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楊承鑫 |
---|---|
論文名稱: |
一~九年級數學平面幾何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 |
指導教授: | 曹博盛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數學系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
論文出版年: | 2013 |
畢業學年度: | 10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9 |
中文關鍵詞: | 數學教科書 、平面幾何 、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理論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3 下載:6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一~九年級三個版本數學領域教科書中,版本間關於平面幾何圖形之教材內容與組織上的差異,以及各版本教科書對幾何能力指標之對應程度。本研究以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理論為主要的理論基礎,將一~九年級平面幾何圖形教材分為「圖形的外觀」、「圖形的組成要素」、「圖形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圖形的性質」、「形式化演繹」等五大類目,使用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結果如下:
一、各版本平面幾何教材的份量,不論以題目數或是類目來計算,經卡方百分比同質性考驗結果皆呈現出顯著差異。
二、各版本平面幾何教材內容在三個數學學習階段中分別著重於「圖形的外觀」佔63.86%~73.06%、「圖形組成要素之間的關係」佔62.11%~71.07和「圖形的性質」佔91.7%~93.41%,且在組織上均依循以實際操弄辨識形體為先、掌握形體要素、發現形體性質、進而從非形式化推理到形式化推理作為主要的發展脈絡。
三、在各脈絡之首例引入時間點上,各版本「三角形概念」、「四邊形概念」以及「圓形和扇形概念」之課程發展過程均具有差異性。
四、課程內容與九年一貫能力指標的對應程度,有出現教材內容與指標不相符的情況。
壹、中文部分
王明良(1982)。心理學名詞辭典。台北市:名山。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文科(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
左台益(2002)。圖形理解與幾何概念之建構。載於王美芬、戴維揚(主編),新課程建構式教學理論與實踐(45-64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左台益與梁勇能(2001)。國二學生空間能力與van Hiele幾何思考層次相關性研究。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6(1 & 2),1-20。
沈佩芳(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平面幾何圖形概念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貞祥(1986)。國民小學數學教學的基礎。台北市:幼獅。
吳正牧(1994)。我國中小學教科書供應品質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
李宜蓉(2009)。一~九年級數學教科書中代數符號及等號概念之發展設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數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豪文(2008)。從課程組織探討一到三年級數學教科書之幾何內容。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盈荻(2008)。國小一年級數學教科書分析之比較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碧珍(1993)。兒童「相似性」概念發展之研究─長方形。新竹師院學報,6,333-378。
林秀瑾(2004)。台灣地區三十年來國編版小學幾何教材內容範圍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義男(譯)(1989)。內容分析法導論(原作者:Weber, R. P.)。台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1985)。
周祝瑛(1995)。國中日常教學活動之生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周珮儀(2002)。國小教師解讀教科書的方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5,115-138。
柯華葳(199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方法與教學實況調查。台北市:台灣省教育廳。
柯華葳、幸曼玲與林秀地(1995)。小學日常教學活動之生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洪有情(主編)(2010)。國民中學數學備課用書第一~六冊。台北市:康軒文化。
高新建(1991)。國小教師課程決定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孫菁璣(2008)。九年一貫課程數學學習領域一到三年級教科書之比較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高明(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鼎茂。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台捷國際文化。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92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教育部。
陳冒海(主編)(2010)。國民中學數學備課用書第一~六冊。台南市:南一。
陳浙雲(2006)。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版本分析研究與應用。民國99年10月6日取自:http://163.20.56.2/94nine/get_file.php?id=13
陳澤民(譯)(1995)。數學學習心理學(原作者: Richard R, Skemp)。台北市:九章(原著出版年:1987)。
許瑛珍(主編)(2010)。國民小學數學備課用書第一~十二冊。台南市:翰林。
黃金鐘(主編)(2010)。國民小學數學備課用書第一~十二冊。台南市:南一。
黃政傑(1989)。美國中小學教科書問題的檢討。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371-388頁)。台北市:台灣書店。
黃譯瑩(1997)。教科用書開放後的省思:開放的圖像與願景。研習資訊,14(3),14-24。
游家政(1998)。教科書選用的問題與改進。北縣教育,21,75-83。
項武義(2009)。基礎幾何學。台北市:五南。
張幼賢(主編)(2010)。國民中學數學備課用書第一~六冊。台南市:翰林。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楊亮功(1970)。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
楊孝濚(1978)。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809-833頁)。台北市:東華。
楊瑞智(主編)(2010)。國民小學數學備課用書第一~十二冊。台北市:康軒文化。
莊月嬌(2005)。九年一貫課程小學幾何教材內容分析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好(1994)。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中幾何教材的設計。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低年級)(194-213頁)。台北市: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好(1998)。幾何引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普通數學編輯小組編著,第十章。瑞和堂有限公司印行。
劉好(2000)。平面圖形教材的處理。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主編),國民小學數學科新課程概說(高年級)(195-196頁)。台北市: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劉秋木(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廖曼伶(2008)。國小二年級數學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數學資訊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歐用生(1991)。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29-253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盧銘法(1996)。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幾何概念之分析研究:以van Hiele幾何思考水準與試題關聯結構分析為探討基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學類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顏翼長(1989)。西德課程與教科書之一般概念及其編篡原理。載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413-454頁)。台北市:台灣書店。
顏慶祥與湯維玲(1994)。教育百科辭典。台北市:五南。
藍順德(2010)。教科書政策、制度與研究。民國101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ntcu.edu.tw/cute/website/教科書政策、制度與研究.ppt
貳、英文部分
Crowley, M.L. (1987). The van Hiele model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metric thought. In M. M. Lindquist (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geometry, (pp. 1-16).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Clements, D. H., & Battista, M. T. (1992). Geometry and spatial reasoning. In D. A. Grouws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p. 420-464). New York: Macmillan.
Duval, R. (1995). Geometry pictures: Kids of representation and specific processings.In R. Sutherland & J. Mason (Eds.), Exploiting mental imagery with computer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 (pp.142-157). Berlin: Springer.
Fuys, D. J., Geddes, D., & Tischler, R. W. (1988). The van Hiele Model of Thinking in Geometry among Adolescents. Reston, V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 of Mathematics.
Krippendorff, K. (1980). Content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to Its Methodology. Beverly Hills, Calif.:Sage.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91). 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ing Mathematics. Reston, VA:NCTM.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2000). Principle and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NCTM.
Tall, D., and Vinner, S. (1981). Concept image and concept definition in mathematics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limits and continuity.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12, 151-169.
Troy, P., Aina, Barbara J., and Brian E. (2006). What role do textbooks play in U.S.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Taiw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Teachers(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 5, 10-20.
Vinner, S. (1983). Concept definition, concept image and the notion of fun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duc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4(3), 293-305.
Venezky, R. (1992). Textbooks in school and society.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 436-461). New Yor: 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