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美華
Lee Mei-hua
論文名稱: 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雲南為例
指導教授: 洪泉湖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4
中文關鍵詞: 大陸少數民族民族教育民族雲南教育政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33下載:9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雲南為例
    論 文 摘 要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雲南為例」為題,以文獻分析法為主,實地訪問為輔,研究中共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內涵與實施,並以雲南為例,分析教育政策的執行成效。
    中國大陸除漢族以外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在政治、經濟型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與漢族差異甚大,且大多分佈在邊疆地區或靠近邊疆地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教育文化發展極不平均。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與內涵,並分析民族教育政策的實施情形,最後,探究雲南民族自治區民族教育政策的施行成效與面臨困境。
    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在學制上為了配合民族地區地理、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需求,設立民族學校,因地制宜採取多種辦學形式,放寬入學條件;另一方面為使更多少數民族學生有更多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在升學考試中實施多種優惠保障措施、入學後的獎助學金政策,期望幫助少數民族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師資政策方面,設立專門培養少數民族的師範學校,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來源,穩固師資數量,要求教師有双語教學能力,並開闢各級各類進修機構、多形式的進修途徑,以提高民族教師的素質;再者,為保存民族語文兼顧推廣漢語,鼓勵双語教學政策,幫助學生藉由對母語的熟悉,提高學習成效。多元一體化的民族教育政策具優惠性、有強烈政治經濟功能、且政策留有給地方自主的空間。民族教育有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面臨許多問題,包括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品質低落、課程缺乏民族特色、雙語教學成效不佳、師資問題仍嚴重。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有賴加深加廣投入研究,以及双語教學的重新定位、多途徑培訓師資、思考建立双文化學制、優惠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大陸少數民族教育處於多元文化教育的初始階段。至於其未來之發展如何,本研究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應是可行的方向。

    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雲南為例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頁次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少數民族教育的相關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少數民族教育的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有關中共少數民族教育的相關研究…………………22 第三章 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依據與形成 第一節 少數民族的概況與政策需求……………………… 28 第二節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依據…………………… 36 第三節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與內涵………………… 48 第四章 現行學制與優惠政策 第一節 現行學制………………………………………… 55 第二節 優惠政策………………………………………… 69 第五章 現行師資與双語教學政策 第一節 師資政策……………………………………… 75 第二節 双語教學政策………………………………… 83 第六章 少數民族教育政策評析 第一節 政策成果………………………………………… 92 第二節 政策困境………………………………………… 98 第七章 結論 第一節 結論……………………………………………… 107 附錄…………………………………………………………………114 參考書目………………………………………………………… 116

    參 考 書 目
    一、中文書目
    于曉 等編(1994)。民族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共中央書記處編(1980)。六大以前(上)。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雲南省統計局(1999)。崛起的紅土地。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中國教育學會編(1993)。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新中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2001)。中國教育和計算機科研網,www.edu.cn。查詢日:2003/5/16。
    王 希(2000)。多元文化主義的起源、實踐與侷限性。美國研究,2000年第2期,頁45-80。
    王 軍(2001)。文化傳承與教育選擇--中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人類學透視。北京:民族出版社。
    王 鑒(2000)。略論中國民族教育的本土化。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4期,頁11-16。
    王紅曼(2002)。論我國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其成就。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頁35-41。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王鐵志(1990)。黨的民族政策與民族教育。謝啟晃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頁52-80。
    王鐵志(1998a)。新中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上)。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頁3-9。
    王鐵志(1998b)。新中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下)。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頁3-13。
    王樹龍(2000)。安徽省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成就、問題與對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1期,頁30-33。
    包國安(1999)。哲盟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社版),79期,頁82-85。
    包爾漢 主編(1986)。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民族工作編輯部編(1990)。雲南民族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曲木鐵西(1998)。試論雙語教育的概念及分類。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1期,頁32-37。
    曲木鐵西(2000)。民族師範教育。載於滕星、哈經雄編,民族教育學通論,頁470-480。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牟中原(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西双版納州教育局(1997)。西双版納州教育志。昆明:科技出版社。
