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慧娟
論文名稱: 幼兒說故事內容及結構之分析研究---以一個全語言幼稚園為例
指導教授: 黃迺毓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1
畢業學年度: 8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0
中文關鍵詞: 幼兒說故事自述故事敘事故事內容故事結構全語言全語文內容分析法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2下載:7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幼兒說故事內容及結構之分析研究---以一個全語言幼稚園為例,研究目的有三:
    一、探討在一個全語言教室裏,幼兒說故事的內容。
    二、探討在一個全語言教室裏,幼兒說故事的結構。
    三、提供幼教工作者及家長一種解讀幼兒故事內涵的方法。
    本研究以台南市郊一個國小附幼為研究現場,藉由訪談教師、教學觀察、文件蒐集等方式,質性地描述該教室的全語言精神,從中蒐集到自願說故事的大、中班共19名幼兒的103個故事為研究樣本。在故事內容方面,進行內容分析、百分比次數統計;故事結構方面,以Botvin & Sutton-Smith的情節結構分析法,找出孩子「目前最高能力」到「目前一般能力」的區間,以代表幼兒的故事結構層次;最後進行評分者信度檢定。
    綜合本研究資料,獲得以下結論:
    一、在一個全語言教室裏,幼兒故事內容中,角色的選擇:
    孩子所選擇的故事角色由多到少依次為:人物類、動物類、虛構
    童話類、影視媒體人物類、天體自然類、神仙鬼怪類、植物類、物品類。其中人物類、及動物類佔大多數。
    人物類以家庭成員出現的頻率最高;動物類以強勢攻擊性動物、溫和聰明型動物出現的頻率最高。
    二、在一個全語言教室裏,幼兒故事內容中,場景的選擇:
    孩子所選擇的故事場景由多到少依次為:家庭類、社區類、自然地理類、神怪想像類。其中以家庭類、及自然地理類佔大多數。
    家庭類即指家裏;自然地理類以山、森林出現的頻率最高。
    三、在一個全語言教室裏,幼兒故事內容中,主題的選擇:
    孩子所選擇的故事主題由多到少依次為:家庭生活類、攻擊競爭類、童話想像類、友情類、學校生活類、意外類、神秘力量類、愛情類、描述現象或願望類、歷險類。其中以家庭生活類、攻擊競爭類佔大多數。
    家庭生活類以家人相處出現的頻率最高;攻擊競爭類則泛指各種攻擊、打鬥、爭勝等。
    四、在一個全語言教室裏,幼兒故事內容中,角色行為的選擇:
    角色行為分「危難-危難的消失」、「缺乏-缺乏的補償」,以下將分項說明之:
    (一)「危難-危難的消失」的角色行為:
    孩子所選擇「危難-危難的消失」的角色行為由多到少依次為:自己解決類、轉機或無生機類、他人協助類、合作解決類、神秘力量類、推諉或被要求解決類。其中以自己解決類、轉機或無生機類佔大多數。
    自己解決類以逃或躲、利用工具或能力出現的頻率最高;轉機或無生機類以無生機類出現的頻率最高。
    (二)「缺乏-缺乏的補償」的角色行為:
    孩子所選擇「缺乏-缺乏的補償」的角色行為由多到少依次為:自己解決類、他人協助類、神秘力量類、合作解決類、願望自然達成類。其中以自己解決類佔大多數。
    自己解決類以解決原問題或尋找替代方案出現的頻率最高。
    五、在一個全語言教室裏,幼兒故事情節結構:
    以Botvin & Sutton-Smith (1977)故事情節結構分析,孩子的故事情節結構介於的層次5---層次4、3之間。

    幼兒說故事內容及結構之分析研究---以一個全語言幼稚園為例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幼兒說故事的內容與結構--------------------------------7 第二節 全語言教室-------------------------------------------19 第三節 全語言與幼兒說故事-----------------------------------4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54 第二節 研究對象---------------------------------------------55 第三節 實施程序---------------------------------------------69 第四節 資料分析---------------------------------------------7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幼兒故事內容中的角色分析-----------------------------75 第二節 幼兒故事內容中的場景分析-----------------------------85 第三節 幼兒故事內容中的主題分析-----------------------------91 第四節 幼兒故事內容中的角色行為分析------------------------103 第五節 幼兒故事情節結構分析--------------------------------115 第三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19 第二節 建議------------------------------------------------121 第三節 研究限制--------------------------------------------123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124 二、西文文獻--------------------------------------------------128 附錄 附錄一 訪談記錄----------------------------------------------131 附錄二 教學觀察記錄------------------------------------------132 附錄三 文件蒐集----------------------------------------------134 附錄四 幼兒說故事--------------------------------------------13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王文科(民77)兒童的認知發展導論。台北市:文景出版社。
    成虹飛(民84)設計全語文課程的經驗談。教育心,8,頁52-64。
    李連珠譯(民87)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台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李維譯(民87)思維與語言。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沈鉦添(民85)試從行為主義、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全三個觀點評析全語教學。教師之友,37(5),頁24-32。
    何三本(民84)幼兒故事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谷瑞勉譯(民89)鷹架兒童的學習。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吳英長(民75)兒童故事基架的分析。台東師專學報,14,頁197-211。
