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釋明悟
VUONG,PHAM VAN
論文名稱: 越南陳朝慧忠上士禪學思想研究--和儒、道之關涉
指導教授: 陳登武
Chen, Den-W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6
中文關鍵詞: 三教慧忠上士越南禪宗陳朝竹林禪派禪學禪詩詩學語錄
英文關鍵詞: Three teaching, Tue Trung, Vietnamese Zen, Tran Dynasty, Zhulin Zen School, Zen study, Zen poems (Poems of Meditation), Portics, Od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2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慧忠上士(1230-1291),俗名陳嵩,號興寧王,是越南陳朝
    (1225-1400)的皇族。除了皇族身分,他也是著名的大禪師,其為
    「竹林禪派」創祖陳仁宗(1258-1308)的老師,陳仁宗受到慧忠上士
    很大的影響。所以慧忠上士在「竹林禪派」的影響力頗大。而且「竹
    林禪派」以唐代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為主,提倡佛、儒、道結合,
    以老子的「道」、莊子的「逍遙遊」與孔子的「中庸」來宣揚佛法不
    離世間法。
    本論文以慧忠的禪學思想也吸收了中國禪學的思想,受到六祖
    惠能的「佛性論」之影響,特別受到在宋代禪學「十牛圖」、大慧宗
    杲禪師的禪法之影響。慧忠上士思想受到佛教、道教、儒教的影響為
    主要研究對象。所根據的主要資料是在《陳朝慧忠上士語錄》中,進
    一步以探討、考察、綜合、分析、對比等方法找出慧忠上士禪學思想
    和儒、道之關涉。慧忠上士的本體論方面即自性空,而對於心的觀念
    慧忠認爲心與佛一同也是自性空的。在解脫論方面,從自性空出發,
    慧忠上士理解人生生死的問題、解脫在世間的煩濁之方法,即是破執
    的方法。慧忠上士禪學思想中也受到道教思想的影響,有關禪學與老
    莊的結合有三個方面:和光同塵思想、無所待和隨緣隨俗、說明老莊
    思想對慧忠修行法門的影響,造成一位特殊的禪學家。另外,慧忠上
    士是佛教徒,不只是受到佛教的影響,還受到比較深刻的漢字教育與
    儒教影響。所以慧忠上士在生活上表現儒家精神的風格面向,特別是
    用處世哲學的精神。慧忠上士在佛、儒教的思想調和過程中,帶給人
    們在生活中有一個美好的理想:一邊盡力幫皇帝完成治國安民、立功
    救國的任務,然後當任務圓滿時,就回歸休息向心到佛門的安樂。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與價值 2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論文章節架構 12 第四節 論文的研究方法及其研究限制 14 第二章 越南佛教之傳入與發展(初期至陳朝) 16 第一節 佛教傳入越南的過程(初期到十三世紀) 16 第二節 陳朝的十三世紀概況 32 第三節 小結 47 第三章 慧忠上士著作與佛儒思想的融通 49 第一節 佛教與儒教結合的過程 49 第二節 生命歷程與處世哲學 55 第三節 佛儒思想的融通 74 第四節 小結 90 第四章 慧忠上士禪學思想和道家之關涉 92 第一節 慧忠上士的禪學思想 92 第二節 慧忠上士思想中的禪宗與老莊結合 124 第三節 小結 150 第五章 結論 151 參考書目 156 附錄 《陳朝慧忠上士語錄》 167

    參考書目
    一、古典文獻
    (一)中文
    (南朝宋)范嘩,《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7。
    (梁)僧祐撰,《出三藏記集》,又稱《僧佑錄》,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五冊No.2145,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梁)僧祐撰,《弘明集》,收於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二冊No.2102,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梁)慧皎撰,《高僧傳》,收於大正藏CBETAT50No.2059卷1,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臺北:新文豐,1995。
    (唐)道宣,《大唐内典錄》,臺北:新文豐,1995。
    (唐)道宣,《讀高僧傳》,臺北:新文豐,1995。
    (唐)義淨撰,《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收於大藏經。第五十一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金),王重陽著,白如祥輯校,《王重陽集》,濟南:齊魯書社,2005。
    (宋)普濟、宋刊本作慧明撰,《五燈會元》,臺北:新文豐,1997。
    (元)念常撰,《佛祖歷代通載》,收於大藏經。第四十九冊,臺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3。
    (明)宋濂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
    (明)王世貞撰,《安南傳》,臺北:廣文書局,1969。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5。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2000。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孝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2000。
    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北京:中華書局,1988。
