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謝映緹
Ying-Ti, Hsieh
論文名稱: 九年一貫國中階段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編審過程與形塑脈絡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Compilation, Review Process, and Formation of Grade 1-9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指導教授: 趙惠玲
Chao, Huei-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5
中文關鍵詞: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科書形塑脈絡教科書編審過程藝術與人文教科書
英文關鍵詞: Grade 1-9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Areas,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Review Process, Formation of Textbook,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1下載: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為世紀交替之際所建構出來的新興學習領域,在新課程政策中,將原屬於個別學科之音樂及美術,加入新興科目──表演藝術,使得國中藝術教育結構與內涵變化急遽。做為將課程政策「具象化」之角色,教科書成為課程政策下另一個爭奪知識合法化之競爭場域,而最終成形的教科書內容,則象徵著文化圈所認可的論述文本及學科知識化身;其產製的過程及法律,則體現出該文化圈的教育哲學觀點。了解教科書編審過程及形塑脈絡能夠從中檢視藝術與人文課程政策之實施成效與困境,是以了解藝術與人文編審過程與形塑脈絡有其必要性。故本研究聚焦於八九、九二、九七課綱的發布與變動下,九年一貫國中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的審查者、編撰者、出版業者及國立編譯館館方之間互動機制及引發議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深度訪談、文件分析等方式收集研究資料。在深度訪談方面,訪談對象包含教科書審查方、編撰方、出版社人員與國立編譯館人員;文件分析上,則收集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審查意見及其他官方文件等。藉由多方人士觀點與文件資料之對照,交織出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形塑脈絡。
    研究結果顯示,在歷次課綱的轉變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的編審互動及教科書內容不斷地在磨合過程中尋求新的平衡點。然而隨著經驗的累積、各方觀點的磨合及教科書形塑權力之移轉,九七課綱發布後,國中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形塑樣貌逐漸步入新的平穩期。縱觀藝術與人文教科書歷次課綱下的編審過程,課綱內涵、編審意識型態及行政權、出版社的介入等,皆為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內容形塑的影響因子,而經由各方條件彼此角力及相互拉鋸的過程,逐漸形塑出今日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樣貌。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給予教科書政策制定者、審查方及行政方、教科書編撰方及出版方與後續研究相關建議,期望能為未來十二年國教後之藝術領域教科書政策與內容形塑過程提供具建設性之參考方向。

    The Grade 1-9 Arts and Humanities curriculum is a new learning areas which is constructed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and has changed the policy by changing music and art from individual subjects into a new subject called Performing Art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textboo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 concretism of the new policy, which means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textbook presents the aspect of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cultural camp. To know the effects and the predicament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curriculum policy may by surveying the process of compilation and review,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understand how the textbooks be formed. This study focus on the interaction and the extensional issue between the compilers, reviewers, publishers and the other related members of Nation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of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who attended the evolution of the three different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 2000, 2003 and 2008.
    According to the main topic of this research, this study is researched by several ways including in-depth interview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The members of interviewers includes the compilers, reviewers, publishers and the related of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On the part of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includes the inspecting comments and official documents. By investigating and analyzing the multiple inspection and document, the formation of grade 1-9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is constructed.