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美汝
論文名稱: 彰化縣高職生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之研究-以國立高職三年級生為例
指導教授: 王定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9
中文關鍵詞: 高職生國家認同政治社會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0下載:7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在探討高職生不同的「政治社會化」媒介對於高職生的國家認
    同傾向?在台灣社會中,大多數人對國家認同態度的混淆情形相當嚴重,
    影響國家認同態度的來源可能來自多方面如個人背景因素(如省籍、支持的
    政黨、父母親支持政黨等),以及社會化管道因素(家庭、學校、教材、同儕、傳媒)等等。本研究循歷史探源方式,採文獻分析法探討政治社會化之理論及國家認同之類型,再以問卷調查法,選定彰化縣國立高職三年級學生已上過社會概論科目為對象,彰化地區,共有9所國立高職在社會概論科目中教授台灣史地及世界文化史,而沒有教授中國史地,每校抽取兩班做測試對象,先抽取學生658名為受試者,實際統計樣本為644份,母群體與樣本比例為10.89%,探討被取樣的學生,在國家認同傾向上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與社會化機構的關係。

    The research is aimed at the investigation into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dia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n the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affinity for the different national identities. It is a big and serious problem that most people in Taiwanese society are confused with their own national identities;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ttitude toward their affinity for different national identities are probably various such as personal background (i.e. the province of birth, the party he/she supports, the party his/her parents support and so forth); and social communications (i.e. family, schools, materials, peers or fellows, and the media). The research uses the history-probing method; it analyzes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the mode of national identity and it is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s, whose subjects are seniors in nine public vocational high schools, which is all in Changhua Count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merely nine national vocational schools teach the subject like Taiwan History and Geography or World History. The subjects are chosen by the criteria that they learned a subject, Introduction to Society, before. As to the students who have never learned China History and Geography at school, each school has two classes of students drawn as subjects. There are 658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number of the samples used is 644. The percentage of the matrix over the samples is 10.89%. All the data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subjects in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affinity for national identities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is difference and the social media.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6 第四節 名詞釋義…………………………………………………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之相關研究……………………13 第二節 政治社會化的理論與內涵………………………………20 第三節 認同的基本觀念與國家認同理論………………………36 第四節 台灣地區的國家認同……………………………………6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對象及取樣方式……………………………………77 第二節 主要研究方法與設計……………………………………79 第三節 調查工具與施測程序……………………………………82 第四節 統計方法…………………………………………………94 第四章 高職生政治社會化及國家認同之相關因素分析 第一節 學生基本資料……………………………………………97 第二節 高職生的政治社會化程度……………………………104 第三節 高職生的認同傾向……………………………………124 第四節 政治社會化與高職生的國家認同……………………133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145 第二節 研究建議………………………………………………150 參考文獻及相關書目……………………………………………154 附錄一……………………………………………………………167

    參考文獻及相關書目
    一、中文部分
    尤玉文,2001年,《台灣國小教科書中國家認同概念之演變─以1949年後之社會與音樂教科書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甫昌,1994年,<台灣反對運動的共識動員:一九七九至一九八九兩次挑戰高峰比較>,《台灣政治學刊》,1,129-209。
    王明珂,1997年,《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
    王前龍,2000年,《國小道德實驗課程 "愛國" 德目教材中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王浩博,1988年,《教科書與政治社會化─國小社會科實驗教材內容分析之政治社會化功能分析》,國教學報。
    石之瑜,1999年,《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石計生,1993年,《意識型態與臺灣教科書:我國中小學人文社會學科之研究》,台北:前衛出版社。
    江玉貞,2004年,《資訊全球化下國家認同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高中生
    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宜樺,1997年,<社群主義的國家認同觀>,《政治科學論叢》,
    8,85-110。
    江宜樺,1998年,<當前台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9,163-229。
    余剛式,2004年,(台灣與大陸小學社會科教科書國家認同教育模式之分析比較》,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乃德,1993年,《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收錄於張茂桂
    等,《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
    吳乃德,1996年,<自由主義與族群認同搜尋台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台灣政治學》,創刊號,5-38。
    吳俊瑤,2002年,《國民小學教師政治態度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釗燮,2001年,《青年對本土、大陸及國際的看法》,台北: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吳密察、江文瑜,1994年,《體檢國小教科書》,台北:前衛出版社。
    吳叡人譯(1999),Benedict Anderson著,《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佈》,台北,時報化出版。
