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貴美
論文名稱: 《孟子》譬喻修辭藝術探賾
指導教授: 蔡宗陽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2
中文關鍵詞: 孟子修辭譬喻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寫作的主旨乃在探究《孟子》的「譬喻修辭藝術」,並進而分析孟子運用譬喻基本類型及變化類型對文章所造成的藝術特色及其影響,期能管窺《孟子》「譬喻修辭」之堂奧。茲將本論文的提要略述如下:第一章「緒論」,首先揭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鑑於歷來研究《孟子》之論著,大多以義理思想作為評述的要點,本論文期能藉由不同角度以進行研究,次論研究範圍及研究背景,最後論及研究方法,並說明本文之組織架構。第二章「《孟子》譬喻的基本類型」,此章研究的重心在於深究《孟子》一書譬喻修辭的基本類型。因此類文例繁多,故依比喻形式細分為明喻、隱喻、略喻和借喻四類,而各類再依其用喻選材的不同,將之分為人、事和物三類,並深入探析其用喻之旨趣、特色及喻意等。第三章「《孟子》譬喻的變化類型」,此章研究的焦點則在於探究《孟子》一書譬喻修辭的變化類型。依據基本格式的基礎結構上變化衍生而來的各種譬喻變式,將之區分為詳喻、倒喻、博喻、合喻、引喻、較喻、對喻、假設用喻八類,而每一部份再細分為若干小類,論析其運用之情形及背景,並針對其用喻之特色作一番深究。第四章「《孟子》譬喻修辭藝術的效用及影響」,此章研究著重在探析《孟子》一書譬喻修辭之特色及其影響。關於譬喻修辭藝術方面,則分別從「作者心理背景」及「作品的美感效果」兩層面來析論。而譬喻修辭影響所及的部分,乃由作家——「後世文人」、作品——「文學創作題材」及語言——「成語應用的譬喻」三方面分別來論述,以彰顯《孟子》譬喻修辭之藝術性及其價值。第五章「結論」,總結以上各章節之論析結果,整理歸納出本論文《孟子》譬喻基本類型及變化類型研究的成果及其價值。

    《孟子》譬喻修辭藝術探賾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文獻分析-------------------------6 第四節 研究方法-------------------------11 第二章 《孟子》譬喻的基本類型---------------15 第一節 明 喻--------------------------15 一、喻體為「人」------------------------ 16 二、喻體為「事」-------------------------17 三、喻體為「物」-------------------------31 第二節 隱 喻--------------------------33 一、喻體為「人」-------------------------34 二、喻體為「事」-------------------------35 三、喻體為「物」-------------------------37 第三節 略 喻------------------------- 38 一、喻體為「人」------------------------ 39 二、喻體為「事」------------------------ 40 第四節 借 喻------------------------- 44 一、借「人」為喻------------------------ 45 二、借「事」為喻------------------------ 46 三、借「物」為喻------------------------ 65 第三章 《孟子》譬喻的變化類型-------------- 72 第一節 詳 喻------------------------- 72 一、明喻式------------------------------73 二、隱喻式------------------------------81 三、略喻式----------------------------- 82 四、借喻式------------------------------85 第二節 倒 喻------------------------- 89 第三節 博 喻------------------------- 91 一、明喻式------------------------------92 二、隱喻式------------------------------94 三、略喻式------------------------------95 四、略喻式倒喻-------------------------- 96 五、明喻式詳喻-------------------------- 98 第四節 合 喻------------------------- 99 一、明喻式------------------------------100 二、隱喻式------------------------------102 三、明喻式詳喻---------------------------103 四、隱喻式詳喻---------------------------104 五、借喻式詳喻---------------------------108 第五節 引 喻--------------------------109 一、單舉一事-----------------------------110 二、連舉數事-----------------------------111 第六節 較 喻---------------------------112 第七節 對 喻---------------------------114 第八節 假設用喻--------------------------114 第四章 《孟子》譬喻修辭藝術之效用及其影響----118 第一節 《孟子》譬喻修辭藝術之效用----------118 一、作者心理背景------------------------- 118 (一)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118 (二)委婉諷陳,趣味橫生------------------ 119 (三)托物言理、藉事達意-------------------119 二、作品的美感效果------------------------120 (一)形式多樣的變化美---------------------120 (二)內容生動的靈活美---------------------129 第二節 《孟子》譬喻修辭藝術之影響-----------141 一、後世散文------------------------------141 二、創作題材------------------------------144 三、成語應用------------------------------144 (一)基本類型--------------------------- 145 (二)變化類型--------------------------- 147 第五章 結 論---------------------------- 150 參考書目--------------------------------- 153 一、專 書------------------------------153 二、論 文------------------------------157 附錄一 孟子成語----------------------------160

    參 考 書 目
    (按照姓氏筆畫排列)
    一、專 書
    (一)古 籍
    〔宋〕朱 熹:《四書集注》(臺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4月初版六刷)。
    〔周〕荀 況:《荀子》(臺北:學生書局,1981年)。
    〔清〕皮錫瑞:《經學通論》(臺北:河洛圖書出版,1974年12月)。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左傳》(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周禮》(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孟子》(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尚書》(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易經》(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論語》(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阮元刻本:《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1月)。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3月)。
    〔清〕焦 循:《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
