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邱馨儀 Chiu, Hsin-Yi |
---|---|
論文名稱: |
孝經孝道與現今國中教育關係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Lai, Kuei-S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6 |
畢業學年度: | 105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2 |
中文關鍵詞: | 孝經 、孝道 、國中教育 、孝親活動 、品德教育 |
英文關鍵詞: |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Junior High Schools’ Education |
DOI URL: |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58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73 下載:4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現今社會孝道漸趨淡薄,而衍生出許多社會問題,因此重振孝道教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歷來討論孝道的文本不少,但最廣為人知且通篇談孝的只有《孝經》,故本文將孝道研究範圍鎖定在《孝經》一書,梳理《孝經》的孝道觀念。然而,《孝經》的成書離現代已非常久遠,在政治上、家庭上觀念的變異,很難讓人們全盤接受《孝經》內容;因此,本文將提出《孝經》中能夠符合現代社會的核心四大價值:一、修養自身之道;二、事親諫親之道;三、事親之延伸;四、孝治的運用。期望讓孝道的教育學習,有強而有力的經典作為依歸。
本文審視康軒、南一、翰林版本國中教材七大領域(語文領域、數學領域、社會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藝術與人文領域、健康與體育領域、綜合領域),取其中可能觸及孝道教學的國文、公民、綜合活動等課程,以及桃園地區抽樣學校的孝親活動內容,分析與《孝經》孝道之關係,並且提出教材及活動改進之建議,以提升國中學生孝的品德及《孝經》於現代之地位。
Nowadays,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becomes weaker,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occur in the society. It is an urgent issue to promote filial piety education. Over the years, filial piety has been discussed in many literature, but there is only one book-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which talk about filial piety is the most well-known and substantial book. As a result, this article aims at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and sums up 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in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However, different time backgrounds and angles of views affect people’s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The values in the past do not fully comply with the current values, so this study present the core values of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in line with modern society: The method of self-cultivation, The method of financially support parents, extension of filial piety, the use of filial piety.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hree editions (Kang Hsuan, Nan I, Han Lin)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eaching material, pick three subjects related Filial from seven fields, and also collect some experimental study sample in Taoyuan area to analyze the relation with the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Finally, propose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for teaching material and activities, to promot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haracter of filial piety and the position of "Classics of Filial Piety" in mordern.
一、古籍
1.〔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
第七冊,東京:中文出版社,1971年。
2.〔唐〕玄宗注,〔宋〕邢昺疏:《孝經注疏》,〔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
第八冊,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
3.〔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李學勤主編:《孝經注疏》,臺北:臺灣古籍
出版社,2001年。
4.〔唐〕李隆基注,〔宋〕邢昺疏,金良年整理:《孝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9年。
二、 專著
1.王先漢:《孝道孝行及孝經》,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
2.朱嵐:《中國傳統孝道的歷史考察》,臺北:蘭臺出版社,2003年。
3.肖群忠:《孝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4.肖群忠:《中國孝文化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
5.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
聯經出版社,2011年。
6.汪中文:《孝經著述考(一)》,臺北:國立編譯館,2003年。
7.李琪明:《倫理與生活:善惡的變與辨》,臺北:五南出版社,2003年。
8.李琪明:《德智體群美五育理念與實踐》,教育部,2007年。
9.李琪明:《品德教育與校園營造》,臺北:心理出版社,2011年。
10.李亦園:《信仰與文化》,臺北:Airiti Press,2010年。
11.林宇牧:《孝經新解》,臺北:國家出版社,1997年。
12.林安弘:《儒家孝道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13.桑原隙藏:《中國之孝道》,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0年。
