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淑玲
Shu-Ling Huang
論文名稱: 地方觀光產業影視體驗行銷之研究-以電影《海角七號》為例
The Research of Local Tourism Industry on Film Experiential Marketing: Case Study of Cape No. 7
指導教授: 胡光夏
Hu, Guang-Shias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2
中文關鍵詞: 體驗行銷影視旅遊海角七號觀光意象
英文關鍵詞: Experiential Marketing, Film Tourism, Cape No. 7, Tourism Imag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9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美國影集、日劇及韓劇等各國影片廣泛在台播放,生動劇情深深打動影迷,其中韓國政府近年積極扶植文化產業,其中政策便是鼓勵影劇發展,而韓劇在台的播映,亦引起國人至韓觀光之熱潮,韓國政府更發展出以韓劇為主題的觀光行程,戲劇不只帶動演藝事業蓬勃發展,也帶動起地方觀光產業。

    而國片《海角七號》不僅創下5.2億票房,且炒熱屏東縣車城、恆春、墾丁一帶的旅遊景點,引發消費者想親身體驗電影拍攝場景。雖然電影《海角七號》原意並非誘使消費者去參觀此地,但卻增強了消費者對電影中該地方的認識,提高觀光吸引力和收益性。

    本研究透過質化研究中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方法蒐集資料,以瞭解消費者親身至電影《海角七號》拍攝場景體驗的實況、地方政府與鄉鎮公所如何藉由電影《海角七號》體驗人潮發展觀光策略、當地居民對於電影《海角七號》體驗人潮的感受。

    研究發現影視媒體確實會影響地方觀光發展,增加地方經濟效益。消費者體驗電影拍攝場景大多以恆春鎮為主,且實際體驗與電影場景有明顯落差,再訪的意願不強;地方政府與鄉鎮公所在推廣觀光上,認為影視媒體所造成的效益比過往還更具效果,且締造淡季期間的觀光熱潮;當地居民對於影視媒體所產生的觀光熱潮是持樂觀的態度,並希望地方政府能維持這波觀光效應。由研究結果顯示影視媒體具有吸引地方觀光的宣傳效果,未來地方政府可與影視媒體合作推廣觀光,且可為影視媒體作再度行銷,如拍攝景點的介紹與相關影視商品的販售等。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8 第三節 研究範圍…………………………………………………………………11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體驗行銷的理論…………………………………………………………23 第二節 地方觀光產業相關概念…………………………………………………38 第三節 國內相關研究……………………………………………………………5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深度訪談法………………………………………………………………60 第二節 訪談對象與訪談題綱……………………………………………………63 第四章 資料分析 第一節 屏東縣政府與鄉鎮公所觀光發展相關計畫……………………………70 第二節 電影《海角七號》拍攝景點……………………………………………89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分析 第一節 消費者體驗之分析………………………………………………………106 第二節 當地居民對觀光發展之態度……………………………………………129 第三節 屏東縣政府與鄉鎮公所觀光之發展……………………………………153 第四節 小結………………………………………………………………………19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20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209 參考文獻…………………………………………………………………………213 附錄 一、屏東縣半島系統觀光遊憩區淡季期間觀光客人次比較…………………222 二、電影《海角七號》主要角色………………………………………………225 三、觀光拔尖領航方案…………………………………………………………227 四、半島解說員統一收費表……………………………………………………229 五、屏東縣恆春半島解說協會解說員統一收費標準…………………………231

    一、中文
    王鳳生(1998)。〈體驗經濟時代創造體驗〉,《卓越雜誌》,l71:16。
    台灣商會聯合資訊網(2007)。〈恆春半島觀光客倍增產業聯盟改選,張積光榮退,郭子義續掌大旗〉,取自http://www.tcoc.com.tw/(A(M0o_LbTDyQEkAAAANjQwZTM5OTktZTQ2ZS00Y2Y1LTk2YTgtYjAzMDZmZTZkYmFidj403lopveRBc2jfZsDOcLfAucA1)S(3hgr3h254joj2045rfevw555))/is/dotnet/showarticle.aspx?ID=35580
    台灣電影網(2008年12月11日)。〈國產影片、港陸影片暨其他外片獲准演執照數歷史統計(1999-2008/11)〉。上網日期:2008年12月18日,取自http://movie.gio.gov.tw/ct.asp?xItem=132&ctNode=265&mp=1
