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杜慧如
Tu,Hui-Ju
論文名稱: 杜簦吟(1927-)繪畫研究
A Study on Painting Art of Tu,Tun-Yin
指導教授: 林仁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06
中文關鍵詞: 杜簦吟水墨畫花鳥畫畜獸畫寫意畫
英文關鍵詞: Tu, Tun-Yin, Ink Painting, Flower-Bird Painting, Animal Painting, Free Style Pain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92下載:1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杜簦吟(1927-)自幼喜好探索自然,觀察物象,熱愛繪畫。兒時的繪畫經驗和師長的啟迪,以及軍旅生涯中藉由繪畫撫慰淒苦的心靈,使他在退伍後,毅然決心後半生投身藝術的探求。他吸收古人技法的長處,領略其法翰精妙的思維,找到自己的新途。他採取張書旂的「半寫意」的方式,既不忽略基本技巧,也不忽略性靈的表露,在寫意與造形之間斟酌取捨。並且融詩意入繪境闡述個人之價值觀、審美觀和生態觀察。
    在古典詩詞美學與繪畫脫解的時代中,本論文著重分析杜簦吟的繪畫與題畫詩,所特具的表徵。題畫詩蘊涵畫者的文化涵養與面對人生中各種事務的深刻感受,畫者以借喻花鳥對象的方式借物喻情,儼然是他在時代當中的思考紀錄。
    杜簦吟將近半世紀在臺灣教授寫意花鳥藝術,長期投入社會藝術教育工作,繪畫技法與眾不同是他的優勢,本論文記錄並分析他的繪畫技法,提供台灣寫意花鳥畫風格脈絡資訊。
    本文分成六部份:第一章緒論,包含動機、目的、研究方法和範圍限制。第二章則探討杜簦吟所處的時代背景,梳理戰後台灣的水墨繪畫概況,以理解杜簦吟入畫壇時,可能面臨的各種主流思潮衝擊,政府與行政如何指導藝術的走向。第三章為杜簦吟生平。本章亦是文獻探討之一,他自幼年到晚年所經歷的艱險生命歷程和孤寂的創作歷程,他如何走向繪畫之路,如何與畫壇互動,皆在探討之列。第四章則為剖析杜簦吟人生的感悟與藝術意象的關聯。他的作品他的藝術是含蓄的,然而通過詩詞和繪畫,理解他的個性格、情感、對政治社會的觀察、自然生態的觀察,本章從作品透露的與線索進行剖析。第五章為杜簦吟作品形制分析。本章分兩部分,一是統計其種類繁多的繪畫作品和教學畫稿,紀錄和分析作品內容。二是分析其畫作之技巧、色彩…等美感表現。第六章 結論。總結杜簦吟的藝術在形式與內涵上的特點。

