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琪婷
HUANG,CHI-TING
論文名稱: 海外旅遊者認知風格與創造傾向及相關因素之研究
A Study of Cognitive Styles, Creative Tendenci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Overseas Tourists
指導教授: 陳李綢
Chen, Li-Cho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3
中文關鍵詞: 海外旅遊者認知風格創造傾向
英文關鍵詞: overseas tourist, cognitive style, creative tendenc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4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海外旅遊者背景變項、旅遊選擇行為與認知風格、創造傾向間的關係,採問卷調查法共發出45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02份。資料的處理與分析,採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獨立樣本t考驗、及卡方檢定等統計方法考驗各項研究假設。研究結果如下:
    一、認知風格部分:僅不同收入之海外旅遊者認知風格有顯著差異,其他不
    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則無顯著差異。
    二、創造傾向部分:不同性別、教育程度之海外旅遊者創造傾向有顯著差異,而不同收入、年齡則無差異。
    三、創造傾向之分層面:海外旅遊者之創造傾向以自信層面分數為最高,挑
    戰層面分數為最低。
    四、海外旅遊者的年齡與收入對旅遊方式有顯著差異,但性別與教育程度對
    旅遊方式則無差異。
    五、海外旅遊者的認知風格類型與創造傾向之幽默與挑戰面向有顯著相關。
    六、團體旅遊組之創造傾向低於半自助旅遊組,但不同旅遊方式(團體旅遊、
    自助旅遊、半自助旅遊)認知風格則無顯著差異。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之研究建議,供旅遊業界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This study discussed about the cognitive styles, creative tendencie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overseas tourists. The research wa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452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and 30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Research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ANOVA,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independent samples t test, and chi-square Test.
    The primary conclusions of this thesis were briefly listed as below.
    1.The cognitive styles of different incom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e cognitive styles of different gender, age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2.The creative tendency of different gender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Different income and age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creative tendency.
    3.The highest score on dimensions of creative tendency is confidence level. The lowest score is challenge level.
    4.Different age and incom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ravel pattern. Different gender and levels of education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5.There i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creative tendency.
    6.The creative tendency score of group package traveler is lower than semi- independent traveler.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ravel patterns.
    Eventually, suggestions for the tourist industry and future study were provided according to the determinations of this thesis.

    誌謝……………………………………………………………………………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目次……………………………………………………………………………vii 表次……………………………………………………………………………ix 圖次……………………………………………………………………………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流程…………………………………………………………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認知風格及相關理論與研究……………………………………9 第二節 創造力與創造傾向相關理論與研究 …………………………19 第三節 旅遊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27 第四節 旅遊與認知風格、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9 第四節 實施程序 ………………………………………………………57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不同背景海外旅遊者認知風格的差異情形 …………………61 第二節 不同背景者海外旅遊者創造傾向的差異情形 ………………64 第三節 不同背景者海外旅遊者旅遊方式的差異情形 ………………68 第四節 海外旅遊者認知風格與創造傾向的關聯 ……………………72 第五節 不同旅遊方式認知風格與創造傾向的差異 …………………73 第六節 綜和討論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3 參考文獻 ……………………………………………………………………85 一、中文部分……………………………………………………………85 二、英文部分……………………………………………………………90 附錄 …………………………………………………………………………93 附錄一 認知風格量表授權同意書……………………………………93 附錄二 創造傾向量表授權同意書……………………………………94 附錄三 預試問卷………………………………………………………95 附錄四 正式問卷………………………………………………………98 附錄五 認知風格t檢定與Pearson相關係數分析 ………………101 表次 表 2-1 認知風格單向度分類 ………………………………………………12 表 2-2 認知風格多向度分類 ………………………………………………13 表 2-3 Riding 對認知風格向度之描述表 ………………………………14 