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欣儀 Lin, Sin-Yi |
---|---|
論文名稱: |
運用Hodgins舞蹈音樂分析法探究Stravinsky芭蕾舞劇《火鳥》 A Study of Applying Paul Hodgins’ Paradigm for Choreomusical Analysis on Stravinsky’s Ballet "The Firebird" |
指導教授: |
吳舜文
Wu, Shun-Wen |
口試委員: |
吳舜文
Wu, Shun-Wen 吳義芳 Wu, I-Fang 郭芳玲 Kuo, Fang-Ling |
口試日期: | 2023/12/22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Department of Music_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Music |
論文出版年: | 2024 |
畢業學年度: | 11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99 |
中文關鍵詞: | 舞蹈音樂 、芭蕾舞劇 、火鳥 、伊果.史特拉汶斯基 、保羅.霍金斯 |
英文關鍵詞: | Choreomusical, Ballet, The Firebird, Igor Stravinsky, Paul Hodgins |
研究方法: | 內容分析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0262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4 下載:3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研究法對研究對象——Stravinsky芭蕾舞劇《火鳥》進行分析。以Paul Hodgins的舞蹈音樂分析法作為依據,設計芭蕾舞劇《火鳥》音樂對應舞蹈之內在關係分析類目表及芭蕾舞劇《火鳥》外在關係分析類目表,分兩階段進行。研究結論如下:
一、內在關係:節奏的 (rhythmic),約67%音樂與舞蹈有明顯對應,約13%的部分僅有音樂,無舞蹈的呈現,約20%主要為角色進行劇情式動作,音樂與舞蹈無明顯對應。力度的 (dynamic),提出有明顯對應之部分,音樂力度突然變化對應舞蹈瞬間、快速的突然性的動作;音樂力度漸進變化,漸強或漸弱對應舞蹈動作的漸進變化。織度的 (textural)約71%為複音織體、約17%為主音織體、約13%為同時有主音織體及複音織體;對應結果,音樂上的織度與舞蹈的人數編排並無直接關係,音樂與舞蹈的織度與此樂段欲表現的內容聲響結構及視覺豐富度有關。結構的(structural),約83%音樂的結構與舞蹈有明顯對應,約8%未有舞蹈呈現,約8%音樂的結構與舞蹈無對應,舞蹈呈現劇情式動作。音質的 (qualitative),音域中音出現上行對應到跳躍或往上之動作,音色與舞蹈動作大多相配合;而協和音程的旋律對應協和之舞蹈動作,不協和音程對應角色的情緒轉變或不協調之動作;銳度/圓滑的部分相對應,斷音對應輕盈舞步、圓滑對應連續且流暢的動作。擬音的(mimetic),在此齣作品中第十三段中器樂模仿魔鐘的鐘聲。
二、外在關係:原型的(archetypal),可見到音樂與舞蹈在整部作品中皆試圖表現「善與惡」這個原型概念。情緒的/心理的(emotional/psychological),17%無角色出現,79%音樂與舞蹈明顯符應劇中角色的情緒。4%音樂與舞蹈無明顯符應劇中角色的情緒。敘事的(narrative)的部分與前兩項結論重覆。
本研究最後提出四項建議,提供未來相關研究參考。
This study employs content analysis to analyze Igor Stravinsky's ballet "The Firebird." Utilizing Paul Hodgins' choreomusical analysis method as a foundation, two sets of category tables for analy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music and dance in the ballet "The Firebird" we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in two phase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Internal Relationships:
•Rhythmic: Approximately 67% of the music and dance exhibit clear correspondences in rhythm. About 13% involve only music without accompanying dance, and roughly 20% predominantly feature character-driven narrative movements with no clear music-dance correlation.
•Dynamic: Notable correspondences are observed, where sudden changes in music dynamics align with the ballet's quick and abrupt movements, while gradual changes correspond to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dance movements.
•Textural: Approximately 71% involve polyphonic textures, 17% feature monophonic textures, and 13% combine both.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musical texture doesn't directly correlate with the number of dancers but is influenced by the desired sonic structure and visual richness of the segment.
•Structural: Approximately 83% of the music's structure aligns with the dance, around 8% lacks dance presentation, and another 8% show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sic's structure and the dance, with narrative movements being presented.
•Qualitative (Timbre): Pitch changes correspond to upward or jumping movements, while timbre generally complements the dance movements. Harmony in the melody corresponds to harmonious dance movements, while dissonance corresponds to emotional changes or discordant movements. Sharpness/smoothness in sound corresponds to light or continuous and smooth dance movements.
•Mimetic: In the thirteenth segment of the piece, instrumental sounds mimic the bell sound of a magic bell.
External Relationships:
•Archetypal: Both music and dance attempt to portray the archetypal concept of "good and evil" throughout the entire work.
•Emotional/Psychological: About 17% lack character presence, while 79% show clear alignment between music and dance with the emotional states of the characters. 4% lack clear alignment.