    Tu, Tun-Yin (1927~) has enjoyed exploring with nature, observing objects, and been enthusiastic with painting since childhood. With his painting experiences of childhood and inspirations from his teachers, as well as easing his melancholy spirit during his military career by way of painting, after retiring from active military service, he has made up his minds that for the rest of his life, he is going to invest all of his energy into the exploration of art. With his grasp on the strong points from the techniques of ancient masters, he has found his new life with understanding to the fascinated thoughts of the extensive principles from their practices. By adopting the approach of “half freehand” from Chang Shu Chi,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of leave and take between freehand brushwork and flair, neither to neglect basic skills nor to ignore the expressions of spiritual minds. Moreover, in his art works, he has also applied with poetic meanings for the illustration of his personal values, aesthetics and observations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In the era of disarray betwee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esthetics and painting, to make analysis of classical art formats from Tu, Tun-Yin in the paper, by which the representations are implied in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Seal-engraving.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To make introduction of motivations, purposes, research methods, and coverage restrictions in the paper.
    Chapter Two Background of Painting Era Where Tu, Tun-Yin was from. This chapter mainly talked about the overall situations of ink painting in Taiwan after the war, in this way, to understand how his paintings were interactive with the trends of the era, even though it was at the end of classical ink paintings when Tu, Tun-Yin stepped into the world of painting.
    Chapter Three The Life of Tu, Tun-Yin. This chapter is also one of documentary investigations, what he has suffered through from childhood to old years on the hardships and treacherous life experiences, as well as lonesome journey of work creations.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Realizations in life And Artistic Abstracts From Tu, Tun-Yin. His art works are reserved, and from his poems and paintings, there are displays of his personality, emotions, and observations to the political society, and studi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s and through the traces exposed in his works, to work on further analysis in the chapter.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Work Compositions from Tu, Tun-Yin.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and one is with statistics on the count of his various painting works and teaching drawing drafts, to record and make analysis of his work contents. Moreover, the other part is to make analysis of aesthetic expressions such as techniques, colors, and spatial compositions in his painting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To sum up the features and influences on both forms and contents from the art works of Tu, Tun-Yin.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5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6 第二章 杜簦吟所處的繪畫時代背景 ………………………………… 7 第一節 戰後台灣水墨繪畫發展概述 ………………………………… 8 第二節 台灣寫意花鳥繪畫風格概述………………………………… 19 第三節 影響杜簦吟的寫意花鳥畫家………………………………… 23 第三章 杜簦吟生平 …………………………………………………………29 第一節 年幼時期繪畫興趣的啟蒙 ……………………………………29 第二節 青年熱血投身軍旅 ……………………………………………35 第三節 隨軍轉進保守台灣 ……………………………………………37 第四節 藝術人生的開展 ………………………………………… 47 第五節 繪畫就是杜簦吟的學歷……………………………………… 65 第四章 借喻達意:剖析杜簦吟人生的感悟與藝術意象的關聯 ………… 73 第一節 借喻達意:語象與畫象的背後 ……………………………… 73 第二節 杜簦吟作品中透露的孤傲性格 ………………………… 76 第三節 解讀畫作中內斂的情感 ………………………… 84 第四節 解讀杜簦吟作品中的政治批判 ………………………… 89 第五節 杜簦吟作品參與的生態記錄 ………………………… 97 第六節 杜簦吟作品中的教化作用與吉祥意涵 …………………… 102 第五章 分析杜簦吟寫意繪畫作品特色 …………………………… 107 第一節 繪畫內容特色 ………………………………… 107 第二節 技法特色 ……………………………………………… 121 第六章 結論 ……………………………………………………… 135 參考文獻 ……………………………………………………………… 139 附錄一:杜簦吟年表 …………………………………………………… 141 附錄二:歷年作品圖表 ………………………………………………… 149 附錄三:訪談紀錄100321 ……………………………………………… 165 附錄四:訪談紀錄100330 …………………………………………… 171 附錄五:訪談紀錄100405 …………………………………………… 177 附錄六:訪談紀錄100411 …………………………………………… 185 附錄七:杜簦吟繪畫歷程2010年8月杜簦吟謄寫 ………………… 191 附錄八:訪談紀錄110701 ………………………………………… 213 附錄九:杜簦吟拾閒詩社詩作 ………………………………… 217 附錄十:杜簦吟畫室記載之畫稿資料 ……………………………… 221 附錄十一:曾發表之作品繪畫內容統計 …………………………… 267 附錄十二:杜簦吟畫室畫稿繪畫內容統計 ………………………… 279 附錄十三:曾發表之作品內容出現次數統計 ………………………… 299 附錄十四:畫室畫稿內容出現次數統計 ………………………… 301

    參考文獻

    一、畫冊
    杜簦吟《百花圖錄》,台北:玉振藝術出版社,1987。
    杜簦吟《杜簦吟畫集》,台中:玉星彩色製版社,1991。
    李樹俊《李樹俊學/教畫集》,南投:興台彩色印刷公司,1996。
    李福臻《張書旂畫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6。
    藝術圖書《王雪濤畫集》,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4
    藝術圖書《邵幼軒畫集》,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5。
    藝術圖書《喻仲林畫集》,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2。
    藝術圖書《趙少昂畫集》,台北:藝術圖書公司,1985。

