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裕恩 Lin Yu-En |
---|---|
論文名稱: |
臺灣師大學生品牌偏好對adidas及NIKE電視運動廣告效果之影響 The Influence of Size of TV Sport Advertising Effect of adidas and NIKE Toward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Brand Preference |
指導教授: | 程紹同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8 |
中文關鍵詞: | 品牌偏好 、電視運動廣告 、廣告效果 |
英文關鍵詞: | Brand preference, TV sport advertising, Advertising Effect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9 下載:5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生運動品牌偏好情形及adidas與NIKE電視運動廣告的效果,並進而探討不同運動品牌偏好之集群對adidas及NIKE電視廣告效果之影響。
本研究以立意抽樣的方式抽出165位喜歡adidas或NIKE的學生,並以「電視運動廣告效果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adidas及NIKE廣告效果實驗。研究結果發現:
一、運動品牌偏好集群可分為4個集群;4個運動品牌偏好集群在偏好adidas及NIKE品牌有顯著差異。
二、在運動品牌偏好集群中,以女大學生、年齡較大者、運休學院及年級較高者的品牌偏好較為鮮明。
三、adidas廣告有較佳的品牌態度;NIKE廣告則有較佳的廣告認知。兩則廣告中,NIKE的廣告效果顯著高於adidas的廣告效果。
四、是否曾經觀看過電視運動廣告在adidas廣告效果無顯著差異;然而在NIKE廣告效果有顯著差異。
五、在adidas廣告效果方面,4個運動品牌偏好集群在「購買意願構面」有顯著差異;在NIKE廣告效果方面,4個運動品牌偏好集群在「品牌態度構面」及「購買意願構面」有顯著差異。
六、4個運動品牌偏好集群在adidas及NIKE廣告效果有顯著差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
王朝生(2001)。品牌權益、品牌偏好與購買意圖關係之研究:品牌權益之整合性架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王裕平(2002)。消費者涉入程度、產品類別與推薦式廣告之溝通效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鴻鈞(2004)。資訊曝露量與品牌形象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以連鎖加盟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2005)。運動鞋製造商Adidas公司以現金38億美元購併Reebok。2006年1月08日,取自台灣區製鞋工業同業公會網址http://www.footwear-assn.org.tw/enews/show.asp?repno=898&page=1
吳佳樺(2004)。品牌再造與廣告效果之分析-以飲料和休閒食品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呂聖文(2000)。大學生對運動鞋偏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
李立行(2001)。消費者解讀體驗行銷廣告之研究:以Nike"Just Do It"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李光勳(2003)。廣告代言人與代言品牌的形象差異性及代言人可信度對廣告效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李時雨(1992)。運動鞋品牌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李銀靜(2001)。探討廣告涉入與品牌體驗對運動品牌權益之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究,4,125-155 。
周志勳(1997)。網路標題廣告效果衡量與行為影響模式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林天德(2000)。國際運動鞋品牌之進入模式及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台灣市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林岳田(1996)。以廣告態度中介模式探討比較廣告、產品涉入程度、訊息負荷量對廣告效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林信宏(2002)。運動廣告中的符號消費現象。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建瑋(2004)。廣告代言人、事實訊息線索與知識結構對廣告訊息理解效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倩如(2001)。品牌知名度、產品涉入程度與自我監控對廣告效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林楨喬(2003)。不同媒介之廣告效果比較研究─以92年全國大專院校運動會廣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邱莉玲(1999)。廣告陽謀:廣告創意大公開。台北市:時報文化。
邱皓政(2005)。量化研究法(一):研究設計與資料處理。台北:雙葉書廊。
施翠娟(2003)。知覺品質、品牌聯想對品牌權益因素之研究-以新聞網站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柯佩汝(2004)。卡通代言人的廣告效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柳婷(1999)。廣告與行銷。台北市:五南圖書。
洪靖雯(2004)。品牌知名度與廣告涉入程度對廣告溝通效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突破雜誌(2005)。2004年VS. 2005年消費者心目中理想品牌名次比較表。突破雜誌,234,45。
紀博文(2000)。大專院校學生運動鞋品牌忠誠度之研究-以台南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徐淑珊(2005)。女性消費者對運動服裝品牌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高登第(譯)(2002)。品牌領導。台北:天下。(David A. Aaker & Erich Joachimsthaler, 2000)
動腦雜誌(2005)。2004年台灣總廣告量統計。動腦,346,24。
