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王友聖 |
---|---|
論文名稱: |
題畫文學與圖像意境的探討--兼論雨與傘系列創作 |
指導教授: | 王友俊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5 |
畢業學年度: | 93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題畫文學 、圖像意境 、物象描寫 、意象組合 、心象造境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4 下載:2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題畫文學與圖像意境的探討
--兼論雨與傘系列創作
論文摘要
畫贊、題畫詩、題記、論畫、畫跋等形式,是文字參透繪畫圖像的演化過程,詩書畫三者的融合增加藝術審美形式的可能性。蓋詩詞語言利用文字傳達人類的情感,而繪畫圖像則透過形象顯示景物的空間,在意境上、在觀念上都是離不開共同的文化思維。本次論文的撰寫格式,從兩方面展開,一是客觀的論述探討,針對於詩書畫三者的關係,作一縱向連結探究的可能性;另一則為主觀的創作課題,利用本研究的題形,試作一系列的創作。
在論述的部份,首先從考古資料探索書畫的關係,再以文獻資料輔助論證書畫的發展,進而推論詩、書、畫三者關係的互輔互參,著重於題畫文學與圖像意境之間的互動,從唐代王維開始詩境轉成畫境,開啟文人繪畫的新指標,這個繪畫觀念的新美學得到宋代文人蘇軾、米芾、黃庭堅等的推崇,以筆墨畫意寫出文詞詩意,而院畫家的代表宋徽宗也以題畫詩的觀念為繪畫道出畫外之意,繼而元代趙孟頫提出文人畫的筆墨精神,實有將畫外之意與言外之形統合的趨向,使得文人畫的藝術風格朝詩書畫三者合一的方向發展,明代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說法後,使得文人畫的藝術風格走向繪畫藝術的高峰,清代乾隆之後,文人畫走向陳陳相因的格式,題詩成了繪畫圖像的必要條件。從整個題畫文學與圖像意境的縱向發展看來,文字參透圖像時,文字有輔助圖像意境的功能,而文字與圖像互不關聯時,詩詞可能成了圖像意境的最大累贅。
關於系列創作的部份,本次以詩意圖的題形與詩詞語法的轉換為創作的來源,更以題畫詩詞研究作為創作的背景,利用詩詞語句的意境轉換為創作圖像的意境,以詩詞語法的表現手法溶入創作技法之中,而著重於物象、意象及心象表現上的描寫。
A Study of Inscription Literature and Pictorial Conception:
the Rain and Umbrella Series
Abstract
Eulogy, inscriptive poem, inscription, critique and colophon of Chinese paintings are different forms of transformation of words into pictorial present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enhances aesthetic possibility. Poetry is able to transmit human sensibilities through words while pictorial image visualizes the space of scenery.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perception cannot be detached from the common culture and mode of thinking. The study focuses on two aspects. Firstly,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ionship among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will be discussed chronologically. The subject of this study will be treated as topic of a series of artistic creation.
In the written part, archaeological findings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hen, literature helps to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of painting and infer the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of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Attention then pays especially on the interaction of inscription literature and pictorial conception. From Tang dynasty Wang Wei started to transfer a poetic landscape into a picturesque one. The idea brought literati painting into a new dimension and this new painting conception and aesthetics were praised highly and adapted not only by the Song literati such as Su Shi, Mi Fu and Huang Ting-jian but also the Emperor Hui-zong. Literati applied brushwork of painting to present poetic aesthetics while Emperor Hui-zong, the 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court painters, used the concept of inscriptive poem to extend the artistic implication further than the painting itself. The advocacy of Zhao Meng-fu of Yuan dynasty advanced the literati spirit of brushwork and unified the ideas and forms beyond images and words. These efforts mad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ecome the three excellences of literati painting. The suggestion of South and North School by Dong Qi-chang led such form of literati painting to unprecedented height. After the Qianlong period of Qing, inscriptive poem turned into undividable part of painting and the so-called three excellences became no more than a format. In conclusion, infiltration of poetic language enhances the pictorial conception, however, when the internal connections between words and images have broken, words become nothing but the burden of pictorial conception.
Interchange of theme and poetic language grammar is the source of creation of poetic painting.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artistic work is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etic landscape from inscriptive poetry to picturesque one and the adaptation of poetic grammar into artistic technique. The emphasis is to depict the motif, the image and the image of the mind.