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ndicate that the balance of compilers and reveiewers’ discussions and contents of textbooks are reached through a long-term process. In 2008, the new curriculum guidelines has been issued, and the formations of the secondary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gradually entered a new stationary phase. Viewing the procession of the compilation and review, the contents, ideology and the intervention of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affected the formation of grade 1-9 Arts and Humanities textbooks, and they are finalized after long-term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re are some advice in this study for the policy makers, reviewers and administrative side, compilers and publishers, and follow-up studies. It may b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Arts learning areas in 12 year public educatio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臺灣教科書政策之發展 13 第二節 教科書編審制度與意識型態 26 第三節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內涵與編寫原則 46 第四節 九年一貫教科書編審過程與形塑脈絡之相關研究 6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7 第三節 研究實施與流程 80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85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與研究倫理 91 第四章 九年一貫國中階段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之審查過程與形塑脈絡 95 第一節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審查內部作業機制與運作過程 95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編審之互動機制與運作過程 129 第三節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編審關係之發展歷程 156 第四節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內容形塑之影響因素 166 第五章 九年一貫國中階段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形塑之權力運作與引發議題 203 第一節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形塑過程中之多重權力運作 203 第二節 藝術與人文教科書形塑過程中之引發議題 23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75 第一節 結論 275 第二節 建議 286 第三節 省思 293 參考文獻 295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 302 附錄二 編輯委員訪談提綱 303 附錄三 審查委員訪談提綱 304 附錄四 教科書出版社訪談提綱 305 附錄五 國立編譯館訪談提綱 306 附錄六 訪談代碼表 307 附錄七 文件代碼表 309 附錄八 三級編碼表 310

    中文部份
    司徒懿(譯)(2009)。簡明質性研究法分析(原作者:Grbich, C. A. )。臺北市: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2007)
    王麗雲(譯)(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厡作者:Apple M. W. )。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2004)
    丁儷蓉(2006)。從編輯者的觀點談國小社會領域教科書審查制度之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頁1-18。
    王石樵、Freedman K. (2003)。當代美術教育的發展與變革。美育,132,頁58-64。
    王麗雁、鄭明憲(2011)。蛻變中的成長--臺灣視覺教育百年。美育,180,頁6-15。
    卯靜儒(2002)。個人的/政治的:艾波的權力、知識與教育。載於陳峰山(主編),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導讀(頁77-116)。嘉義縣:南華 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卯靜儒(2012)。尋找最大公約數?─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與審查互動過程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5(3),頁181-205。
    司徒懿(譯)(2009)。簡明質性研究法分析。(原作者:Carol Grbich)。臺北市:韋伯文化。
    朱美珍(2010)。課程審議的理想與實際:臺灣中學社會類科教科書審定歷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美珍、董秀蘭(2011)。我國現行教科書審定的理想與實際。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8,頁155-186。
    江荳(2008)。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審過程探討:政治意識型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頁367-399)。臺北市:桂冠。
    呂燕卿(2008)。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97課程綱要之新理念及其特色。教育研究月刊,175,頁35-44。
    扶志凌(2005)。教科書內容多元化與意識型態關係的探討-以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第二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李依茜(2008)。教科書開放政策下的自由與規範-以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審查歷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坤崇(2002)。國民中小學新舊課程銜接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九年一貫課程銜接手冊(頁1-21)。臺北市:教育部。
    李涵鈺(2009)。一綱一本教科書政策論述之分析。教科書研究,2(2),頁1-32。
    李萬吉(2000)。從審查「不予通過」談起─兼述幾個教科書審查可議之處。國立編譯館通訊,13(3=48),頁20-23。
    李璍(2004)。歷年國民中學視覺藝術教科書演變過程探討。藝術論文集刊,3,頁121-144。
    周珮儀(2005)。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8(4),頁91-116。
    林亮雯、林逢祺、洪仁進(2004)。國中藝術教育的挑戰:過去、現在與未來 。中等教育,55(1),頁174-188。
    施雅寧(2007)。九年一貫國中數學民間版教科書編輯歷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施錦村(2000)。公平交易法在國民小學教科書市場實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縣。
    洪孟珠(2004)。九年一貫社會學習領域教科書審查歷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徐立璇(2010)。我國高中藝術生活教科書形塑脈絡與衍生議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嘉徽(2007)。兩岸國小教科書審定與選用制度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震峰、陳秋瑾(2002)。教育學與藝術教育。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頁255-286)。臺北市:桂冠書局。
    國立編譯館(1988)。中小學教科用書編輯制度研究。臺北市:正中書局。
    國立編譯館(2000)。教育大辭書。臺北市:文景。
    國立編譯館(2008a)。高級中學及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1(1),頁129-133。
    國立編譯館(2008b)。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1(2),頁161-175。
    國立編譯館(2009a)。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2(1),頁173-187。
