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劉秋月 Liu Chiu Yueh |
---|---|
論文名稱: |
從行銷傳播觀點檢視邵族正名過程之策略運用 |
指導教授: | 胡幼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61 |
中文關鍵詞: | 行銷傳播 、社會行銷 、媒介策略 、邵族 、原住民族運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1 下載: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提要內容:
本研究經由深度訪談及文獻分析法,探討邵族正名運動之策略運用,即以行銷傳播觀點,分析邵族正名運動所面臨總體社會行銷環境、組織資源情況、社會行銷目標、目標對象區隔、社會行銷策略及媒介近用策略等。
本研究以邵族正名運動推動歷程為研究主體,研究時程從八十七年四月邵團隊成立開始,到九十年九月二十二日陳水扁總統於日月潭宣布邵族成為台灣原住民第十族為止,資料蒐集範圍與訪談對象選擇都以這段推動歷程為基準。
本研究發現邵族正名運動在組織資源上優勢,包括過去參與社區營造的經驗和邵族正名運動的開展。在組織資源上劣勢,則包括邵族人數少,欠缺政治影響力、組織人才不足和邵族內部欠缺共識。在社會行銷環境分析,總體環境所帶來的機會,包括學者肯定邵族應為獨立一族、邵族為台灣最袖珍族群的特殊性、921地震所帶來契機,及政治情勢在政黨輪替後的變化。總體環境所帶來的威脅,則包括台灣社會過去整體對原住民議題的刻板印象、對邵族議題忽略、及邵族正名運動所可能引發的效應。
邵族正名運動產品,是「我是邵,不是鄒,也不是平埔族」,其行銷目標是要讓邵族能夠脫離鄒族,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第十族。這個產品最終意義在於,為邵族族群及文化重建工作尋求正當性,以獲得社會大眾支持。
社會行銷策略方面,就目標對象區隔而言,在內部行銷對象策略,主要是透過議題取向的組織制度設計,產生內部共識;在外部行銷對象策略,則採取大眾行銷方式。行銷組合部分,邵族正名運動的產品設計,強調邵族是世界最袖珍的族群之一,用來與其他競爭者區隔,並且以一個將要消失的族群文化予以包裝,產品重要性建立在台灣集體社會應保護其重要文化資產。定價策略則採取,配合目標對象提供有效產品交換價值,例如減少時間付出成本,增加文化認識、歌舞表演等。
在促銷策略上,整合性地運用廣告(邵族摺頁介紹、社區報、紀錄片、網站設置及電子報的發送)、促銷(杵音歌舞表演、祭典展演)、人員銷售(暑期文化體驗活動、來賓參訪活動)、公共關係與公共報導(記者會、座談會、公聽會、研討會、慈善表演、事件、遊說活動)等行銷策略。從媒介策略的角度來看,邵族正名運動所運用的媒介策略包括,建構邵族正名運動議題的正當性、使用專家投稿、提昇議題的發展性、善用族群標幟、製造具新聞價值的行為、利用資訊津貼的方式、贏取記者的同情及認同、及通俗的訴求與語言等。其中,最重要部分,便是網路有效地運用,在地震後資源不足與訊息傳達不易情況下,發揮極佳目標對象動員與社會支持力量。
從邵族正名運動個案分析中,發現影響其成功關鍵因素,包括921地震後政治社會情勢的掌握與因應、外來團隊的全力協助、網路媒體的有效運用、訴求符合顧客所需及組織制度效能的發揮等。原住民族運動過去多採取政治性操作單一策略,今天面臨社會情勢的變遷,也必須有所改變,推動策略必須更多元,更貼近社會脈動,這樣才能有效地推展新一波的原住民族運動。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1998):《大家來寫村史-民眾參與社區史操作手冊》。台北:唐山出版社。
《日月潭邵族民族誌調查報告》(2001)。政大民族學系。
王志剛、陳正男(1987):《行銷學原理》,第三版。台北:華泰書局。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嵩音(1998):《台灣原住民與新聞媒介-形象與再現》。台北:時英出版社。
孔文吉(1992):<重視少數民族的傳播問題-應合理分配傳播資源>,《島嶼邊緣》,2(1):30-32。
孔文吉(1993):《讓我的同胞知道》。台中,晨星出版社。
孔文吉(1994):<原住民與傳播媒介之批判:建構原住民自決的反論述>,《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97-127。
孔文吉(1998a):<前瞻跨世紀原住民傳播權益之藍圖-兼論傳播媒體與原住民形象文化與權力政治>,《山海文化雙月刊》,19:105-123。
孔文吉(1998b):<主流報紙報導原住民新聞之分析>,《民意研究季刊》,203:145-158。
孔文吉(2000):《忠於原味:原住民媒體、文化與政治》。台北:前衛出版社。
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
江文渝(1993):<從批判性的媒體監督看聯合報的「蘭嶼之怒」系列報導>,《台灣評論》,81-91。
朱其慧(2001):《媒體素養社會行銷研究-以台灣主要推行媒體素養非營利組織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慈敏(1991):《族群動員-以台灣原住民族二次還我土地運動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天任、藍莘(譯)(1995):《大眾媒體研究》。台北:亞太出版社。
李天民(1998):《台灣地區代理鄉長角色與職能之研究:以嘉義縣阿里山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壬癸(1998):《邵語的地位-兼評白樂思(Blust 1996)的邵語地位說》。發表於平埔族與台灣歷史文化學術研討會,台北中研院史語所主辦。
李宜蓁(2000):《日月神教重出江湖-邵族災後重建與族群認同的相互辨証》,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光弘(1976):《環山泰雅人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調適》,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育一、徐木蘭(1994):<非營利組織績效指標之研究-以文教基金會為例>,《台大管理論叢》,5(1):165-188。
阮昌銳(1969):《大港口的阿美族》。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汪明輝(2001):<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回顧與展望>,哈佛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兩岸三地社會運動」國際研討會論文。
