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姜素英 Kang So-Young |
---|---|
論文名稱: |
白居易散文研究 Bai Ju Yee |
指導教授: |
邱燮友
Qiu, Xie-You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8 |
中文關鍵詞: | 白居易 、散文 、白香山 、知足安樂 |
英文關鍵詞: | Bai Ju Yee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48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劉昫在《舊唐書.白居易傳》中作評論說:「元和主盟,微之、樂天而已。臣觀元之制策、白之奏議,極文章之壺奧,盡治亂之根荄」。劉昫對白居易文章所作之評語的著眼處,較重於奏議等公移文方面,由此可知,白居易早在元和年間已成為文壇上的主盟之一。尤其是白居易的奏議公移等的散文,亦受到極高之評。不過其散文的光彩,常為其詩名享譽之極盛所掩蓋,不太受到矚目。不僅如此,白居易散文的評價,亦有貶低的評論。如宋祁在《新唐書.白居易傳贊》中批評說:「居易在元和、長慶時,與元稹俱有名,最長於詩,他文未能稱是也。」,他認為,白居易的文學成就在於詩歌,而散文之成就卻未能逮之,此一種評論流傳已久,逐漸形成了一種人人皆知的常識。此偏見常識對後世的影響甚大,一直到現今,使人對白居易散文之評價有所誤解,結果,白居易的散文一直在散文史上,沒有得到適當的評價和地位。白居易所處的時代環境,正在安史亂之後,唐朝正面臨著嚴重的考驗,無論在社會、經濟、政治,或者文學思潮等各方面,都因戰亂出現了後遺症候,使整個社會陷入於動盪不安之中,而頹廢與改革的兩大勢力混雜並起,未來國勢的走向,亦將如何也很難預卜。白居易在如此很大變動的社會中奮鬥一生,他的散文作品,處處透顯出此時局中,一人命運不可測之變化和心境的變遷。因此他的散文作品,直顯出他所懷抱的理想、心境的微細變化,以及他克服、超越其生命困境的過程及態度。白居易散文作品所呈現出來的精華,正是他對生命價值的體會,亦即是知足守中、委順、圓融的人生智慧。無論他的文學主張或者政治理念,都呈現出他七十五年來的生命所追求生命價值的實踐,所以這些對白居易一生之認識,極有重要的價值意義。白居易所主張的文學理論,主要是針對於詩歌而發,白居易本身亦對散文的意義似乎沒有直接的深入探討,因此,現今對他的散文理念之了解和研究,都需要觀察白居易散文作品的創作表現,建立白居易所懷的散文的意義和理念。白居易文學理論的主張,就是要將《詩經》六義的精神回復重顯於當今文學。此一主張,正與中唐古文運動等整個文壇的復古思潮相為呼應。就是說,在須要加強文學在社會上的功用的大前提之上,不僅希望回復《詩經》的六義精神,還要回復採制度詩的傳統。他一直如此相信文學在政治上的功用和貢獻。白居易的散文作品,亦與他的詩歌一般,追求「文而不麗,質而非野」之旨,排斥過分著重於形式方面的技巧,這就是白居易散文作品的平實、自然之創作風格。現在透過他的散文作品的研究,可以知道白居易散文「為君、為民、為物、為事而作」(〈新樂府序〉)、「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與元九書〉)等文學主張的精神,政治生涯中的主張和實踐,互為相照。白居易年輕時,亦如歷代文人一樣,內有懷才不遇之感,以及內心的不平、怨恨,但是,在這種無奈的逆境之中,他所創作的散文作品,漸漸成熟圓滿,表現為「委順」、「知足而守中」、「俾吾為秋毫之杪,吾亦自足,不見其小。俾吾為泰山之阿,吾亦無餘,不見其多」(〈無可奈何〉)的晚年圓融智慧。白居易如此成熟圓滿的人格,尤其在散文作品中值得探究,此亦是本論文的主要研究主題之一。今既然透過此主題的研究,了解白居易「兼濟天下、獨善其身」的志與道,便在須要研究白居易一生當中如何實踐的實跡。除此之外,他的散文作品,亦有待深入研究白居易個人活生生的生活情趣,亦即是寫作、草堂、郊遊、素琴、賞怪石等愛好,以及他與朋友之間的雅集與友情。白居易由真摯的情感、淡雅圓融的智慧,醒然體會每一時刻真實生命。白居易如此以切身貼心、古樸易懂的語言,表達他平生所好的生活情趣,所以,他所創作的散文作品既淡雅且清新,此可說是任何其他散文家所不及。白居易亦仰慕陶淵明的田園生活,所以,其散文作品品味多涵有「雅澹自然之致」的風格。白居易一生正處於韓愈古文運動興起澎湃的時代,白居易在此古文運動的思潮當中,因為他似乎沒有表現積極贊同或者參加古文運動,故在後來的散文史中被淡忘了。他的散文作品因此從來未受人重視,結果,他散文作品的文學價值,在後人的散文史中也未能得到適恰的評價和定位。他的散文作品在形式、內容兩方面來看,都是他文學理論的創作實踐,又能夠擺脫了魏晉時期著重形式技巧的習氣。