    〔清〕翟 灝:《四書考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漢〕司馬遷:《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59年)。
    〔漢〕班 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
    〔漢〕高誘注:《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二)今 籍
    1.孟 子—
    史次耘:《孟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李明輝:《孟子重探》(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林漢仕:《孟子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年7月再版)。
    南懷瑾:《孟子旁通》(臺北:老古出版社,2001年)。
    徐洪興:《孟子直解》(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高柏園:《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張善文:《孟子漫談》(臺北: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張學波:《孟子研究》(臺北:漢文出版社,1978年)。
    梁韋弦:《孟子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許宗興:《孟子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年)。
    陳大齊:《孟子待解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年)。
    陳訓章:《孟子管窺》(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
    傅佩榮:《孟子新說》(臺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孟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黃俊傑:《孟子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國立台灣大學,2004年)。
    楊伯峻:《孟子譯注》(臺北:五南出版社,1992年)。
    楊國榮:《重回戰國——孟子新論》(臺北:開今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3年)。
    葉經柱:《孟子之民本主義》(臺北:正中書局,1990年)。
    翟廷晉:《孟子思想評析與探源》(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2年5月)。
    劉錦賢:《孟子的生活智慧》(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駱建人:《孟子學說體系探賾》(臺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
    譚宇權:《孟子學術思想評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2.修 辭—
    王 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6月)。
    王 力:《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6月)。
    王希杰:《修辭學通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1996年)。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王德春:《修辭學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成偉鈞:《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何永清:《修辭漫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年4月)。
    余昭玟:《古文閱讀與修辭》(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吳禮權:《中國修辭哲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吳禮權:《中國現代修辭學通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沈 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沈 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沈 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11月修訂版二刷)。
    周振甫:《中國修辭學史》(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
    周振甫:《詩詞例話(卷三)--修辭編》(臺北:五南出版社,1994年)。
    宗廷虎:《修辭新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
    金兆梓:《實用國文修辭學》(上海:上海書局,1990年)。
    胡性初:《修辭助讀》(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胡性初:《實用修辭》(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1992年)。
    唐 鉞:《修辭格》(上海:商務印書館,1929年)。
    唐松波:《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徐芹庭:《古文破題技巧與修辭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徐芹庭:《修辭學發微》(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74年)。
    高名凱:《漢語語法論》(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93年)。
    張 弓:《現代漢語修辭學》(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張 靜:《現代漢語》(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
    張文治:《古書修辭例》(臺北: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57年)。
    張春榮:《一把文學的梯子》(臺北:爾雅出版社,1993年初版)。
    張春榮:《修辭行旅》(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初版)。
    張春榮:《修辭散步》(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初版)。
    張春榮:《修辭新思維》(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1年9月初版)。
    張煉強:《修辭藝術探析》(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
    曹 冕:《修辭學》(上海:商務印書館 1934年初版)。
    許世瑛:《中國文法講話》(臺北:台灣開明書店,1990年8月)。
    陳介白:《修辭學講話》(臺北:啟明書局,1958年)。
    陳正治:《修辭學》(臺北:五南出版社,2001年)。
    陳汝東:《當代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傅隸樸:《脩辭學》(臺北:正中書局,2000年四版)。
    曾忠華:《作文津梁》(臺北:學人文教出版社,1986年)。
    程祥徽:《現代漢語》(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2002年)。
    黃民裕:《辭格匯編》(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黃省三:《文法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增訂三版三刷)。