夷將‧拔路兒(1994):<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
夷將‧拔路兒(1995):<從「山胞」到「原住民」的正名運動史>,《台灣史料》,5(2)。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宋巧雰(2000):《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行銷策略研究-以文教基金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榮順(1987):《布農族歌樂與器樂之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密察、陳板、楊長鎮(編輯)(2000):《村史運動的萌芽》。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出版。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林義屏(1995):《社會行銷市場區隔之研究-以骨髓捐贈活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東泰(1996):<社會行銷的理論與實務>,《社會教育學刊》,25:49-75。
林淑雅(1997):《台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雅婷(1997):《企業之社會性行銷與其企業形象關聯性之研究-以金車企業為例》,文化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宜(1997):《學校、傳統與社區:以一個排灣族國小為例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運用>,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林琮盛(2000):<搶救邵族專輯>,《新故鄉雜誌季刊》,5。
林修澈(2001):《原住民的民族認定》。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
林媽利(2001):<台灣原住民的來源>,《台灣醫界》,44(8):9-11。
林念生、王嵩音(1998):《健全原住民教育文化傳播媒體事業計畫之規劃研究》。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周瑞貞(1998):《台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之意義建構與策略分析》,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晉翔(1994):《大眾傳播與社會運動:框架理論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姜誌貞(1998):《非營利組織政策倡導之研究:以婦女團體為例》,東吳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思紋(譯)(1995):《顛覆大未來-社會行銷完全執行手冊》。台北:商周文化。
洪順慶、邱創棟(1991):<理念行銷之分類與策略>,《管理評論》,75-102。
倪炎元(1998):<從山胞到原住民傳播權益-報紙對原住民正名運動的論述分析>,《台大新聞論壇》,5:78-109。
高德義(1998):<爭辯中的民族權:國際組織、國際與原住民人權>,《台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席汝楫(1997):《社會與行為科學研究方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翁秀琪(1996):<消息來源策略研究-探討中時、聯合兩報對婦運團體推動民法親屬篇修法的報導>,《新聞學研究》,52。
孫秀蕙(1994):<環保團體的公共關係策略探討>,郭良文主編,《台灣的環保公關》。台北,巨流出版社。
孫大川(1996):<泛原住民意識與台灣族群問題的互動>,《山海文化雙月刊》,12:102-103。
孫寶鋼(1972):《魚池鄉的史前文化:地表遺物的調查報告》,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鑄九(2003.03.31):<反戰網中遊,探索社會運動的全球化>。中國時報,人間副刊。
陳奇祿、李濟、李亦園、唐美君、余錦泉、鄭聰明、李方桂等(1958):《日月潭邵族調查報告》,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編輯委員會編輯。台北:南天出版社。
陳定國(1977):《現代行銷學-行銷管理之理論基礎》。台北:華泰書局。
陳板(1999):<日月潭邵族文化自治園區>,出自921家園重建聯盟網頁(http://bp.ntu.edu.tw/921/openion/openion10.html)
陳昭如(1994):<原住民新聞與漢人新聞媒體-以三次還我土地運動新聞為例的初步探討>,《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129-145。
陳叔倬(1997):<由遺傳指標觀察台灣人和原住民間的類緣關係>,《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
陳佩周(1998):《原住民與媒體-紐、澳、美三國報紙媒體對原住民新聞事件及議題之報導與編輯政策之研究-考察報告》。台北: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
陳家玲(1998):《婦女議題與媒體近用-以婦運團體聲援鄧如雯事件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瑞華(2001):《以社會行銷理論檢視全國搶救棲蘭山檜木林聯盟在搶救棲蘭檜木林運動中的策略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聖昌(2002):《日月潭邵族土地權利變遷下領域空間衝突與矛盾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彩惠(1989):《蘭嶼反核廢料運動之動員過程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木柱(1988):<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的初步探討>,徐文光、宋文里合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許傳陽(1992):《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運動:一個議題傳散模式的初探-以宜蘭反六輕設廠之新聞報導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重昭(1985):<探討社會行銷的意義、內涵及未來發展>,《社會科學叢書》,33:295-310。
