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雲南為例
論 文 摘 要
本研究以「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以雲南為例」為題,以文獻分析法為主,實地訪問為輔,研究中共少數民族教育政策的內涵與實施,並以雲南為例,分析教育政策的執行成效。
中國大陸除漢族以外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雖少,但在政治、經濟型態、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與漢族差異甚大,且大多分佈在邊疆地區或靠近邊疆地區,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經濟不發達,教育文化發展極不平均。因此,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與內涵,並分析民族教育政策的實施情形,最後,探究雲南民族自治區民族教育政策的施行成效與面臨困境。
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在學制上為了配合民族地區地理、經濟、文化各方面的需求,設立民族學校,因地制宜採取多種辦學形式,放寬入學條件;另一方面為使更多少數民族學生有更多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在升學考試中實施多種優惠保障措施、入學後的獎助學金政策,期望幫助少數民族培養更多專業人才;
師資政策方面,設立專門培養少數民族的師範學校,以少數民族學生為來源,穩固師資數量,要求教師有双語教學能力,並開闢各級各類進修機構、多形式的進修途徑,以提高民族教師的素質;再者,為保存民族語文兼顧推廣漢語,鼓勵双語教學政策,幫助學生藉由對母語的熟悉,提高學習成效。多元一體化的民族教育政策具優惠性、有強烈政治經濟功能、且政策留有給地方自主的空間。民族教育有了一定的成績,但仍面臨許多問題,包括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品質低落、課程缺乏民族特色、雙語教學成效不佳、師資問題仍嚴重。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有賴加深加廣投入研究,以及双語教學的重新定位、多途徑培訓師資、思考建立双文化學制、優惠政策完善配套措施。大陸少數民族教育處於多元文化教育的初始階段。至於其未來之發展如何,本研究認為多元文化教育應是可行的方向。
參 考 書 目
一、中文書目
于曉 等編(1994)。民族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中共中央書記處編(1980)。六大以前(上)。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雲南省統計局(1999)。崛起的紅土地。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20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中國教育學會編(1993)。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新中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回顧與展望(2001)。中國教育和計算機科研網,www.edu.cn。查詢日:2003/5/16。
王 希(2000)。多元文化主義的起源、實踐與侷限性。美國研究,2000年第2期,頁45-80。
王 軍(2001)。文化傳承與教育選擇--中國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人類學透視。北京:民族出版社。
王 鑒(2000)。略論中國民族教育的本土化。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4期,頁11-16。
王紅曼(2002)。論我國的民族教育政策及其成就。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頁35-41。北京:中央民族大學。
王鐵志(1990)。黨的民族政策與民族教育。謝啟晃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頁52-80。
王鐵志(1998a)。新中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上)。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頁3-9。
王鐵志(1998b)。新中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形成與發展(下)。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頁3-13。
王樹龍(2000)。安徽省少數民族教育發展的成就、問題與對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31期,頁30-33。
包國安(1999)。哲盟民族教育改革發展的總體思路。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社版),79期,頁82-85。
包爾漢 主編(1986)。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民族工作編輯部編(1990)。雲南民族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曲木鐵西(1998)。試論雙語教育的概念及分類。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1期,頁32-37。
曲木鐵西(2000)。民族師範教育。載於滕星、哈經雄編,民族教育學通論,頁470-480。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牟中原(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西双版納州教育局(1997)。西双版納州教育志。昆明:科技出版社。
西双版納州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1993)。雲南省西双版納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條例。景洪市:西双版納州教育委員會。
共和國教育部50年編輯組(1999)。共和國教育50年1949-1999。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任一農,楊牧之,宋鎮玲主編(1993)。民族宗教知識手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任中夏(2001)。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發展民族教育的戰略決策。中央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1期,頁78-104。
伊尹公(1990)。雲南民族特點語民族教育改革初探。載於民族工作編輯部編,雲南民族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頁72-78。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尹鴻祝、張景勇、時曉玲、夏越(2002)。2010年我國民族地區將全面實現“兩基”。中國教育報,2002年2月22日第1版。www.jyb.com.cn。
江文瑜(1996)。由台北縣學生和老師對母語教學之態度調查看母語教學之前景。載於施正峰編,語言政治與政策,頁371-395。台北:前衛出版社。
何文達(1998)。中國大陸民族問題與政策研究-台灣觀點的大陸民族政策分析。花蓮:東華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東昌編(1996)。當代中國教育(下)。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杜作潤(199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制度。香港 : 三聯書局。
吳仕民 主編(2000)。中國民族教育。北京:長城出版社。