    黃慶萱:《高級中學文法與修辭教師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黃慶萱:《漢語修辭格之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75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臺北:國家出版社,2000年四月初版)。
    楊伯峻:《古漢語語法及其發展》(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年1月)。
    楊樹達:《中國修辭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蔡師宗陽:《文法與修辭》(下)(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蔡師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蔡師宗陽:《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蔡師宗陽:《應用修辭學》(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蔡謀芳:《表達的藝術:修辭二十五講》(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蔡謀芳:《修辭格教本》(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
    鄭子瑜:《鄭子瑜修辭學論文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鄭頤壽:《比較修辭》(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
    鄭頤壽:《文藝修辭學》(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羅肇錦:《言與思》(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初版)。
    譚全基:《修辭新天地》(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關紹箕:《實用修辭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3.其 他—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0年)。
    李 鍌:《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二月五版三刷)。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
    錢 穆:《四書釋義》(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

    二、論 文
    (一)期刊論文—
    仇小屏:〈論譬喻中的知覺與心覺〉,《邵陽學院學報》(第4卷第1期,2005年)。
    王 耿:〈《孟子》思辨藝術例話 〉,《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4期)。
    王李霞:〈隱喻探源-兼論我國歷史上的隱喻研究〉,《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3年)。
    王朝忠:〈《孟子》散文的藝術特色〉,《德州師專學報》(第11卷第1期,1995年)。
    安秉均:〈關於《孟子》的修辭方法——比喻〉,《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何文彬:〈“像”字句的比喻性度差異〉,《語言研究》(2006年第1期)。
    宗廷虎:〈秦牧論譬喻〉,《湖北師範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2年)。
    侯愛平:〈論《孟子》和《戰國策》說辭的共同特色天〉,《天津師大學報》(1999年第4期)。
    韋茂繁:〈《孟子》比喻的主要特色〉,《廣西民族學院學報》(1995年增刊)。
    唐洪波:〈《孟子》的比喻論證〉,《中國文學研究》(2002年第2期)。
    張玉棉:〈比喻在《孟子》散文中的運用〉,《邢台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
    畢春英:〈《孟子》辯論中比喻手法的運用〉,《青海師專學報》(2001年第2期)。
    陳正治:〈譬喻修辭法概論〉,《北市師院語文學刊》(第4期,2000年)。
    陳幸永:〈譬喻辭格淺論〉,《國語文教育通訊》(1992年第1期)。
    傅錫壬:〈《孟子》書的譬喻和諷喻技巧〉,《孔孟月刊》(1975年7月)。
    黃麗貞:〈譬喻的探討〉,《中國現代文學理論》(第9期,1998年)。
    楊崢琳:〈“言之成理的錯誤”——試談比喻的產生及其審美價值〉,《文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6卷第2期,2003年)。
    董慶保:〈孟子“好辯”散論〉,《廣西教育學院學報》(第21卷第2期,2001年)。
    葉慶炳:〈《孟子》長於譬喻〉,《孔孟月刊》(1981年7月)。
    熊浩莉:〈《孟子》比喻研究綜述〉,《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
    熊浩莉:〈《孟子》詞句類比喻論析 〉,《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熊浩莉:〈《孟子》篇章類比喻研究〉,《鄂州大學學報》(第13卷第1期,2006年)。
    劉耘華:〈作為意義生成方式的譬喻:孟子與柏拉圖〉,《東方叢刊》(2003年第2期)。
    蔡師宗陽:〈中學修辭講座--譬喻的解說與活用〉,《國文天地》(第8卷第12期,1993年)。
    蔡師宗陽:〈成語的正用與誤用〉,《中國語文月刊》(598期,2007年)。
    蔡師宗陽:〈論譬喻的分類〉,《中國學術年刊》(第13期,1992年)。
    蔡師宗陽:〈諺語的譬喻基本類型〉,《中國語文月刊》(598期,2007年)。
    蔡師宗陽:〈譬喻的變化類型〉,《中國語文月刊》(599期,2007年)。
    黎 明:〈比喻的認知類型〉,《內蒙古大學學報》(第33卷第5期,2001年)。
    謝四海:〈譬喻格在中國文學裡的運用〉,《儒林學報》(1990年第5期)。
    譚思健:〈論《孟子》的比喻〉,《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第14卷第3期,1993年)。
    譚興海:〈組合式比喻的結構類型及修辭作用〉,《廣西社會科學》(2003年1期)。
    顧大我:〈《孟子》告子篇「一暴十寒」章「譬喻」試析〉,《孔孟月刊》(1977年3月)。

    (二)學位論文—
    王基倫:《孟子散文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85年。
    李麗文:《詩經修辭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周娟娟:《韓非子連珠體修辭探微》,(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林文淑:《莊子內篇修辭藝術探賾》(臺灣師範大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佳樺:《楚辭修辭藝術探微》(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淑芬:《浮生六記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金正起:《水滸傳修辭藝術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年。 許育嘉:《賴和漢詩修辭美學研究》(南華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有政:《鏡花緣修辭藝術探微》(台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4年。
    黃文星:《幽夢影修辭藝術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趙瑋婷:《張曉風散文譬喻修辭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6年。
    鄭義淑:《孟子文章修辭析論》(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1986年。
    盧姿吟:《李白樂府修辭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誇飾、譬喻為例》(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0年。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