張在山(譯)(1991):《非營利事業的策略性行銷》。台北:授學出版社。
張金鳳(1996):《社會行銷公益活動之傳播效果個案研究-以台北地區大學生對1996年「把愛找回來」公益活動之認知、態度及行為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桓凱(1996):《「滅族恐懼」的建構:蘭嶼反核運動在新聞媒體上的呈現》。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報導研討會,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主辦。
張紹勳(1998):<社會科學個案研究、調查研究、及實驗研究法比較>,《民意研究季刊》,205:1-14。
張錦華(1998):<多文化主義與原住民傳播權益-以澳洲的原住民媒體政策為例>,《台大新聞論壇》,5:37-60。
張岱屏(1999):《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歷史、論述與行動》,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必立(1988):《行銷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廖龍仁(1993):《南投縣原住民高尿酸血症之病因探討》,中國醫藥學院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瓊瑜(1995):《從媒介策略角度探討消息來源之議題建構-以公視立法爭議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忠耿(1994):《社會行銷對象特性暨方案設計之研究》,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幼琍(1998):<原住民對廣電媒體使用與滿足之調查分析>,《台大新聞論壇》,5:167-209。
蔡中涵(總策劃)(1998):《如何贏政府-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成立的謀略分析》。台北:洪葉文化。
蔡筱君(2000):<一個找尋名字的族群重建-邵族重建的規劃實踐思考>,《規劃室到基金會十年輯》。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出版。
蔡甄萍(2002):《政治人物之社會行銷與其個人形象關聯性之研究-以立法委員洪秀柱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瑞城(1991):<從消息來源途徑詮釋近用媒介權:台灣的驗證>,《新聞學研究》,45。
鄭麗嬌(1995):<社會行銷理論在科技政策之應用>,《政治科學叢書》,6。
鄭政宗(1998):《非營利組織之社會行銷策略分析-以農業基金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所博士論文。
鄭淑娟(1998):《非營利組織社會行銷之研究-以花旗銀行聯合勸募計劃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臧振華(1973):《南投縣屋溪河谷史前文化的調查報告》,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相揚(1999):《邵族華采》。南投縣政府日月潭風景管理所。
鄧相揚、許木柱(2000):《台灣原住民史-邵族史篇》。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駱淑女(1997):《社會行銷模式之研究-以公益彩券發行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1988):《七O年代反污染自力救濟的結構與過程分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專案計劃。
謝世忠(1987):<原住民運動的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以北美與台灣為例的初步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4:139-177。
謝偉姝(1996):《公視原住民新聞記者觀點之探究》。原住民傳播權益與新聞報導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主辦。
謝文雀、許士軍(譯)(1998):《行銷管理-亞洲實例》。台北:華泰書局。
鍾青柏(1990):《台灣原住民社會運動-以還我土地為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倫納(1993):《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商務。
簡史朗(1998):<正名運動>,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大家來寫村史-民眾參與社區史操作手冊》。台北:唐山出版社,頁67-70。
簡史朗(2001):《邵語讀本》。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顏新珠(2000):<把文化鑲嵌在組合屋上,復育邵族傳統的種子>,《新故鄉雜誌》,5。
叢萍(1995):《社會行銷在台灣捐血事業的應用-以中華血液基金會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尚仁、鄭如雯(1998):<公共電視社會行銷初探研究>,《廣播與電視》,3(4):45-69。
邵網頁 http://thao.tacocity.com.tw
蜂報 http://cyberbees.org
(英文部分)