    西双版納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3)。雲南省西双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條例。景洪市:西双版納州教育委員會。
    共和國教育部50年編輯組(1999)。共和國教育50年1949-1999。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任一農,楊牧之,宋鎮玲主編(1993)。民族宗教知識手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任中夏(2001)。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發展民族教育的戰略決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1期,頁78-104。
    伊尹公(1990)。雲南民族特點語民族教育改革初探。載於民族工作編輯部編,雲南民族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頁72-78。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尹鴻祝、張景勇、時曉玲、夏越(2002)。2010年我國民族地區將全面實現“兩基”。中國教育報,2002年2月22日第1版。www.jyb.com.cn。
    江文瑜(1996)。由台北縣學生和老師對母語教學之態度調查看母語教學之前景。載於施正峰編,語言政治與政策,頁371-395。台北:前衛出版社。
    何文達(1998)。中國大陸民族問題與政策研究-台灣觀點的大陸民族政策分析。花蓮:東華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東昌編(1996)。當代中國教育(下)。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杜作潤(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香港 : 三聯書局。
    吳仕民 主編(2000)。中國民族教育。北京:長城出版社。
    吳仕民(1997)。民族問題概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吳學燕、洪泉湖、楊壽川、李定仁編(1998)。大陸少數民族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吳光範主編(2002)。雲南年鑑。昆明:雲南年鑑雜誌社。
    吳明先、潘正雲(1999.9)。梁山彝族女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卷5期,頁56-61。
    吳知賢(1993)。中國大陸少數民族的教育。中國大陸研究,36卷9期,頁39-55。
    吳傳國(1997)。中共民族政策及其困境。國防雜誌,13卷5期,頁47-60。
    吳天泰(1998)。由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看原住民母語教學的推廣。原住民教育季刊,第10期,頁49-64。
    李瑾瑜(1998)。世紀之交的中國少數民族教育。載於吳學燕、洪泉湖、楊壽川、李定仁編,大陸少數民族教育,頁13-31。台北:師大書苑。
    李 劼(2000)。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歷程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3期,頁49-54。
    李延成(2002)。對口支援:對幫助不發達地區發展教育的政策與制度安排。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10期(總134期),頁16-20。
    明 月(1990)。新民族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發展。內蒙古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年1月。
    何喜剛、王鑒(1999)。如何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頁3-7。
    何 波、劉旭東(1995)。論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頁3-8。
    何 波、劉旭東(1998)。論民族教育結構的改革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頁3-9。
    呂枝益(2000)。教科書中的原住民內涵分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沙毓英(1995)。双語教學試析。雲南省教育委員會編,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孟立軍(2001)。論新中國民族教育的實踐與成就。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頁15-21。
    金炳鎬、青覺、張謀(2001)。論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團的民族理論。民族研究,2001年第5期,頁9-18。
    金淑伊(1996)。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制度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修澈(1995)。民族教育與宗教。收入於內政部委託研究,唐屹主編,大陸地區民族教育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
    林修澈(1994)。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策之主要內涵。載於內政部委託研究,唐屹主編,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
    林青青(1996)。國民中學「認識台灣—社會篇」課程分析----從多元文化觀點。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錫銀、郎維偉主編(1994)。民族政策教育綱要。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周學桃(2002)。談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扶貧與教師隊伍建設。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頁65-68。
    周永華(1998)。關於雲南教育扶貧的調查與思考。雲南教育,1998年第10期,頁13-14。
    祈德川(2000)。雲南省民漢双語文教學的發展及面臨問題與對策。大理師專學報,2000年第1期,頁1-5。
    金炳鎬(1994)。民族理論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洪泉湖(2003)。從公平正義觀點論台灣原住民民族教育。收錄於第六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自由、民主與公平正義論文集,民國92年3月29日~30日。台北:國父紀念館。
    洪泉湖(1995)。台灣原住民教育的現況與展望。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第4卷2期,頁159-178。
    況浩林(1989)。民族經濟要發展,民族教育要先行。載於耿金聲、王錫宏主編,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哈經熊、滕星編(2001)。民族教育學通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徐學瑩(1997)。少數民族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頁71-76。
    馬 戎(1999)。中國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總24期),頁1-21。
    馬有良(1998)。抓好双語教學 提高民族素質。雲南教育,1998年第10期,頁2-5。
    馬榮祖(2000)。多輪驅動,發展甘肅民族教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第129期,頁70-76。
    蚌有榮、范贊雲(1998)。加強双語教學 提高民族教育質量。雲南教育,1998年第10期,頁9-10。
    郗衛寧(1995)。論雲南省雙語教學的特點。雲南省教委會編,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孫若窮(1990)。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
    孫振玉(2000)。論「瑪曲教育現象」--藏族牧區教育問題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27卷6期,頁83-90。
    高 奇(1999)。新中國教育歷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 屹(1992)。我國少數民族概況研究,內政部委託。台北:政大民族研究所。
