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欣喬 Huang,Sin-Ciao |
---|---|
論文名稱: |
IBDP中文A概念爲本教學設計:以三毛《撒哈拉歲月》為例 The IBDP Language A Concept-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A Case Study of San Mao's The Sahara years |
指導教授: | 蔡雅薰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81 |
中文關鍵詞: | 概念 、概念為本 、國際文憑 、IBDP語言A 、語言與文學 、教學設計 |
英文關鍵詞: | Concept, Concept-based Teaching, IB Diploma Programme, Language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structional Design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78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73 下載:9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概念的學習在理解知識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作用,國際文憑組織(IBO)重視概念為本的教學,在其四個教育項目中皆強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本文探究概念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及國際文憑(IB)中的概念教學,聚焦於國際文憑大學預科項目(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的課程設計。
本研究將應用概念為本的教學模式,以其所提出的教學步驟與技巧及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的課程設計原則,發展出概念教學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評鑑表,並以三毛《撒哈拉歲月》作為IBDP語言A的教學文本,設計《撒哈拉歲月》課程。在課程設計完成後,邀請專家學者利用「概念教學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評鑑表」進行評估,最後分析專家學者的建議,反思教學設計的過程,統整職前教育之IBDP中文教師在設計概念為本教學於IBDP語言A語言與文學課程時,如何建構語言與文學課程設計的模式。
Concept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cognitive process. The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BO) values concept-based teaching and emphasizes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 all IB programm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oncept-based teaching model and conceptual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focusing on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 (IBDP) Language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urse.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applicate Concept-based Teaching model and the IBDP Language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urriculum Design Principles, designing an Evaluation Form. Then, using San Mao's "Sahara Years" as the teaching text to complete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After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experts are invited to use the Evaluation Form for evaluation. Finally,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suggestions of experts, reflect on the proces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integrate how to constructing a curriculum when pre-service IBDP Chinese teachers designing concept-based instruction in the IBDP Language A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urse.
一、中文書籍
三毛(2011)。撒哈拉歲月。臺北:皇冠。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1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李宏鎰(譯)(2017)。認知心理學(原作者:R.J. Sternberg, K. Sternberg)。臺北市:雙葉。
禹慧靈(2013)。國際文憑組織大學預科項目中文A語言與文學課程指導。香港:三聯。
陳豐祥(2009)。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育,15,1-54。
國立臺灣文學館(主編)(2016)。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89冊)。台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
葉乃嘉(2006)。研究方法的第一本書。臺北市:五南。
劉恆昌(譯)(2018)。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原作者:H. L. Erickson., L. A. Lanning., R. French)。新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2017)
蔡雅薰、余信賢(2019)。IB國際文憑與中文教學綜論。臺北:新學林。
二、中文期刊
王開府(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263-296。
王秋萍(2014)。談「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教育研究月刊,247,118-132。
王秋萍(2016)。國際文憑課程是臺灣教改的解藥嗎?。教育研究月刊,270,101-113。
王麗雲(2015)。國際高中文憑學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8卷,3,125-155。
溫宥基、郭昭佑。國際文憑(IB)課程內涵與成效初探-以Diploma Programme(DP)為例。中等教育第69卷,4,69-73。
蔡雅薰(2016)。從IB國際文憑教育探究全球視角的國際華語文教學新變。華文世界,120,101-109。
謝奇懿、陳薈宇(2018)〈IBDP中文A「語言與文學」與台灣高中國文課程之參照研究──以質性分析為主。應華學報,12,52-89。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1).語言A:文學指南. Cardiff, UK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3). 什麼是國際文憑教育. Cardiff, UK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4). 中學項目從原則到實踐. Cardiff, UK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4). 中學項目語言與文學指南. Cardiff, UK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5). 語言A:語言與文學指南. Cardiff, UK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6).大學預科項目中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Cardiff, UK.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9). 語言A:文學指南. Cardiff, UK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9). 語言A:語言與文學指南. Cardiff, UK
三、中文學位論文
李志成(2016)。義大國際高級中學實施國際文憑課程策略演化歷程之研究(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李妙芸(2017)。IB-MYP語言與文學課程評量系統初探─以十年級台灣文學單元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旻臻(2019)。美國AP中文考試和IBDP語言:B口說測試之中文圖文轉述能力教學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盈臻(2017)。IBDP中文A語言與文學之課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慈薇(2018)。IBDP語言B普通課程之飲食文化課程設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薈宇(2019)。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語言(中文)A寫作能力之外部評估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貞琪(2019)。國際文憑IBDP中文B -聆聽與閱讀理解課程設計與實施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許羚琬(2012)。國際學校裡的IBDP 與AP 華語習得規劃之比較—以高雄美國學校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管海玲(2019)。全人教育在國際文憑課程中實踐--美國高中視角(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聖德(2017)。高中實施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語文A:語言與文學課程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秀鳳(2019)。融入IB-PYP探究理念之《Hello,華語!Starter》幼兒教材發展(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士軒(2019)。國際文憑組織大學預科項目中文 A 課程與臺灣高級中等學校國語文課程比較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私立東吳大學,臺北市。
四、英文文獻
Bloom, B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Boston, Massachusetts, USA: Allyn and Bacon.
Bullock, K. (2011).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learner profile: Literature review.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Erickson, H. L. (2013). Concept 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B Position Paper.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09). Diploma programme: From principles into practice.
Anderson, LW and Krathwohl, DR. 2001. A Taxonomy for teaching, learn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New York, USA. Addison Wesley Longman.
Kaufman, T. E. & Grimm, E. D. (2013). The transparent teacher: Taking charge of your instruction with peer-collected classroom data. San Francisco, CA: John Wiley & Sons, Inc.
五、網路資源
國際文憑組織https://www.ibo.org/
國際文憑組織參與學校現況https://www.ibo.org/programmes/find-an-ib-school/
國際文憑組織指定閱讀書單https://ibpublishing.ibo.org/prl/?lang=en
國際文憑組織課程介紹https://www.ibo.org/program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