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渝蓁 Chen, Yu-Chen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習障礙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態度之研究 A Research 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杞昭安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7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86 |
中文關鍵詞: | 學習障礙 、學習態度 、心理健康 |
英文關鍵詞: |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mental health, learning attitude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197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7 下載:1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北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心理健康及學習態度之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的臺北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心理健康及學習態度的差異情形,進一步探討臺北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學習態度兩者之間的關係。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包括自編之「國民中學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問卷」及陳李綢(2014)編製、心理出版社出版的「正向心理健康量表」,研究對象為臺北市國中確認學習障礙學生,依照臺北市12個行政區採叢集式抽樣,發放253份問卷,回收問卷203份,實際有效樣本為197份。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
研究結論顯示:
一、臺北市學習障礙學生整體學習態度表現屬於積極,以對學校的態度最高,其次
是對教師的態度、對同儕的態度,對課業的態度最低。
二、臺北市學習障礙學生整體心理健康程度尚佳,以情緒平衡最好,其次是家庭和
諧、人際關係、自我悅納,樂觀進取最低 。
三、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心理健康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在學習態度表
現有顯著差異,女生在學習態度整體、對學校的態度、對課業的態度、對同儕
的態度等表現優於學習障礙男生。
四、不同年級的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在心理健康、學習態度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
五、不同特殊教育服務情形的學習障礙學生在家庭和諧表現、學習態度整體及各面
向表現有差異。
六、不同入資源班年級的學習障礙學生在心理健康五個向度表現上沒有顯著差異;
在心理健康整體表現上,八年級開始在資源班接受直接教學課程的學習障礙學
生心理健康表現較九年級才開始在資源班接受直接教學課程的學習障礙學生心
理健康表現佳。
七、不同入資源班年級之學習障礙學生在學習態度整體及各面向表現沒有顯著差
異。
八、臺北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與心理健康呈現正相關,但心理健康中的情
緒平衡與學習態度無顯著相關。
The presentstudy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ttitudes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A total of 197 participants completed self-report measures of both Learning Attitude Scale which was derived by the researcher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 Scale by Chen (2014). The data were analyzed via SPSS with execution of t-test, 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a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1)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reported to be positive in their overall learning attitudes, whereas the attitude toward school exhibited to be the optimum, following by the attitude toward teachers and classmates, yet the attitude toward schoolwork appeared to be the least one;(2) The overall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as good,especially in emotional balance,
following by family harmon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elf-acceptance; on the other hand,optimism and eagerness displayed the lowest scores on the scale; (3) Female learning disabled students were found to have better performance in the subscales of (a) overall learning attitudes, (b) the attitude toward school, (c) the attitude toward schoolwork, and (d)the attitude toward peers than male students; (4)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either students’ mental health or learning attitudes regarding which grade students were in;(5)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both aspects of the learning attitudes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with divergent special education needs, particularly in (a) family harmony, and (b) overall learning attitudes and the all subaspects; (6)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5 subscales of their mental health concerning students who started joining resource classes in divergent grades; however, with respect to plenary mental health, students that started taking curriculum provided by resource class teachers in their 8th grade exhibited exceeding mental health comparing with the ones who began taking curriculum provided by resource class teachers in their 9th grade; (7)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s were found in the learning attitudes of students who firstly joined resource classes in their divergent grades, either overall or subsets of learning attitudes; (8) The learning attitudes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were found to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ir mental health, except the subset of emotional balance.
壹、中文部分
王秀槐(1984):國中高、低成就學生家庭環境及學習態度之比較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臺北。
王連生(1995):心理衛生理論與應用。臺北:師大書苑。
伍淑玉(2015):國中生自尊、希望感、社會支持、生活壓力與心理健康
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臺北:五南書局。
行政院主計處(2015):104年青少年狀況調查統計結果綜合分析,臺北。
吳武典(2000):輔導原理。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恭瑞(2010):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對資源班安置知覺之研究。國立臺北
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吳珮菁(2016):新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情緒智能與心理健康之相
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呂佳穎(2015):音樂偏好與心理健康之相關性。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
與人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
李莉(2010):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班級歸屬感之研究,國立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樹德科技大學學報,6 ,47-68 頁。
李靜怡、劉明松(2011):高雄市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學校適應。
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3,99-162。
沈如瑩(2003):國中小學生自尊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南。
周甘逢、劉冠麟(譯)(2008):教育心理學(R. J. Sternberg, & W. M. Williams著)。新北:華騰出版社。
官淑如(1997):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林志展(2004):臺北市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臺北市。
林芷伃(2016):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態度與心理健康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婉婷(2015):國中女生體位與心理健康之關係探究-以雲林縣某國中
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林寶貴、錡寶香(1992):高職階段聽覺障礙學生控制信念與自我概念之
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51-72。
邱筑君(2007):學生眼中的資源班─三名國中學生的經驗故事(未出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金瑞慶、林瑞芬(2003):國中資源班學生學校生活素質之研究。特殊教
育學報,18,247-278。
侯明玉(2012):大學生身心困擾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研究—以師大學生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臺北市。
