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江清鴻
Chiang, Qing-Hong
論文名稱: 性別平等教育在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中定位與內涵之分析─以普通型高級中學教科書為例
An Analysis of the Orientation and Connot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108 Civil and Social Curriculum: A Case Study of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 Textbooks
指導教授: 劉恆妏
Liu, Heng-Wen
口試委員: 劉恆妏
Liu, Heng-Wen
張樹倫
Chang, Shue-luen
陳素秋
Chen, Su-Chiu
口試日期: 2022/07/2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83
中文關鍵詞: 性別平等教育108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論述分析
英文關鍵詞: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108 Curriculum, High School Civics and Society, Textbooks, Discourse Analysis
研究方法: 內容分析法論述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63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74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的論述分析方法,分析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科書對於性別平等教育之論述呈現情形。以108公民與社會課綱、現行公民與社會科必修與選修之教科書作為分析對象,透過課綱所附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指標來檢視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的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論述較著重的面向。
    依照本研究之主旨,得出以下幾項研究結果及發現:
    一、性別平等教育在課綱裡多屬於「間接融入關係」,即課綱幾乎不會明確要求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應出現於何處。如何真正推動並傳遞性別平等教育之觀念,有賴教師透過實際教學進行引導。
    二、課綱及教科書文本內容著重在性U10、U3等指標,顯示高中公民與社會科對於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的呈現側重在特定幾項指標。此亦反映高中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無法單靠公民與社會一科完成。
    三、教科書對性別平等教育呈現的學門安排與過去課綱規範不同:「社會」與「法律」學門的文本內容有較多現身空間;「政治」與「經濟」學門較缺乏融入接點;政治學門在選修課程教科書甚至沒有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相關內容的論述出現。此外,不同版本教科書對性別平等教育論述的比重也有差異。
    四、教科書的性別平等教育論述以傳統兩性框架的「女性」為主要論述對象,多數案例僅針對女性議題進行探討,未脫離男女兩性平權之論述架構。而部分針對性別少數群體的討論,則多以「同志族群」為主,使其成為「弱勢中的強勢」,反映同志以外的性別少數群體仍缺乏能見度。

    This study adopt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discuss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civics and social science textbooks. Taking 108 Civics and Society Syllabus and existing compulsory and elective Civics and society textbooks as the object of analysi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spects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civics and society textbooks through the index of "substantive connot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ssues" attached to the syllabus.
    According to the main thrust of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and findings are obtained:
    I.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curriculum mostly belongs to the "indirect 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that is, the curriculum will hardly specify where the content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should appear. How to truly promote and transmit the concept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depends on teachers' guidance through practical teaching.
    II. The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text contents focus on indicators such as sex U10 and U3, which shows that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substantive connota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senior civil and social studies focuses on certain indicators. This also reflects the promo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which cannot be completed by citizenship and society alone.
    III. The subject arrangement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presented in textbooks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text content of "society" and "law" has more space to appear; "Politics" and "economics" lack of integration contact points; There is not even a discuss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political science textbooks. In addition,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roport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different textbooks.