    國立編譯館(2009b)。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2(2),頁151-162。
    國立編譯館(2010a)。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3(1),頁167-179。
    國立編譯館(2010b)。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3(1),頁145-159。
    國立編譯館(2011a)。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4(1),頁131-144。
    國立編譯館(2011b)。教科書審定統計。教科書研究,4(2),頁141-154。
    張志清(1996)。民間版教科書首度送審,獨家過關。1996年2月4日,中國時報,07版。
    張盈堃(2009)。教科書的政治學: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動態分析。卯靜儒(主編),課程改革─研究議題與取徑(頁195-213)。臺北市:學富文化。
    張煌熙(2007)。教科書審查制度的發展與影響──為出版業與消費者築橋。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與影響(頁49-75)。臺 北市,五南。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市:心理。
    張曉華(2004)。教育戲劇理論與發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1994)。國民中學課程標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教科書採取「部編本與民編本併行制」政策說帖。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修訂說明。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a)。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委員會組織運作要點。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b)。國民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2)。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郭禎祥(1999)。美術科教科書編輯與全人教育之考量。國立編輯館通訊,12(3),頁11-13。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明印(2005)。從行政角度談國中小一綱多本之發展。研習資訊,22(3),頁18-36。
    陳欣蘭(2008)。新舊課程時期國小國語教科書編輯經驗之敘說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柏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曾火城(1997)。美術課程與其教科書內容編選。國立空中大學社會學學報,5,頁41-63。
    黃壬來(2002)。全國情勢與台灣藝術教育的改革。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頁65-98)。臺北市:桂冠書局。
    黃政傑(1998)。建立優良的教科書審定制度。課程與教學季刊,1(1),頁1-16。
    黃政傑(2002)。重建教科書的概念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季刊,6(1),頁1-12。
    黃政傑、張嘉育(2007)。教科書政策分析:焦點、爭議與方向。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與影響(頁1-26)。臺北市,五南。
    黃柏勳(2008)。臺灣中小學教科書一綱多本政策制訂過程分析。學校行政,53,頁254-271。
    黃煜文(2000)。傅柯的思維取向─另類的歷史書寫。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楊孟蓉(2009)。我國高中藝術生活課程政策形塑脈絡議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北市。
    劉世閔(2007)。從權力結構的角度論述分析臺灣教科書政策。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制度與影響(頁95-125)。臺北市,五南。
    劉新圓(2002)。從教科書審查看「藝術與人文」領域。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1/EC-R-091-032.htm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5)。落實教科書審定制度。國立編譯館通訊,8(4=29),頁11-14。
    歐用生(1997)。教科書事件平議。國民教育,37(3),頁3-10。
    歐用生(1999)。請教科書出版業者共同參與教育改革。出版界,57,頁26-28。
    歐用生(2006)。台灣教科書政策的批判論述分析。當代教育研究,14(2),頁1-26。
    鄧鈞文(2002)。教科書自由化及其問題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6(1),頁27-42。
    鄭世仁(1992)。揭開教科書的面紗。國立教育資料館通訊,18,頁1-7。
    鄭玓玲(2003)。國中英語教科書編輯歷程與內容編寫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光真(2000)。教科書審查規準建構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鍾瑋純(2011)。淺談國中藝術與人文教科書中表演藝術舞蹈課程之比例。藝術欣賞,7(5),頁58-62。
    藍順德(1999)。從九年一貫課程的基本理念談教科書編審。教育研究資訊,7(4),頁79-96。
    藍順德(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審定政策執行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藍順德(2002a)。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的審定與選用。中等教育,53(3),頁4-18。
    藍順德(2002b)。教科書審定制度運作之問題檢討與改進建議。課程與教學季刊,6(1),頁13-26。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市:五南。
    顏慶祥(1998)。意識型態與教科書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27(2),頁242-262。
    蘇振明(2000)。二十世紀美術教育史的回顧與啓示─「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相關思考。美育,117,頁84-92。
    蘇進棻(2006)。九年一貫「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衍生問題與因應策略。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頁63-91。
    外文部份
    Apple, M. W., & Christian-smith, L. k. (Eds. ). (1991). 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New York: Routledge.
    Apple, M. W. (1990). Ideology and curriculum.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Bogdan, R. C., & Biklen, S. 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3rd ed. ).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lark, G., & Zimmerman, E. (1983). Towards establishing first class, unimpeachable art curricula prior to implement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24(2), 77-84.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