    袾宏輯、弘贊註,《沙彌律儀要略增註》卷下,卍新纂續藏經第六十冊No.1118。
    德異撰,《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No.2008。
    道原撰,《景德傳燈錄》卷3,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一冊No.2076。
    聖者龍樹造,《大智度論》,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二十五冊No.1509。
    《中阿含經》,〈小空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一冊No.26。
    (二)越南漢文
    (陳)法螺篇,《竹林慧忠上士語錄》,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1923,比丘慧源重刊正和四年1683。
    (陳)陳仁宗著,《居塵樂道賦》,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永嚴寺藏板,保大7年1932年刻印。
    (陳)陳仁宗著,《得趣林泉成道歌》,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
    (陳)釋法螺著,《詠華安賦》,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
    (陳)釋慧仁刊定,《禪宗本行》,河内:漢喃院圖書館編號AB.562,阮朝1812年真源慧燈刻印。
    (陳)陳朝史官黎文休、黎朝史官吳士蓮等撰修,《大越史記全書》,河内:社會科學出版,1993。
    吳士連等撰,陳荊和編校《校合本.大越史記全書》,東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附屬東洋學文獻中心刊行委員會發行,1984。
    (後黎)沙門性廣釋條條重訂,《三祖實錄》,河内:漢喃院圖書館,後黎景興二十六年1765年出版。
    (後黎)沙門性廣釋條條,《越國安子山竹林諸祖聖燈錄》,河内:漢喃院圖書館A.2767,黎朝永盛十一年1715出版。
    阮朝國史館,《欽定越史通鑑綱目》,卷1,河內:教育出版社,1998.
    福田和尚,《禪苑傳燈錄》,漢喃研究院,VHV.9.

    二、近人著作
    (一)中,日、法文著作
    1、專書
    王文顏著,《佛典重譯經研究與考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
    方東美,《中國大乘佛學》,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6。
    印順,《淨土與禪》,臺北,正聞出版社,1978。
    印順,《空之探究》,臺北:正聞出版社,1992。
    侯傳文著,《佛經的文學性解讀》,臺北:慧明文化出版社,2002。
    星雲大師,《禪學與淨土》,臺北:香海文化出版,2006。
    高明士主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儒學思想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3。
    高明士主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政治法制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2003。
    高明士,〈從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形成論今日因應之道〉,《東亞傳統教育與法文化》,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
    道瑞良秀,《佛教與儒家倫理》,臺北:中華佛教文獻編撰社,1988年。
    張曼濤主編、釋聖嚴,〈東南亞佛教研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
    張恩富著,《道家簡史》,北京:華齡出版社,2005。
    野上俊靜等著、釋聖嚴譯,《中國佛教史概説》,臺北市:臺灣商務,1993。
    陳登武,《從人間世到幽冥界-唐代的法制、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7。
    陳登武,《地獄、法制。人間秩序-中古中國宗教、社會與國家》,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9。
    陳慶浩、鄭阿財等編,《越南漢文小說叢刊》第二輯,臺灣學生書局,1992。
    傳佩榮,《解讀莊子》,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社,2002。
    傳佩榮,《究竟真實》,臺北:天下遠見出版社,2006。
    蔣義斌,《宋代儒釋調和論及排佛論之演進──王安石之融通儒釋及程朱學派之排佛反王》,臺北:商務,1997。
    謝冰瑩等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市:三民出版社,1999。
    劉大杰著,《中國文學發展史》(中),臺北:華正出版社,2004。
    錢發平著,《儒家簡史》,北京:華齡出版社,2005。
    Jean Filliozal,《阿育王與佛教發展史》,西貢:外文出版公司,1959。(Jean Filliozal <Presence du Bouddhisme,Asoka et L’Expansion Bouddhique>, Sai Gon, nam 1959。)
    Larousse,《全球地域之地圖》,(巴黎:Edition,1972年)。
    D.T.Suzuki、竹天越譯,《禪論》,胡志明市:綜合出版社,2006。
    2、論文
    王鼎興,〈牛頭法融禪學思想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阮氏釵,〈從原始佛教的因果業報到六道輪回的成立〉,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阮福德,〈中國惠能與越南竹林派禪學思想與修習方法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
