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紀朝順 Chi, Chao-Shun |
---|---|
論文名稱: |
玉山守護者‧布農族生活紀事— 紀朝順繪畫創作研究 The Yushan Guardian, Records of the Bunun People: Oil Painting Creation Research by Chi Chao-Shun |
指導教授: | 蘇憲法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2 |
中文關鍵詞: | 布農族 、祭儀 、狩獵 、原始藝術 、族群文化 |
英文關鍵詞: | Bunun tribe, ritual, hunting, primitive art, ethnic cultur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9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是個多元文化的社會,其中原住民文化更是饒富特色,充滿多彩多姿的不同風貌。本研究旨在針對生活於玉山周圍的高山民族—布農族的傳統祭儀、生活樣貌、藝術文化等,以油畫創作的方式呈現,肯定原住民傳統文化價值並轉化為現代藝術創作的泉源。創作方向以布農族傳統生活中的祭儀與狩獵兩部分為根據,透過研究者的觀察、體悟與建構,紀錄下研究者對布農文化的敬意與感悟,也呈現出布農文化的力與美。
以台灣原住民為創作研究題材的繪畫作品已有日漸增多的趨勢,其中亦不乏精采之作,但以布農族為主要的繪畫創作研究,則相對的稀少。本創作內容分為兩系列:一、「生活祭儀系列」:以布農族生活中的祭典儀式、文化活動為主題,傳達布農族的生活面貌、生命哲理與人和自然共存的和諧關係。二、「狩獵紀事系列」:布農族是善於狩獵的民族,本系列以狩獵過程中的儀式為發想,捕捉布農族漸已消逝的狩獵文化,喚起布農族人的記憶與觀者的省思。創作上應用線條與色彩以分割、變形、交錯、融合等方式解構及建構畫面,呈現出畫面的延續性與律動感,在造形和線條上,結合原始藝術思維,予以簡化,注重畫面色彩與形體的平面布局,讓畫面更顯聚焦性。
筆者因服務於布農族部落,親身體驗布農文化,希望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傳達布農族珍貴的人文文化特色,進而抒發布農文化所面臨的困境,使生活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不同族群能夠認識與重視這即將隱沒的文化資產,共同珍惜多元文化之美,希冀其文化能綿延傳承下去。
Taiwan is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the aboriginal culture of it even boasts the multiple and colorful features. Thus, the purpose of the M.A. thesis seeks to affirm the Bunun aboriginal traditional value, and transforms the origin of modern art with a focus on the tribes near Yushan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rituals, the everyday life, and art culture) via the oil painting works. There are two threads in the thesis: ritual and hunting.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understand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researcher pays his respect and awareness to the Bunun culture, and attempts to present the Bunun culture’s power and beauty.
There is a trend for Taiwanese aboriginal paintings, and a great number of fine works of art appear after this trend. However, the oil paintings thematically revolving around the Bunun culture are relatively few. The works of the thesis are divided into two series: (1) everyday ritual series: thematically around the ceremonial rituals and cultural activities in Bunun culture, this series portrays the Bunun people’s life, life philosophy,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s and nature; (2) hunting records series: this series, inspired by the ceremonies of hunting, seeks to grasp the Bunun hunting culture in decline in an attempt to br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Bunun people’s collective memory and observer’s reflection. The works employ lines and colors to deconstruct and construct the pictures through the means of separation, deformation, crisscrossing, and integration, hoping to present the continuum and rhythm of the pictures. As the design and lines are concerned, the works combine primitive art thoughts to simplify the works, and then focus on the graphic disposition of color and formation, highlighting the graph of them.
Serving in Bunun tribe himself, the researcher experiences its culture, and expects to convey its humanistic aspect in an effort to express the predicament that the Bunun culture is currently confronted with. Thus, the series of my oil paintings on the Bunun culture aims to call forth the attention and accentuation on this cultural asset in decline among heterogeneous groups of people living together on the land of Taiwan, hoping that people on this island will not only cherish the beauty of multiculturalism but carry the torch of the Bunun culture.
