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佑生
Yo-Sheng Siao
論文名稱: 立法委員發言表現的探討與印證-公報中的國防、外交、兩岸議題分析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oral presentation of legislators:Analysis of debates about national defense, diplomacy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Official Gazette
指導教授: 許禎元
Hsu, Chen-Yu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3
中文關鍵詞: 口頭發言內容分析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獨立性檢定
英文關鍵詞: oral presentation, content analysis, One-Way ANOVA, Chi-Square Test for Independenc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針對第二屆到第六屆立法委員在院會中關於國防、外交、兩岸議題的口頭發言,資料來源是取自立法院公報中的議案討論、施政總質詢、臨時提案與國是論壇等四個部分,並進行內容分析。
    做法是將公報內院會發言的相關內容分別歸類至國防、外交、兩岸議題,並進行信度檢定,經初步歸納得出各領域中的三大重點議題,接著再以自行建構的五個背景變項、三項發言強度、六種發言策略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或卡方獨立性檢定。主要結果顯示:
    一、國防議題以「軍購」議題為首要焦點,外交議題以「國際組織」為首要焦點,兩岸議題以「三通與通航」為首要焦點。
    二、「軍購」議題、「國際組織」議題、「三通與通航」議題與讚揚、溫和、指責等發言強度的變異數值,皆達極顯著的情況。
    三、「軍購」議題、「國際組織」議題與要求、主張、建議、批評、期許、質疑等發言策略的變異數值,皆達極顯著的情況。「三通與通航」議題則與除了質疑之外的五項發言策略的變異數值,達到極顯著的情況。
    四、國防議題中,競選層級對「軍購」議題有顯著影響,又以僑選立委的發言表現最佳。外交議題中,委員會對「外交訪問」議題有顯著影響,又以外交委員會的發言表現最佳。兩岸議題中,政黨與籍貫對「三通與通航」議題皆有顯著影響,又以新黨籍、福建省籍委員的發言表現最佳。
    五、國防議題方面,僅發現性別對讚揚強度有顯著影響,且女委員的讚揚表現較男委員為佳。外交議題方面,僅發現政黨與讚揚發言強度有關,且以民進黨籍委員的讚揚表現較佳。兩岸議題方面,發現籍貫與溫和、讚揚發言強度有關,且福建省籍委員的讚揚表現較佳,臺灣省籍委員在溫和發言的表現較佳。
    六、國防議題方面,僅發現籍貫與建議策略有關,又以福建省籍委員運用建議策略的比例最高。外交議題方面,發現:競選類別與建議策略有關,又以全國不分區立委運用的比例最高;委員會與建議策略有關,又以外交委員會運用的比例最高;籍貫與建議策略有關,又以海外地區委員運用的比例最高。兩岸議題方面,發現:競選類別與建議策略有關,又以全國不分區立委運用的比例最高;籍貫與要求、建議、期許策略有關,皆以福建省籍委員運用的比例最高。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oral presentation of the debates about national defense, diplomacy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by the 2nd to 6th legislators in sessions. Four aspects are considered in The Legislative Yuan Official Gazette as following and under content analysis: The Proposals, The Total Interpellation of Administration, Extemporaneous Motions and Important Affairs of the State Tribune.
    We categorize contents of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Yuan Official Gazette relative to the debates about national defense, diplomacy and cross-Strait relations and take reliability test. There are 3 main debates for each aspects in preliminary estimation. In procedure we take One-Way ANOVA or Chi-Square Test for Independence on 5 background variables, 3 levels of strength of oral presentation and 6 tactics of oral presentation. It reveals the main conclusion as following:
    1. The primary debate about National Defense is in topic of Military Equipment Purchasing, the primary debate about Diplomacy is in topic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he primary debate about Cross-strait Relations is in topic of 3 Direct Links and Navigation.
    2. The variance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oral presentation(praising, moderating and criticizing) and the debates about Military Equipment Purchas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3 Direct Links and Navigation reveals significant results (p<0.001).