    二、專書
    石瑞仁主編《林玉山回顧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出版,1991。
    金哲夫、任民三《山東人在台灣—美術演藝篇》,台北:財團法人吉星福張振芳伉儷文教基金會, 1997。
    朱國良《江兆申的繪畫藝術》,臺灣學生書局,2006。
    新華出版社《即墨縣志》,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
    劉文潭《現代美學》,台北:商務,1981。
    阿諾德豪澤爾著居延安譯《藝術社會學》(The Sociology of Art),台北:雅典出版社,1988。
    崔詠雪等撰稿; 林明賢執行編輯《藝域長流—台灣美術溯源》,台中:台灣美術館,2007。
    陳雪妮等編輯《後解嚴時代的高雄美術》,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2002。
    謝雄玄等十一人編輯《姚老師夢谷先生逝世周年紀念》,台北:藝壇雜誌社,1994。

    三、論文
    林玓熹《戰後臺灣現代國畫運動與在臺國畫家之因應(1945-1991)》,臺灣師範大學美術所碩士論文, 2003。
    沈孝雯《鐵血告白:遷台初期文藝政策下的美術創作(1949-198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 2007。
    張俊雄《夏一夫(玉符)繪畫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美術所碩士論文,2007。
    陳筱萍《生命記憶的顯影——李涼樸素繪畫創作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美術所碩士論文,2009。
    蘇稟喻《美術走向與族群認同--二戰後臺灣藝術文化論述的內在衝突》,高雄師範大學美術所碩士論文, 2008。
    陳政彥《戰後臺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7。

    四、期刊
    中華民國畫學會第十二次座談會<中華文化復興繪畫藝術的趨向>,《藝壇第四十期》1971.7。
    王維庵<苔岑園墨餘隨筆>,《藝壇》第一七八期, 1983. 1。
    杜簦吟<學無止境 今啟其端>,《藝壇》第114期,1977 .9。
    何浩天<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時代任務--實踐民生主義育樂兩篇的使命>《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84。
    何懷碩<傳統、現代與現代藝術>《藝壇》第五十九期, 1973.2。
    李仲生<台中的自由畫會>《藝壇》第一一六期, 1977.11。
    周士心<整理國故,發揚傳統,推陳出新—-卅九年來從事繪畫的體驗、所思所感>《藝壇》第二十期,1969.11。
    邢光祖<模倣與臨摹>,《藝壇》第四十四期, 1971.11。
    胡克敏<摹他易塑我難>,《藝壇》第十七期,1969.8。
    黃永川<民初繪畫在中國畫史上的地位>,《藝壇》第八十期, 1974.11。
    姚夢谷演講、范伯洪記錄<民初繪畫的革新>,《藝壇》第七十九期, 1974.10。
    喻仲林<作畫應該適性>,《藝壇》第三十八期, 1971.5。
    釋入迂口述李伯章筆記<我的書畫緣>,《藝壇》第一四七期, 1980.6。
    陳美杏<藝術生態壁龕中的創作者、作品與觀者:淺談貢布里希與藝術社會之間的關係>《台大文史學報》第六十期,2004. 5。
    陳奇祿<文化建設工作的構想和展望>《藝壇》第一六三期, 1981.10。
    趙松泉<承先啟後更上層樓>《藝壇》第四十四期,1971.11。
    彭海雲<阿諾德.豪澤爾的藝術社會學理論及其現代意義>《楚雄師範學院學報,第二十二卷第十一期》,2007.11。

    五、網路資料
    <十萬青年十萬軍>http://www.chinayouth.org.hk/anti-japan/victory60years/shiwan.html
    <青年軍208師老兵在萬華-地圖日記>http://www.atlaspost.com/landmark-468994.htm
    <台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232
    元瀛龍<紀念八二三砲戰 效法先烈忠勇精神>,青年日報,2007.8.13。
    http://news.gpwb.gov.tw/newsgpwb_2009/news.php?css=2&rtype=9&nid=22577
    <杜簦吟>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資料檢索:http://collection.nmh.gov.tw/zh-tw/S/0/1/1.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