    呂亞力,1973年,《漫談政治社會化》,《憲政思潮》,第24期,112-114。
    1991年,《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再修訂初版。
    呂華維,1999年,《台灣的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之研究》,淡江大學
    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宋國誠,1992年,〈政治文化與青年的國家認同─訪胡佛教授>,《中國論壇》第15卷,12,14-19。
    宋朝欽,何榮幸,張瑞昌合著,2001年,《民進黨執政之路》,台北: 風雲論壇發行 。
    李 喬,1993年,《台灣(國家)的認同結構》,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
    李文政,1999年,<教科書在學校政治社會中的功能>,《國教世紀》,185,35-41。
    李金梅、黃俊龍譯(2001),Ernest Gellner著,《國族與國族主義》,台北,經出版
    李美華譯(2004),Earl Babbie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湯姆生出版。
    李麗卿,1989年,《國中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孟 樊,2001年,《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文化。
    易博君,1993年,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
    林垣妤,1993年,《台灣國家認同爭議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義男譯(1988),Donald Light, Jr., Suzanne Keller原著,《社會學》,台北,麥格羅.希爾出版。
    林嘉誠,1989a年,《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商務書
    局初版。
    1989b年,《政治系統工程師─伊士頓》,台北:台灣商務印
    書館。
    林魏立,1989年,《反對勢力中的臺獨意識之研究:民國七十六年九
    月至七十八年六月民進黨個案分析》。
    邵宗海、楊逢泰、洪泉湖,1995年,《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台北:
    幼獅出版社。
    邱皓政,2000年,《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施正峰,1999年,《台灣政治建構》,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0年,《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2年,<正名運動與民族認同的建構>,《新世紀智庫論
    壇》,19,21-29。
    2003年,《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洪金珠、許佩賢譯,若林正丈著,吳密察審訂, 1994年,《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
    胡育仁,1999年,《國小社會科教科書本土化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同文,1997年,<國族認同與台灣民眾對於港澳問題態度之關係>,《政治學報》,113-139。
    孫治本,2001年,《全球化與民族國家-挑戰與回應》,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孫鴻業,2001年,《污名、自我、歷史:台灣外省人第二代身份與認同》,台北: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火炎,1996年,<台灣選民的國家認同與黨派投票行為>,《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84-127。
    納日碧力戈譯(2000),Connerton, P.著,《社會如何記憶》,上海:上海人民
    袁頌西,1969年,《政治社化:政治學中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思與言》,7(4),216-226。
    馬起華,1981年,《政治社會學》,台北:正中書局。
    1985年,《政治學原理(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
    高譜鎮,2003年,《從政治哲學論述探討多元族群國家認同的形塑》,
    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1996年,《臺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出版。
    張春興,1995年,《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茂桂等著,1993年,《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
    張祐盛,2003年,《國小社會教科書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國立嘉義
    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智全,2002年,《桃園地區國中教師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論文。
    張雲君,1996年,《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畢然、郭金華譯(2002),Halbwachs, M.著,《論集體記憶》,上海:上海人民。
    許介鱗,1997年,《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業強出版社。
    許忠聖,1992年,《戰後臺獨意識內涵之解析》,自即。
    許毓峰,2004年,《解嚴前後國小社會科教科書中的臺灣圖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禎元,1998年,《分裂中國家主權意識形成途徑之研究:臺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的個案探討》,台北:時英出版社。
    郭 貞,1996年,<臺灣地區大專學生政治態度之形成>,《政治學報》,27,165-198。
    陳文俊、郭貞,1999年,<台灣地區中學生政治態度與價值>,《理論與政策》,51,113-137。
    陳其南,1992年,《公民國家意識與台灣政治發展》,台北:允晨文化。
    陳怡伶,2003年,《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陳怡昌,1997年,《一九九六年總統選舉南台灣地區之實證研究-族群、國家認同與投票行為》,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秉璋,1984年,《政治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信義,2003年,《台灣高職生國家認同之研究-以台北市三重市高職生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春生,2000年,《臺灣主權與兩岸關係》,台北:翰蘆圖書。
    陳昭男,2001年,《屏東縣國小教師國家認同觀及其國家認同議題教學態度之相關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韋碩,2001年,《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態度一以八十九學年度宜蘭地區高中三年級學生為例》,台北:東吳大學社會系碩士論文。
    陳義彥,1977年,《台灣地區大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嘉宏,1993年,《階級結構的轉型與臺灣政治反對運動(1960-1993)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宏,1994年,《階級結構的轉型與台灣政治反對運動(1950-1993)
    》。
    陳漢卿譯(1973),Greenstein, F. I. (1966),《政治社會化》,憲政思潮。
    陳慧萍,2004年,(台灣地區高中學生國家認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公領系碩士論文。
    傅曉芬,2002年,《台灣地區國小學童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家庭與學童的政治學習》。台北: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恩,1997年,《認識臺灣─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台北:風雲論壇。
    曾欣儀,2000年,《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盈隆,1996年,<台灣族群認同的政治心理分析>,《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41-83。
    黃國昌,1992年,《「中國意識」與「台灣意識」》,台北:五南出版社