Anderson,A.(1991)Source Strategies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affairs.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3(4):459-476.
Andreasen, R. Alan(1995)Marketing Social Change: Changing Behavior to Promote Health,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agozzi, R. P.,(1975)Marketing as Exchange.Journal of Marketing ,39.
Bartels, R.(1974)The Identity Crisis in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39:73-76.
Bloom, P.N.(1980)Evaluating Social Marketing Programs: Problems and Prospect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loom, P.N. & Novelli, W.D.(1981)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Soc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45:79-88.
Bourdieu, P.(1988)Homo Academics. Oxford: polity.
Burnett,J. & Moriarty, S.(1998)Introduction to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Coffman,L.L.(1986)Public Sector Marketing. New York: John Wiley.
Fine,S.H.(1981)The Marketing of Ideas and Social Issue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
Fine,S.H.(1991)Social Marketing: Promoting the Causes of Public and Nonprofit Agencies. M.A.: Allyn and Bacon.
Fleras, A.(1994)Media and Minorities in a post-multicultural society: overview and appraisal, in J.W. Berry & J.A. Laponce (eds.). Ethnicity and culture in Canada: The research landscape. Toronto, Canad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Feingold, P. & Knapp, M.(1977)Anti-Drug Abuse Commercial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7:20-28.
Gandy, O.H.(1982)Beyond Agenda Setting: Information Subsidies and Public Policy. Norwood, N.J.: Ablex Publishing Company.
Gitlin, T.(1980)The Whole World is Watching. Berkeley, Ca: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Goldenberg, Edie N.(1975)Making the Papers. Lexington.
Grenier, M.(1994)Native Indians in the English-Canadian press : The case of the Oka crisis. Media, Culture, Society,16:313-336.
Gibert, W. & Johnson, W.(1961)The City Hall “Beat”: A Study of Reporter and Source Role. Journalism Quarterly, 38.
Husband, Charles(ed.)(1975)White Media and Black Britain. London: Arrow.
Kotler, P.(1972)A generic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6(1):46-54.
Kotler, P.(1982)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2th ed.). Prentice-Hall , Inc.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Kotler, P.(1997)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
Kotler, P. & Andreasen, A.R.(1996)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5thed). NJ:Prentice-Hall, Inc.,New York.
Kotler, P. & Fox, K.F.A.(1985)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P. & Fox, K.F.A.(1995)Strategic Market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2th 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 & Levy, S.J.(1969)Broadening the Concept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33:10-15。
Kotler, P. & Clarke, R.N.(1987)Marketing for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 Roberto, E.L.(1989)Social Marketing:Strategies for Changing Public Behavior. New York:Free press.
