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杰
論文名稱: e-Learning2.0環境中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與網路學習動機之探討
A study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n the e-Learning2.0 environment
指導教授: 王健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0
中文關鍵詞: Web2.0e-Learning2.0Yahoo奇摩知識+自我導向學習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網路學習動機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27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由於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資訊科技的進步,大學生在吸收新知識的方式不再只是透過學校的課程或是書籍教材,透過網路來蒐集資料或進行學習似乎已成為一項必備的技能,而在Web2.0網路世代的浪潮之下,集合使用者的共同智慧所建構之知識分享架構逐漸崛起,因此以使用者為主導之e-Learning2.0的學習環境逐漸成形,也成為了數位學習發展的新契機。在此發展過程之中,研究者認為自我導向學習傾向是影響網路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因此本研究以Yahoo!奇摩知識+為例,並以台北地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分析目前大學生對於Yahoo!奇摩知識+的使用動機,另外也分析大學生之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的現況,最後並探討兩者間的相關情形,進而分析在Web2.0環境下影響網路學習動機的關鍵因素。研究的結果如下:
    一、大學生整體呈現中度偏高自我導向學習傾向。
    二、大學生對於「Yahoo!奇摩知識+」有中度偏高的使用動機。
    三、不同「年級」、「領域」和「網路使用經驗」的大學生在「自我導向學習傾向」上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年級」、「領域」、「網路使用經驗」、「網路使用時間」、「Web2.0網站使用頻率」和「相關課程選修經驗」的大學生在「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上沒有顯著差異。
    五、大學生的「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呈正相關。
    研究結果可以提供教學者、學習者或e-Learning2.0服務開發業者參考,以因應此學習浪潮,發展更符合此學習環境的相關策略。

    目錄....................................................Ⅰ 圖目錄..................................................Ⅳ 表目錄..................................................Ⅴ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假設.................................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五節 名詞解釋................................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15 第一節 e-Learning2.0初探......................15 第二節 自我導向學習.............................31 第三節 網路學習動機.............................43 第四節 文獻小結................................65 第三章 研究方法........................................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68 第二節 研究對象................................69 第三節 研究工具................................71 第四節 研究程序................................80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8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83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描述.........................83 第二節 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Yahoo!奇摩知識+ 使用動機」之現況分析.....................................87 第三節 不同背景的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差異情形.....................................................99 第四節 不同背景的大學生「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差異情形....................................................117 第五節 大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關係之分析........................................143 第五章 結論和建議.......................................149 第一節 結論.....................................149 第二節 建議.....................................152 參考文獻.................................................159 中文部分.................................................159 英文部分.................................................163 網路資料.................................................167 附錄一 協助修正問卷專家名單................................169 附錄二 自我導向學習與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專家問卷.......................................................170 附錄三 自我導向學習與Yahoo!奇摩知識+使用動機正式問卷.......................................................185

    中文部分:
    王曉如(2004)。國民中小學教科書出版業者經營線上學習網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王敏煌(1998)。全球資訊網整合式學習環境的設計及實作。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李文瑞(1990)。介紹激發學習動機的ARCS模型教學策略。臺灣教育,479,22-24。
    李雅惠(1999)。成人的網路學習。成人學習革命,臺北市:師大書苑。
    李麗美(2002)。松年大學學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余雅屏(2003)。人格特質、自我導向學習以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吳怡君(2005)。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自我導向學習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吳亭儀(2006)。以ARCS動機模式實施高職國文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未出版。
    林文雄(2004)。台南地區高職教師自我導向學習準備度、職場壓力與職場學習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林立傑(2007)。eLearning2.0產業未來展望。2007開放式課程與數位學習創新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186)。
    林美雲(2005)。民間信仰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觀點轉化歷程之研究:以一貫道信徒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周昭臣(2006)。探討網路知識分享的促成因素—以「Yahoo!奇摩知識+」為例。東吳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岳修平(2002)。臺灣大專院校遠距教學展望,台大教與學期刊電子報,3。
    紀詩瑩(2002)。企業員工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其知識分享意願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未出版。
    胡夢鯨 (2001)。成人教育現代化與專業化。台北:師大書苑。
    洪世昌(1994)。我國空中大學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及其與學習成就關係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榮昭(1999)。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師大書苑。台北。
    徐英傑(2004)。公務人員職場自我導向學習、工作調適與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以嘉義縣公務人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徐意鈞(2005)。影響知識社群中知識買賣雙方互動意願因素之研究─以Yahoo!奇摩知識+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黃明玉(2004)。成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班級學習氣氛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黃政傑(1997)。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富順(1992)。成人的學習動機—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之探討。二版,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富順(2002)。成人學習。台北:五南。