•Narrative: This aspect aligns with the conclusions drawn in the first two categories.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four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一、中文
王文科、王智弘(2018)。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彭宇薰(2016)。史特拉汶斯基的音樂啟示錄:藝術.文化.跨界觀點。台北:華滋出版。
周耀祥(2001)。史特拉汶斯基:不倦的探索者。台北市:世界文物。
史特拉汶斯基(著)。施寄青(譯)(1988)。史特拉汶斯基——春天加冕。臺北市 : 北辰 民77。
黃寤蘭主編(1996)。西洋音樂百科全書 8:二十世紀音樂。台北市,民國 85 年,27‐34。
許鐘榮編(2001)。現代樂派的大師。台北:錦繡出版社。
約瑟夫.馬吉利著,蘇同右譯(1990)。當代音樂介紹。譯者自行出版,台灣彰化,民國 79 年。
林春香(1989)。西洋舞蹈與音樂的關係研究。臺北市:全音樂譜。
吳素芬(1997)。芭蕾的產生。載於平珩(主編),舞蹈欣賞(30-58頁)。臺北市:三民。
吳素芬(2012)。浪漫芭蕾中「白色芭蕾」之意象特徵,美育,189,4-9。
平珩(主編)(1995)。舞蹈欣賞。臺北市:三民書局。
盧原英了著(1985),李哲洋譯。舞劇與古典舞蹈。臺北市:全音樂譜。
伍曼麗主編,江映碧、林郁晶、趙玉玲等人著(2003)。舞蹈欣賞。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藝術領綱音樂課程(2018)。
林淑芳(2015)。西洋音樂史(四)浪漫至現代課堂講義。
吳舜文(2002)。創意的學習與教學–音樂教育師資創造力教育之規劃研究。論文發表於中小學一般藝術教育師資培育學述與實務研討會,臺北市。
楊湘玲(2005)。音樂與舞蹈關係舉隅-以史特拉汶斯基《春之祭》和《阿貢》為例。關渡音樂學刊第二期 2005年6月。
鄭宜芳(2010)。凝煉的形式:探討《Agon》音樂-舞蹈的對位結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陳惠敏(2005)。現代音樂運用在國小音樂欣賞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德布西、史特拉汶斯基、荀白克的音樂作品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陳玉芳(2005)。史特拉汶斯基作品《嬉遊曲》音樂詮釋理念報告(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張維真(2008)。史特拉汶斯基作品中蒙太奇手法之演奏詮釋--以《嬉遊曲》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吳佩俞(2005)。史特拉汶斯基新古典主義時期之創作發展歷程-----中大型器樂作品中的線性手法(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莫書涵(2005)。史特拉汶斯基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協奏風格二重奏之音樂分析與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賴宜佳(2006)。史特拉汶斯基《三樂章交響曲》之指揮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奇恩(2007)。史特拉汶斯基《嬉遊曲》:版本比較與音樂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吳伊凡(2006)。史特拉汶斯基《雙獨奏鋼琴協奏曲》:創作手法之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孫甘惜(2006)。新古典主義風格之鋼琴音樂探討:史特拉汶斯基之《探戈》與卡巴烈夫斯基之《第三號鋼琴奏鳴曲》,作品46(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欣儀(2006)。史特拉汶斯基《嬉遊曲》之指揮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一心(2008)。史特拉汶斯基選自《彼得洛西卡》的三個樂章之研究〈為鋼琴獨奏〉(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曾欣怡(2009)。探討史特拉汶斯基《四首練習曲》作品7(Four Etudes op. 7)寫作手法與技巧的運用(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吳芸臻(2011)。吳芸臻小提琴演奏會 含輔助文件 史特拉汶斯基《嬉遊曲》作品分析與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陳咨廷(2010)。史特拉汶斯基義大利組曲之探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海 大學,臺中市。
張雅婷(2012)。史特拉汶斯基歌劇《浪子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陳奎諭(2012)。從寫給鋼琴的《四首練習曲,作品7》( Four Etudes, Op.7 ) 探討史特拉汶斯基早期創作特徵(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莊雅惠(2014)。史特拉汶斯基《義大利組曲》之詮釋與分析(小提琴版本)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南應用科技大學,臺南市。
陳品帆(2015)。史特拉汶斯基1924年的奏鳴曲:新古典主義與無形之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羅少青(2016)。史特拉汶斯基《義大利組曲》小提琴版本之樂曲分析與詮釋(未 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潘亭如(2018)。史特拉汶斯基《嬉遊曲,給小提琴與鋼琴》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黃昱庭(2019)。史特拉汶斯基《義大利組曲》作品分析與演奏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邱麗心(2020)。史特拉汶斯基《二重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蘇澤鎮(2020)。史特拉汶斯基《雙重協奏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亭妦(2020)。史特拉汶斯基《義大利組曲》之樂曲分析與演奏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臺南市。