表 2-4 近10年國內、外旅遊方式比較表 …………………………………29 表 2-5 傳統團體旅遊、半自助旅遊與自助旅遊的特…色比較表 ………30 表 2-6 96年國內、外旅遊方式比較表 ……………………………………31 表 2-7 99年國內、外旅遊方式比較表 ……………………………………31 表 2-8 國人出國目的地(區) ………………………………………………33 表 2-9 國人出國旅遊重要指標統計表 ……………………………………35 表 3-1 問卷發放及回收人數一覽表 ………………………………………46 表 3-2 認知風格預試題量表之項分配表 …………………………………50 表 3-3 認知風格預試問卷分析摘要 ………………………………………52 表 3-4 認知風格量表之信度分析 …………………………………………53 表 3-5 認知風格量表之題項分配表 ………………………………………54 表 3-6 創造傾向預試問卷之題項分配表 …………………………………54 表 3-7 創造傾向題項分配及內容 …………………………………………55 表 3-8 創造傾向量表之相關分析摘要 ……………………………………57 表 3-9 創造傾向量表之信度分析 …………………………………………58 表 4-1 性別與認知風格之t考驗分析………………………………………61 表 4-2 年齡與認知風格類型之交叉分析表 ………………………………62 表 4-3 教育程度與認知風格類型之交叉分析表 …………………………62 表 4-4 收入與認知風格類型之交叉分析表 ………………………………63 表 4-5 不同性別的創造傾向各面向之t考驗摘要表………………………64 表 4-6 不同年齡的創造傾向變異數分析摘要 ……………………………65 表 4-7 不同教育程度創造傾向變異數分析摘要 …………………………66 表 4-8 教育程度之事後比較表 ……………………………………………66 表 4-9 不同收入創造傾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67 表 4-10 性別與旅遊方式之交叉分析 ………………………………………68 表 4-11 年齡與旅遊方式之交叉分析 ………………………………………69 表 4-12 教育程度與旅遊方式之交叉分析 …………………………………70 表 4-13 收入與旅遊方式之交叉分析 ………………………………………71 表 4-14 海外旅遊者認知風格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矩陣 ……………………72 表 4-15 旅遊方式與認知風格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73 表 4-16 旅遊方式與創造傾向之變異數分析摘要 …………………………74 表 4-17 旅遊方式與創造傾向之事後比較表 ………………………………74 表 5-1 海外旅遊者認知風格與創造傾向整體差異表 ……………………82 圖次 圖1-1 近十年國人出國人次變化圖 …………………………………………2 圖2-1 Guilford 之智能結構圖……………………………………………22 圖3-1 研究架構圖……………………………………………………………44 圖3-2 認知風格與創造傾向問卷編製流程 ………………………………59

    中文部分
    王妙如 (2004)。消費者自我意象一致性與旅遊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石雯侃 (2005)。影響文化創意產業從業員工創造力因素之研究-兼論與組織創新之關係。立德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田惠華 (1990)。消費者選擇旅遊交通工具之研究–以郵輪與飛機為競爭運具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沈玲玲 (2005)。團隊多元化對衝突行為的影響:以認知風格和價值觀為調節變項。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杜明城(譯)(1999)。Mihaly Csiksentmihali著。創造力Creativity。台北:遠流。
    李乙明、李淑真 (譯) (1995)。Sternberg, R. J.著。創造力 I・理論(Handbook of Creativity Ⅰ・Theory)。台北:五南。
    李佳倫 (2002)。主管與員工認知、溝通風格之相似性對員工溝通滿足、工作滿足、工作績效、與離職傾向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佳蓉 (2006)。女性獨自從事自助旅行之動機與體驗。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李鵑后(2010)。國小學童思考風格與創造力傾向之關聯性研究。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吳志祥、柯惠茹、黃國禎(2011)。認知風格對學生搜尋及彙整網路資訊行為之影響。全球華人計算機運用學報,7,1-12
    吳秋蓉 (2007)。科學圖畫書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生科學概念學習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后泰 (2004)。高職廣告設計科學生設計創造傾向與問題解決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嘉文 (2002)。國小學童認知風格與電腦態度對應用國字筆順網路學習系統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宜平 (2004)。智力性別出生序家庭社經地位與國一學生創造力傾向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周明武 (2007)。國小高年級視覺型與觸覺型學生創造力傾向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周珮鈴 (2010)。國際套裝旅遊產品之選擇分析。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周義隆 (1992)。國人出國自助旅行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榮昭 (1998)。創意領先-如何激發個人與組織的創造力。台北:張老師。
    洪蘭(譯)(R.J.Sternberg&T.I.Lubart 著,1999):不同凡想-教育界、產業界的創造力開發。台北:遠流。
    徐霈 (2008)。國小學童課外讀物閱讀興趣與創造力傾向之關係研究。台北市立 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聯恩、田文彬 (2002)。認知風格與創新。地方行政研習中心研習論壇月刊第23期理論與實務。
    陳小康 (2006)。消費者人格特質對旅遊決策影響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小雯(2009)。旅遊與幸福。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李綢(1988)。大學生創造性行為與其相關因素的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1,99-112。
    陳李綢(1999)。認知發展與輔導。台北:心理。
    陳宏漳(2009)國小六年級學童認知風格、學習動機、學業成就與科學創造力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玠妤 (2006)。台灣海外旅遊者旅遊特性及社會經濟背景與目的地選擇之研究以半自助旅遊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昭儀 (2003)。創意人物研究之回顧與探析。資優教育季刊,87,27-40。
    陳珮琪 (2011)。電子白板互動式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結果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碧珠(譯)(2006)。E. Zimmerman著。培養新思維需要心力與時間:創造力與藝術教育。國際藝術教育學刊, 3(2),74-87。
