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柴筱筠 Chai, Hsiao-Yun |
---|---|
論文名稱: |
臆測活動融入尺規作圖教學對國中生學習之影響 |
指導教授: |
楊凱琳
Yang, Kai-Li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21 |
中文關鍵詞: | 尺規作圖 、臆測活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1185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2 下載:2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臆測活動融入尺規作圖教學」對照「教師講述式教學進行尺規作圖教學」,研究目的為探討以兩種不同教學模式進行中垂線尺規作圖與角平分線尺規作圖教學,對學生尺規作圖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台北市某國中八年級兩個常態編班的班級為研究對象,其中一班20位學生為實驗組實施「臆測活動融入尺規作圖教學」,另一班22位學生為對照組實施「教師講述式進行尺規作圖教學」。
研究結果使用的統計方法為成對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以及廣義估計方程式GEE,並進行作圖策略多樣性的分析。自變項為兩種教學模式,依變項為(1)尺規作圖與平分線性質成就測驗的得分、(2)作圖題的作圖策略多樣性、(3)數學學習動機問卷的得分。
研究結果顯示(1) 教學前與教學後為自變項在平分線性質的前測與後測,以成對樣本t檢定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均達到顯著水準,教學後明顯優於教學前,顯示臆測活動融入教學與教師講述式教學對於學生學習中垂線性質與角平分線性質皆為有效教學。(2) 教學模式為自變項在尺規作圖延後測的總分、分析面向以獨立樣本t檢定與廣義估計方程式GEE分析分析均達到顯著效果,實驗組在延後測中明顯優於對照組,顯示臆測活動融入教學在尺規作圖的學習保留效果優於教師講述式教學。(3) 教學模式為自變項在尺規作圖後測與延後測中,實驗組的作圖策略多樣性優於對照組,顯示臆測活動融入教學比教師講述式教學更能協助學生發展出多元的作圖策略。 (4)教學模式為自變項在數學學習動機以廣義估計方程式GEE分析,學習環境刺激面向達到顯著水準,實驗組明顯優於對照組,顯示臆測活動融入教學比教師講述式教學更能提升學生在學習環境刺激面向的數學學習動機。
余民寧、韓珮華 (2009)。教學方式對數學學習興趣與數學成就之影響:以TIMSS 2003台灣資料爲例,測驗學刊 56 (1) ,19-48。 doi:10.7108/PT.200903.0019
吳明隆、涂金堂 (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波利亞(Polya, G.) (1990)。數學與猜想(Mathematics and Plausible Reasoning)(李心燦、王日爽、李志堯譯)。台北:九章。(原著出版年:1954)。
波利亞(Polya, G.) (2006)。怎樣解題(How to solve it)(蔡坤憲譯)。台北:天下遠見。(原著出版年:1945)。
林士立 (2013)。教學脈絡與成就水準對基本尺規作圖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新竹市。
紀雅芳、溫媺純 (2008)。 5E學習環融入數學探究教學對國中生學習動機之影響,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 13 , 1-12。 doi:10.6610/ETJMT.20080301.01
高東獻 (2014)。一個元素管理良好的教材運用於學生自學與教師教學之研究 -以基本尺規作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新竹市。
秦爾聰、林勇吉、林晶珮、段曉林 (2009)。實施數學探究教學所遭遇的問題與解決之道:一位七年級數學教師之行動研究,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19 ,35-85。 doi:10.6610/ETJMT.20090901.04
秦爾聰、劉致演、尤昭奇 (2015)。探討七年級學生在以臆測為中心的數學探究教學脈絡下奇數學素養展現情況,臺灣數學教師,36(1) ,1-16。
秦爾聰、劉致演、張克旭、段曉林(2015)。數學臆測探究教學對商職學生數學學習成就與動機之影響,臺灣數學教育期刊, 2(2),53-83。
陳英娥(1998)。 數學臆測:思維與能力的研究(博士論文),取自國立師範大學碩博士論文系統。
張佩琦(2007)。運用臆測教學提昇國三學生數學學習成效-以相似形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博碩士論文系統。
陳宥良 (2009)。探討國中三年級學生透過摺紙活動進行尺規作圖補救教學之成效(碩士論文),取自國立師範大學碩博士論文系統。
陳英娥、林福來(1998)。數學臆測的思維模式。科學教育學刊,6(2), 191-218。
教育部(2008)。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領域。取自https://cirn.moe.edu.tw/Upload/file/742/67260.pdf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數學領域。取自:https://www.naer.edu.tw/
葉福進 (2005)。國三學生利用三種不同構圖工具進行構圖活動的表現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國立師範大學碩博士論文系統。
趙曉燕 (2010)。數形規律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帶學習影響之研究。
(碩士論文),取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碩博士論文系統。
譚克平、陳宥良(2009)。運用摺紙提升學生尺規作圖技巧。科學教育月刊,323,15-24。
劉致演、秦爾聰 (2016)。數學臆測探究教學實務分析--以二進位數字樣式探索活動為例。科學教育月刊,387,12-21。
Skemp, R. R. (2007)。數學學習心理學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陳澤民譯) 。台北:九章。(原著出版年:1987)。
Anderson, L. W. , Krathwohl, D. R. , Airasin,P. W., Cruikshank, K. A. , Mayer, R. E.,Pintrich, P. R., …. Wittrock, M. (Eds)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i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ectives.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1st ed.). London: Longman Group.
DeVellis,R.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and Applications. London: SAGE.
Gay,P.L. (199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Kilpatrick, J., Swafford, J., & Findell, B. (Eds) (2001). Adding it up: Helping children learn mathematics. 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y Press.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Virginia : NCTM.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6). Ten Questions for Mathematics Teachers…and how PISA can help answer them. Paris:O ECD. doi: 10.1787/9789264265387-en
Perks, P., & Prestage, S. (2006). THE UBIQUITOUS ISOSCELES TRIANGLE: PART 1 – CONSTRUCTIONS. Mathematics in School, 35(1), 2-3.
Yuen, K. M., & Hau, K. T. (2006). Constructivist teaching and teacher-centredteaching: a comparison of students’ learningin a university course.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ternational, 43(3) , 27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