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曾義舜 |
---|---|
論文名稱: |
台灣北區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運用特殊教育資源與需求之調查研究 Utilization and Needs of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by Junior-High Regular Class Teacher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Area |
指導教授: | 杜正治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6 |
畢業學年度: | 9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7 |
中文關鍵詞: | 特殊教育資源 、特教班 |
英文關鍵詞: | Speci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Related Service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2 下載:4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北區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運用特殊教育資源現況與需求,及其在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台灣北區包含:台北縣、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等五縣市國民中學普通班級之融合教育班教師,共寄出320 份問卷,有效樣本297份。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處理。根據本研究的結果,可以歸納以下結論:
在行政資源運用上, 結果顯示教師有高度運用及高度需求; 在專業團隊資源的提供方面, 結果發現教師們亦有高度的需求,然而專業團隊之於學校的協助是否足夠, 則有待商榷。不同專業背景之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在教學及課程方面,對於資源運用及需求均達顯著差異,亦即本科系畢業教師在教學與課程專業可以充分利用所學,因此對於教學與課程專業方面的資源可充分運用並且需求少。然而對於缺少特教專業背景者則反之。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在行政支援及教學與課程專業兩方面,達顯著的差異水準,亦即中大型學校的在這兩方面的需求,低於小型規模的學校。是否設置特教班對於國中普通班教師,在特殊教育資源的運用現況,研究結果顯示均達顯著差異水準。設置有特教班學校之教師運用程度高於未設置者。
關鍵字: 特殊教育資源,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特教班
Utilization and Needs of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by Junior-High Regular Class Teacher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Area
Abstract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both the status and needs of utiliz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by junior-high regular class teachers. Subjects consisted of 297 junior-high regular class teacher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area, including Taipei County, Taipei City, Tao-Yuan County, Hsin-Ju county and Hsin-Ju City. The questionnaire employed in the study was designed by the author.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In terms of uti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achers showed high-level of utilization and needs. In the provision of related resources, teachers showed great needs, of which most were unmet. There indicat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utilization and needs across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teachers in the areas of i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That is, those who had more professional backgrounds demonstrated greater utilization and needs. The size of schools alone also made a difference, meaning small schools showed greater needs than median and large schools. The obtained data also indicated that constitution of self-contained classes could be a factor because those with such classes demonstrated better utilization of special education resources. Other related issues were further discussed.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Junior-High, Regular Class Teachers, Related Services
中文參考文獻
毛連塭、許素彬(1995):情緒/行為異常學生的融合教育。特教新知通訊,2(3),1-2。
立法院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評估小組(1997):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評估報告。台北市: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
王天苗(1990): 特殊教育資源網之建立與運作模式。特殊教育, 35,9 -16 。
王天苗、邱上貞、莊妙芬、鄭麗月、葉瓊華( 1997):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評估報告。台北市: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
王天苗(1994): 啟智工作的省思— 朝向人性化、本土化的發展。特殊教育季刊, 50,5-14。
王天苗(1999):發展遲緩幼兒融合式幼教模式之建立與實施成效研究( 1)。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報告。
王淑霞(2001):國中教育人員對於實施融合教育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江信摑(2001):台中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融合教育的態度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第五科(1999):教師甄試最新規定。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lic.asp?SEL=57
台南市政府(1996):台南市政府(函)中華民國85 年1 月4 日南市教學字第144792 號。
台北市政府(1999):台北市87 學年度辦理特殊教育鑑定、安置、輔導工作報。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lic.asp
曲俊芳(1998):國中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及其教師所遇困難及支援服務需求之研究- - 以兩名腦性麻痺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昆壽(1998): 融合教育的省思。特教新知通訊, 5( 7), 1-4。
吳淑美(1996): 探討「竹師實小特殊特教實驗班第二年實施中重度殘障學生完全包含課程模式( full inclusion) 成效」之實驗研究。新竹: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
吳淑美(1998) :融合式班級設立之要件。特教新知通訊, 4(8),1-2 頁。
李明洋(2000):特教從回歸主流檢視國內的特殊教育制度。小李的特教資訊網站。http://home.pchome.com.tw/education/je12ffery/
李慶良(1995): 美國保障身心障礙學生教育權利的法律基礎。國立台中師範院初等教育研究季刊, 3, 161-179。
李序僧、賴美智、王天苗等編譯(1982):美國特殊教育及復健法規。特殊教育叢書,2 5輯。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沈六(1993) :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型態與理論。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林寶貴譯 (1989):特殊教育新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邱上貞(1999):融合教育問與答。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特殊教育年刊- 迎千禧談特教。191-210 頁。台北: 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邱上真(2002) :特殊教育導論— 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 心理。