    阮氏垂玲,〈越南竹林禪派初祖陳欽(仁宗)之禪學思想研究〉,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阮氏荷安,〈越南陳朝慧忠上士之禪學思想研究〉,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阮福心,〈越南陳朝佛教《入世精神》之思想研究〉,桃園:私立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
    武春白楊,〈越南陳朝慧忠上士的詩文及其思想〉,南頭: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係碩士論文,2012。
    黎玉山,〈越南陳朝竹林禪派之研究〉,桃園: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6。
    釋明光,〈太虛大師的唯識思想初探〉,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釋有晃,〈元代中鋒明本之研究〉,臺北:佛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釋圓雅,〈越南陳仁宗與竹林禪派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釋行心,〈中國臨濟禪系在越南的傳承與流變〉,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釋廣林撰,〈越南陳朝竹林禪派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7。
    釋行願,〈中國禪學的流衍--越南竹林大士(陳仁宗)的禪學思想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9。
    釋明正,〈越南阮代《發話國語經》漢喃字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3、期刊論文
    王開府,〈活在當下----惠能的圓頓禪法〉,《師大校刊》第 323期,2001年12月,頁40-48。
    古正美,〈梁武帝的彌勒佛王形象〉,《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2輯,2006年,頁28-47。
    李則芬,〈菩薩皇帝梁武蕭衍〉,《東方雜誌》第19卷第6期,1985年,頁26-33。
    李曉虹,〈從「三教同源」看梁武帝之政治理念〉,《普們學報》第42期,2007年11月,頁33-47。
    李開濟,〈「牧牛禪」的省思〉,《哲學與文化》第414期,2008年11月,頁43-56。
    妙日法師,〈道安格義佛教思想述評〉,《普門學報 》,第5期,2001年9月,頁163-193。
    周大興,〈即色與遊玄——支遁佛教玄學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24期,2004年3月,頁183-215。
    周伯戡,〈慧遠「沙門不敬王者論」的理論基礎〉,《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第九期,1982年,頁67-92。
    林富士,〈略論早期道教與房中術的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2分,2001年,頁233-300。
    林湘華,〈形神論爭與南朝思想-從「神」的三種涵義看南朝的思想課題〉,《鵝湖學誌》第二十六期,2001年6月,頁159-193。
    紀志昌,〈名教與佛教——東晉沙門敬王論議中的「儒」「佛」交涉思維研究〉,《漢學研究》第26卷第2期,2008年6月,頁1-34。
    吳汝鈞 ,〈十牛圖頌所展示的禪的實踐與終極關懷〉,《中華佛學學報》第4期,1991年7月,頁313-340。
    洪修平,〈儒佛道三教關係與中國佛教的發展〉,《宗教大同》第2期,2003年12月,頁29-53。
    洪順隆,〈梁武帝作品中的「儒佛會通」論〉,《國立編譯館館刊》28卷1期,1999年6月,頁79-104。
    曹仕邦,〈李、陳、黎三朝的越南佛教與政治〉,《新亞學報》第10卷1期,1973年7月,頁337-428。
    曹仕邦,〈談自己涉足越南佛教史的曲折過程〉,《海潮音》第9卷3期,2012年12月,頁9-14。
    許文堂,〈當代越南佛教的政治參與〉,《臺灣東南亞學刊》第9卷2期,2012年10月,頁57-107。
    陳文,〈試論明朝在交阯郡的文教政策及其影響〉,《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期,2008年,頁30~39。
    康樂,〈沙門不敬王者論——「不為不恭敬人說法戒」及相關諸問題〉,《新史學》第7卷第3期,1996年9月,頁1-48。
    夏金華,〈論説一切有部「實有」觀念對慧遠思想的影響〉,《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39卷1期,2007年1月,頁49-54。
    聶士全,〈佛教釋經家對儒道思想的簡別〉,《宗教學研究》第6期,2006年6月,頁188-191。
    魏月萍,〈三教交涉的詮釋法則難題--評徐聖心著,《青天無處不同霞—明末清初三教會通管窺》(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0年)〉,《東吳哲學學報》第25期,2012年2月,頁111-122。
    劉學智,〈簡論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學的地位和作用〉,《哲學與文化》29卷6期,2002年6月,頁552-561。
    劉梁劍,〈《逍遙遊》向郭義與支遁義勘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第42卷第3期,2010年5月,頁26-34。
    (二)越南人著作
    1、專書
    丁嘉慶主編Đinh Gia Khánh,《越南文學總集Tổng tập văn học Việt Nam 》,河内:文學出版社,1998.