吳仕民(1997)。民族問題概論。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吳學燕、洪泉湖、楊壽川、李定仁編(1998)。大陸少數民族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吳光範主編(2002)。雲南年鑑。昆明:雲南年鑑雜誌社。
吳明先、潘正雲(1999.9)。梁山彝族女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卷5期,頁56-61。
吳知賢(1993)。中國大陸少數民族的教育。中國大陸研究,36卷9期,頁39-55。
吳傳國(1997)。中共民族政策及其困境。國防雜誌,13卷5期,頁47-60。
吳天泰(1998)。由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看原住民母語教學的推廣。原住民教育季刊,第10期,頁49-64。
李瑾瑜(1998)。世紀之交的中國少數民族教育。載於吳學燕、洪泉湖、楊壽川、李定仁編,大陸少數民族教育,頁13-31。台北:師大書苑。
李 劼(2000)。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的歷程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3期,頁49-54。
李延成(2002)。對口支援:對幫助不發達地區發展教育的政策與制度安排。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10期(總134期),頁16-20。
明 月(1990)。新民族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發展。內蒙古大學學報(哲社版),1990年1月。
何喜剛、王鑒(1999)。如何理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頁3-7。
何 波、劉旭東(1995)。論少數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1期,頁3-8。
何 波、劉旭東(1998)。論民族教育結構的改革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頁3-9。
呂枝益(2000)。教科書中的原住民內涵分析。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沙毓英(1995)。双語教學試析。雲南省教育委員會編,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孟立軍(2001)。論新中國民族教育的實踐與成就。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頁15-21。
金炳鎬、青覺、張謀(2001)。論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團的民族理論。民族研究,2001年第5期,頁9-18。
金淑伊(1996)。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制度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林修澈(1995)。民族教育與宗教。收入於內政部委託研究,唐屹主編,大陸地區民族教育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
林修澈(1994)。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策之主要內涵。載於內政部委託研究,唐屹主編,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策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
林青青(1996)。國民中學「認識台灣—社會篇」課程分析----從多元文化觀點。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錫銀、郎維偉主編(1994)。民族政策教育綱要。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周學桃(2002)。談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扶貧與教師隊伍建設。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頁65-68。
周永華(1998)。關於雲南教育扶貧的調查與思考。雲南教育,1998年第10期,頁13-14。
祈德川(2000)。雲南省民漢双語文教學的發展及面臨問題與對策。大理師專學報,2000年第1期,頁1-5。
金炳鎬(1994)。民族理論通論。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洪泉湖(2003)。從公平正義觀點論台灣原住民民族教育。收錄於第六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自由、民主與公平正義論文集,民國92年3月29日~30日。台北:國父紀念館。
洪泉湖(1995)。台灣原住民教育的現況與展望。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第4卷2期,頁159-178。
況浩林(1989)。民族經濟要發展,民族教育要先行。載於耿金聲、王錫宏主編,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哈經熊、滕星編(2001)。民族教育學通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徐學瑩(1997)。少數民族師資隊伍建設面臨的挑戰。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頁71-76。
馬 戎(1999)。中國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1期(總24期),頁1-21。
馬有良(1998)。抓好双語教學 提高民族素質。雲南教育,1998年第10期,頁2-5。
馬榮祖(2000)。多輪驅動,發展甘肅民族教育。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社版),第129期,頁70-76。
蚌有榮、范贊雲(1998)。加強双語教學 提高民族教育質量。雲南教育,1998年第10期,頁9-10。
郗衛寧(1995)。論雲南省雙語教學的特點。雲南省教委會編,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孫若窮(1990)。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
孫振玉(2000)。論「瑪曲教育現象」--藏族牧區教育問題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年27卷6期,頁83-90。
高 奇(1999)。新中國教育歷程。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 屹(1992)。我國少數民族概況研究,內政部委託。台北:政大民族研究所。
耿金聲、王錫宏主編(1989)。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耿金聲、楊芳(2001)。民族教育政策與法規。載於哈經雄、滕星主編,民族教育學通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馬有良主編(1996)。雲南民族教育經驗集。昆明:雲南省教育委員會,雲南教育出版社。
馬有良主編(1997)。雲南教育大觀.基礎教育。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夏倫勤,肖敏(2002)。關注民族教育 雲南篇(11)紅土高原的教育跨越。中國教育報,2002年7月28日第1版。www.jyb.com.cn。查詢日:2003/5/16。
陳治世(1981)。西藏教育之研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陳向紅(2000)。雲南民族教育發展的現實問題思考。學術探索,2000年第4期,頁82-85。
陳亞君(200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族教育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雲生(2001)。《民族區域自治法》釋義。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陳鍇、董建中(2002)。從雲南省情出發,大力發展民族教育。昆明:雲南省教委會(未出版)。
