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張淑珺 |
---|---|
論文名稱: |
公民養成方案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效能之實驗研究 |
指導教授: | 劉秀嫚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公民養成方案 、自我效能 、社會性自我效能 、自我調整效能 、解決問題效能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0 下載:5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實施「公民養成方案」對增進國中學生自我效能之影響,其中自我效能包含:社會性自我效能、自我調整效能以及解決問題效能,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實施「公民養成方案」和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採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以台北縣某國中一年級學生69人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學生36人進行每週45分鐘的社會學習領域公民科教學時間,除原有社會領域公民科的教學30分鐘外,其餘15分鐘時間則進行「公民養成方案」活動,而控制組33人則維持原有社會領域公民科教學。
本研究使用的工具為研究者參考與綜合若干國內外已施測過的自我效能量表所修訂的「國中生自我效能量表」,並輔以活動經驗回饋表以及實驗後進行訪談。實驗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以及共變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各項檢定,並輔以活動經驗回饋表和訪談所得質性資料作為解釋實驗效果時的補充和參考。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
一、 在社會性自我效能量表上,實驗組前後測得分進步情形與控制組並未達顯著差異。
二、 在自我調整效能量表上,實驗組前後測得分進步情形與控制組並未達顯著差異。
三、 在解決問題效能量表上,實驗組前後測得分進步情形高於控制組,達到顯著效果。
四、 依據活動經驗回饋表及訪談所做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對於「公民養成方案」多表達正向、積極的反應。
研究者乃根據上述的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相關建議,以作為教育應用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一、中文部分
丁振博(2001)。國二學生之社會比較類型及其理化實驗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石雅玫(2000)。花蓮地區國小教師議題中心教學信念及多元文化議題調查之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江玉卉(2003)。實施休閒教育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效能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恬妮(1999)。探討國中生物科自我效能與學術地位之關係及其在組對討論中的效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呂慧娟(2002)。台北市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對議題中心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平譯(Armstrong. T原著)(1997)。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市:遠流。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市:心理。
李旻樺(2001)。高中學生之自我效能、成功期待、學習任務價值與課業學習動機調整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李淑雅(2003)。探討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自我效能及其對小組教學中同儕互動的影響。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李錫津(1990)。導師任務與修養。載於吳清山(主編),班級經營(頁33-91)。台北市:心理。
周文欽、歐滄和、許擇基、盧欽銘、金樹人、范德鑫(2003)。心理與教育測驗(初版六刷)。台北市:心理。
孟範武(1994)。不同性別與歸因再訓練策略對失敗歸因形式、自我效能及技能的表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春煌(2003)。成長團體對高中生物理科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瓊瑤(2001)。英語科學習動機調整訓練團體對高中生自我效能、學習動機及課業成就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柯建樺(2003)。小組合作進行創造性問題解決歷程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菁穗(1999)。探討國中生在理化科的學術地位、自我效能與學業成敗歸因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志麟(1991)。自我效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雙月刊,22,47-54。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新逸、黃麗鈴(1999)。學業成就自我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諮商與輔導,160,2-5。
翁敏婷(2000)。國中生理化學習環境知覺及其與學術地位、自我效能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馬季鈿(2002)。多元智慧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申春(2001)。人性輝煌之路。台北市:貓頭鷹。
高廣孚(1976)。杜威教育思想。台北市:水牛圖書。
涂志賢(1998)。相互教學法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國語科閱讀理解、後設認知、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淑筵(2003)。英語學習策略教學對國中生的學習表現與自我效能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琇珺(2000)。國小學童學業成績社會比較與自尊、自我效能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梁茂森(1998)。國中生學習自我效能量表之編製。高師大教育月刊,14,155-192。
莊安祺譯(Gardner, H. 原著)(1998)。7種IQ。台北市:時報文化。
許淑穗(1997)。生涯自我效能、個人變項、與環境因素對大學生生涯選擇的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許慧如(2000)。人際溝通自我調整訓練課程對增進國小資優生人際溝通能力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順利(1998)。班都拉的社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中生活教育上的應用。高師大教育學系教育研究,6,375-386。
陳玉玲(1994)。目標設定、目標投入與自我效能對國小學生數學作業表現的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國彥(2001)。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市:學富文化。
陳慧敏(2002)。國民小學教師之校長教學領導知覺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陳麗惠(2003)。歸因訓練課程對國小兒童自我效能及運動表現影響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玉玲(1993)。臺北市高智商低成就國中學生學習信念與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程柄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1-41。
黃坤謨(2001)。國民小學課程統整與教學實施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民權國小為對象。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炤容(2001)。生涯探索方案對高職二年級女生生涯發展及生涯自我效能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毓華、鄭英耀(1996)。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之修訂。測驗年刊,43(1),279-286。