    耿金聲、王錫宏主編(1989)。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耿金聲、楊芳(2001)。民族教育政策與法規。載於哈經雄、滕星主編,民族教育學通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馬有良主編(1996)。雲南民族教育經驗集。昆明:雲南省教育委員會,雲南教育出版社。
    馬有良主編(1997)。雲南教育大觀.基礎教育。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夏倫勤,肖敏(2002)。關注民族教育 雲南篇(11)紅土高原的教育跨越。中國教育報,2002年7月28日第1版。www.jyb.com.cn。查詢日:2003/5/16。
    陳治世(1981)。西藏教育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陳向紅(2000)。雲南民族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思考。學術探索,2000年第4期,頁82-85。
    陳亞君(200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教育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雲生(2001)。《民族區域自治法》釋義。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陳鍇、董建中(2002)。從雲南省情出發,大力發展民族教育。昆明:雲南省教委會(未出版)。
    陳枝烈(1999)。多元化教育。高雄市:復文圖書。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司編(1991)。新時期民族教育工作手冊。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和社會科技統計司 編(2001)。中國人口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司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2001)。中國民族工作年鑑。北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民族工作編委會》編輯部(1999)。中國民族工作五十年。昆明:民族出版社。
    常永才(2001)。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研究:歷史、成就與問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28期,頁37-42。
    郭家驥(2002)。中國的民族政策:成就與挑戰。雲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頁65-67。
    張 強(1999)。雲南民族教育亟待調整,提高教育質量。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6卷6期,頁83-85。
    張念宏主編(1991)。中國教育百科全書—民族卷。北京:海洋出版社。
    張健主編(1984)。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張嘉育(1993)。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建成、黃鴻文、譚光鼎(1998)。少數民族教育的理論與實際。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張保慶主編(1995)。中國教育年鑑199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松田(1998)。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俊豪編(2001)。中國民族院校概況。載於滕星、哈經熊主編,民族教育學概論,頁595-602。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郭 笙(1989)。少數民族教育。載於新中國教育四十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郭家驥主編(2002)。雲南民族地區發展報告2002-2003。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陶 然、趙更群主編(1997)。中國教師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程曉峰(1981)。中共內蒙古文教措施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後改為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獻平(1995)。市場經濟體制下民族教育的困境和選擇。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頁15-19。
    黃光學(1995)。中國的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黃森泉(2000)。國立編譯館主編,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楊智文化。
    曾政雄(2001)。雲南傣族學僧教育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奪先(2002)。論我國民族教育的優惠政策。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頁42-47。
    楊 軍(2001)。甘肅民族基礎教育的問題與對策。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頁165-173。
    楊 玲(1998)。試析“兩種模式”的双語教學。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8年12月,頁46-47。
    楊多立(2000)。雲南民族教育經濟支持問題的探討。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卷3期,頁47-58。
    楊 瑩(1998)。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回應典範。載於中國教育學會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楊崇龍主編(1995)。雲南少數民族双語學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楊崇龍(2002)。21世紀的雲南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陸裕民(1989)。我國民族教育蓬勃發展與民族地區人才需求問題。載於耿金聲、王錫宏主編,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頁97-107。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郭雲龍(2002)。雲南省少數民族聚居地學前雙語文教學中強化漢語文教學的研究。昆明:雲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2002屆教育學原理專業民族教育方向研究所(未出版)。
    雲南省教育委員會編(1995)。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雲南省教育委員會編(1996)。雲南民族教育經驗集。昆明:雲南民族教育出版社。
    雲南省政府參室事民族教育調研組(2002)。關於我省民族教育的調研報告(討論稿)。昆明:雲南省政府參事室。
    雲南省統計局編(2002)。雲南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1996)。發展民族教育,振興民族經濟。載於馬有良主編,雲南民族教育經驗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楊學政,韓軍學,李榮昌等(1993)。雲南境內三大宗教--地域宗教比較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楊崇龍(1996)。雲南教育問題研究。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楊崇龍主編(1995)。雲南少數民族双語教學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傅金芝、馮春林、趙治國(1995)。試論雲南民族教育對全省教育發展和提高做出的貢獻。雲南省教委會編,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出版社。