不過,白居易對散文的自覺,既然尚未像韓、柳那麼清晰、明確,也沒有積極的討論或者表明自己對散文的主張,自然未有像韓愈、柳宗元等古文家一般對文樹立起一完整的體系。雖然如此,不過,白居易不僅在散文史上的復古運動中,繼承了柳冕的文學致用精神,而且其散文創作,呈現出著重生活情趣的另一風格,此兩者在散文史上應受注意和定位。如此為白居易散文定出其在散文史上適恰的位置。 目前學術界研究有關白居易的學術論文、專書、期刊論文等篇數很多,不可勝數。但其對白居易的著作研究都偏重於傳記、詩歌作品、文學主張、思想等方面,很少有一本專門研究白居易散文的專書或學術論文,若不講白居易詩文集,有關白居易散文的資料還是很少。綜合如上所述,本論文研究主題有二;其一,有關白居易散文的研究,須要對散文作品作一連串的分析,據此觀察白居易在他一生之際遇中所面對現實的態度,以及他自己體會出來的人生智慧,進一步了解白居易散文作品中所表現的白居易圓熟人格。其二,再透過白居易散文作品在散文史上的角色,以及其與古文運動之間的關係的分析,了解白居易散文風格創作背景。如此為白居易散文定出其在散文史上之適恰的地位。中唐詩壇中,白居易被認定為諷諭詩人的主將,居佔重要地位。他所作的《策林》、奏議、祭文等散文,和一些雜文,雖然都備受大家的肯定,不過很少人注意白居易散文的文學價值,連其文學品味比較濃厚的散文作品亦被忽略了。本論文已經如此選出其文學品味濃厚的散文作品,再透過白居易思想在他一生際遇中的波折和體會研究,來探討了其散文品味成熟圓融的文學之美。目前專門研究白居易散文的學術專書稀少,由此可見,白居易的散文卻在散文史上如此沒有得到該有的地位,這就是本論文主要探討的著力處之所在。以下所述,都是本論文在探討白居易散文之後的綜合歸納。白居易二十九歲,貞元十六年(800年),在高郢主試下登進士第之後,敢言指陳社會的種種弊端,因此,其頹廢、腐敗的官僚,不論他地位之高低,都逃不過白居易的批評。所以白居易在當時的那種封建社會裡,他的這種作法得罪了不少人。白居易四十四歲的那一年,元和十年(815年),為宰相武元衡被刺殺之事上疏,此時平日對白居易有不滿意的人,借此一機會,指出白居易違犯以宮官的身分不應干涉內政的規矩,將白居易貶職為江州司馬。此一事件給白居易一生帶來很多變化,無論現實生活或者思想的轉變,此後都導致其與青年時期不同的變化和成熟。白居易居在江州的四、五年間所寫的〈與楊虞卿書〉、〈答戶部崔侍郎書〉、〈江州司馬廳記〉、〈與微之書〉,以及〈自誨〉等散文中,都顯現出白居易此一時期的心情不平和思想的轉變過程。青年時期的白居易,原來是愛國、愛民,不顧一切,直道弊端,無所不談。白居易此一時期,雖然積極入世,不過由於年輕,尚未看透人性之俗世面貌。因此在被貶為江州司馬之後,白居易重新認真省察此一大問題,並體會出面對俗世人生的智慧。亦即是「知足而守中」和「委順」,白居易的思想,如此再回歸於孔子之「仁」。因此,白居易的散文作品,都十分表現他成熟的思想和體悟。白居易的思想轉入過程,並不是由積極下轉為消極的變化,更不是平面或者單線的變遷。白居易這一大變化,就是從外入內的超越的轉入,他的散文作品,都是呈現出他成熟的思想,以及他的歸儒。今在散文史上看,白居易的散文,扮演唐初史學家柳冕,與韓、柳古文運動之間橋樑的角色。白居易的根本思想是儒家,他的文學理論和主張亦源自儒家,這都是應在文學史上受注意的。白居易雖然沒有針對散文展現出他個人的的文學主張,但是我們透過他的散文作品的研究,了解了他的創作實踐的風格和品味,亦即是既淡雅且清新,這都以回復原始儒家的復古思想為基本思想。
Bai Ju-Yee
參考書目一、經史子類十三經註疏 藝文印書館冊府元龜 王欽若等 商務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史記 司馬千 藝文印書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繼昀 商務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 大陸 上海書店老子道德經 世界莊子集釋 世界後漢書 范曄 藝文印書館唐才子傳 辛元房 世界唐書 歐陽書 藝文印書館唐會要 王薄 商務唐摭言 王定保 世界國語 左丘明 里仁通志 鄭樵 商務隋唐五代史 呂思勉 里仁隋唐五代史 傅樂成 中國文化學院出版部資治通鑑 司馬光 明倫漢書 班固 藝文印書館戰國策 劉向 里仁舊唐書 劉昫 藝文印書館二、文集類元氏長慶集 元稹 大陸 上海古籍文苑英華 李昉 等 新文豐古文雅正 蔡世遠 商務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古文辭類纂 姚鼐 華正白氏長慶集 白居易 藝文白居易集 白居易撰 顧學韻校勘 漢京白香山詩集 白居易撰 汪立名編 世界白居易集 顧學頡校勘、標點 北京 中華白居易集箋校 朱金城箋校 北京 上海古籍。