七、網站
王勁哉暨抗戰第一師淞滬128研究網
http://hi.baidu.com/%D2%B0%B6%C9%E4%C1%BB%A6128%CA%A6/blog/item/af73e0f345 4cf315b07ec5f2.html (2008.8.19 )
中日網
〈馬振犢〉
http://www.sjhistory.org/site/newxh/zxjw-3mb_a200509196163.htm( 2005.9.19)
國立臺灣文學館
〈2007臺灣作家文學目錄〉 http://www3.nmtl.gov.tw/Writer2/writer_detail.php?id=2087
(2012.5.15)
躍獅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保羅德芮肯(Paul Draken)日記〉
http://www.yaox.com/draken/601.html( 1999.12.31)
八、影片
《軍統槍口下的女人》,2001年,北京康通苑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發行。
《潛伏》,2009年,東陽青雨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發行。
《李敖有話說─664集》,2004年,鳳凰衛視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