陳枝烈(1999)。多元化教育。高雄市:復文圖書。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育司編(1991)。新時期民族教育工作手冊。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國家統計局和社會科技統計司 編(2001)。中國人口統計年鑑200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經濟司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編(2001)。中國民族工作年鑑。北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國民族工作編委會》編輯部(1999)。中國民族工作五十年。昆明:民族出版社。
常永才(2001)。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研究:歷史、成就與問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28期,頁37-42。
郭家驥(2002)。中國的民族政策:成就與挑戰。雲南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頁65-67。
張 強(1999)。雲南民族教育亟待調整,提高教育質量。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6卷6期,頁83-85。
張念宏主編(1991)。中國教育百科全書—民族卷。北京:海洋出版社。
張健主編(1984)。中國教育年鑑1949-1981。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張嘉育(1993)。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教育政策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建成、黃鴻文、譚光鼎(1998)。少數民族教育的理論與實際。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張保慶主編(1995)。中國教育年鑑1995。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張松田(1998)。中國大陸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育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俊豪編(2001)。中國民族院校概況。載於滕星、哈經熊主編,民族教育學概論,頁595-602。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郭 笙(1989)。少數民族教育。載於新中國教育四十年。福建:教育出版社。
郭家驥主編(2002)。雲南民族地區發展報告2002-2003。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陶 然、趙更群主編(1997)。中國教師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程曉峰(1981)。中共內蒙古文教措施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後改為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獻平(1995)。市場經濟體制下民族教育的困境和選擇。民族教育研究。1995年第3期,頁15-19。
黃光學(1995)。中國的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黃森泉(2000)。國立編譯館主編,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楊智文化。
曾政雄(2001)。雲南傣族學僧教育之研究。台北: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奪先(2002)。論我國民族教育的優惠政策。民族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頁42-47。
楊 軍(2001)。甘肅民族基礎教育的問題與對策。西北民族研究,2001年第2期,頁165-173。
楊 玲(1998)。試析“兩種模式”的双語教學。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8年12月,頁46-47。
楊多立(2000)。雲南民族教育經濟支持問題的探討。昆明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2卷3期,頁47-58。
楊 瑩(1998)。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回應典範。載於中國教育學會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楊崇龍主編(1995)。雲南少數民族双語學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楊崇龍(2002)。21世紀的雲南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陸裕民(1989)。我國民族教育蓬勃發展與民族地區人才需求問題。載於耿金聲、王錫宏主編,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頁97-107。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郭雲龍(2002)。雲南省少數民族聚居地學前雙語文教學中強化漢語文教學的研究。昆明:雲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2002屆教育學原理專業民族教育方向研究所(未出版)。
雲南省教育委員會編(1995)。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雲南省教育委員會編(1996)。雲南民族教育經驗集。昆明:雲南民族教育出版社。
雲南省政府參室事民族教育調研組(2002)。關於我省民族教育的調研報告(討論稿)。昆明:雲南省政府參事室。
雲南省統計局編(2002)。雲南統計年鑑。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1996)。發展民族教育,振興民族經濟。載於馬有良主編,雲南民族教育經驗集。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楊學政,韓軍學,李榮昌等(1993)。雲南境內三大宗教--地域宗教比較研究。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楊崇龍(1996)。雲南教育問題研究。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楊崇龍主編(1995)。雲南少數民族双語教學研究。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傅金芝、馮春林、趙治國(1995)。試論雲南民族教育對全省教育發展和提高做出的貢獻。雲南省教委會編,雲南民族教育論文集。昆明:雲南民出版社。
董 艷(2001)。民族語言與民族政策。載於哈經熊、滕星主編,民族教育學通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董建中(1993)。雲南少數民族教育發展與改革。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董建中(2002)。雲南民族教育發展報告。載於郭家驥主編,雲南民族地區發展報告。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詹棟樑(1993)。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際探討。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蓋興之(2002)。双語教育原理。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趙松濤(1997)。不斷發展的中國雲南民族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頁44-47。