    黃國昌,1995年,《中國意識與臺灣意識》,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日青等譯,1999年,安卓.赫伍(Andrew Heywood)著,《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出版社。
    楊芙宜,《民主化與國家認同的轉變:從菁英論述到民眾態度的分析》
    ,2002年,國立臺灣大學法教分處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憲村,1995年,《民進黨執政》,台北:商周發行。
    葉子超,1995年。<國小社會科教科書與兒童政治社會化>,《人文及社會學會教學通訊,62,137-148。
    葉佳文,2001年,《台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
    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孟宗,2003年,《跨國婚姻家庭之外籍配偶其政治社會化與國家認同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永光,1991年,《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統合》,台北:正中書局。
    趙剛,1994年,《小心國家族:批判的社運與社運的批判》,台北:唐
    山出版社。
    劉秋霞,1997年,《國中教室氣氛與學生的政治社會化--高雄市國民中學之實證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蔣崇禮,2003年,《我國大學院校學生菁英政治態度之研究-以桃竹苖地區二十一所大學院校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佩蓉,2004年,《國小教師國家認同教學之研究》,台南:台南師範學院教師
    蔡英文,1997年,<認同與政治一種理論之反省>,《政治科學論叢》,8,51-84。
    鄭淑芬,2002年,《國中學生家庭政治文化與其政治行為傾向之研究》,屏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
    鄧文勤,1995年,《台北市高一學生學政治社會化成效的實證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鄧艾勤,1995年,《台北市高一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的實證分析》,台
    北:東吳。
    鄧毓浩,1992年,〈從文化民族主義看國家統一問題〉,《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3卷,1,55-64。
    蕭高彥,1996a年,《多元文化與承認政治論》,發表於中研院社科所主辦「多元主義學研討會」。
    1996b年,《共同體的理念:一個思想史之考察》,《台灣政治
    學刊》,創刊號。57-95。
    蕭揚基,2002年,<台灣地區高中學生國家認同及其相關因素>,《公民訓育學報》,11,67-108。
    蕭新煌,2002年,《新臺灣人的心:國家認同的新圖像》,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
    謝易峻,1997年,《台灣選民國家認同類型之研究:1996年總統大選之實證分析》,自即。
    羅瑞玉,1988年,《國民中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態度傾向之研究》,高雄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長永,1993年,《台灣當前政治發展問題之剖析》,海峽兩岸社會發展理論研討會,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二、外文部份
    Almond, G. A., Powell, G. B., & Mundt R. J.(1993).Comparative Political:A Theoretical Framework . 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Almond, Gabriel A. & Powell, Jr., G. B.(1966). Comparative Politicas: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Boston:Little, Brown & Company.
    Anthony Smith(1991), National Identity Nevada: University of Nevada Press.
    Anthony Smith(1986), The Ethnic Origins of Nations, Oxford:Basil Blackwell.
    Balibar, Etienne, Race, Nation, Class — Ambiguous Identity, New York: Verso.
    Dawon, R. E. & Prewitt K., (1969).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
    Easton, D.(1965). A System Analysis of Political Life.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Easton, D., & Dennis, J. (1973).”The Child’s Image of Government.” In J. Dennis,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A Reader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pp.59-81).
    Easton, D., & Hess, R. D.(1962). “The Child’s Political World.” Midwest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VI(3). 229-246.
    Hess, R. D. & Torney, J. V., (1967).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children. NY: Doubleday & Company.
    Hess, R. D. & Torney, J. V., (1970). “The development of political attitudes in American.” In E. S. Greenberg(e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Atherton Press. (p.64-84).
    Hobsbawm, E.J. (1990)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 Myth and Reality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obsbawm, E.J. (1992)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 Programme、Myth and Rea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habha ed., Homi K.(1990) Nation and Narr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Jaros, D. (1973).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New York:Praeger Publishers.
    Kellas J.G. (1998) The Politics of Nationalism and Ethnicity, New York:
    Langton, K.P.(1969).Political Socialization .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rekh, B.(1994). “Discourses on national identity.” Political Studies, XLII, 492-504.
    Pye, Lucian W. (1988) The Mandarin and Cadre: China’s Political Cultures. Michigan: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oskin, M. G., Cord, R. L., Medeiros, J. A., & Jones, W. S.(1994). Political Science:An Introduction(5th ed.).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Rustow, Dankwart. (1970). “Transitions to Democracy”. Comparative Politics ,(3):337-363.
    Sorensen, George. (1993). Democracy and Democratization. Boulder Westview Press.
    Charles Tilly, Louise Tilly, and Richard Tilly The rebellious century, 1830-193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