    黃斐蘭(2006)。網路問答服務系統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系統與Yahoo!奇摩知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溫達茂、鄭麗敏(2006)。從圖書館與資訊服務的角度看Web2.0的應用。Web2.0與圖書館研討會論文集(頁63-82),台北: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溫嘉榮(1998)。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與學生學習特質之影響因素探討研究。高雄:復文書局。
    潘春燕(2006)。溫泉業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溫泉廢水處理意願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未出版。
    鄧運林(1995)。成人教學與自我導向學習。台北:五南圖書。
    游寶達、劉明宗(2002)。電子化學習之發展趨勢探討與分析。教育與資訊雜誌,2002/1,36。
    鄒景平(2007)。社群經營的三大面向與Web2.0。2007開放式課程與數位學習創新應用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105-115)。
    張志全(2002)。動機策略與電腦焦慮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社會科網路學習動機的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聖麟(2001)。改善教學品質的方法。生活科技教育,34(1),9-14。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夢凡(2004)。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對繼續進修意願之研究-以空中大學高雄地區學生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張靜蕙(2005)。研發人員特質、自我學習導向、創造力與及研發成效之關係研究。義守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數位時代(2006)。2006臺灣網路風雲榜。144,82-95。
    陳年興(1998)。同步與非同步遠距教學之整合講義。教育部學術研究資訊服務網路應用暨套裝軟體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未出版。
    陳忠志(1999)。電腦融入各科教學。資訊與教育,72,1-12。
    陳盈萱(2005)。運用教育訓練工作之研究模式個案探討網路學習成效。高苑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順孝(2006)。打造自己的媒體:Web2.0時代的新聞網站建構。未出版。
    陳萌志(2004)。網路教學理論與實作。臺北市:文魁資訊。
    陳嘉弘(2004)。資訊融入體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動作技能學習與學習動機之影響。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陳毓凱(2005)。「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中二年級學生自我導向科學學習傾向與科學學習動機之影響。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未出版。
    陳靜怡(2003)。組織氣候認知、員工自我導向學習與工作投入之關係研究 - 以某國際快遞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曹蔚恆(2007)。動機引導策略對科學數位遊戲學習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影響研究-以國小六年級學童為對象。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楊國德(2000)。成人應用網路學習的發展趨勢與策略。成人教育雙月刊,56,22-30。
    劉立偉(2003)行動生活、行動秘書、專門找店與找店專門自助服務科技採用因素與態度、意圖之探討—以手機加值服務為例。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未出版。
    劉彥愷(2005)。國內大學生對於Yahoo!奇摩知識+的資訊尋求行為初探。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劉威麟(2007)。Sweet Spot:一夕爆紅網路效應。臺北市:寶瓶文化。
    薛良凱(2006)。Web 2.0時代數位出版的應用:行動出版。臺北市:未出版。
    謝耀徵(2005)。影響知識分享績效之研究—以Yahoo!奇摩知識+為例。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蔡秋貝(2006)。成人在職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參與障礙對網路教學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雲林:未出版。
    羅時瀚(2005)。營利與非營利虛擬社群的管理議題—以維基百科、Yahoo!奇摩知識+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未出版。
    鍾宜智(2001)。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對非同步遠距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未出版。
    鐘詩瑩(2006)。人們為什麼要上網分享知識?-以Yahoo!奇摩知識+為例。大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未出版。
    蘇小鳳(2006)。2.0世代的數位參考服務—Digital Reference in the 2.0 Age。Web2.0與圖書館研討會論文集(頁101-116),台北:淡江大學覺生紀念圖書館。
    蘇美菁(2006)。WebQuest教學策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高層次思考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未出版。

    英文部分:
    Alessi, S.M. & Trollip, S.R. (1985).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Method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Atkinson, M. & Kydd, C.(1997).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World-Wide-Web Use:An empirical study of playfulness and motivation, The DATA BASE for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System, 28 (2), 53~62.
    Barnett, L. A.(1991)The playful child:measurement of a disposition to play. Play and Culture 4 (1), 51-74.
    Bonham, L.A. (1989). Self-directed orientation toward learning:A learning style? Self-Directed Learning:Emerging Theory & Practice, 13-42, OA:Oklahoma Research Center.
    Brown, J.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2.
    Bruner, J. S. (1966).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New York:Norton.
    Candy, P.C. (1991). Self-direction for lifelo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Dabholkar, P. A. and Bagozzi, R.P. (2002), “An Attitudinal Model of
    Technology-Based Self-Service: Moderating Effects of Consumer Traits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30 (3), 184-201.
    Davis, F.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 (3), 319~340.
    Enber, M. (2007). E-Learning 2.0 = e-Learning 1.0 + Web 2.0?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vailability,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ARES 2007, IEEE.
    Fishbein, M.,and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Gates, B. (1995). The Road Ahead. New York: Viking.
    Gelpi, E. (1979). A future for lifelong education. Manchester Monographs, no.13, England: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Gerstner, L.S. (1987). On the theme and variation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 exploration of the literature.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Guglielmino, L.M. (1977) .Development of the self-directed learning readiness scal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38, 64-67.