參考書目
一、 古籍
2004年《圖畫見聞誌》(宋)郭若虛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年《畫繼》(宋)鄧椿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年《畫繼補遺》(元)莊肅 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4年《繪事微言》(明)唐志契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85年《唐朝名畫錄》(唐)朱景玄 四川美術出版社
1984年《古畫品錄》(南齊)謝赫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續畫品》(陳)姚最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貞觀公私畫史》(唐)裴孝源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畫山水賦》(唐)荊浩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王右丞集箋注》(唐)王維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宋朝名畫評》(宋)劉道醇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益州名畫錄》(宋)黃休復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林泉高致》(宋)郭熙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洞天清錄》(宋)趙希鵠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書史》(宋)米芾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東坡全集》(宋)蘇軾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滄浪詩話》(宋)嚴羽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畫鑑》(元)湯垕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清河書畫舫》(明)張丑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4年《懷麓堂詩話》(明)李東陽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商務印書館
1983年《歷代名畫記》(唐)張彥遠 人民美術出版社
1979年《唐伯虎先生全集》(明)唐寅 學生書局
1977年《畫禪室隨筆》(明)董其昌 廣文書局
二、 專書
2005年《唐伯虎詩文書畫全集》陳伉編注 中國言實出版社。
2005年《倪瓚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2005年《唐寅畫傳》于潤生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4年《唐寅畫傳》盧壽榮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4年《中國名畫家全集—趙孟頫》李廷華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觀看、敘述、審美—唐宋題畫文學論集》衣若芬著 中央研究院
2004年《台灣代詩美學》簡政珍 揚智文化事業
2004年《實用修辭學》黃麗貞 國家出版社
2003年《藤固藝術文集》沈寧編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3年《中國名畫家全集—董其昌》陳辭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中國書源流》任繼愈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2年《古代岩畫》陳兆復 文物出版社
1998年《中國繪畫研究論文集》朵雲編輯部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8年《北宋詩學中「寫意」課題研究》謝佩芬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1997年《從詩中走過來:論羅門蓉子》謝冕等著 文史哲出版社
1995年《詩情畫意》鄭文惠 東大圖書公司
1995年《趙孟頫研究論文集》上海書畫出版社編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94年《語言藝術妙趣百題》彭華生 智慧大學出社
1994年《中國詩學》陳慶輝 文史哲出版社
1993年《唐畫詩中看》王伯敏 東大圖書公司
1993年《明清文人畫新潮》林木著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2年《中國書畫與文人意識》陳滯冬 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年《董其昌研究文集》朵雲編輯部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89年《只要我們有根》蓉子 文經出版社
1988年《宋詩論文選輯(三)》黃永武、張高評編 高雄復文書局
1988年《詩佛王維研究》楊文雄 文史哲出版社
1987年《關於唐寅的研究》江兆申 國立故宮博物院
1986年《中國山水詩研究》王國瓔 聯經出版事業
1986年《比較文學理論與實踐》張漢良 東大圖書公司
1985年《各種書體源流淺說》北京中國書法研究社編 人民美術出版社
三、 論文期刊
2005年〈從燕吳景色到婉孌草堂—董其昌早期畫風研究〉古雨蘋《議藝份子》第7期
1997年〈一樁歷史的公案—「西園雅集」〉衣若芬《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期
1993年〈文人畫審美情趣之淵源及其特徵〉趙羽《朵雲》總第38期
1992年〈略談紙以前的文字傳播工具〉景坡《藝術教育》第53期
1989年〈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遠近因及其三種界義(一)〉李偉漢《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七期
1989年〈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遠近因及其三種界義(二)〉李偉漢《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八期
1989年〈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遠近因及其三種界義(三)〉李偉漢《故宮文物月刊》第七卷第九期
1988年〈詩情畫意—中國繪畫之特殊藝術形式〉林莉娜《故宮文物月刊》第6卷第6期
1987年〈詩書畫的分與合—南宋的士人〉高木森《故宮文物月刊》第5卷第2期
1986年〈唐代自然詩與山水畫的關係〉李偉漢《故宮文物月刊》第4卷第8期
1986年〈談中國文人畫〉江兆申《故宮文物月刊》第4卷第4期
1986年〈文人畫大綜合主義的形成及其理論〉高木森《故宮文物月刊》第4卷第4期
1986年〈詩、書、畫三絕〉方聞《故宮學術季刊》第三卷第四期
1986年〈詩中有畫畫中詩—論玉潤的「山巿晴巒」〉羅青《故宮文物月刊》第4卷第8期
1985年〈篆書與白描—書法與繪畫的探討〉宋后玲《故宮文物月刊》第3卷第9期
1983年〈書與畫〉江兆申《故宮文物月刊》創刊號
1951年〈題畫文學之發展〉青木正兒《大陸雜誌》第三卷第十期馬導源譯
四、 討論會論文
2003年〈思與景偕—談柳宗元永州八記的意境〉何淑貞《第四屆東方美學學術研討會》
1991年〈宋詩特色之自覺與形成〉張高評《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
五、 工具書
1997年《中國美術備忘錄》黃貞燕等編 石頭出版社
1968年《歷代著錄畫目》福開森編 臺灣中華書局
六、 原文書
1996,“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China”Patricia Buckle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Words and Images:Chinese Poetry,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Alfreda Murck and Wen Fong eds.,The Metropolitan of Art an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The Chinese Literati on Painting:SuShih to Tung Ch’I-ch’ang”Susan Bus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