俞筱鈞、黃志成(1987):大一學生焦慮及憂鬱症狀群之研究。中華心理
衛生學刊,3,139-148。
施信華(2001):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態度、教師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胡婷婷(2007):國中生身心健康相關因素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應用統
計資訊學系,臺北。
孫淑柔、王天苗(2000):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學習成果評鑑之
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9,215-234。
徐錫穎(2006):國中自我概念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涂馨尹(2008):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及學習策略之研究。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秦夢群(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信念與學生學習習慣與
態度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研究,15,172-229。
紐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旺(1987):大學聯考壓力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追蹤研究。中華心理
學刊,29(2),93-112。
張慧如(2010):一枝草,一點露:復原力對資源班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
影響(未出版)。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新竹。
張慧儀(2004):台灣地區高中生社會網絡、學業成績與心理健康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東。
陳李綢(2014):中學生正向心理健康量表之編製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
期刊,10(4),1-22頁。
陳李綢(2014):正向心理健康量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德謙(2014):臺灣地區國中階段學習障礙學生學習態度及家長參與之
關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曾雯靖(2009):合作學習對國中學生生物生殖單元學習成效及自然科學
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
北市。
曾瓊禎、徐享良(2006):學習障礙青少年生活壓力、自尊與憂鬱之相關
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3,105-146。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臺北:心理出版社。
黃佳雯(2014):大台北地區國中生人際衝突因應策略、學習態度與學校
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
文,臺北。
黃妮羚(2013):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班級歸屬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師
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嘉義。
黃政昌、王蔚竣(2008):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篩選性評估。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
黃禎貞、林世華(2010):台灣與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泛文化比較之研究。
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3(3),465-491。
詹秀雯、張芳全 (2014):影響國中生學習成就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大
學學報,28(1),49-76。
劉于菱(2006):大學校院視覺障礙學生學習態度之探究。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劉立凡(2010):到底多健康?健康光譜的意涵與演化。台灣老年學論壇,
5。
劉雅菁(2014):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下國中生的課業壓力及其學習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四所國中為例(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彰化。
蔡文豐、王玲玲(2012):學習環境與學習態度相關之研究。建國科大社
會人文期刊,31(2),53-76。
蔡孟如(2010):國中生個人特質、安全感感受與心理健康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幸君(2011):多元智能探索課程對國中八年級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態
度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蔡美玉(2004):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生活適應與人際問題解決能力之研
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鄭世昌(2005):國民中學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特殊教育學報,21,185-186。
鄭津妃、張正芬(2014):融合教育的績效:SNELS 資料庫國中障礙學生
的學校適應與滿意。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9(3),81-109。
盧奐均(2011):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之編製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
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蕭雅玲(2005):學習障礙學生對資源班安置之知覺研究。國立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
賴保禎(1986):學習態度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中國行為科學社。
賴保禎(1999):健康心理學。新北市:空中大學。
鍾政民、王明元(2008):餐旅國中學生學習態度影響因素之研究。商業
現代化學刊,4(3),81-97。
闕嫣男(2013):臺北市學習障礙學生類型與特殊教育服務之關係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魏頡(2015):國中生學習態度、心理健康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台東
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貳、英文部分
Collishaw, S., Maughan, B., Goodman, R., & Pickles, A.
(2004). Time trends in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5(8), 1350-1362.
Combs, A. W.(1962).Perceiving,Behaving,and Becoming: A NEW
FOCUS FO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Curriculum Development.
Gans, A.M., & Kenny, M. C., & Ghany, D. L.(2003).Comparing
the self-concept of students with and without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6(3), 95-
287.
Hackett,L., Theodosiou,L., Bond,C., &Lever,R.(2011).
Understanding the mental health needs of pupils
with several learning disabilities in an inner
city local authority. British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39(4),327-333.
Keyes,C. L. M. (2006).Mental Health in Adolescence:Is
America’sYouth Flourishing.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psychiatry, 76,395-402.
McMillan, J. M., & Jarvis, J.M.(2013). Mental Health and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Australian Journal of Guidance and Counselling, 23(2),236-
251.
Mishna, F. (2003). Learning disabilities and bullying:
Double jeopardy.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6(4),
336-347. doi: 10.1177/00222194030360040501
Muhammad S., Muhamamd B., &Muhammad A.(2010). Study
Attitud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t Secondary Level In
Pakistan. Journal of College Teaching & Learning, 7(2),55-
60.
Roberts, C., & Zubrick, S. (1992).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ocial status of
children with mild academic disabilities in regular classrooms.
Exceptional Children, 59, 192-202.
Savage, R. (2005). Friendship and bullying patterns in children attending a
language base in a mainstreamschoo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 21(1), 23-36. doi: 10.1080/02667360500035140
Thomaes, S. ,A. , & Nelemans, S.(2011).Self-esteem.Encyclopedia of
Adolescence, 1,316-324.
Vaughn, S., Elbaum, B. E., & Schumm, J. S. (1996). The effects of inclusion
on the social functioning of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9(6),599-608.
doi:10.1177/002221949602900604
WHO.(2010a).Mental Health:A State of Well-being.from
http://www.who.int/features/factfiles/mentalhealth/en/index.html.
WHO.(2010b).Mental Health:Strengthening Mental Health Promotion.
From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220/en/
Nursing, 24, 43-57. doi: 10.1080/01460860275350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