    林千惠譯(民85)全語言教室實務。研習資訊,13(2),頁54-59。
    林文寶(民76)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高雄:復文書局。
    林玉體(民86)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林守為(民77)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佩蓉譯(民88)快樂的學習-全語言幼稚園的一天。台北縣:光佑文化。
    林朝鳳(民83)幼兒教育原理。高雄市:復文出版社。
    林麗卿(民89)敘事體在學前幼兒發展中之功能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3,頁149-186。
    林麗卿(民86)全語言教學法對國小學生英語學習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寶山、康春枝譯(民79)。學校與社會、兒童與課程。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林寶山譯(民81)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姜文閔譯(民81)經驗與教育。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翁儷綺(民87)幼兒建構故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如(民85)重述故事對幼兒故事回憶和故事理解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敏(民85)從社會互動看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理論及其對幼教之啟示。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中心(民85)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會議手冊,頁185-207。
    陳淑琴(民87)全珸言教學觀。國教世紀,179,頁11-14。
    黃秀文(民83)全語淺探。教師之友,35(4),頁9-11。
    黃孟嬌譯(民87)孩子說的故事、了解童年的敘事。台北市:成長基金會。
    黃坤錦(民88)教育目的說。載於伍振鷟、林逢祺、黃坤錦、蘇永明(民88)教育哲學。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瑞琴(民82)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瑞琴(民86)幼兒的讀寫萌發課程。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慧真譯(民83)發展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黃繼仁(民86)美國小學全語言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張子芬(民79)幼兒故事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寶月(民84)兒童故事基模的發展---以因果關係網路分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瓊惠(民83)幼兒說故事內容與結構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月紅(民87)從兩大學派探討全語文教學理論。教育研究資訊,6(1),頁76-90。
    程玉葉(民87)適性全語言教學在國中英語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麗卿(民85)Vygotsky對研究概念發展的啟示。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中心(民85)皮亞傑與維高斯基的對話會議手冊,頁209-222。
    楊俐容(民82)皮亞傑。台北市: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趙涵華(民83)整體語言教育---理論、研究、特質、及問題。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頁389-402。
    廖凰伶(民89)直接教學與全語教學對國中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表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尚志(民81)兒童文學寫作研究。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蔡秋桃譯(民85)瞭解閱讀歷程:閱讀---心理語言的猜謎遊戲。載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民85)全語言專題研討會,頁25-28。
    蔡敏玲、陳正乾(民86)社會中的心智---高層次心理過程的發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蔡蕙如(民89)學習外一章:運用兒童讀物以實施全語文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以一個課輔班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雪芳(民88)全語文教師運用故事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曉華譯(民86)全語言幼稚園。台北縣:光佑文化事業。
    簡郁娟(民89)「可預測故事」影響外語初學者口語與閱讀發展之探討。私立淡江大學西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楚瑛(民77)幼兒說故事能力之發展過程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台灣教育,448,頁19-21。
    羅明華(民79)整體語文教育的發展與未來趨勢。教師之友,36(1),頁5-9。
    蘇育塯(民79)幼兒故事回憶與理解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建文、程小危、柯華葳、林美珍、吳敏而、幸曼玲、陳李綢、林惠雅、陳淑美(民80)發展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二、西文文獻:
    Abrahms, D. M. (1977) Conflict Resolution in Children's Storytelling: An Application of Erikson's Theory and the Conflict Enculturation Model.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Altwerger, B. ,Edelsky, C. & Flores, B. M. (1987) Whole language :What's New ? The Reading Teacher, 41, p.144-154.