    阮惠芝Nguyễn Huệ Chi,《李陳詩文 Thơ Văn Lý Trần》卷二,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阮刻院Nguyễn Khắc Viện,<越南佛教史>,《越南長史Trường sử Việt Nam》,河内:世界出版社,2004。
    阮郎(即一行禪師)Nguyễn Lang ( Thích nhất Hạnh):《越南佛教史論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luận》,三集,河内:文學出版社,1979。
    阮才書著Nguyễn Tài Thư,《越南歷史思想問題探討Bàn về vấn đề Lịch sử Tư tưởng Việt Nam 》,河内:哲學雜誌第四期,1984。
    阮燈熟著Nguyễn Đăng Thục,《越南思想史Lịch Sử Tư Tưởng Viê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出版社,1992。
    阮潘光著Nguyễn Phan Quang,《越南歷史從起源至1884年Lịch sử Việt Nam Từ khởi Nguyên đến năm 1884 》,胡志明市:胡志明出版社,2000。
    阮雄厚著Nguyễn Hùng Hậu,《越南竹林禪學思想略考Lược thảo Tư tưởng Thiền Trúc lâm Việt Nam 》,河内:國家科學社會人文大學出版,1997。
    阮雄厚著Nguyễn Hùng Hậu,《越南佛教哲學大綱Đại cương Triết học Phật giáo Việt Nam 》,河内:國家科學社會人文大學出版,2000。
    阮文快撰Nguyễn văn Khoái,《李陳文詩教程Giáo trình Văn Thơ Lý Trần》,河内:河内國家大學出版社,1999。
    阮范雄Nguyễn Phạm Hùng,《禪詩的歷史議題與藝術思想Tư tưởng nghệ thuật và lịch sử Thơ Thiền》,河內:國家大學出版社,1998年.
    阮氏芳之Nguyễn thị Phương Chi,《陳朝社會經濟Kinh tế xã hội thời Trần》,河内:教育出版社,2009.
    阮維馨著Nguyễn Duy Hinh,《越南佛教思想Tư tưởng Phật giáo Việt nam》,河內:文學出版社,1999。
    阮唯馨Nguyễn Duy Hinh ,《慧忠,人士-上士-詩人Tuệ Trung Nhân sĩ- Thượng sĩ- Thi sĩ》,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何文書主編Hà văn Thư,《越南歷史年表綱要Niên biểu Cương yếu Lịch sử Việt Nam》,河内:文化通訊出版社,2004。
    杜德曉著Đỗ Đức Hiểu,《文學詞典Từ điển Văn học》,河内:世界出版社,2004。
    吳畢素Ngô Tất Tố 《李代文學 Văn học thời Lý》,河内;梅嶺出版社,1942.
    馮友蘭Phùng hữu Lan,黎明英譯Lê minh Anh dịch,《中國哲學歷史 Lịch sử triết học Trung Quốc》第二集,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高輝注譯、陶維英校訂Cao Huy Chú dịch- Đào duy Anh hiệu đính, 《大越史記全書Đại việt sử ký Toàn thư》,河内: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張友敻主編Trương hữu Quýnh,《越南歷史大綱Đại cương Lịch sử Việt Nam》,河内:教育出版社,2004。
    張文鐘Trương văn Chung,《陳代竹林禪派之哲學思想Tư tưởn Triết học của thiền phái Trúc lâm thời Trần》,河內:國家政治出版社,1998年.
    陶維英Đào Duy Anh ,《越南文化史大綱Việt Nam văn hóa sử cương》,胡志明:胡志明市出版社,1992。
    鄧雄Đặng Hùng,《龍興-陳朝的發展之地Long Hưng đất phát nghiệp thời Trần》,河内:通訊文化出版社,2010.