    3. The variance between the tactics of oral presentation(Requesting, Claiming, Advising, Criticizing , Expecting and Questioning) and the debates about Military Equipment Purchasing,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reveals significant influence (p<0.001). The variance between 5 tactics of oral presentation (other than Questioning) and the debates about 3 Direct Links and Navigation reveals significant results (p<0.001).
    4.(1) In debates of National Defense,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ose about Military Equipment Purchasing from the hierarchy of elective competition and the presentation by Overseas Elected Legislator is outstanding.
    (2) In debates of Diplomacy,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ose about diplomatic visit from committees and the presentation by Committee of Diplomacy is outstanding.
    (3) In debate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ose about 3 Direct Links and Navigation from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the province of origin and the presentation by legislators of New Party and those who are Fujian provincial is outstanding.
    5.(1) In debates of National Defense, it ha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trength of praise from the difference of genders and the presentation by female legislators is more outstanding than male legislators in aspect of praise.
    (2) In debates of Diplomacy, it is relative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praise and moderation and the political party only, and the presentation by legislators of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DPP) is outstanding in aspect of praise.
    (3) In debate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t is relative between the strength of praise and moderation and the province of origin. The presentation by legislators who are Fujian Provincial is outstanding in aspect of praise and the presentation by legislators who are Taiwan provincial is outstanding in aspect of moderation.
    6.(1) In debates of National Defense, we only find that it is relative between the tactic of advising and the province of origin and it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tactic of advising proposed by legislators who are Fujian Provincial.
    (2) In debates of Diplomacy, we find that the types of election are relative to the tactic of advising and it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manipulation by legislators who are elected from geographic constituencies; Committees are relative to the tactic of advising and it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manipulation by the Committee of Diplomacy; The province of origin are relative to the tactic of advising and it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manipulation by legislators oversea.
    (3) In debate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we find that the types of election are relative to the tactic of advising and it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in the manipulation by legislators who are elected from geographic constituencies; It is relative between the tactic of requesting, advising and expecting and the province of origin and all of them have the highest percentage proposed by legislators who are Fujian provincial.