    IV. The discussion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textbooks takes "women" as the main object of discussion in the traditional gender framework, and most cases only discuss the issue of women, without breaking away from the discussion framework of gender equality. Some of the discussions on gender minorities are dominated by the "gay group", making it a "strong in the weak", reflecting the lack of visibility of gender minorities other than gay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壹、我國性別平等教育的發展與挑戰 1 貳、108課綱中的性別平等教育 6 參、108課綱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有關性別平等教育內容之變化 8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1 壹、過往求學經驗學習的性別課程 11 貳、過去身為學生對於校園性別平等氛圍的感受 12 參、108課綱的公民與社會課程變革對性別平等教育之影響 1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7 壹、研究目的 17 貳、研究問題 17 第四節 名詞定義 18 壹、性別平等教育 18 貳、108課綱 18 參、99課綱 18 肆、普通型高級中學 19 伍、公民與社會教科書 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0 第一節 我國性別平等教育的萌芽與逐漸茁壯 20 壹、性別平等教育的意義與發展 20 貳、過往性別平等教育研究之重點 51 第二節 高中課綱於教育的定位與發展 61 壹、課綱的發展歷程 61 貳、99課綱到108課綱的轉變 65 參、過往課綱研究之重點 69 第三節 公民與社會教科書的內涵 72 壹、教科書研究的範圍與意義 72 貳、公民與社會教科書研究 7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86 第一節 研究對象 86 壹、108課綱社會領域課程綱要 86 貳、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 86 參、文本資料的編碼與處理方式 100 第二節 研究方法 101 壹、質性研究取向 101 貳、論述分析法(discourse analysis)與理論基礎 102 參、性別平等教育的論述分析架構 110 第三節 研究流程 113 壹、閱覽文獻及找尋研究方向 113 貳、確定研究主題及問題意識 113 參、擬定及撰寫初步研究計畫 114 肆、實際分析課綱與教科書內容 114 伍、分析結果統整與詮釋 114 陸、撰寫整體研究報告 11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11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117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於108公民與社會課綱之配置 117 壹、108公民與社會課綱條目裡的性別平等教育內容 119 貳、108公民與社會課綱的延伸探究裡的性別平等教育內容 138 參、研究者對於高中課綱條目與延伸探究涵蓋性別平等教育內容比例不高的原因推測 146 肆、小結 149 第二節 性別平等教育概念內涵在教科書的分布情形 150 壹、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綱條目在公民與社會必修教科書分布狀況 151 貳、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綱條目在公民與社會選修教科書分布狀況 164 參、小結 170 第三節 性別平等教育內容在教科書中的論述分析 171 壹、南一版必修公民與社會教科書的論述情形 171 貳、龍騰版必修公民與社會教科書的論述情形 197 參、南一版選修公民與社會教科書的論述情形 230 肆、龍騰版選修公民與社會教科書的論述情形 244 伍、小結 2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26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63 壹、108公民與社會課綱直接與性別平等教育相關之條目並不多 263 貳、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指標在課綱與教科書呈現大致相近 264 參、教科書在各學門的性別平等教育分布情形跟過往課綱安排有異 266 肆、教科書對於性別平等教育之論述多以男女兩性的框架為出發點 26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269 壹、對未來課綱修訂之建議 269 貳、對未來教科書編寫者之建議 271 參、對未來欲進行相關研究的建議 272 參考文獻 273 一、中文部分 273 二、英文部分 279 附錄 281 附錄一:108課綱中性別平等教育於各個教育階段的議題實質內涵 281

    Fiona Leach(2010)。教育場域的性別分析(李淑菁、洪雅惠,譯)。巨流。(原著出版於2003)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9)。公民與社會第一冊(初版)。三民。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017,8月30日)。111學年度起適用之大學入學考試「考試說明」公告。https://www.ceec.edu.tw/xmdoc/cont?xsmsid=0J018609653929908281&sid=0J270535983072616728
    方永泉(2011)。C, Macaulay的「兩性平等」人性觀與教育學說。教育研究集刊,(57:1),1-33。
    方君竹(2018,6月6日)。「同志教育」教了變同志?下一代值得什麼樣的性別觀?報導者。https://www.twreporter.org/a/homosexual-education-gender-Ⅴalues
    王雅玄(2005)。社會領域教科書的批判論述分析:方法論的重建。教育研究集刊,(51:2),67-97。
    王駿原(2018)。從二元到多元:《性別平等教育法》中「同志教育」的浮現。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9,94-127。
    王儷靜(2013)。重探性別融入教學之「融入」意涵。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2,1-41。
    卯靜儒、甄曉蘭、林永豐(2012)。高中課程改革之政策形塑與實施的歷程分析:以95課程暫綱為例。課程與教學,15(3),181-205。
    危芷芬(2018)。性別平等教育的展望與挑戰。國教新知,65(1),35-47。
    朱美珍(2011)。課程審議的理想與實際:臺灣中學社會類科教科書審定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論文。
    江佩璇(2008)。中等教育社會科教科書中同性戀議題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池爾玉(2010)。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選書因素之初探。中華印刷科技年報,2010,390-400。
    行政院(2011)。性別平等政策綱領。
    吳宗諺(2021)。108課綱高中階段課程評鑑指標之分析。學校行政,132,185-205。
    呂美慧(2008)。M. Foucault與D. E. Smith論述分析之比較與其對教育研究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9(2),71-103。
    李坤崇(2010)。高中課程99課綱與95暫綱之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92,1-24。
    李淑君(2012)。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學科教學專業素養形成歷程研究─以大道高中為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菁(2009)。族群想像下的性/別意象再思台灣多元文化教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6,179-216。
    李淑菁(2011)。性別教育的論述角力:教師的詮釋與想像。教育與社會研究,22,39-92。
    李琪明(2017)。台灣品德教育轉型與困境及其歷史脈絡的宏觀剖析。教育學報,45(2),1-23。
    李琪明、劉秀嫚、陳延興、方志華(2015)。品德教育現況及因應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之調查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0(2),79-109。
    卓耕宇、瑪達拉‧達努巴克(2012)。多元性別與同志教育。載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頁131-162)。巨流。
    周珮儀(2005)。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季刊,8(4),91-116。
    周珮儀、鄭明長(2008)。教科書研究方法之探究。課程與教學季刊,11(1),193-222。
    周珮儀、鄭明長(2016)。邁向多元典範的教科書研究方法論。課程與教學,19(3),1-26。
    林有土(2012)。論現行「公民與社會」課程在公民教育中的角色─以98高級中學必修課程為例。商業職業教育,(125),33-40。