姚佩如(2003):國中融合教育實施現況與問題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雪玲(2003):國小普通班融合教師對其教學生態環境滿意度與融合教育態度關係之調查研究-以台中縣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麗瑜(2001) :英國的融合教育。台北: 學富。
許朝信(1999):高屏地區國小教師教室內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1993) :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 文景。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4)。中華民國教育年報。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 1995):中華民國身心障礙教育報告書: 充分就學、適性發展。台北: 教育部。
教育部(1999):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法規彙編。台北: 國立台灣師範教育部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大學特教中心編印,27- 29。
教育部(1999a):「發展與改進特殊教育計畫」--加強身心障礙學生教育。http://spcedu.tkblind.tku.edu.tw/
教育部(1998):「落實學前身心障礙幼童入學年齡向下延至三歲」教改計畫。特教園丁,13(4),1-2。
梁仲容(1998):從融合教育模式建構特殊教育新方向。載於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主編,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三十週年專刊(頁99-115)。臺北: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許天威( 1996): 加拿大的融合教育運動。加拿大研究, 1, 101-128。
郭淑玲(2004):台灣現行融合教育國中普通生與身心障礙生同儕關係之探討。天主教輔仁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
陳綠萍(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支持系統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鈕文英、邱上真、任懷鳴、林淑玲、莊竣博(2000):國小階段實施融合教育可行模式之研究。臺北:教育部。
鈕文英( 2002): 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特教園丁, 18(2), 7~8。
黃惠如、何立博(2002) :中美英三國融合教育實施之比較— 從早期療育之觀點談起。兒童福利期刊, 2, 35-58。
黃瑛綺(2002):國小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惠君(2001) :融合教育指標及其特殊教育績效之探討— 以智障學生為例。國立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鄒啟蓉(民87):台北市啟智幼兒班回歸主流實施現況與相關問題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6,151-169。
甄炳炫(2004):推動學校本位觀點之融合教育模式: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到建構模式。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劉博允(2000):臺灣與美國融合教育政策之比較研究。國立暨南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文龍(2002):台中縣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富(1998) :融合教育教育下教師與家長所面臨之問題及其啟示。教師之友,39, 2。
蔡明富(1999) :從融合教育趨勢探討其對普通教育的啟發。菁莪,10(4), 36-43。
蔡文標(民8 7):臺灣地區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源分配公平。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
蔡實(2002):台北市國民小學融合教育政策執行現況及其相關配合措施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昆瀛(2000): 談學校融合教育之相關法規與配套措施。國教新知, 47(2), 12-17。
蔡文標(1997)臺灣地區國民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麗月(1999):從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談學校行政的配合。特教新知通訊,6(1),1-4。
黎慧欣(民85):國民教育階段教師與學生家長對融合教育的認知與態度調查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政隆(1998):完全融合教育模式之源流與意義,國教輔導,37(3),2-7。
謝秀霞(2002):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支持系統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梅菁(1999):學前融合教育實施之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2:381-395。
鍾素香(2000) :美國對「最少限制環境」理念的發展與實踐。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 2(1), 143-153。
林寶貴 編(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頁335-360)。臺北:心理出版社。
蘇燕華(2000) :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 國小普通教師的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饒敏(1996):台北市國民中學普通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回歸主流的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參考文獻
Blackhurst A. E.& Berdine W. H. (1993). A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 . New York: HaperCollins College.
Lipsky, D. K. &Gartner, A.(1997). Inclusion and School reform: Transforming Amecrican’s classroom. Baltimore. MD: Paul H.BrooksPublishing Co.
Forest, M.,& Pearpoint, J.(1991). Two roads: Exclusion orInclusion. Development Disabilities Bulletin, 19(1),1-11.
Heffernan,R.(1993). Serving students with disablities ungeneral education: The partnership. Unpublished education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an Diego State, California.
Hallahan,D. P. Kauffman, J. M.(1994).Exceptional Children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education.Boston: Allyn& Bacon.
Odom, S. L., Peck C. A., Hanson M., Beckman P., Kaiser A. P., Brow W. H. ,Horn E., Schwartz I.S. (2002). Inclusion at the Present Level : An Ecological System Analysis. Early Children Research Institutive on Inclusion. Retrieved July 20,2002, from the world wild web: http: //www.newhorizons /org/
Reynold s , C . R . , & M a n n , L .(E d s .)(1 9 8 7). Encyclopedia of special education :A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handicapped and other exceptional children and adults . New York:JohnWiley & Sons .
Sailor, W., Gee, k., & Karasoff, P (1996). School restructuring and full inclusion. In M. Snell (ED.), Systematic instruction of students withsevere handicaps (4th ed., pp.1-82). Columbus, OH: Charles MerrillPublishing Co.
Staub, D., & Peck, C. A. (1995). What are the outcomes for nondisabled students ?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2(4) , 36-40.
Skrtic,T.M.,& Sailor,W.(1996).School-link service integration: Crisis & opportunity in the transition to post modern societ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17(5),271-283.
Stainback W. & Stainback S. (1984). A rational for the merger of special and regulareducation. Exceptional Children, 51(2), 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