    Ames, L. B. (1966) Children's Stories. 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 73. p.337-396.
    Applebee, A. N. (1978) The Child's Concept of Stor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jorklund, D. F. (1995) Children's Thinking & Developmental Function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Belnent, CA:wadworth
    Botvin & Sutton-Smith (1977)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Complexity in Children's Fantasy Narratives.
    Brown, H.& Mathie, V.(1990) Inside Whole Language - A Classroom View.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Association.(Australia)
    Bruner, J.(1990)Acts of Meaning. Camg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3(4), p.377-388.
    Cambourne, B. (1988) The Whole Story:Natural Learning And The Acquistion of Literacy In The Classroom. Arckland,N.Z:
    Ashton Scholastic.
    Chen Yueh-miao (1994) The Whole Approach To Language Instruction: Philosophical Beliefs, Theory,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Sec, 1:Humanities, 5(1), p.365-397.
    Dunn, J. (1988) The Beginnings of social Understanding. Oxford, U. K.: Basil Black Well.
    Fang, Z. (1999) Expanding the Vista of Emergent Writing Research: Implication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6(3), p.179-182.
    Froese,V.editor(1990) Whole Language Practice and Theory.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Goodman, K. (1967)"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4), p.126-135.
    Goodman, K. (1989) Whole-Language Research : Foundations and Develop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0(2), p.207-221.
    Goodman, Y. (1989) Roots Of The Whole-Language Mo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0(2), p.113-125.
    Mclaslin, M. (1989) Whole Language: Theory, Instruction, And Future Implement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0(2), p.101-112.
    Miller, P. H. (1989) Theories of Development Psychology.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Miller, P. & Sperry, L. (1988) Early Talk About the Past: The Origins of Conversational Storie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Journal of Child Language, 15, p.293-315.
    Morrison, J. & Mosser, L.A.(1993) Whole Language and Traditional Reading Instruction: A Comparison of Views and Techniques.(ERIC Document Production Series No.ED365963)
    Newman, J. M. (1985) Whole Language : Theory In Use.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Newton, D. L. (1992) Whole Language: What Is It? (ERIC Document Production Series No.ED354494)
    Niblack, R. A. (1995) Art Criticism: A Whole Language Approach to Art. (ERIC Document Production Series No.ED391751)
    Pitcher, E. G. & Prelinger, E.( 1963) Children Tell Stories. N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ress.
    Rumelhart, D, E. (1980) On Evaluating Story Grammars. Cognitive Science, 4. p.313-319.
    Silin, J. G. (1996) When Safety and Joy Are Breached. (ERIC Document Production Series No.ED397984)
    Strickland, K.(1995) Literacy, Not Labels. Protsmonth, MH:Heinemann.
    Sutton-Smith, B., Botvin, G. & Mahony, D. (1976) Developmental Structures in Fantasy Narratives. Human Development, 19. p.1-13.
    Sutton-Smith , B. (1981) The Folkstories of Children. Philade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Vygotsky, L. S. (1962) Thought and Language. Combridge, MA:MIT press.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ombridge, MA:MIT press.
    Weaver, C. (1990) Understanding Whole Language. NH:Heinemann
    Wells, G. (1986) The Meaning Makers: Children Learning Language and Using Language To Learn.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West, A., Martindale, C. & Sutton-Smith, B(1985) Age Trends in the Content of Children's Spontaneous Fantasy Narratives.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graphs, 111(4), p.389-405.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