    林威廷(2021)。從世代理論觀點探究高中公民教師的敘事認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珮婷(2020)。誰支持婚姻平權?探索臺灣婚姻平權的支持基礎。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2(2),207-238。
    林純德(2013)。「C/娘」的爭戰指涉、怪胎展演與反抗能動性視「蔡康永C/娘事件」中的「性別平等教育女性主義」論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90,163-214。
    林淑玲(2007)。師資培育與性別平等教育。嘉義大學通識學報,5,31-53。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巨流。
    林博寰(2019)。案例教學法應用於性別平等教育、人權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中公民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林聖凱(2020)。淺析性別平等教育真多元vs.反多元?從惹議的高中公民試題談起。臺灣性學學刊,27(1),75-92。
    林碧雲(2008)。全球化對性別平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臺灣的啟示。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6(3),31-57。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a)。公民與社會第一冊(初版)。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b)。公民與社會第二冊(再版)。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c)。公民與社會第一冊教師手冊。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d)。公民與社會第二冊教師手冊。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a)。公民與社會第三冊(初版)。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b)。公民與社會第三冊教師手冊。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a)。選修公民與社會Ⅰ(初版)。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b)。選修公民與社會Ⅱ(初版)。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c)。選修公民與社會Ⅰ教師手冊。南一。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d)。選修公民與社會Ⅱ教師手冊。南一。
    施進忠、陳可杰(2011)。論述分析方法介紹:開創與論述。創業管理研究,6(4),83-103。
    洪立建(2020)。國中公民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演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公民與社會教學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金英(2019)。論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教育角色下的法律定位。學校行政雙月刊,120,129-140。
    胡藹若(2006)。台灣婦女教育之探討─就兩性平權的觀點而言(1949~2005)。復興崗學報,87,307-329。
    范勝雄(2019)。《RBG:不恐龍大法官》──女權及性別平等演進之反思。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7,86-89。
    高松景、武靜蕙、晏涵文、劉潔心、虞順光(2003)。台北市國高中(職)學生「兩性平等教育」評量之橫斷性研究。臺灣性學學刊,9(2),37-61。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入手冊(初稿)。
    國家教育研究院(2020)。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議題融入手冊。
    張明旭(2019)。性別平等教育面對的困境:第一線的回饋與觀察。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8,35-38。
    張玨、吳燕秋(2002)。台灣各大學婦女研究與兩性平等教育。應用心理研究,13,73-107。
    張茂桂(2009)。再探公民:反思高中《公民與社會》新課綱之訂定。公民訓育學報,20,1-31。
    張樹倫、陳琦媛(2006)。高中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的經過、特色與建議。課程與教學,9(1),1-18。
    戚玉樑、陳滄堯(2012)。以一綱多本為基礎建立課綱式的課程學習路徑。課程與教學,15(1),151-178。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總綱。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04a)。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總綱。
    教育部(2004b)。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政」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4c)。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健康與護理」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5)。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8a)。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08c)。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家政」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8d)。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健康與護理」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9)。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公民與社會會」課程綱要。
    教育部(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教育部(2018a)。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社會領域。
    教育部(2018b)。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活動領域。
    教育部(2018c)。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
    許芳菊(2011,6月1日)。面對危險「性」時代,怎麼辦?親子天下雜誌,24。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9908
    郭麗安、王大維、李星謙、楊艾恩、徐子宸(2019)。大學師資培育中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現況與反省。性別平等教育季刊,88,18-23。
    陳金燕(2008)。性別與教育:從《性別平等教育法》談起。研考雙月刊,32(4),79-92。
    陳俊翰(2021)。十二年國教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法治教育之內容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陳素秋(2008)。性別化公民主體。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5,127-162。
    陳素秋(2012)。公民身分觀點下的性別議題教學。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1,12-18。
    陳素秋(2018)。差異化的公民養成──高職與高中的公民與社會教科書比較。教科書研究,11(3),1-32。
    陳素秋、黃馨慧(2019)。十二年國教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實質內涵與其融入課程之實施。學校行政,123,20-35。
    陳素秋、劉勉均(2018)。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四大學科的性別論述探究:從公民主體觀點出發。中等教育,69(2),57-79。
    陳惠馨(2005)。認真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之立法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4(1),21-32。