楊國賜(1974)。當代美國進步主義與進步主義教育思想之比較研究。台北市: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詹敏娟(2002)。國小三年級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與普通學生學業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過修齊(2004)。國民小學教師生涯承諾、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協助需求相關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劉秀嫚 (2002)。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A case study.公民訓育學報, 11,109-130。
劉秀嫚(2003)。「公民養成方案」在社會學習領域教育的意義。公民訓育學報,14,55-77。
劉秀嫚(2004)。「公民養成方案」在國中社會學習領域之實施及成效。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92 2413-H-003-034。
劉信雄(1991)。國小學生認知風格、學習策略、自我效能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厲瑞珍(2001)。南部地區大學應屆畢業生自我統合危機與生涯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潘慧玲(編著)(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市:雙葉。
鄭月嬌(1994)。小組探索式合作學習法對國小資優生專題研究成果、問題解決能力及合作技巧的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斐娟(2000)。探討國中生物科自我效能與教師期望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黎麗貞(1996)。大學女生性別角色、生涯自我效能、生涯阻礙與職業選擇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瑞國(1993)。自我效能與觀眾效果對於初學者高爾夫推桿之影響。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簡成熙譯(George R. Knight原著)(1995)。美國教育哲學導論。台北:五南。
簡茂發(1988)。教學評量原理與方法。載於黃光雄(主編),教學原理(頁393-422)。臺北市:師大書苑。
蘇彙珺(1998)。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國中學生壓力因應歷程中認知評估及其因應策略的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鐘予廷(2002)。「問思、解釋」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後設認知、自我效能、與數學成績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顧為瑾(2002)。台北市國中學生網路行為與學習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龔玉春(2002)。國小教師認知教學策略與學生數學成就、數學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心理輔導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二、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77a). Social learn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Bandura, A. (1977b).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 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an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andura, A. (1990). Multidimensional scales of perceived self-efficacy. Stanford, CA: Stanford University.
Bandura, A. (1993). 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8, 117-148.
Bandura, A. (ED.).(1995). Self-efficacy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ndura, A., Barbaranelli, C., Caprara, G. V., & Pastorelli, C. (1996). Multifaceted impact of self-efficacy beliefs on academic functioning. Children Development, 67, 1206-1222.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1996a). 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Calabasas, CA: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1996b). 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Teacher’s Guide. Calabasas, CA: Center for Civic Education.
Dewey, J. (1910). How we think. Boston, MA: Heath.
Dewey, J. (1916).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Emory University (2006). http://www.emory.edu/EDUCATION/mfp/self-efficacy.
html#grads
Gardner, H. (1983).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New York: Basic Books.
Liou, S. (2002). The effect of 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on the civic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of Taiwanese adolescent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Pajares, M. F. (1995, April). Self-efficacy in academic setting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Patrick, H., Hicks, L., & Ryan, A. M. (1997). Relations of perceived social efficacy and social goal pursuit to self-efficacy for academic work.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 17 (2), 109-128.
Polya, G & Szego, G..(1972). Problems and theorems in analysis. Belin; NY: spring.
Schunk, D. H. (1984). The self-efficacy perspective on achievement behavior.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19, 199-218.
Schunk, D. H. (1989).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B. J Zimmerman & D. H, Schunk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83-112). NY: Springer-Verlag.
Soule, S. (2000). Beyond communism and war: The effect of civic education on the democratic attitudes and the behavior of Bosnian and Herzegovinian youth. Retrieved Septemper 30, 2004, from http://www.civiced.org/eval_bih.pdf
Tolo, K. W. (1998). An assessment of We the People …Project Citizen: Promoting citizenship in classrooms and communities. Austin, TX: Lyndon B. Johnson.
Vygo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Zimmerman, B. J., & Martinez-Pons, M. (1986).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assessing student use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strategie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3(4), 614-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