    白蕙捷(2007)。《電影觀賞者之目的地熟悉度、目的地意象與旅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auser/b/wpage/forepart/all.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7)。《95年觀光年報》。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2008)。〈2007年歷年國人國內旅行按性別及年齡分〉,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交通部觀光局(2008)。〈中華民國9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交通部觀光局(2008)。〈重要觀光景點建設中程計劃(97年-100年)〉,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File/200807/plan_97_100.doc
    交通部觀光局(2009)。〈觀光政策及施政〉,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indexc.asp
    伊駿譯(2007)。《現代觀光─綜合論述與分析》,台北:鼎茂。
    何瑞珠(2008年12月24日)。〈2008台灣電影票房〉,取自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515
    吳思華(2004)。〈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上)〉,《典藏今藝術》,136:114-117。
    吳思華、楊燕枝(2005)。〈文化創意產業的價值創造形塑之初探〉,《行銷評論》,2(3):311-335。
    宋耀光(2008年11月19日)。〈海角熱加持 墾丁住房增3成〉,《聯合報》,頁C1版。
    李天鐸(2002)。《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I)》。台北:遠流。
    李哲昌(2008)。〈我想說的話,《海角》幫我講了!〉,《動腦》,391:59-62。
    孟白(2008)。〈「海角七號」的驚奇〉,《交流》,101:67-68。
    林君珍(2003)。《產品置入之廣告研究-以觀光景點置入於台灣偶像劇為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洧楨(2008年11月6日)。〈以影視推展觀光 觀光局行銷台灣景點〉,《經濟日報》,頁E3版。
    林慧淳(2009)。〈跟著《海角七號》遊屏東〉,《康健雜誌》,122:96-98。
    屏東縣政府網站資料(2009)。〈歷史沿革〉,上網日期:2009年4月4日,取自http://www.pthg.gov.tw/CmsShow.aspx?Parm=20061023203732265,20061023193324953,5
    洪恆珠(2003)。《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發展之策略研究---以墾丁風鈴季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所碩士論文。
    紀家民(2006)。《戲劇置入性行銷對於旅遊動機與旅遊資訊搜尋行為影響之分析:以偶像劇場景「綠光小學」為例》。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的如何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4-158。台北:巨流。
    倪再沁(2005)。〈文化創意產業的認識與挑戰〉,《藝術家》,356:334-337。
    凌珮君(2008年12月8日)。〈城市變樣 非電影導演責任〉,《聯合報》,頁C1版。
    孫良蕙(2004)。《慾望城市玩紐約》。台北:時周。
    翁世勳(2006)。《韓劇中的景點置入、角色與消費者-平衡理論》。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禎霞(2008年10月13日)。〈熱炒觀光 光打海角不夠〉,《聯合報》,頁C1版。
    翁禎霞(2008年10月31日)。〈海角七寶拼觀光 屏東縣府撩落去〉,《聯合報》,頁C2版。
    翁禎霞(2008年11月3日)。〈海角效應琉璃珠熱賣 匠師感動〉,〈聯合報〉,頁C2版。
    翁禎霞(2008年12月9日)。〈尋找海角巴士 1人撘車跑〉,《聯合報》,頁C1版。
    馬岳琳(2008)。〈從「海角」重拾國片信心〉,《天下雜誌》,406。取自http://www.cw.com.tw/article/index.jsp?id=35706
    高知緯(2004)。《體驗行銷對文化創意產業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霹靂國際多媒體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
    張戍誼、黃牧慈(2003)。〈當文化創意遇上數位科技--借鏡英「創意產業」:哈利波特傳奇〉,《e天下》,34:44-64。
    張依文(2005)。《體驗經濟下的文化創意生活產業 —以天仁喫茶趣的創意產業升級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紹勳(2000)。《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台北:揚智。
    曹勝雄、林若慧、邱新雅、范文嘉(2002)。〈旅遊意象、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萬金生(編),《第二屆觀光休閒暨餐旅產業永續經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87-196。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莫藜藜(1992)。〈深入訪談法〉,許臨高(編),《質化研究在社會工作界的應用-論見彙編》,頁102-121。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印行。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姿月(2004)。《南韓政府文化創意產業政策分析》。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思倫(2005)。《觀光學:從供需觀點解析產業》。臺北:前程文化。