張如慧(1996)。廣告頻率對廣告效果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畢展榮(2004)。國內電視運動廣告之內容分析。2004國際運動與休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131)。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許惠華(1998)。大專院校學生運動鞋品牌忠誠度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志銘(譯)(2003)。品牌密碼:解讀成功品牌的基因圖譜。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陳志賢(1996)。以廣告態度中介模式驗證比較性廣告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陳秋瑜(2002)。行銷刺激對品牌態度之研究--鎮金店Just Gold品牌之實證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台北市。
陳淑芬(1999)。品牌個性與品牌偏好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陳惠君(1999)。市售包裝水品牌偏好態度-台中市便利商店案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曾昭茂(2002)。消費者對國際性品牌與國內製造商品牌偏好之研究-以童裝服飾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游文憲(2004)廣告訴求、產品涉入程度與品牌知名度對廣告效果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程紹同(2001)。運動行銷商戰剖析:運動場上拼行銷。台北市:漢文。
黃木泉(1995)。運動鞋品牌忠誠度之研究—以臺北縣大學男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宗基(1993)。行動電話手機品牌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葉正綱(2004)。品牌會說話:從經典案例學行銷。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葉光榮 (1993)。人格特質與品牌態度對品牌忠誠度之影響-女性色彩化粧品市場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葉映均(2003)。涉入程度、品牌試驗與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廖俊傑(2003)。高雄市國小學童運動用品忠誠度之探討─以運動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劉樹澤(2002)。廣告管理。台北:華泰文化。
蔡幼青(2003)。彩妝品品牌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蔡宜靜(1999)。不同廣告類型與產品涉入對廣告效果之影響-以運動鞋、運動飲料平面廣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蔡東波(2000)。品牌概念形象與資訊曝露量對廣告效果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蔡美瑛(1994)。電視廣告、消費者自我與特定品牌偏好傾向之關聯。廣告學研
鄭在祐(2000)。韓國大學生購買運動鞋品牌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鄭聖亭(2001)。品牌權益對消費者偏好與資訊搜尋之影響-化妝水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戴嬡坪(1995)。從廣告涉入比較國際廣告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
二、英文部份
Baldinger, A. L., & Rubinson J. (1996). Brand loyalty: The link between attitude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6(6), 22-34.
Belch, G. E., & Belch, M. A. (1995). Introduction to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 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erspective (3rd ed.). New York: Richard D., Irwin, Inc.
Chaudhuri A. (1999). Does brand loyalty mediate brand equity outcomes? Journal of Marke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7(2), 136-146.
Higie, R. A., & Murphy, A. S. (1991). Using recall and brand preference to evaluate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1(3), 56-63.
Holmes, S., & Sager, I. (2004). Punchy new ads from adidas. Business Week. Retrieved September 2, 2004, from http://www.keepmedia.com/pubs/BusinessWeek/2004/02/09/363370?extID=10026
Hovland, C. I., Janis, I., & Kelley, H. (1953). Communication and Persuasio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Interbrand (2005). The 100 Best Global Brands by Value. Retrieved December 28, 2005, from Interbrand, Press Room Web site: http://www.ourfishbowl.com/images/surveys/best_global_brands_2005.pdf
Jacoby, J., & Chestnut, R. W. (1978). Brand loyalty: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otler P. (1995).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8th ed.) .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Lavidge, R. J., & Steiner, G. A., (1961). A model for predictive measurement of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Marketing, 25(4), 59-62.
MacKenzie, S. B., Lutz, R. J. & Belch, G. E. (1986). The Role of Attitude Toward The Ad as a Modiator of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A Test of Competing Explan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3(2), 130-143.
Mehta, A. (2000). Advertising attitudes and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0(3), 6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