    表目錄 圖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相關文獻 15 第三節 研究假設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內容分析法 25 第二節 樣本抽取 27 第三節 類目建構 31 第四節 分析單元 36 第五節 信度檢定 37 第六節 樣本檢定 39 第七節 資料處理 43 第四章 國防議題發言分析 47 第一節 主要議題分析 47 第二節 主要議題與發言強度、策略之相關檢定 52 第三節 立委背景與國防議題之相關檢定 56 第四節 立委背景與發言強度、策略之相關檢定 61 第五章 外交議題發言分析 65 第一節 主要議題分析 65 第二節 主要議題與發言強度、策略之相關檢定 69 第三節 立委背景與外交議題之相關檢定 75 第四節 立委背景與發言強度、策略之相關檢定 81 第六章 兩岸議題發言分析 85 第一節 主要議題分析 85 第二節 主要議題與發言強度、策略之相關檢定 90 第三節 立委背景與兩岸議題之相關檢定 96 第四節 立委背景與發言強度、策略之相關檢定 101 第七章 結論 105 第一節 研究限制 105 第二節 研究發現 101 參考文獻 115

    一、中文書籍
    丁守中(1992,12月1日)。如何重返聯合國?—候選人國是辯論會。中國時報,第六版。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業立(2001),〈國會中的政黨與黨團協商-民主政治的基石還是障礙〉,《當代》,53期,頁78-85。
    王精誠(1984),《立法院第七十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兼論報紙對總質詢新聞之處理》,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王振寰、瞿海源編(2003),《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王溢嘉(2001),《說女人》,台北:野鵝。
    王銘義(2005),《對話與對抗: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較量》,台北:天下。
    尹昌(1995),〈概談我國兵役制度與體系〉,收於:尹南平等著,《軍人及其眷屬法律權益》,台北:永然。
    孔令晟(1995),《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
    石之瑜(1993,9月15日)。騎虎難下?—對我國參與聯合國政策的深層省思。中國時報,第六版。
    ----------(2003),《社會科學方法新論》,台北:五南。
    立法院祕書處(1993a),《立法院公報》,82:25。
    ──────(1993b),《立法院公報》,82:45。
    ──────(1993c),《立法院公報》,82:50。
    ──────(1994a),《立法院公報》,83:10。
    ──────(1994b),《立法院公報》,83:30。
    ──────(1994c),《立法院公報》,83:45。
    ──────(1994d),《立法院公報》,83:65。
    ──────(1995a),《立法院公報》,84:2。
    ──────(1995b),《立法院公報》,84:8。
    ──────(1995c),《立法院公報》,84:28。
    ──────(1995d),《立法院公報》,84:49。
    ──────(1996a),《立法院公報》,85:29。
    ──────(1996b),《立法院公報》,85:40。
    ──────(1996c),《立法院公報》,85:60。
    ──────(1997a),《立法院公報》,86:3。
    ──────(1997b),《立法院公報》,86:23。
    -------------------(1997c),《立法院公報》,86:25。
    ──────(1997d),《立法院公報》,86:32。
    ──────(1998a),《立法院公報》,87:5。
    ──────(1998b),《立法院公報》,87:25。
    ──────(1998c),《立法院公報》,87:32。
    ──────(2000a),《立法院公報》,89:12。
    ──────(2000b),《立法院公報》,89:70。
    ──────(2001a),《立法院公報》,90:7。
    ──────(2001b),《立法院公報》,90:44。
    ──────(2002a),《立法院公報》,91:2。
    ──────(2002b),《立法院公報》,91:33。
    ──────(2002c),《立法院公報》,91:56。
    ──────(2003),《立法院公報》,92:11。
    ──────(2004a),《立法院公報》,93:8。
    ──────(2004b),《立法院公報》,93:28。
    ──────(2005a),《立法院公報》,94:9。
    ──────(2005b),《立法院公報》,94:44。
    ──────(2006a),《立法院公報》,95:7。
    ──────(2006b),《立法院公報》,95:37。
    ──────(2007a),《立法院公報》,96:19。
    ──────(2007b),《立法院公報》,96:60。
    石之瑜、李念祖(1994),《實踐兩岸關係》,台北:正中。
    外交部(1993,5月18日)。中華民國參與聯合國。台灣日報,第三版。
    任德厚(1993),《政治學》,台北:自刊本(三民經銷)。
    朱志宏(1980),〈當前立法研究途徑之評析〉,《思與言》,18卷1期,頁62-100。
    ----------(1995),《立法論》,台北:三民。
    朱浤源編(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朱元魁(2008),《國會議員之生涯類型研究-以台灣立委第二屆到第六屆為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李美華等譯(2004)(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台北:時英。
    李玲玲(1992),《公眾傳播原理與實際》,台北:蘇俄問題研究雜誌社。