侯雅方(2015)。進行斯特拉溫斯基/阿戈斯悌:鋼琴組曲《火鳥》之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侯昱廷(2019)。史特拉溫斯基《火鳥組曲》之作品分析與詮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劉芷妤(2020)。斯特拉溫斯基/阿戈斯悌:《火鳥》 之彈奏技巧與演奏詮釋探討(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潘靖儒(1998)。就戲劇與音樂之關連性探討Stravinsky的芭蕾舞劇-《火鳥》、《彼得羅西卡》、《春之祭》(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蕾寧(2020)。芭蕾舞劇《吉賽兒》於音樂及舞蹈對應關係之內容分析(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品誼(2005)。音樂視覺化的理論與實踐——以MarkMorris的現代舞作品 «FallingdownStairs»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陳秀音(2018)。音樂劇《悲慘世界》之音樂元素運用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曉蕾(2018)。藏族音樂元素在音樂創作中的運用-以室內管弦樂《雪域高原》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張錦嫻(2006)。俄羅斯古典芭蕾在台灣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林卓儀(2015)。芭蕾舞劇中喜劇元素之應用:以托卡黛羅芭蕾舞團《天鵝湖─第二幕》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陳培昕(2017)。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國中音樂欣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芭蕾舞劇《天鵝湖》為例(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權雋文(2004)。史特拉汶斯基大提琴義大利組曲之分析與演奏詮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岳孟瑾(2005)。斯特拉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之分析與詮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聖琮(2010)。從1960年以後波蘭音響學派觀點探討絃樂四重奏雲、熔岩、浪花中創作的音樂元素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宇儀(2016)。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提升學生理解各文化音樂風格與音樂元素之探討-以國小五年級音樂課程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佩芝(1998)。舞蹈音樂創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文璇(2017)。從音樂傳播的角度看民族音樂元素於器樂曲的運用—以鍾耀光《胡旋舞—給長笛和國樂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慧如(2018)。音樂元素影響綠環境感受之研究-以立新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廖明玲(2010)。運用視覺與動覺輔助七年級學生聆聽音樂元素與音樂風格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惟華。宮廷芭蕾。取自http://sportspedia.perdc.ntnu.edu.tw/content.php?wid=3855#。2021年2月10日。
胡銘堯(2015)。史特拉汶斯基:集各家大成的革新者。取自:https://www.denniswu.com/stravinsky-innovator-of-achievements/ 。2022年2月10日。
陳懿儀(2018)。看作曲家如何用音符寫動物—《火鳥》、《天鵝湖》。讀樂。取自:https://read.muzikair.com/tw/articles/8c189ef1-e9f2-46f0-8399-748f6404f184。
歐頭(2001)。【名曲漫談】史特拉汶斯基「火鳥」(上)。古典啟示錄。取自:
http://mypaper.pchome.com.tw/classic/post/503481。2021年2月10日。
陳威仰。史特拉汶斯基的三大芭蕾舞劇-傳統與創新。
古斯(2017),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撰樂Die Musikzeitung文字資料】。取自:https://diemusikzeitung.com/2017/07/31/%E5%8F%B2%E7%89%B9%E6%8B%89%E6%B1%B6%E6%96%AF%E5%9F%BA%E7%9A%84%E3%80%8A%E7%81%AB%E9%B3%A5%E3%80%8B/。2021年2月10日。
二、外文
Paul Hodgins(1992). Relationships Between Score and Choreography in Twentieth-Century Dance: Music, Movement and Metaphor (Lewiston: The Edwin Mellen Press)
Anderson, J. (1992). Ballet and modern dance: A concise history (2nd ed.). Princeton, NJ: Princeton Book Company. Centenary." The Musical Times 134 (Nov., 1993), 620-623
Grout, D., Burkholder, J. P.& Palisca, C. (2010).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8th Ed. NY: W. W. Norton & Company.
Goodwin, Noel. "Ballet." Grove Music Online. 13 Dec. 2009.www.oxfordmusiconline.com
Holloway, Robin. "Sugar and Spice: Robin Holloway Celebrates the Tchaikovsky Centenary." The Musical Times 134 (Nov., 1993), 620-623
Marcel Bowman(2015)。THE HUMAN VERSUS THE SUPERNATURAL: INTERVALLIC, MOTIVIC, AND HARMONIC CONNECTIONS IN STRAVINSKY'S THE FIREBIRD. The University of Utah. Retrived from https://collections.lib.utah.edu/dl_files/6e/34/6e3433faa6efb79c80229fe8373f0a7d3aaeab9c.pdf
Mihailovic, Alexandar, and Jeanne Fuchs. "Tchaikovsky's ballets: Interpretation and performance." Tchaikovsky and his contemporaries: A centennial symposium. Westport, CT: Greenwood, 1999. 295-312.
Warrack, John Hamilton. Tchaikovsky Ballet Music. London, England: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1979.
Wiley, Roland John. "Three Historians of The Imperial Russian Ballet." Dance Research Journal, 13, (Autumn, 1980), 3-16
Wiley, Roland John. Tchaikovsky (Master Musicians Serie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A, 2009.
Don Michael Randel Ed(1986).The New Half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USC Thornton School of Music網站。112年11月取自:https://music.usc.edu/paul-hodgins-journal-of-music-theory/。2021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