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柏桐 LEE BOR-TONG |
---|---|
論文名稱: |
宜蘭頭城台語語音語彙之調查研究 The study of Toucheng Taiwanese accent and vocabulary in I-Lan,Taiwan |
指導教授: | 張屏生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470 |
中文關鍵詞: | 台語 、偏漳腔 、頭城腔 、語音變化 、音變方向 、宜蘭次方言 |
英文關鍵詞: | Taiwanese, Pianchang accent, Toucheng accent, phonological change, direction of sound change, I-Lan dialec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1 下載:6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閩南語 在位於台灣東北部的蘭陽平原,有著95%純漳腔 。頭城是開蘭第一城,自1796年吳沙帶領以漳州腔為主的移民定居至今,已逾200年,歷史悠久,因而其語音是否已有轉變?產生何種轉變?本文以直接到頭城做田野調查的方式加以探究。筆者於2008年暑假起,至2009年五月止,特別針對頭城做田野調查紀錄,留下足資參閱比較的語音和詞彙的資料;並特別探究語音-iŋ(-ik)、iŋ(-ik)和iaŋ(-iak)六種韻母的使用狀況、uĩ韻的存活現況以及「省」的在地語音 [sẽ51],有否被[siŋ51]取代的情形。同時,針對老中二代做語音、語彙的記錄,進行共時性(synchronic)的分析比較,以了解由於音變所產生的「詞彙擴散」(lexical diffusion)現象和「音變的方向」。更進一步,與1980年藍清漢《中國語宜蘭方言語彙集》以及2008年張屏生《宜蘭閩南話語彙稿》做異時性 (diachronic)的比對,從中查看頭城腔台語的語音、語彙與上述兩部文本的調查記錄有哪些不同?並藉此研究,期待能提供在同一縣境,不同城市的異時性的語言變遷的資訊,做為他日擴大宜蘭地區台語次方言語音、語彙的田調研究之參考,並期能成為頭城當地乃至蘭陽地區,本土語言教育工作者可參考的、實際的台語語音、語彙的珍貴材料。
Abstract
People who speak Taiwanese Southern Min live in I-lan area, Taiwan, with 95% Changchou accent, Fukien. Toucheng is the first city which was founded by Wusa in I-lan area in 1796. It has been over 200 years since the first settlers settled down in I-lan area. Has Toucheng people’s speech sound been changed? Has it created any phonetic change till now? The papers try to dig the fact out by conducting a field survey in Toucheng. The writer worked on the survey, from 2008’s summer vacation till May in 2009, which accumulated enough files with speech sound and vocabulary for reference and comparison. He especially tried to study the use of -iŋ (k), -iŋ (k), and -iaŋ (k) at present, the existing situation of -uĩ, and whether the local speech sound of "province” [sẽ51] is substituted by [siŋ51] or not. Meanwhile, the writer also kept records of pronunciation and vocabulary of both the old and middle generations and embarked on a synchronic analysis for lexical diffusion and the direction of sound-change. Furthermore, for diachronic ,the writer compared his material with 1980 Lan ching-han's‘Chinese I-lan dialect vocabularies’ (1980) and Chang ping-sheng's ‘I-lan Minnan vocabularies’(2008) to check if there is any difference among three writers’ survey ,in the same county, but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and in different cities . The study also tries to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of diachronic linguistic change for future linguistic study in I-lan County. The writer hopes that the papers and files can be used by local linguistic educators as well.
參考書目
(依姓氏筆畫為序)
一、中文書目
2劃 丁邦新
1979 《台灣語源流》。台北:學生書局。
3劃 大衛‧克里斯托
2001 《死亡的語言》,周蔚 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小川尚義
1993 《臺日大辭典》(原書成於1907年),收入《閩南語經典辭書
彙編》第五~六冊。臺北:武陵。
4劃 王育德
2000 《台灣話講座》,黃國彥 譯。台北:前衛。
2000 《台語入門》,黃國彥 譯。台北:前衛。
2002 《台灣語研究卷》,李淑鳳 等譯。台北:前衛。
2001 《台灣語常用語彙》,陳恆嘉 譯。台北:前衛。
王士元
2000 《語言的探索》,石鋒 譯。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第一版。
王士元、沈鐘偉
2002 〈詞彙擴散的動態描寫〉,《王士元語言論文集》,頁116-146。 北京:商務。
5劃 史迪芬‧平克(Steven Pinker)
2007 《語言本能》,洪蘭 譯。台北:商周,二版。
7劃 李勤岸
2007 《台灣羅馬字拼音圖解》。台南:開朗。
沈富進
2001 《彙音寶鑑》。斗六,文藝學社,初版第46刷。
8劃 周長楫
1996 《閩南話的形成發展及在台灣的傳播》。台北:台笠。
1986 〈福建境內閩南方言的分類〉,《語言研究》,第2期,(總第11
期)。
2001 《詩詞閩南話讀音與押韻》。台北:敦理。
林郁靜
2001 〈麥寮方言年齡層間的語言差異探討〉。中山大學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2002 《麥寮方言的調查與研究—語音及詞彙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
範學院台灣語言及與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珠彩
1995 《台灣閩南語三代間語音語彙的初步調查比較:以高雄小港為
例》,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慶勳
2004 《台灣閩南語概論》,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心理,初版三刷。
林燾、王理嘉
