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素鈴 Shu-Ling Lin |
---|---|
論文名稱: |
基督教衛理公會在台灣的擴展及其空間性之詮釋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iffusion and The Spatiality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Taiwan |
指導教授: |
潘朝陽
Pan, Chao-Y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
論文出版年: | 2002 |
畢業學年度: | 9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6 |
中文關鍵詞: | 衛理公會 、空間性 、神聖空間 、教會活動 、教會空間 |
英文關鍵詞: | The Methodist Church, Spatiality, Sacred Space, Church Activities, Church Spac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97 下載:7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係從地理學角度透過宗教現象的研究,來彰明基督教衛理公會在台灣社會歷史脈絡下,所形構出來的教派發展與擴展特色。站在地理學的立場,宗教在區域內所具有的獨特性,實蘊涵著表彰的意義,在此研究課題中,主要是以地理學的空間觀點,並應用宗教現象學家伊利亞德的「神聖空間」之概念來探討衛理公會的空間性。
依此,本文從兩方面來研究衛理公會:一是從衛理公會整體組織的向度來檢視衛理公會在台灣的發展歷程與擴展,從中得出形塑與轉化其發展模式的機制。另一方面則從世俗化、都市化與現代化過程的角度,以衛理公會教會的現象作分析,探討社會環境變遷與信仰內涵的轉化對教會活動與教會空間的影響。
衛理公會作為一個二次戰後,隨著國民黨政權退至台灣,並以「外省」族群為多數信徒的基督教派。過去其「國語教會」的背景,有著族群和政治認同的偏頗,甚而影響其宣教的取向,以致於衛理公會只積極在外省族群中宣教,沒有走入台灣本土的基層社會。又經歷1972年脫離美國差會獨立後,頓失依據而造成內部組織的混亂,使其教會開拓面臨一個停滯時期,成為一個較封閉的教會組織,影響了衛理公會整體教勢的發展。1990年以後,台灣社會環境、政經局勢的轉變,在台灣宗教解放、各種新興宗教百花齊放的浪潮下,衛理公會成立了「衛理神學研究院」培育傳道人才,積極在台灣拓展教會,並開展社會關懷工作。不再侷限於大都市中設立教會,開始往偏遠的鄉鎮地區宣教,宣教對象也擴展到其他族群,逐漸擺脫過去外界對其「都會型教會」、「外省人教會」的刻板印象。
面對新的社會情境,在世俗化、都市化、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教會必須重新思考自己該扮演的角色、重新調整與社會的關係,並重建與外界的對話空間。過去教會只是提供信徒敬拜上帝的地方,然而隨著多元社會的發展、世俗化的滲入,教會還必須兼具各種教育、服務、交誼等功能,為因應所處情境,必須開放教會。衛理公會各教會的教會活動與空間景觀,深受社會環境變遷與信仰內涵轉化的影響,教會企圖從過去的小眾空間,轉型成為開放性空間,必須增加更多不同屬性的教會活動與空間,為滿足與社會脈動結合之需要,有效而多元的運用教會空間,比教會空間是否維持神聖要來的重要。考察衛理公會各教會的現象發現,教會建築型態與空間使用,呈現出與設立時間早晚的相關性,同時也受神學思想、信仰內涵轉化的影響,更是外在環境與教會經濟能力限制下所呈現出來的結果。
宗教文化雖是社會體系的一小環,但它的改變卻足以用來正視整個社會的脈動,衛理公會在台灣近50年的發展,可以說是呼應了台灣社會環境的變遷。在威權時代的台灣,衛理公會透過其類似中央集權制的組織,採劃界的方式來建立其較封閉的神聖空間領域。但隨著台灣政治體制的轉換,社會更加的開放,教會面臨功能與空間意義的改變;衛理公會逐漸與這塊土地上的人民百姓建立關係,更多與教會所在地區的居民接觸,經由教會組織、活動,與社會環境變遷的相互影響下,而形塑出衛理公會的空間性。
This article i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phenomenon of religion in the geography view to manifest the denomin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diffusion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under the history system of the Taiwanese society. In the position of geography, the idiosyncrasy of religion in every region contains a clear and profound significance, and in this thesi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space in geography and utilize the concept of “ Sacred Space” by Mircea Eliade to discuss the spatiality of The Methodist Church in Taiwan.
The culture of the religion is only a small part of our society system, however, its transformation is pretty enough to view the tendency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in the almost 50 years development in Taiwan, we can say The Methodist Church matches perfectly with the evolution of Taiwanese society.