    董 艷(2001)。民族語言與民族政策。載於哈經熊、滕星主編,民族教育學通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董建中(1993)。雲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與改革。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董建中(2002)。雲南民族教育發展報告。載於郭家驥主編,雲南民族地區發展報告。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詹棟樑(1993)。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際探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蓋興之(2002)。双語教育原理。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趙松濤(1997)。不斷發展的中國雲南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頁44-47。
    蔣 超(2002)。論我國民族教育立法的若干問題。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卷7期,頁115-121。
    熊錫元(1989)。民族理論基礎。北京:民族出版社。
    趙 萍(1992)。辦學形式和教學工作。載於蔡壽福、熊巍主編,雲南民族教育發展概況,頁184-195。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趙廷光編(1990)。雲南風采。昆明:人民日報出版社。
    趙治國(1997)。雲南民族教育概覽。載於馬有良主編,雲南教育大觀--民族教育,頁1518-1523。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蔡壽福、熊巍主編(1992)。雲南民族教育發展概況。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滕 星(1992)。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現象與雙語教學。中國邊政,118期,1992年12月,頁1-10。
    滕 星(1997)。中國大陸少數民族語言與雙語教育政策。中國邊政,138期,1997年12月,頁2-22。
    滕 星(1996)。中國少數民族双語教育研究的對象、特點、內容與方法。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頁45-53。
    滕 星、蘇紅(1997)。多元文化與多元一體化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頁18-31。
    劉義太、李桂榮、劉叔麟(2002)。民族人才教育與民族地區人才回流。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3卷8期,頁 237-239。
    德爾基彭錯、袁曉文、楊建吾(2000)。四川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研究。西南民族研究,21卷12期,頁17-23
    鄭樹山主編(2001)。中國教育年鑑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鄭樹山主編(2002)。中國教育年鑑200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圖道多吉(1999)。民族教育的光輝歷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編,中國民族工作五十年。昆明:民族出版社。
    劉 鄂、何 潤(1993)。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綱要(修訂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劉揚武(1990)。隴川縣的民族耕讀學校。載於民族工作編輯部編,雲南民族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頁297-299。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劉蔚之(1992)。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霍文達(1998)。論中國少數民族的地位、方針和政策。收入吳學燕、洪泉湖、楊壽川、李定仁編,大陸少數民族教育,頁33-52。台北:師大書苑。
    謝啟晃(1989)。中國民族教育史綱。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
    關辛秋、張 偉(1990)。少數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孫若窮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頁504-519。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戴慶廈、董 艷(1997)。中國少數民族双語教育的歷史沿革。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1期,頁51-60。
    瞿葆奎主編(1991)。中國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顧明遠(1990)。教育大辭典2。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顧明遠(1992)。教育大辭典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顧明遠(1997)。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蘇曉明(1999)。青海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及制約因素探析。青海民族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頁118-121。
    邊慶利(2002)。中國廣播電視教育。中國教育和計算機科研網,www.edu.cn。查詢日:2003/5/16。
    二、西文書目
    Banks, J.A.(1988).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oe(2nd ed).London:Allyn &
    Bacon.
    Banks, J.A., Banks, C.A.M.(Eds.)(1993)Mui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M.A.:Allyn&Bacon.
    Banks, J. A.(1994).An introduca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Ally & Bacon.
    Belle, T.J. & Ward, C.R.(1994).Multiculturalism and Education:Diversity and Its Impact on
    Schools and Society. N.Y.:State Univ. of New York Press.
    Bennet, C.I.(1990).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2nd ed.).Boston
    , MA:Allyn and Bacon.
    Broudy, H.S.(1985).Cultural Pluralism:New wine in old bottles. In J.M. Rich(ED.),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ers and their Critics(4th ed).
    Glazer, N.(1997).Cultural Pluralism: The social Aspect. In M.M. Tumin &W. Plloth,
    “ Pluralism in Democracy Society”,pp:3-24.New York: Praeger.
    Gollnick, D.M., & Chinn, P.C.(1990).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Lodon:Merri
    Publishing Company.
    Parker,W.P.: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Democracy Socie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1991.
    Spencer, M.B.(1990).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hildren:An introduction. “Child-
    Development”,61, 267-269.
    Teidt, P. L., & Teidt I.M.(1990).Multicultural Teaching: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Boston:Allyn & Bacon.
    Young Pai(1990).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London: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