    李茂政(1984),《大眾傳播新論》,台北:三民。
    李卓偉(1999),《統計學》,台北:智勝。
    李銘義編著(2006),《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
    呂亞力(2002),《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
    沈明室(2003),《女性與軍隊》,台北:揚智。
    沈富雄(1993,6月2日)。超越進入聯合國的五大障礙。自由時報,第六版。
    汪琪(1990),《文化與傳播:世界村裡的溝通問題》,台北:三民。
    周育仁(2003),《政治學新論》,台北:自刊本(翰蘆經銷)。
    周萬來(2002),《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台北:五南。
    易君博(2003),《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洪陸訓、沈奕(2003),〈文人領軍與文武關係〉,收於:《軍事國防》,台北:國展會、台灣心會。
    施美玲譯(1997)(Michael Singletary著),《大眾傳播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吳予敏(1991),《無形的網路-從傳播學的角度看中國的傳統文化》,台北:雲龍。
    吳正雄(1998),《立法委員質詢國防事務之內容分析-以第二、三屆為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吳柏林(1998),《現代統計學》,台北:自刊本(五南經銷)。
    吳翠松譯(2003)( Mark J. Smith著),《社會科學概說》,台北:韋伯。
    林正義(1996),〈以安全戰略為主導的外交關係〉,《國家政策雙周刊》,139期,頁6-9。
    林德予(1994),《軍購黑幕大追蹤》,台北:風雲論壇。
    林海清編(2007),《眷戀—海軍眷村》,台北:國防部辦公室。
    林義男譯(1989)(Robert P. Weber著),《內容分析法導論》,台北:巨流。
    ————(1995)(Donald Light, Jr., Suzanne Keller合著),《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義男(1981),《統計學導論-人文與社會科學以及工商與行政管理應用》,台北:巨流。
    林光賢譯(1989)(Gouri K. Bhattacharyya & Richard A. Johnson著),《統計學概念與方 法》,台北:幼獅。
    林嘉誠、朱浤源編著(1990),《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
    林東泰(2002),《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妙津(1990),《立法院第七十九至八十四會期施政總質詢之內容分析》,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林佳旻(2004),《影響現任立法委員連任因素之事件史分析:1992~2004》,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林谷芳(2005),《兩岸之繭:台灣面對大陸如何心理解套》,台北:天下。
    周陽山(2004),《國會見證》,台北:時英。
    翁明賢、李黎明(2003),〈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安全威脅〉,收於:《軍事國防》,台北:國展會、台灣心會。
    孫建中編(2007),《眷戀—憲兵與軍情局眷村》,台北:國防部辦公室。
    徐佳士(198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正中。
    高孔廉(2001),〈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兩岸對話〉,《國家政策論壇》,第一卷第一期,頁121-124。
    馬英九(1992),《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祝基瀅(1990),《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
    高長、楊書非(2003),〈WTO因素與兩岸商機〉,收於:蕭政之等編著,《直航與商機》,台北:台灣實業。
    郭冠麟編(2005),《從竹籬笆到高樓大廈的故事:國軍眷村發展史》,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陳建民(2008),《兩岸小三通議題研究》,台北:秀威。
    陳唐山(1991,4月24日)。台灣不作國際孤兒要加入聯合國。自立晚報,第十四版。
    陳隆志(1991,10月30日)。讓台灣加入聯合國。自由時報,第四版。
    陳福成(2000),《國家安全與戰略關係》,台北:時英。
    陳佳吉(1997),〈軍人經濟地位與社會聲望的描繪〉,收於:《國軍86年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戰學校。
    陳溪松編(2007),《眷戀—空軍眷村》,台北:國防部辦公室。
    陳玉箴譯(2005)(Klaus Bruhn Jensen等著),《媒介與傳播研究法指南:質性與量化方法論》,台北:韋伯。
    陳東達(1991),《台灣山地籍立法委員暨省議員之問政內容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陳陸輝等譯(2008)(Herbert Asher著),《解讀民意調查》,台北:五南。
    曾濟群(2001),《國會立法與程序》,台北:臺灣書店。
    許禎元(1992),《增額立委質詢與臺灣地區之政治發展》,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1997),《政治研究方法與統計:SPSS for Windows的實例操作》,台北:
    五南。
    許劍英(2004),《立法審查-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梁麗荺(1993),〈我國立法委員對大陸政策專案質詢之內容分析-第一屆第八十五會期至九十會期〉,《立法院院聞》,21卷10期,頁50-61。
    盛杏湲(2000),〈國會議員的代表行為:研究方法的探討〉,收於:謝復生、盛杏湲編,《政治學的範圍與方法》,台北:五南。