一、 中文專書
1. 卜袞‧伊斯瑪哈單‧伊斯立端,《太陽迴旋的地方》台中:晨星出版社,2009。
2. 王林,《美術形態學》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3。
3. 王嵩山,《藝術原境—臺灣原住民族創意人類學》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
有限公司,2014。
4. 王嵩山,《台灣原住民與人類學》台北:國立台灣大學,2006。
5. 王嵩山,《台灣原住民-人族的文化旅程》新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2010。
6. 王富徵主編,《世界名畫與巨匠-高更》台北:光復書局企業有限公司,1997。
7. 史作檉,《聆聽原始的畢卡索》台北:典藏藝術家庭公司,2009。
8. 田哲益,《台灣布農族的生命祭儀》台北:臺原出版社,1992。
9. 田哲益,《台灣布農族風俗圖誌》台北: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10.田哲益,《台灣的原住民布農族》台北:臺原出版社,2003。
11.田哲益,《台灣古代布農族的社會與文化上下冊》南投:南投縣立文化中心,
2003。
12.伊斯瑪哈單‧卜袞,《山棕月影》台中:晨星出版社,1999。
13.李欽賢,《台灣美術閱覽》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
14.李長俊,《西洋美術史綱要》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9。
15.李美蓉,《視覺藝術概論》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
16.李亦園,《宗教與神話論集》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
17.李莉娜、涂麗娟、陳佩儀,《台灣原住民祭典完全導覽》台北:常民文化事業
股份有限公司,1999。
18.何政廣,《高更名畫420選》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10。
19.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
20.洪田俊,《台灣原住民籲天錄》台北:臺原出版社,1994。
21.亞磊絲‧泰吉華坦,《認識台灣原住民-布農族》台北: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協會,2007。
22.陳春雄發行,《原始美術》台北:業強出版社,1987。
23.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
24.陳銀輝,《剖析現代美術》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5。
25.陳奇祿,《民族與文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1。
26.張延風,《法國現代美術》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3。
27.黃應貴,《布農族》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6。
28.達西烏拉灣‧畢馬、達給斯海方岸‧娃莉絲,《布農族神話與傳說》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
29.鄧國清,《高更原始藝術之探索》台北:生韻出版社,1989。
30.滕守堯,《藝術社會學描述》台北:升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31.霍斯陸曼.伐伐,《那年我們祭拜祖靈》台中:晨星出版社,1997。
32.劉其偉,《藝術與人類學》台中:台灣省立美術館,1992。
33.劉其偉,《藝術人類學》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34.劉其偉,《台灣原住民文化藝術》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
35.蕭瓊瑞,《島嶼測量-臺灣美術定向》台北:三民書局,2004。
36.顧炳星,《立體派藝術之研究》台北:蘭亭書店,1984。
二、 翻譯專書
1. Edward F. Fry編,《立體派》(陳品秀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1。
2. E.H.Gombrich著,《藝術的故事》(雨云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
3. George Santayana著,《美感》(杜若洲譯)台北:晨鐘出版社,1972。
4. Paul Gauguin著,《生命的熱情何在?高更大溪地之旅》(顏正瑩譯)台北:智
達國際傳訊文化實業有限公司,1999。
5. Robert Layton著,《藝術人類學》(吳信鴻譯)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5。6. Robert Goldwater著,《現代藝術中的原始主義》(殷泓譯)江蘇:江蘇美術出
版社,1993。
7. Rudolf Arnheim著,《藝術與視覺心理學》(李長俊譯)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
限公司,1976。
三、 英文專書
1. Berenice Geoffroy-Schneiter . Primal Arts . New York:Thames&Hudson , 2000.
2. Harrison,Charles . Primitivism,Cubism,Abstraction: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 Hong Kong:The Open University , 1993.
四、 期刊論文
1. 唐祖湘,〈原住民族日 尋找共同價值與認同〉,(2),新北市:原住民族,2014。
2. 潘英海,〈關於台灣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的一些思考〉,(44),台北:原教界,
2012。
3. 蕭文杰,〈日據時期台灣美術繪畫中之原住民圖像〉,(第六期)嘉義:環境與
藝術學刊,2007。
4. 羅平和,〈『蘭嶼‧雅美‧何處去』繪畫創作與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
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5. 曾文華,〈山海的呼喚 原住民圖像與心象繪畫創作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
學美術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6. 林子欽,〈原始‧意象 達悟、魯凱、排灣族的力與美〉,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美術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5。
7. 曾孝德,〈原民素顏—達悟族圖像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
士論文,2011。
五、 網站資料
1. 學習時報
http://big5.china.com.cn/xxsb/txt/2007-12/25/content_9431330.htm,2014年4月2日檢索。
2. 原始藝術與原始主義
http://blog.xuite.net/miccjp/bottle/45526182-,2014年4月6日檢索。
3. 台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3823&keyword=%A4}%B5^,2014年4月30
日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