14.唐宇元:《中國倫理思想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
15.康學偉:《先秦孝道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
16.張 嚴:《孝經通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17.張岱年:《中國倫理思想研究》,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1年。
18.舒大剛:《中國孝經學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
18.陳鐵凡:《孝經鄭注校證》,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19.陳鐵凡:《孝經學源流》,臺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
20.楊鴻銘:《孝經之文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21.楊國樞:《華人心理的本土化研究》,臺北:桂冠出版社,2002年。
22.蔡汝堃:《孝經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
23.鮑登雲:《孝經的時代價值》,臺中:藍燈出版社,1972年。
24.簡朝亮:《孝經集注疏》,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25.樊浩:《中國倫理精神的歷史建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三、學位論文
1.王玉屏:《儒家孝道思想教學研究──以高中為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
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2.王薏淳:《從《論語》、《孝經》探討「孝道」之精神》,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
文,2007年。
3.李宓昀:《社會結構變遷中之孝道分析:一種個案訪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
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4.林佩儒:《孝經孝治思想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士碩士論文,1998年。5.郭欣珮:《世代間孝道觀念差異對居住安排的影響》,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
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
6.曾敬日宗:《孔子孝道思想與目前國小家庭教育關係之現況研究》,華梵大學東
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7.曾春美:《論語孝道篇章教學與國中生對老人之態度及行為影響研究》,南開科
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碩士論文,2013年。
8.陳智煌:《佛教傳入初期與中國孝道文化的衝突與融合》,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
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9.黃錦淳:《《論語》、《孟子》論孝與《孝經》之比較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
所碩士論文,2006年。
10.楊肅藝:《孝經之孝治思想及其現代意義》,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
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年。
11.趙婕妤:《皮錫瑞《孝經鄭注疏》研究》,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
年。
12.鄭雅如:《唐代士人的孝道實踐及其體制化》,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9年。
13.潘姿穎:《從西方當代學者論「孝」反省先秦儒家孝道思想》,東吳大學哲學
系碩士論文,2012年。
14.羅聖堡:《漢宋《孝經》學論考》,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15.龔輝權:《今文孝經體用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碩士論
文,2008年。
四、期刊論文
1.王先漢:〈孝經其書其義〉,《中央月刊》,1979年8月。
2.王祖淼:〈孝道的理論建構與現代實踐〉,《孔孟月刊》第五十卷第一、二期,
2011年10月。
3.朱明勛、溫顯貴:〈試論朱熹「孝經刊誤」的影響〉,《孔孟月刊》,2001年8
月。
4.朱明勛:〈論「孝經刊誤」在宋以後「孝經」研究史上的影響〉,《孔孟月刊》,
2004年9月。
5.朱明勳:〈清代《孝經》研究論要〉,《孔孟月刊》,2005年10月。
6.李 鍌:〈孝經疏證〉,《師大學報》,1967年6月。
7.呂妙芬:〈晚明士人論「孝經」與政治教化〉,《臺大文史哲學報》,2004年11
月。
8.呂妙芬:〈晚明《孝經》論述的宗教性意涵:虞淳熙的孝論及其文化脈絡〉,《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5年6月。
9.呂妙芬:〈做為儀式性文本的《孝經》:明清士人《孝經》實踐的個案研究〉,《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8年6月。
10.呂妙芬:〈做為蒙學與女教讀本的《孝經》──兼論其文本定位的歷史變化〉,
《臺大歷史學報》,2008年6月。
11.呂妙芬:〈〈西銘〉為《孝經》之正傳?──論晚明仁孝關係的新意涵〉,《中
國文哲研究集刊》,2008年9月。
12.何榮俊:〈東晉南朝《孝經》盛行發展探析〉,《史穗》,2009年4月。
13.林佩儒:〈「孝經」地位之檢討及其思想之再確認〉,《馬偕護理專科學校學報》,
2001年5月。
14.林安弘:〈《孝經》要旨及其孝道思想闡論〉,《德明學報》,2007年8月。
15.林佑儒:〈評介呂妙芬《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臺
灣師大歷史學報》,2013年6月。
16.姚 垚:〈阮元倡讀孝經之背景與影響〉,《孔孟月刊》,1979年11月。
17.高大鵬:〈由孝經看中國文化〉,《孔孟月刊》,1983年5月。
18.孫淑芳:〈朱熹與《孝經》──談朱熹對《孝經》的實踐與改造〉,《玄奘人文
學報》,2005年7月。
19.曾昭旭:〈孝經與孝道〉,《鵝湖》,1980年3月。
20.曾昭旭:〈論孝與友──忠信的落實培養場域〉,《鵝湖》,2013年3月。
21.陳訓章:〈孝經及其孝道觀〉,《孔孟月刊》,1987年7月。
22.陳韋哲:〈孝治天下──舒大剛《中國孝經學史》評介〉,《國文天地》,2014
年1月。
23.陳以鳳:〈論先秦儒家孝道論的理性意義〉,《孔孟月刊》第五十一卷第十一、
十二期,2013年8月。
24.舒大剛:〈今傳司馬光「古文孝經指解」「合編本」之時代與編者考〉,《中國
文哲研究通訊》,2002年9月。
25.勞悅強:〈《孝經》中似有還無的女性──兼論唐以前孝女罕見的現象〉,《中
國文哲研究集刊》,2004年3月。
26.楊國樞:〈新孝道與新慈道〉,《孝道與孝行研討會論文集》,1986年4月。
27.劉瑞明:〈「身體髮膚,不敢毀傷」的文化闡微〉,《孔孟月刊》,2004年6月。
28.蔡琳琳:〈論「孝經」中之儒家思想〉,《古今藝文》,2004年2月。
29.蔡雅如:〈《孝治天下:《孝經》與近世中國的政治與文化》之介紹〉,《國文天
地》,2011年6月。
30.謝幼偉:〈孝經與論語中孝道思想的比較〉,《哲學論集》,197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