    陳盈蕙(2004)。《文化創意產業體驗式行銷之探討-以表演藝術產業為例》。淡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紹聖(2008年10月26日)。〈馬拉桑大缺貨 現在訂等半月〉,《聯合報》,頁C2版。
    陳凱莉(2006)。《台灣本土偶像劇對遊客之觀光地意象、用心體驗與旅遊意願之影響》。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蕙珊(2006)。《韓劇對台灣赴韓旅遊人次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依璇(2008)。〈《海角七號》--國片的彩虹:愛臺灣何需言語 追夢不必遠行〉,《新聞大舞台》,64:92-93。
    項貽斐(2008年12月3日)。〈電影圈 最大的驚嘆號〉,《聯合報》,頁D2版。
    馮昭(2008年12月3日)。〈海角七號旅遊熱 從島內延燒港澳〉,《中央社》。上網日期:2009年4月4日,取自http://n.yam.com/cna/life/200812/20081203202078.html
    黃彥憲譯(2001)。《付費體驗的時代》。台北:遠流出版。(原書Rifkiny, J. [2000]. The age of access: The new culture of hypercapitalism, where all of life is a paid-for experience. NY: Tarcher/Putnam)
    黃容愉(2007)。《影視觀光市場區隔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勝雄(2009)。〈解譯海角密碼〉,上網日期:2009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baba6688.com.tw/files/200904161102092015078043.pdf
    黃聖傑(2004)。《體驗行銷於文化創意產業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愛護你的膝關節(2008)。〈海角七號成台灣影史最賣座華語片及史上第二高〉。上網日期:2008年12月18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blue1989/archives/7254081.html
    新米(2008年12月2日)。〈快樂出行─海角七號解說恆春〉,取自http://www.dfun.com.tw/?p=9131
    楊正寬(2007)。《觀光行政與法規(精華版4版)》。台北:揚智。
    楊芷茜(2008年10月31日)。〈兩大利多 催生下部「海角」〉,《聯合報》,頁C1版。
    楊國樑、莊淑姿(2007)。《休閒經濟學》。台北:普林斯頓。
    溫士凱(2005)。《紐約吃喝玩樂-慾望城市玩透透超完美指南》。台北:朱雀。
    詹偉雄(2008)。〈「我們」與《海角七號》〉,《數位時代》,173:46。
    廖嘉瑜(2006)。《韓劇在觀光上的媒體效應》。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榮芳杰(2008)。〈從海角七號到哈利波特魔法學校〉,《世界遺產》,3:14-18。
    劉辰哲(2008年10月27日)。〈尋找華語文裡的《海角七號》〉,取自http://tw.echinesenet.com/cape7
    劉修祥(2004)。《觀光導論》。台北:揚智。
    劉煥彥(2008年11月24日)。〈港人也瘋海角! 來台團費逆勢漲〉,《經濟日報》,頁A7版。
    劉維公(2005)。〈體驗的風格化〉,《數位時代》,99:83。
    歐用生(1995)。《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蔡宗憲(2008年10月11日)。〈海角七號 為恆春帶來經濟奇蹟〉,《自由時報》,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11/today-south9.htm
    鄭秉泓(2008年12月12日)。〈一半高潮,一半低潮——「後海角年代」的新台片臨界狀態(上)〉,取自http://movie.cca.gov.tw/Column/Content.asp?ID=510
    墾丁國家公園(2009)。〈追逐海角七號拍攝地點〉,取自http://www.ktnp.gov.tw/manager/pageeditor/stations/cp/10102/index.aspx
    謝淑芬(2000)。《觀光心理學》。台北:五南。
    簡裕勇(2004)。《遊客與居民對社區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 —以南投縣魚池鄉澀水社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欣婷(2006)。《觀光地點置入韓劇的行銷效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建怡(2008年11月3日)。〈觀光巴士遊海角 450元起、一人即成行〉,《聯合報》,頁D8版。
    蘇俊銘(2007)。《地方發展觀光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臺東縣關山鎮個案探討》。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
    Baloglu, S., & McCleary, K. W. (1999b). 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6(4), 868-897.