一、 中文部分
(一)著作
王鏡玲
1991 《台灣廟宇建構儀式初探》,台北:輔仁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美惠
1993 《約翰衛斯理之宗教思想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成勉
1996 <台灣基督教大學教育的檢討>,林治平主編《基督教與台灣》,pp.205-228,台北:宇宙光。
方淑美
1992 《台南西港仔刈香的空間性》,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文良
2001 《鹿港街、庄廟宇的神聖空間及其內涵》,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伍渭文
1992 <兩大主流崇拜模式初探>,《教牧分享》92.1:6-9。
池永歆
1996 《嘉義沿山聚落的「存在空間」:以內埔仔「十三庄頭、十四緣」區域構成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毓慧
1998 《公館平原祠廟之空間配置及景觀內涵》,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亦園
1990 《信仰與文化》,台北:巨流。
李政隆
2001 《台灣基督教史》,台北:天恩出版社。
呂莉莉
1997 《教會參與社區運動之過程分析-以和順教會與義光教會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寧遠
1998 <現代宗教世俗化之省思>,《宗教哲學》第四卷第四期:20-43。
沈介山
2000 《信徒神學》,台北:中華福音神學院。
林美容
1996 《台灣文化與歷史的重構》,台北:前衛。
林治平
1996 《基督教與台灣》,台北:宇宙光。
1999 <一個本土性基督教獨立教會的成長-以台北基督徒林森南路禮拜堂為例>,發表於《台灣史料的蒐集與運用學術討論會》,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主辦,9月17~18日。
林志秋
2000 《佛祖、太祖與耶穌:羅漢內門宗教信仰之地域性》,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健棣
2002 <宗教儀式的心理學探討-以「敬拜讚美」為例>,發表於《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研習營》,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主辦,2月15~17日。
查時傑
1996a <台灣基督教會史研究-以荷據台灣時期為例>,林治平主編《基督教與台灣》,pp.11-32,台北:宇宙光。
1996b <四十年來的台灣基督教會>,林治平主編《基督教與台灣》,pp.157-182,台北:宇宙光。
芮傳明、趙學元譯
1991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台北:桂冠。
高麗珍
1988 《台灣民俗宗教之空間活動-以玄天上帝祭祀活動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佑之
1997 《儀式與真義-論教會禮儀》,香港:卓越書樓。
張珣
1985 <台灣不同宗教的信徒與組織之比較研究>,《台大社會學刊》17:15-44。
1999 <香客的時間經驗與超越:以大甲媽祖進香為例>,黃應貴主編《時間、歷史與記憶》pp.75-126,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張欽烽
1997 《南台灣基督教教堂建築研究》,台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淳頎
1987 《現世化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建築影響之研究》,台中: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啟峰
1997 <從約翰衛斯理所領導的復興運動看社會改革的動力>,《曠野》3:46-60。
陳藹宜
1998 <衛斯理神學與台灣人經驗的關連>,《衛斯理神學》2:1-28。
陳建中
2001 《天恩堂教會增長與植堂之研究探討》,未刊行。
曾紀鴻
1999 <小組教會的省思>,《中華衛理》12:1。
傅佩榮譯
1986 《人的宗教向度》,台北:幼獅。
傅朝卿
1996 <神人接觸之禮儀聖殿-評介府城三棟基督教長老教會>,《建築師雜誌》1996/12:108-113。
黃文毅
2001 《教會空間之探討-以台北縣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新竹: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楊豪萬
1986 <從複雜走向簡樸-循道衛理宗的崇拜>,《今日華人教會》5:29-30。
楊東川
1996 《衛斯理約翰的智慧及敬虔》,台北:永望文化事業。
2000 《衛斯理約翰與大使命》,台北:永望文化事業。
楊牧谷
1997 《當代神學辭典》,台北:校園書房。
楊素娥
2000 《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桂冠。
虞伯樂
1996 <試析宗教組織-魅力領袖與組織科層化>,《思與言》34:109-136。
廖依俐
2001 《都市景觀詮釋論:以桃園市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朝陽
1986 <台灣民俗宗教分佈的意義>,《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143-178。
1992 <現象學地理學-存在空間的一個詮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9:71-90。
1994 《台灣傳統漢文化區域構成及其空間性-以貓裡區域為例的文化歷史地理詮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 《出離與歸反:淨土空間論》,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鄭雅清
1998 《新埤庄的空間性-以宗教景觀和祭祀活動為例的詮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仰恩
1999 《歷史與信仰-從基督教觀點看台灣和世界》,台南:教會公報出版社。
盧聖真
1998 《泰雅族宗教變遷的地理意涵-以桃園復興鄉三光村為個案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主恩
198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擴展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地理分佈及其土地使用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迪清
1999 《集團移住與宗教變遷對部落環境行動之影響─以太魯閣三棧部落為例》,台北: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偉士
2000 《當代都市化過程中基督教會空間演變初探-以1945年以後之台中市為例》,台中:東海大學建築研所碩士論文。
瞿海源
1997 《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政治分析》,台北:桂冠。
關凱元
1999 《組織轉型的結構分析-以小組化教會為例》,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龐君華
2001a <我們的信念>,《衛報》34:1-6。
2001b <我們的崇拜>,《衛報》35:1-7。
蘇南洲
1990 《教堂空間之社會分析》,台北: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衛理公會的史料、特刊
1. 衛理公會法規 1952 年英文版法規譯本
2. 我們的衛理公會 1972(衛理公會第十屆台灣臨時念議會編印)
3. 循道衛理宗華人教會第一屆宣教大會紀念特刊 1987
4. 東吳大學安素堂建堂25週年紀念特刊 1989
5. 台南衛理堂36週年感恩禮拜暨福音大樓奉獻典禮特刊 1991
6. 世界循道衛理宗華人教會聯會第二屆宣教大會紀念特刊 1992
7. 台北衛理堂四十週年特刊 1993
8. 東吳大學安素堂建堂30週年紀念特刊 1994
9. 台中衛理堂四十週年特刊 1995
10. 榮光堂三十週年特刊 1995
11. 樹林約翰堂三十週年特刊 1996
12. 恩友堂卅五週年紀念特刊 1997
13. 城中教會卅五週年紀念書 1998
14. 台北市私立衛理幼稚園創園40週年特刊 1998
15. 衛理公會法規 1998
16. 永和天恩堂四十週年紀念特刊 2001
17. 衛理神學研究院(學生手冊) 2001
18. 衛理公會各屆年議會大會會議記錄(1956~2001)
二、 英文部分
Chris C. Park
1993 《Sacred Worlds-An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and religion》,London:Routledge.
David E. Sopher
1967 《Geography of Religions》,Englewood Cliff, N. J. Prentice Hall, Inc.
Lily Kong
1990 <Geography and Religion:trends and prospects>,《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 》Vol.14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