    陳履安(2017)。愛爾蘭性別教育之多元性別論述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單文經(2020)。在十二年國教課綱「總綱」中遇見杜威。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8(2),1-29。
    彭致翎、黃欣柔、藍順德(2015)。從多元到寡占:教科書市場的挑戰與因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8),1-5。
    彭渰雯、林書伃、畢恆達(2013)男女廁之外的「其他」─世新大學「無性別廁所」之經驗評估與省思。性別化公民主體。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32,43-96。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游閏皓(2020)。108高中公民與社會課綱與教科書之人權教育內涵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黃淑玲(2008)。性別主流化-台灣經驗與國際的對話。研考雙月刊,32(4),3-12。
    黃驛淵(2017,8月2日)。反同連環追殺 高雄小學老師上性平課竟遭告妨害風化。上報。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1&SerialNo=21992
    楊巧玲(2017)。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有多重大?從空無課程到正式課程。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9,13-21。
    楊婉瑩(2004)。婦權會到性別平等委員會的轉變:一個國家女性主義的比較觀點分析。政治科學論叢,21,117-147。
    楊婉瑩(2011)。台灣婦運與世代價值差異。政治科學論叢,49,161-195。
    楊智穎(2020)。課程與政治:台灣高中課綱的社會歷史分析。屏東大學學報─教育類,4,219-242。
    楊馥如(2016)。解構性別迷思—性別平等議題融入平面設計課程之研究。藝術研究期刊,12,75-101。
    詹美華(2008)。教科書市場化議題之論述分析。教科書研究,1(2),1-28。
    劉育瑄(2019)。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性別平等教育課程實踐之探究─以兩位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勉均(2014)。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之性別教育論述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劉美慧、洪麗卿(2018)。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多元文化議題之分析。教科書研究,11(2),1-25。
    潘慧玲、張嘉育(2019)。十二年國教課綱中議題教育實施的途徑與作法。學校行政,123,3-19。
    潘慧玲、黃馨慧(2016)。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課程的回顧與展望。課程與教學季刊,19(2),1-26。
    潘慧玲、黃馨慧、周麗玉、楊心蕙(2010)。高級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之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13(2),23-46。
    蔡家廷(2001)。兩性平等教育法草案之立法精神.特色.內涵。師友月刊,414,16-19。
    鄧毓浩(2006)。九年一貫課程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評析。公民訓育學報,(18),1-18。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公民與社會第一冊(初版)。台南市:翰林。
    蕭子喬(2020,8月1日)。性教育該怎麼開口?三個在家談「性」的入門策略。PanSci泛科學。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9143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a)。公民與社會第一冊(初版)。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b)。公民與社會第二冊(初版)。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c)。公民與社會第一冊教師手冊。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9d)。公民與社會第二冊教師手冊。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a)。公民與社會第三冊(初版)。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0b)。公民與社會第三冊教師手冊。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a)。選修公民與社會Ⅰ(初版)。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b)。選修公民與社會Ⅱ(初版)。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c)。選修公民與社會Ⅰ教師手冊。龍騰。
    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d)。選修公民與社會Ⅱ教師手冊。龍騰。
    謝金枝(2016)。教科書研究的整合取徑─混合方法研究。課程與教學,19(3),55-83。
    韓靖宇(2009)。大學指考試題探討─以課程標準為依據。歷史教育,15,279-369。
    羅婷(2015)。解嚴後新世代法治教育:二十年來我國高中法治教育內涵與演變(1995-2014)。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
    蘇苑瑜(2020)。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素養導向的教科書發展與設計—教科書內容分析與編者觀點探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Apple, M. W.(1991). The Culture and Commerce of the Textbook, in Apple, M. W. & Christian-Smith, L. K. (eds.)The Politics of the Textbook (pp.22-40). New York : Routledge.
    Eisner, E. (1979). 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 on th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New York, NY: Macmillan.
    Fairclough, N. (1995).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New York: Longman.
    Foucault, M. (1972)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Foucault, M. (1980). Power/knowledge: Selected interviews and OtherWritings 1972-1977.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Kendall, G. & Wickham, G.(1999)Using Foucault’s methods. London: SAGE
    MacKinnon, C. A. (1987) Difference and dominance: On sex discrimination.Feminism unmodified: Discourses on life and law (pp. 32-45).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Mills, S.(2004) discourse. London: Routledge.pp.1-25.
    Wollstonecraft, M. (1792), 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Retrieved April 6, 2011, from http://etext.virginia.edu/etcbin/toccer-new2?id=Wolvind.sgm&images=images/modeng&data=/texts/english/modeng/parsed&tag=public&part=a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