    程長志(1996),〈中華民國發展與軍人角色〉,收於:《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治作戰學校軍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政治部政治研究所編印。
    彭大年主編(2007),《眷戀—陸軍眷村》,台北:國防部辦公室。
    游盈龍(1996),《民意與臺灣政治變遷:1990年代臺灣民意與選舉政治的解析》,台北:月旦。
    黃秀端、何嵩婷(2004),〈黨團協商與國會立法:第五屆的立法院分析〉,《政治科學論叢》,34期,頁1-44。
    黃振家、宗靜萍等譯(2007)(Roger D. Wimmer, Joseph R. Dominick合著),《大眾媒體研究導論》,台北:湯姆生。
    葛永光譯(1987)( Rod Hague著),《「比較政府與政治」導論》,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
    楊鈞池(2001),〈立法院國是論壇改革建議案芻論〉,《國家政策論壇》,1卷1期,頁113-115。
    楊日青(1995),〈立法院質詢制度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70期,頁67-100。
    楊志弘、莫季雍譯(1988)(Denis McQuail & Sven Windahl著),《傳播模式》,台北:正中。
    楊泰順(2001),《被誤解的國會》,台北:希代。
    楊婉瑩、陳采葳(2004),〈國會改革風潮下黨團協商制度之轉變與評估〉,《東吳政治學報》,19期,頁111-150。
    楊孝濚(1979),《傳播社會學》,台北:臺灣商務。
    ----------(1989),〈內容分析〉,收於:楊國樞等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北
    市:東華。
    ———(1993),《社會統計學》,台北:黎明 。
    ———(1994),《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台北:三民。
    楊志恆(1996)〈國家安全戰略之整合與發展〉,《國家政策雙周刊》,139期,頁2-5。
    張恭啟、于嘉雲譯(1989)(R. Keesing著),《人類學緒論》,台北:巨流。
    張君玫譯(1996)(Jonathan H. Turner著),《社會學:概念與應用》,台北:巨流。
    張旭成(1994,2月8日)。認識與研究聯合國。自立早報,第二版。
    ---------(2003,1月22日)。台灣應發展攻擊性的武器。台灣日報,第九版。
    張仁敦(1984),《我國立法委員勞工問題質詢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張春興(1989),〈撰寫研究報告〉,收於:楊國樞等著,《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下)》,台北:東華。
    葉明德譯(1987)( Marshall Mcluhan著),《傳播工具新論》,台北:巨流。
    虞立莉、施家順(2006),〈關懷倫理與軍隊士氣—被遺忘的軍隊之情〉,收於:《國軍軍事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政治系。
    蔡秀芳(2001),《立法委員對於行政院體育委員會質詢問題之研究─以第三屆第四會期至第四屆第四會期為例》,國立體育學院體育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蔡達棠、余元傑(1995),〈立法院臨時提案種類與執行之分析〉,《立法院院聞》,23卷11期,頁40-62。
    蔡忠達(2004),〈軍人福利施行現況暨未來發展〉,收於:《軍事社會科學的功能與運用(下)》,台北:政戰學校。
    鄧榮坤、邱傑編著(2007),《竹籬笆的記憶與保存:眷村文化之搶救與保留》,桃園:桃園縣文化局。
    劉炳華(1995),《經理大台灣》,台北:稻香。
    劉淑惠(1994),〈建立合理可行的總質詢制度〉,《國家政策雙周刊》,81期,頁14。
    劉嶽雲(2001),《政治理論與方法論》,台北:五南。
    歐陽翠鳳(1992),《立法委員質詢婦女問題之研究-五十一至八十四會期立法院公報之內容分析》,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魏鏞(1993),《社會科學的性質及發展趨勢》,北市:台灣商務。
    營志宏(2009),《營志宏評論》,台北:海峽。
    蕭全政(1994),《政治與經濟的整合》,台北:桂冠。
    蕭新煌(1984),〈立法委員與臺灣的農業問題和農業政策-立法委員農業質詢的內容分析1953-1982〉,《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7期,頁57-94。
    蕯孟武(1968),《政治學》,北市:自刊本(三民經銷)。
    韓健豪(1990),《「黨外」立法委員質詢內容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
    羅傳賢(2004),《國會與立法技術》,台北:五南。
    ----------(2005),《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
    羅國俊(1985),〈認知差距從何而來?-立法院質詢風波及其他〉,《聯合月刊》,52期,頁24-25。
    蘇進強(1995),《臺海安全與國防改革》,台北:業強。
    --------- (2003),《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
    顧崇廉(2003),《國防買單知多少》,台北:天下。
    ───(2004),《預約和平》,台北:天下。
    顧忠華(2007,12月21日)。不要叫我外省人。自由時報,A21。

    二、英文書籍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Y:Free Press.
    Holsti, Ole R.(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 Addison Wesley.
    Kerlinger, F. N.(1992). Foundation of Behavioral Research, 3rd. ed., Har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

    三、網路資源
    陳新民(2001),〈從法制面論軍政軍令一元化可能之衝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18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