    陳重金著Trần Trọng Kim,《越南史率略Việt Nam Sử Lược》,胡志明市:教育部出版社,1971。
    裴德浄著Bùi Đức Tịnh,《越南文學略考Lược khảo văn học Việt Nam》,胡志明市:文藝出版社,2005。
    楊廣含著Dương quảng Hàm, 《越南文學史要Việt Nam văn học sử yếu》,河内:青年出版社,2005。
    黎測 Lê Trắc,越南翻譯史料委員,《安南志略An Nam chí Lược》,順化:順化大學院,1961。
    黎孟闥Lê Mạnh Thát,《禪苑集英研究Nghiên cứu Thiền Uyển Tập Anh》,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1999。
    黎孟闥Lê Mạnh Thát,《越南佛教史Lịch Sử Phật giáo Việ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市出版社,2001
    釋德業著Thích Đức Nghiệp,《越南佛教Phật giáo Việ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佛教會出版,1995。
    釋德潤著Thích Đức Nhuận,《越南與佛教史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河內:越南哲學院出版社,1996。
    釋密體Thích Mật Thể,《越南佛教史略Việt Nam Phật giáo Sử Lược》,河内:宗教出版社,2004。
    釋清慈Thích Thanh Từ,《越南禪師Thiền Sư Việt Nam》,胡志明市:胡志明市佛教會出版,1992年。
    釋清慈 Thích thanh Từ,《慧忠上士語錄講解 Tuệ Trung Thượng sĩ ngữ lục giảng giải》,胡志明:常照禪院出版社,1996年。
    社會科學院、漢喃研究中心,《慧忠上士與越南禪宗Tuệ Trung Thượng Sĩ với Thiền tông Việt nam》,峴港:峴港出版社,2000年。
    2、論文
    阮氏清鐘,〈慧忠上士詩歌之研究〉,河内:河内師範大學語文系碩士論文,2003。
    阮氏芳之,〈陳朝的田莊,采邑〉,河内:歷史研究院,博士論文,1995。
    阮氏玄莊,〈民族歷史中的慧忠上士〉,河内: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士論文,2012。
    吳德壽,〈漢喃文獻的諱字之研究〉,河内:人文社會科學中心,碩士論文,1995.
    武氏海燕,〈慧忠上士文學創作中的宗教要素與審美要素之關係〉,河内:人文與科學社會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陳氏秋賢,〈慧忠上士在越南禪詩中的地位〉,胡志明市:師範大學語文系碩士論文,2009。
    釋明正,〈越南河内地區佛經用本刻版現存作品之研究〉,河内:佛學院畢業論文,2002。
    3、期刊論文
    阮德面,〈慧忠上士禪學中的打破觀點〉,《宗教研究雜誌》第76期,2009年10月,頁30-36。
    阮長生,〈慧忠上士思想中的禪學與老莊思想之結合〉,收網址:http://nguyentruongsinh.wordpress.com/2012/09/10/ket-hop-tu-tuong-thien-lao-trang-trong-tu-tuong-tue-trung-thuong-si/。(2013/11/16)
    阮公理,〈李陳佛教文學中的儒、佛、道教思想融合精神〉,《漢喃雜誌》第二期,2002年,頁3-11。
    阮公理,〈越南儒學的思考〉,《漢喃雜誌》第5期,2013年11月,頁3-13。
    阮金山,〈陳仁宗的入世禪學精神之原始哲學〉,《匡越雜誌》第六期,2009年4月,頁40-47。
    阮才書,〈陳仁宗佛教思想中的入世傾向〉,《宗教研雜誌》第77期,2009年11月,頁13-21。
    阮雄厚,〈越南佛教的特徵〉,《宗教研雜誌》第10期,2001年4月,頁40-45。
    阮才書,〈三教同源是東亞國家中的思想現象〉,《漢喃雜誌》第3期,1999年,頁11-17。
    阮惠芝,〈陳嵩,李陳禪詩的奇特面孔〉,《文學雜誌》,第4期(1977年),頁127。
    梅清海,〈中國的三教同源〉,《宗教研雜誌》第75期,2009年9月,頁45-67。
    高自清,〈儒教與越南歷史〉,《漢喃雜誌》第1期,2005年,頁27-32。
    藩登日,〈十三世紀竹林禪宗與大越文化對國家保護的事業〉,《宗教研雜誌》第10期,2001年4月,頁45-50。

    (三)其他
    《CBETA電子佛典集成》,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09年。
    《大藏經》,第五十五冊(目部全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3年。
    《佛光大辭典》,(索引、上中下),慈怡主編,高雄縣:佛光出版社,1988年。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主編,臺北:天華出版社,1986年。教育詞典教育部國語辭典,http://www.spps.tp.edu.tw/dict.htm。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