    陳碧霞 (2003)。探討國小學童語言能力及認知風格對形成另有概念的影響-以顯微鏡相關課程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筱葳 (2002)。城際旅運者運具選擇行為之研究。逢甲大學交通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靜雯 (2008)。旅遊情境與套裝旅遊產品選擇之研究-以價值觀、生活型態為干擾變數。佛光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陳龍安(1993)。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
    陳龍安、朱湘吉 (1999)。創造與生活。台北:五南。
    陳顥文(2000)。台灣地區家庭國內外旅遊消費支出之分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張怡婷(2002)。個人認知風格、班級閱讀環境與國小高年級學童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春興 (1996)。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淳惠(2005)。遊學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康雅芳 (2006)。國小五年級學童認知風格、數學態度與數學解題表現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陶孟芳 (2009)。旅遊目的地效益意象之研究。靜宜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許麗玲 (2000)。認知風格在虛擬實境遠距學習遷移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許繼德 (2002)。網路輔助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的國小學童在英語學習動機與成就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曾煥玫 (2000)。女性自助旅行者的旅行經驗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曾睿偉(2003)。影響國內團體旅遊選擇屬性之研究-以遊覽車旅遊市場為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湯誌龍 (1998) 。高工機械科學生專業創造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湯韻蓉(2005)。國小五年級學童的認知風格、情緒智力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葉浩(譯)(2007)。John Urry著。觀光客的凝視 (The Tourist Gaze)。台北:書林。
    黃至煌 (2005)。使用者認知風格對選單架構設計之影響研究-以車載資訊系統為例。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黃英修 (2005)。從專家、風格到創造力的形成過程之認知行為探討。國立交通大學資土木工程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黃冠瑋 (2008)。知覺注意廣度之初探:認知風格、創造力與洞察案例。輔仁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黃慧真(譯) (1994)。認知過程的原理-補教與特殊教育上的運用。(原著:Lestern Mann, David A. Sabatino)。台北:心理。
    詹棟樑(1994)。兒童人類學:兒童發展。台北:五南。
    楊坤原(1996)。高一學生認知風格、認知策略、遺傳學知識與遺傳學解題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孟義(1995)。旅遊業新產品設計與市場開發之研究-以半自助旅遊市場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楊國勳 (2005)。台灣青年出國自助旅遊者之渡假生活型態與旅遊產品購買行為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台北:開明。
    鄧碧珠 (2009)。不同社會階層家庭國內旅遊支出之世代分析。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休閒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蔡宛菁、龔聖雄(譯) (2007)。Joseph D. Fridgen, Ph.D. 著。觀光旅遊總論。(Dimensions of Tourism)。台中:環宇餐旅顧問。
    蔡淑君 (2009)。創造力競賽活動對國中學生創造力與創造性傾向之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有利 (1994)。自助旅行與出國旅遊實務。台北:萬象。
    鄭芳媚 (2006)。認知風格對模擬為基礎之電腦輔助學習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蔣宛修 (2007)。台灣不同生活型態銀髮族選擇國外旅遊產品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蔣國英(譯)(2007)。Todd Lubart著。創意心理學(Psychologie de la creativite)。台北:遠流。
    熊哲宏(2008)。你不知曉的20世紀最杰出心理學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黎德權(2005)。工作特性、工作動機、網路使用行為對創造行為之影響。輔仁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潘朝昱 (2007)。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量表編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裕豐 (2007)。創意教學與資優教育研究。台北:心理。
    盧筱萍(2006)。資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學對不同認知風格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劉純(編) (2001)。旅遊心理學。台北:揚智。
    劉盈利 (2009)。國小高年級學生認知風格、自我調整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敏書 (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害怕被嘲笑相關特質與其創造能力、傾向之關聯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佩蓉 (2007)。影響消費者選擇海外旅遊模式之因素。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蕭吉男 (2006)。台灣地區中老年人國內外旅遊參與狀況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謝育仁 (2000) 。指示性圖示之研究-以旅遊地圖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謝淑芬 (1994) 。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
    羅芝芸(1999)。兒童認知風格、情緒智力與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豪章(2002)。以模糊理論發展認知風格分析。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蘇淑芳 (1995)。國人出國旅遊型態選擇行為之研究:以美國地區為例。銘傳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慧倫 (2008)。旅遊動機對地區選擇與旅遊型態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英文部分
    Agor, W. H. (1986). The logic of intuitive decision making: A research approach for top management. New York: Quorum Books.