蔣 超(2002)。論我國民族教育立法的若干問題。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3卷7期,頁115-121。
熊錫元(1989)。民族理論基礎。北京:民族出版社。
趙 萍(1992)。辦學形式和教學工作。載於蔡壽福、熊巍主編,雲南民族教育發展概況,頁184-195。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趙廷光編(1990)。雲南風采。昆明:人民日報出版社。
趙治國(1997)。雲南民族教育概覽。載於馬有良主編,雲南教育大觀--民族教育,頁1518-1523。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
蔡壽福、熊巍主編(1992)。雲南民族教育發展概況。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
滕 星(1992)。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現象與雙語教學。中國邊政,118期,1992年12月,頁1-10。
滕 星(1997)。中國大陸少數民族語言與雙語教育政策。中國邊政,138期,1997年12月,頁2-22。
滕 星(1996)。中國少數民族双語教育研究的對象、特點、內容與方法。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頁45-53。
滕 星、蘇紅(1997)。多元文化與多元一體化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頁18-31。
劉義太、李桂榮、劉叔麟(2002)。民族人才教育與民族地區人才回流。西南民族學院學報,23卷8期,頁 237-239。
德爾基彭錯、袁曉文、楊建吾(2000)。四川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研究。西南民族研究,21卷12期,頁17-23
鄭樹山主編(2001)。中國教育年鑑200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鄭樹山主編(2002)。中國教育年鑑200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圖道多吉(1999)。民族教育的光輝歷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編,中國民族工作五十年。昆明:民族出版社。
劉 鄂、何 潤(1993)。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綱要(修訂本)。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劉揚武(1990)。隴川縣的民族耕讀學校。載於民族工作編輯部編,雲南民族教育改革實踐與探索,頁297-299。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劉蔚之(1992)。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霍文達(1998)。論中國少數民族的地位、方針和政策。收入吳學燕、洪泉湖、楊壽川、李定仁編,大陸少數民族教育,頁33-52。台北:師大書苑。
謝啟晃(1989)。中國民族教育史綱。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
關辛秋、張 偉(1990)。少數民族地區的雙語教育。孫若窮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頁504-519。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
譚光鼎(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戴慶廈、董 艷(1997)。中國少數民族双語教育的歷史沿革。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1期,頁51-60。
瞿葆奎主編(1991)。中國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顧明遠(1990)。教育大辭典2。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顧明遠(1992)。教育大辭典4。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顧明遠(1997)。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蘇曉明(1999)。青海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及制約因素探析。青海民族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頁118-121。
邊慶利(2002)。中國廣播電視教育。中國教育和計算機科研網,www.edu.cn。查詢日:2003/5/16。
二、西文書目
Banks, J.A.(1988).Multiethnic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oe(2nd ed).London:Allyn &
Bacon.
Banks, J.A., Banks, C.A.M.(Eds.)(1993)Mui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 and perspectives.
Boston, M.A.:Allyn&Bacon.
Banks, J. A.(1994).An introduca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Ally & Bacon.
Belle, T.J. & Ward, C.R.(1994).Multiculturalism and Education:Diversity and Its Impact on
Schools and Society. N.Y.:State Univ. of New York Press.
Bennet, C.I.(1990).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2nd ed.).Boston
, MA:Allyn and Bacon.
Broudy, H.S.(1985).Cultural Pluralism:New wine in old bottles. In J.M. Rich(ED.), Innovations in education reformers and their Critics(4th ed).
Glazer, N.(1997).Cultural Pluralism: The social Aspect. In M.M. Tumin &W. Plloth,
“ Pluralism in Democracy Society”,pp:3-24.New York: Praeger.
Gollnick, D.M., & Chinn, P.C.(1990).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a pluralistic Society. Lodon:Merri
Publishing Company.
Parker,W.P.: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Democracy Societ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1991.
Spencer, M.B.(1990).Development of Minority Children:An introduction. “Child-
Development”,61, 267-269.
Teidt, P. L., & Teidt I.M.(1990).Multicultural Teaching:A handbook of activities,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Boston:Allyn & Bacon.
Young Pai(1990).Cultur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London: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