1991 《語音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
吳佳瑞、賴春福
2007 《菜市場魚圖鑑》,台北:天下遠見。
花松村
1996 《台灣鄉土全誌:第三冊》。台北:中一出版社。
9劃 姚榮松
2005 〈論台灣閩南語方言詞進入國語詞彙的過程〉,《華文世界》。95
期。
洪惟仁
1987 《台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台北:自立晚報,第四版。
1993 〈臺灣閩南語調查的一些發現〉,《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
27期,頁10-25。
1994 〈台灣的語言戰爭及戰略分析〉,《第一屆台灣本土文化學術研討會》,頁1-35。台北:國立師範大學文學院。
1995 《台語文學與台語文字》。台北:前衛。
1996 《台灣話音韻入門》。台北:國立巿復興劇藝實驗學校。
1997a 〈閩南語音系衍化類型〉,《聲韻論叢》。台北:學生。
1997b 《高雄縣閩南語方言》。高雄:高雄縣政府。
1999 《台灣方言之旅》。台北:前衛,二版二刷。
2001 〈閩南語有標元音的崩潰與介音化〉,《聲韻論叢》,頁243~273。
10劃 馬重奇
2008 《閩台閩南方言韻書》。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連雅堂
1999 《台灣語典》。導讀,姚榮松;總策畫,龔鵬程;主編,翁寧娜台北:金楓,革新一版。
11劃 張屏生
1996 〈臺灣閩南話調查所發現的一些現象〉, 母語教育研討會論文。
新竹師院主辦,新竹師院。
1998a 〈台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詞彙差異〉。 台灣語言與語文競賽
研討會論文,台灣語文學會主辦,地點:新竹東門國小。
1998b 〈台灣閩南話部分次方言的語音差異〉。 台灣語言與語文競賽
研討會論文,台灣語文學會主辦,地點:新竹東門國小。
1998c 〈彰化鹿港方言的語音系統〉。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
會論文,新竹師院主辦,地點:新竹師院。
2003 〈母語教學面面觀〉,《研習資訊》,第20卷,第1期,頁5-16。
2007a 《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台南:開朗,再版。
2007b 《田野調查專題研究—教學資料彙編》。自印本。
2008a 《張屏生自選集1993--2000》。自印本。
2008b 《宜蘭閩南話語彙稿》,1996年8月、2003年4月調查。自印本。
張振興
1997 《台灣閩南方言記略》。台北:文史哲,台一版三刷
張光宇
1990 《切韻與方言》。台北:商務,初版。
陳淑君
2006 《四湖閩南語音調查與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
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娟
2002 〈語音的歷時性變化與共時性變異—以年齡做為社會變項研究
大牛欗方言的語音變化〉,《中山大學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
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3 《桃園大牛欄方言的語音變化與語言轉移》,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
12劃 游杰汝
1997 《漢語方言學教程》。上海:世紀、教育出版社。
黃宣範
2004 《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研究》。 台北:文鶴,第四刷。
勞允棟
2005 《英漢語言學辭典》。北京:商務印書館,第二刷。
13劃 楊秀芳
1991 《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
董同龢、趙榮琅、藍亞秀
1992 《記台灣的一種閩南話》。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
之二十四,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景印一版。
董忠司 等
2001 《福爾摩沙的烙印—台灣閩南語概要》。行政院文建會,上下册。
1991 〈台北市、台南市、鹿港、宜蘭方言音系的整理和比較〉,《新竹
師院學報》,第五期,頁31~64。
14劃 廖漢臣
1960 〈語言篇〉,《宜蘭縣志卷二人民志人口篇、語言篇合訂全一冊》。
羅東:大明印務局。
趙元任
2001 《語言問題》。台北:臺灣商務,初版七刷。
趙鋼立等四人
2006 《新編說文解字字典》。河南:河南大學,第一版。
廖炳惠 《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初版九刷。
2007
15劃 鄭良偉
1997 《台語的語音與詞法》。台北:遠流。
鄭 縈
1999 〈宜蘭方言的語音變化〉,《聲韻叢書》,第八輯,頁441-460。
16劃 盧淑美
1977 《台灣閩南語音韻研究》。台北:文哲史。
盧廣誠
1999 《台灣閩南語詞彙研究》。台北:南天。
諾姆‧杭士基(Noam Chomsky)
2004 《論自然與語言:杭士基語言學演講錄》,吳凱琳 譯。台北:商周。
17劃 謝孟宓
2003 《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閩南話調查與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國平
2005 《語言學概論》。台北:三民,二版六刷。
鍾榮富
2002 《台語的語音基礎》。台北:文鶴,初版。
2005 《語言學概論》。台北:文鶴,初版二刷。
簡佳敏
2005 《宜蘭縣溪北地區褌、恭、姜字組的語音變化》。國立清華大學,
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劃 藍清漢
1980 《中國語宜蘭方言語彙集》,日本東京,東京外國語亞非言語文
化研究所單刊之四。
22劃 龔煌城
1996 《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第六年期—台灣東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洪惟仁:田野調查)
龔宜君
2001 《宜蘭縣人口與社會變遷》。宜蘭:宜蘭縣政府。
二、西文書目
(美)William Labov
2007 《The principle of linguistic change:Internal factors》語言變化原理:內部因素。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80 《Locating language in time and space》。Academic Press.
三、網路資料來源
1. 頭城鎮鎮志http://county.nioerar.edu.tw/books.php?pathway=view&borrowno=f0042392。
2. 頭城鎮公所http://toucheng.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54&pageID=4667
3. 宜蘭縣政府民政局http://hrs.e-land.gov.tw/default.asp?Sysno=H_09
4. 宜蘭縣民政局戶政資訊網http://hrs.e-land.gov.tw/default.asp?Sysno=H_09
5. 洪惟仁,〈音位學〉,《比較音韻學講義》,頁9-1。
http://www.uijin.idv.tw/ 比較音韻學講義教材
6. 仁澤社區正名龜山里http://www.ilma.org.tw/boblog/577/index.php?go=category_4
7. 茅埔圍
http://www.chinatimes.org.tw/features/community/com-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