    Hoffman, D.L. and Thomas, P. N. (1996).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60, 50-68.
    Kasworm, C.E. (1988). Self-directed learning:Application and theory, GA:University of Georgia.
    Keller, J. M. (1983).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Hillsdale, NJ:Erlbaum.
    Keller, J.M. (1987).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 Journal of Instruction Development, 10(3), 2-10.
    Knowles, M.S. (1975). Self-directed learning:A Guide for learners and teachers. Chicago:Follett Publishing company.
    Kratz, R.J. (1980). Implication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for functionally illiterate adults. Adult Education Research Conference, Vancouver, Canada.
    LERN(Learning Resources Network)(1998). Online education:Growing presence andgrowing pains. Lifelong Learning Today,6(1), 6-7。
    Lieberman, J.N. (1977). Playfulness:Its Relationship to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Long, H.B. (1989).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for self-directed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312-382.
    Long H.B. (1990).Psychological control in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ternatio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 9(4), 331-338.
    Looi, C. (1998).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promoting inquiry learning.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System, 27(1), 3-22.
    Maslow,A.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Mason, R. & Rennie, F. (2007). Using Web2.0 for learning in the community.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10, 196-203.
    McCaslin, M. & Hickey, D.T. (2001).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Vygotskian view. In B. J. Zimmerman & D. H. Schunk (Eds.)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227-252, NJ: Lawrence Erlbaum.
    Mezirow, J. (1985). Concepts and action in adult education.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5(3), 142-151.
    Mocker, D.W. & Spear, G.E. (1984). The organizing circumstance:Environmental determination in self-directed learning.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 35, 1-10.
    Moon, J.W. & Kim, Y.G.. (2001). Extending the TAM for a World-Wide-Web context,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8, 217-230.
    Moore, M.G.. (1980). Independent study. Redefining the discipline of adult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Moore, M.G. & Kearsley, G.. (1996). Distance Education:ASystem View. Belmont:Wadsworth.
    O’Reilly, T.(2005).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
    -20.html.
    Rothaermel, F. T., Sugiyama, S. (2001). Virtual Internet communities and commercial success:Individual and community-level theory grounded in the atypical case of TimeZone.com, Journal of Management, 27(3), 297-312.
    The Horizon Report (2007). The Horizon Report 2007 Edition.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New Media Consortium and the EDUCAUSE Learning initiative, Available: http://www.nmc.org/horizon/2007/report.
    Tough, A.M. (1979). The adult’s learning projects:A fresh approach to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dult learning (2nd ed.).Toronto: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Vygotsky, L. S. (1978). Mind in society.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enger, E. (1998). 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Wenger, E., Snyder, W. M. (2000). Communities of Practices:The Organization Frontie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uary-February, 139-145.
    Williams, B. (2001). The theoretical links between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self-directed learning fo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nursing education.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6(1), 85-98.
    Ruttenbur, B. W. and Spickler, G. C. (2000). e-Learning-The Engine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 Morgan Keegan & Co., Inc.

    網路資料:
    教育部(2007)。96學年度各級學校名錄。2007年11月2日瀏覽於http://www.edu.tw/index.htm
    梅興(2006)。新世代E-Learning 2.0創意教學建置與實驗—Web2.0技術與應用。輔仁大學教學卓越計畫深耕—教與學電子報,創意教學計畫特別報導(5),2007年10月2日瀏覽於http://www.teachers.fju.edu.tw/epapers/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96&Itemid=44。
    姜昱有(2007)。Web2.0時代 e-learning也要2.0 (四)。大紀元時報電子版,2007年10月2日瀏覽於http://news.epochtimes.com.tw/7/8/1/61859.htm。
    資策會FIND(2007)。2007年6月底止臺灣上網人口。2007年9月26日瀏覽於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黃彥達(2006)。中國網際網路大預言(七)Web 2.0 經濟體。數位之牆,2007年9月26日瀏覽於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31。
    劉德泰(2007)。e-Learning 2.0帶來網路學習新商機。2007.10.2瀏覽於
    http://km.iiiedu.org.tw/lcd/test_en/index.php?option=com_myblog&show=-157.html&Itemid=0
    盧澤宇(2006)。什麼是web2.0。2007年10月3日瀏覽於http://www.itmag.org.tw/_rss/article_single_rss.php?IKEY=138。
    蔡德祿(2006)。如何善用網路資源提升學習競爭力。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新80期(電子版26期)2006.12.15 ,2007.10.2瀏覽於http://aborg.lib.ntu.edu.tw/ntuepaper/dat%5C200612/20061215newsletter80.htm
    Yahoo!奇摩知識+(2005)。Yahoo!奇摩知識+使用者調查報告。2007年11月30日瀏覽於http://tw.knowledge.yahoo.com/plus/survey/survey_0527.html
    Gumpert, D. E. (2007). The Right Way to Use Web 2.0., 8/27/2007.from Business Week Online: http://pda.businessweek.com/technology/content/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