全唐文 董誥 等 匯文書局全唐文拾遺 陸心源 大化全唐文續拾遺 陸心源 大化唐文粹 姚鉉 商務四部叢刊影明刻本唐宋文醇 清高宗 商務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靖節先生集 陶潛 中華三、文論類中國文學論叢 錢目 東大中國古代文體概論(增訂本) 褚斌杰 大陸 北京大學六朝文論 廖蔚卿 聯經文心雕龍研究 王更生 文史哲文心雕龍讀本 王更生 文史哲文則 陳騤 商務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文氣論研究 朱榮智 學生文章辨體序說 吳訥 大陸 人民文學文體明辨序說 徐師曾 大陸 人民文學古代散文文體概論 陳必祥 文史哲全唐文紀事 陳鴻墀 世界宋代古文運動探究 黃春貴 文笙書局修辭學 黃師慶萱 三民書局修辭學發凡 陳望道 大陸 上海教育修辭學發微 徐芹庭 中華唐代古文運動探究 黃春貴 八德教育文化出版社唐集敘錄 萬曼 明文容齋隨筆 洪 邁 商務文心雕龍 劉勰 明倫史通 劉知幾 商務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韓愈研究 羅聯添 學生藝概 劉熙載 華正四、研究白居易的專書類白居易年譜 宋.陳振孫撰 附於《白香山詩集》內白居易年譜 清.汪立名撰 附於《白香山詩集》內白居易年譜簡編 顧學頡編 附於《白居易集》內白居易詩評述彙編 陳友琴 明倫元白詩箋證稿 陳寅恪 世界白居易散文校記 羅聯添 學海白居易 邱燮友 河洛白居易傳 王拾遺 大陸 陝西人民白居易評傳 劉維崇 臺灣商務白居易研究 楊宗瑩 文津白居易研究 施鳩堂 天華白居易年譜 朱金城 文史哲白居易集綜論 謝思煒 大陸 中國社會科學白居易詩選 顧學頡、周汝昌選注 人民文學白樂天年譜 羅聯添 國立編譯館五、文學史及批評史類中國山水詩史 李文初等著 大陸 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文學史 葉慶炳 學生中國文學史初稿 邱變友等著 石門圖書中國文學批評史 羅根澤 龍泉中國文學批評史 郭紹虞 商務中國文學發展史 劉大杰 華正中國音樂美學史 蔡仲德 藍燈中國文學史綱要 袁行霈中國哲學簡史 馮友蘭 藍燈中國通史 傅樂成 長橋中國散文史 陳柱 台灣 商務中國散文史 劉一沾、石旭紅 文津白話文學史 胡 適 信江六、其他相關專書類元稹全傳 吳偉斌 大陸 長春唐代文苑風尚 李志慧 文津唐代科舉與文學 傅璇琮 文史哲唐代階級結構研究 張澤咸 大陸 中州古籍唐國史補 李 肇 世界唐代政治述論稿 陳寅恪 理仁唐人行第錄 岑仲勉 九思陶淵明之人品與詩品 陳怡良、文津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劍橋中國隨唐史 (英)崔瑞德編 大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七、學位論文元白詩比較研究 呂正惠 臺大碩士論文元和詩人研究 呂正惠 東吳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北宋的古文運動 何寄澎 台大博士論文古文運動史略 丘師燮友 師大國研所碩士論文白居易諷諭詩之研究 俞炳禮 台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唐代牛李黨爭與當時文學之關係析論 傅錫壬 師大博士論文八、期刊論文白居易的創作思想 韓泉欣,語文戰線,1980年1月。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情感論 楊鴻銘、孔孟月刊、第二十五卷、第五期白居易與元微之書等文書信論 楊鴻銘 孔孟月刊、第32卷、第3期白居易與元微之書等文摹寫論 楊鴻銘 孔孟月刊、第33卷、第2期白居易與元微之書等文關鍵論 楊鴻銘 孔孟月刊、第31卷、第7期白居易諷諭詩的產生與風格 張田,河北學刊(石家莊)1986年2月。近四十年來台灣地區白居易研究概況 謝佩芬 中國唐代學會會刊、第三期唐代新樂府運動的時代使命 邱燮友 國文學報,第十五期白居易詩論的美學意義 蹇長春 甘肅師大學報,一九八0年,四期白居易的社會詩論 陳寶條 中國詩季刊,四卷,二期白居易詩歌藝術的主要特徵 陳友琴 文學遺產增刊,第六輯略論白居易詩歌理論的兩重性 劉文剛 遼寧師院學報,一九八二年,一期白居易思想散論 蹇長春 甘肅師大學報唐語林校證 王讜撰、周勛初校證略論白居易散文 城市改革理論研究 太原,1986.1論白氏長慶集源流並評東洋本白集 岑仲勉,1947,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