    Bigne, J. E., Sanchez, M. I., & Sanchez, J. (2001). Tourism image, 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 behavior: Inter-relationship. Tourism Management, 22(6), 607-616.
    Birgit, L. (2001). Image Segmentation: The case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 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 15(1), 49-66.
    Boudrillard, J. (1988). America. New York: Verso.
    Busby, G., & Klug, J. (2001). Movie induced tourism: The challenge of measurement and other issues.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7(4), 316-332.
    Collinge, M. (1989). Tourism and urban regeneration. Vision for Cities, London: ETB.
    Connell, J. (2005). Toddlers, tourism and Tobermony: Destination marketing issues and television-induced tourism. Tourism Management, 26, 763-776.
    Couldry, N. (1998). The view from inside the 'simulacrum': Visitors’ tales from the set of coronation street. Leisure Studies, 17, 94-107.
    Fakeye, P. C., & Crompton, J. L. (1991). 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0(2), 10-16.
    Grihault, N. (2003). Film tourism: The global picture. Travel & Tourism Analyst, 5, 1-22.
    Gunn, C. (1997). Vacationscape: Developing tourist areas. D.C.: Taylor & Francis.
    Holbrook, M. B., & Hirschman, E. C. (1982). The experiential aspects of consumption: Consumer fantasies, feelings, and fu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9(2), 132-140.
    Hudson, S., & Ritchie, J. R. B. (2006). Promoting destinations via film tourism: An 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of supporting marketing initiative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4, 387–396.
    Jones, D., & Smith, K. (2005). Middle-earth meets new Zealand: Authenticity and location in the making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42(5), 923-945.
    Kim, H., & Richardson, S.L. (2003). Motion picture impacts on destination mag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30(1), 216-237.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London: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Kotler, P. (1999).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NJ : Prentice Hall.
    Law, C. M. (1992). Urban Tourism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Regeneration. Urban Studies, 29(3/4), 599-618.
    McIntosh, R. W. (1995).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
    McIntosh, R. W., & Goeldner, C. R. (1990).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New York: J. Wiley.
    Metz, C. (1982). Psychoanalysis and cinema: The imaginary signifier. London: Macmillan Press.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Crabtree & Miller(Eds.),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pp. 3-28). CA: Sage.
    Mossberg, L. (2007). A marketing approach to the tourist experienc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7(1), 59–74.
    Owens, D. D. (2000). The experience economy. Franchising World, 32(1), 11.
    Pine, B. J., & Gilmore, J. H.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 97-105.
    Pine, B. J., & Gilmore, J. H. (1999). 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s is theatre and every business a stag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Riley, R., Baker, D., & Van Doren, C. (1998). Movie induced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5(2), 919-935.
    Ritzer, G. (2001). Explorations in 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 Fast food, credit cards and casinos. London: Sage.
    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brand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chofield, P. (1996). Cinematographic images of a city. Tourism Management, 17(5), 333-340.
    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Tourism Highlights: 2007 Edition, fromhttp://unwto.org/facts/menu.html
    Weaver, D. B. (1999). Magnitude of ecotourism in Costa and Keny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l(4), 792-816.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91). 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 CA : Wadsworth.
    Wolf, M. (1991). The entertainment economy: How megamedia forces are trasforming our lives. New York: Random House.
    World Economic Forum. (2008). The 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08, fromhttp://www.weforum.org/pdf/TTCR08/Highlights%20of%20the%20Travel%20&%20Tourism%20Competitiveness%20Report%202008.pdf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CA: Sage.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