Kotler, P. & Zaltman, G.(1971)Social Marketing: An Approach to Planned an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Marketing,35:7.
Lauffer, A.(1984)Strategic Marketing for Not-for Profit Organiz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Lovelock, C.H.(1975)A Market Segment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 Planning, Modeling and Management,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xteen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Forum. 247-258.
Luostarinen, H.(1992)Source Strategies and the Gulf War. The Nordicom review, 2:91-99.
Lazer, W. & Kelly, E.(1973)Social Marketing : Perspective and Viewpoint. Homewood, IL : Richard D. Irwin, Inc.
Laczniak, G.R.,Robert F. L.& Murphy, P.E.(1979)Social Marketing: Its Ethical Dimen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43(spring):29-36.
Lovelock, C.H. & Weinberg, C.B.(1989)Market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Managers(2nd). Redwood City, Calif.: The Scientific Press.
Manoff, R.K.(1985)Social Marketing. New York: Praeger.
Meadows, M.(1994)Lost opportunities the media land rights & MABO. Media Information Australia, 71,100-109.
Miller, D.(1993)Official Sources and Primary Definition: the Case of Northern Ireland.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15:385-406.
McGregor, J. & Teawa, J.(1996)Racism and the news media. In P. Spoonly(ed.). Racism, Race relation. Auckland: Reed.
Miller, D. & Williams, K.(1992)Negotiating HIV/AIDS Information: agendas, Media Strategies, and the News, in J. Eldridge(ed.)Getting the Message. London: Rouledge.
Murphy, J. & Murphy S.(1981)Let my people know.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Patton, M.Q.(1990)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Philo, G.(1993)Political Advertising, Popular Belief and the 1992 British General Election.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15:407-419.
Pride R.A.(1995)How activists and media frame social problems: critical events versus performance trends for school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12:5-26.
Rados, D.(1981)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Boston: Auburn House Publishing Company.
Rothschild, M.L.(1981)An Incomplete Bibliography of Works Relating to Marketing for Public Sector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3th ed.). Madison, Wis: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and Service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Ryan, C.(1991)Prime Time Activism: Media Strategies for Grassroots Organizing. Boston: South End Press.
Schlesinger, P.(1989)From Production to Propaganda?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11:283-306。
Schlesinger, P.(1990)Rethinking the Sociology of Journalism:Source Strategies and the Limits of Media Centrism. M.Ferguson(ed.). Public Communication:the New Imperatives. London:Sage, P61-84.
Singer, B.D.(1983)Minorities and the media. In B. D. Singer(ed.). Communications in Canadian society. Don mills, ON:Addison-Weslely.
Shapiro, B. P.(1973)Marketing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1:23-34.
Spitzer, R.J.(1993)(ed.)Media and Public Policy. Westport, CN:Praeger.
Stearns, R.E.(1992)Marketing for Churches and Ministries.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
Star, S.A. & Hughes, H.M.(1950)A Report on An Educational Campaign: The Cincinnati Plan for the United N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55:380-400.
Van Dijk, T.A.(1991)Racism and the Press. London:Routledge.
Walker, R.(1990)The role of the press in defining Pakeha perceptions of the Maori, in P. Spoonley & W. Hirsh(ed.). Between the lines: Racism and the New Zealand Media. Auckland. New Zealand: Octopus Publishing Group.
Wiebe, G.D.(1952)Merchandising Commodities and Citizenship on Televisio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5:679-691.
Weisbord, B.A.(1989)The Nonprofit Econom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eston, M.A.(1996)Native Americans in the news. London: Greenwood Press.
Weinberg, C.(1980)Marketing Mix Decision Rules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Jagdish Sheth, ed. Research in Marketing, 3: 191-234.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97)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5thed.). CA: Wadsworth.
Wolfsfeld, G.(1991)Media, Protest and Political Violence: A Transactional Analysis. Journalism Monograph,127.
Yin, R. K.(1989)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