    Allinson, C. W., & Hayes, J. (1996). The cognitive style index: A measure of intuition-
    analysis for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33(1), 119-
    135.
    Allport, G. W. (1937).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
    Amabile,T. M.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New York:Springer-Verlag.
    Amabile, T. M. (1996). Creativity in context . Boulder, CO:Westview Press.
    Armstrong, S. J., & Priola, V. (2001). Individual difference in cognitive style and their
    effects on task and social orientations of self-managed work teams. Small Group
    Research, 32(3),283-299.
    Cai, L. A.,1999, Relationship of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and lodging expenditure on leisure trips.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Leisure Marking, 6(2), 5-18.
    Csikzentmihalyi, M.(1996). Creativity: Flow and the psychology of discovery and
    invention.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Doktor, R. (1978). Problem solving styles of executives and management scientists. TIMS studies in the management sciences, 8, 123-134.
    Engel, J. F., Kollat, D. T. and Blackwell, R. D. (1968). Consumer behavior. NewYork: 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Eugene, R. (1981). How creative are you? N.Y.: Academic.
    Feifer, M (1985) .Going places. London: Macmillan.
    Feldman, D. H. (1999).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In R. 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169-186.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Finke, R .A.;Ward,T.B.& Smith.S.M (1992). Creative cogni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Cambridge, MA: MIT.
    Guilford, J. P. (1980). Cognitive style: What are they?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0, 715-735.
    Jang and Ham(2008).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in press as: soocheong (Shawn)Jang. Ham, S., Adouble-hurdle analysis of travel expenditure : Baby boomer seniors versus older seniors, Toursim Managemen(2008), doi: 10.1016/j. tourman. 2008.08.005
    Keller, R. T. (1986). Predictors of the performance of project groups in R&D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9(4): 715-726.
    Kelly, G. A. (1955). The psychology of personal constructs. New York: Norton.
    Kirton, M. (1976). Adaptor and innovators: A description and measur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1, 622-629,715–726.
    Kaufman, J.C.&Beghetto, R.A.(2009). Beyond Big and Little: The four C model of creativity.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3(1), 1-12.
    Luria, A. R. (1966). Higher cortical functions in man. New York: Basic Books.
    Maslow, A. H. (1959). New knowledgism human values.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Mathieson, A.&Wall, G. (1982). Tourism: Economic, Physical and Social Impacts. London:Longman.
    Mcintosh, R. W., & Gupta, S. (1977).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3rd). OH: Grid.
    Mednick , S . A . (1962) . The associative basis of the creative process . Psychologival Review , 69 , 220-32 .
    Neisser, U (1967) Cognitive psychology.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Ornstein, R. E. (1977). The psychology of consciousness, (2nd).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Jovanovich.
    Osborn, A. F. (1957). Applied imagination.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Rhodes, M.(1961).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In S. G. (Ed ), Frontiers of creativity
    Research, 51 , 216-222. New York:Bearly.
    Riding, R. J., & Cheema, I. (1991). Cognitive styles- an
    overview 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1, 193-215.
    Riding, R.J & Pearson, F. (199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gnitive style and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4, 413-425.
    Rookey, T. J. (1977). Pennsylvania assessment of creative tendency. NJ: 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 princeton.
    Sperry, R. W. (1964). The great cerebral commissure. Scientific American (Jan.)
    42-52.
    Sternberg, R. J. (1999). Handbook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Tennant, M. (1988). Psychology and adult learning. London: Routledge.
    Torrance, E. P. (1969). Prediction of adult creative achievement among high school seniors. Gifted child quarterly, 13, 223-229.
    Wile, J., & Bond, J. (1981). Skill clusters for creative thinking activity book. WI : Wiles, Bond adds Associates.
    Wiles, J. (1985). The mind of invention: Activities to stimulate creative thining. New
    York: Freeman.
    Williams, F. E. (1980). 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 Manual. Buffalo. New
    York: D. O. K. .
    Witkin, H. A. (1976). Cognitive style i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in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 In S. Messick, & Associates, Individuality in learning. CA: Jossey-Bass.
    Woodman, R. H., Sawyer, J. E., & Griffin, R, W.(1993).Toward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8(2), 293-32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