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貞臻 |
---|---|
論文名稱: |
我國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之演變及其內涵分析(1902-1993) |
指導教授: |
周愚文
Chou, Yu-W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1999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62 |
中文關鍵詞: | 國語 、課程標準 |
英文關鍵詞: |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course standard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35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我國小學國語科課程標準制訂的時代背景與教育發展情形,分析國語科課程標準的內涵,以供對未來課程參考。本研究範圍,就時間而言,自光緒二十八年(1902)至民國八十二年;就主體而言,僅分析章程、課程綱要、課程標準及相關的教育法令。
本研究屬歷史研究,主要透過文獻、史料的整理、考證、分析、歸納及綜合等,探討當時的時代背景、教育狀況及小學課程發展情形。此外並利用內容分析法、分析歷次國語科內涵的特徵與演變。
本研究的發現有五:
1. 晚清(1902)國語文獨立設科,至民國九年定名為「國語」後,一直沿用至今。
2. 國語科課程標準的組織架構從民國五十七年確立後,一直沿用至今。
3. 國語科課程標準目標的設計以知識層面最多,藝術層面則少有提及,至於文化層面從民國二十五年加入政治思想的要求,除三十七年刪除外,一直維持此項規定。
4. 國語科課程標準在教學材料方面,形式日益完備,但與分段目標的聯繫,還是有不足之處。
5. 在教學時間方面,歷年來國語科佔小學教學科目總時數的百分比平均為百分之三十。其中讀書所佔的時間最多。
本研究的建議如下:
1. 課程標準應有一個彈性又具時效的「使用期限」
2. 課程標準的呈現應提出反省批判的檢討。
3. 建立負責研究、進行課程統整與協調工作的專責機構。
4. 課程修訂人員的組織應多元且具代表性。
5. 建立國語科課程編制的理論基礎。
6. 國語科教學目標的設計應兼顧知識、藝術、文化三層面。
7. 加強國語科教材綱要與目標的聯繫。
8. 教學方法的規定,應採取更為彈性與概括性的敘寫方式。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quire the background and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standard for primary schools in this country during the past ninety years(1902-1993). Then, a further content analysis is focused around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so as to provide a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course; as to major materials, of analysis are conducted upon the articles, summary of course, course standard and related educational law.
This study is historical approach, which try to understand the past times background, cond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course mainly by way of the regulation, verification, analysis, induction and generalizing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ical data. In addition, content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in the connot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subject over the past.
There are five findings in this study:
1. During late Ching Dynasty(1902), Chinese Language became an independent subject in school curriculum , and it was designed as "Chinese Language" in 1920 and to be used until now.
2. The framework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standard was established in 1968 and to be adopted until now.
3. The aims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standard were mostly related to the domain of knowledge, but that of art was rare. As to the cutural domain, the political ideology was added since 1936, except for a revision in 1948.
4. Referring to teaching material, the format of that is gradually completed bu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tages goal of different period is not sufficient.
5. With respect to teaching time,over the past years Chinese Language has accounted for an average 30% of total teaching hour in all subjects of primary school; and in which reading accounted for the most of time.
The suggest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Course standard should have a flexible validity.
2. The presentation of national course standard should have a review from the reflective and critical view point.
3.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pecific organization for carrying out design,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curriculum.
4. The members of curriculum design should be multi-background and representative.
5.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a theory for the formula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6. The teaching goal of Chinese Language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of the three domains-knowledge, art and culture.
7.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ummary and goal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8. The way to write the regul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more flexible and general.
參 考 書 目
一、文獻資料
1.中國社會科學院編(1980):《近代史資料》,第二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中華兒童教育社編(民52):《新頒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實施方法研究》,台北:正中。
3.台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附屬國民小學編印:《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研究心得彙編》,無出版年月日地點。
4.多賀秋五郎(民64):《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清末篇,台北:文海。
5.包遵彭等編(民62):《中國近代史論叢》二輯八冊,台北:正中。
6.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民35):《台灣省教育概況》,台北: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
7.台灣省政府教育廳(民44):《十年來的台灣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8.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刊》三編第十輯,出版年代不詳。
9.帕米爾書局主編(民69):《新文學運動史料》,台北:帕米爾書局。
10.林熊祥主編(民43):《台灣省通志稿》教育志制度沿革篇,台北:台灣
省文獻委員會。
11.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民75):《清史稿校註》,台北:正中。
12.教育部(民21):《小學課程標準》,無出版地點。
13.教育部中小學課程標準編訂委員會(民25):《幼稚園小學課程標準》,
商務印書館。
14.教育部(民31):《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15.教育部(民37):《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16.教育部(民41):《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灣:商務印書館。
17.教育部(民47):《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
18.教育部(民48):《修訂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參考資料》第一、二輯。
19.教育部國民教育司(民51):《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20.教育部(民57):《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21.教育部(民64):《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22.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民65):《第四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上冊,台北:正中。
23.教育部主編(民76):《中華民國史學術志》第二編民初時期(四),北縣:國史館。
24.教育部(民78):《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總綱(草案)修訂意見座談會資料》。
25.教育部(民78):《國民小學課程標準總綱修訂意見座談會會議資料》。
26.教育部(民8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
27.舒新城(1980):《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
版社。
28.黃政傑:〈國民教育課程之新趨勢〉,教育部國教司舉辦《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六年計劃成果學術研討會》報告,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29.璩鑫圭主編(1990):《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鴉片戰爭時期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0.羅家倫主編(民57):《中華民國史料叢編》,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二、專書
1.丁致聘主編(民59):《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台北:台灣商務。
2.大學用書聯編委員會(民77):《初等教育》,台北:新學識。
3.王炳照等著(民83):《中國近代教育史》,台北:五南。
4.王建軍(1996):《中國近代教科書發展研究》,廣東:廣東教育出版社。
5.方師鐸(民54):《五十年來中國國語運動史》,台北:國語日報社。
6.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民66):《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教育》,台北:復興。
7.王煥琛編(民80):《教育行政與會議》,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編印。
8.王鳳喈(民79):《中國教育史》,台北:正中。
9.毛禮銳等著(民83):《中國教育史》,台北:五南。
10. 司琦(民60):《小學課程演進》,台北:正中。
11.司琦(民70):《中國國民教育發展史》,台北:三民。
12.司琦(民78),《課程導論》,台北:五南。
13.任時先(民70):《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商務。
14.羊憶蓉(民83):《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經驗》,台北:桂冠。
15.李守孔(民47):《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
16.李漢偉(民84):《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索》,高雄:麗文。
17.汪知亭(民67):《台灣教育史料新編》,台北:台灣商務。
18.李雲漢(民74):《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
19.何應欽(出版年月日不詳):《八年抗戰之經過》。
20.余應源主編(1996):《語文教育學》,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21.祈致賢(民50):《國語教育》,台北:國語日報社。
22.吳家瑩(民79):《中華民國教育政策發展史》,台北:五南。
23.周策縱等著(民68):《五四與中國》,台北:時報。
24.胡適(民72):《胡適文存》第三集,台北:遠東。
25.師大國文系、師大中輔會(民81):《第一屆台灣地區國語文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師大國文系、師大中輔會。
26.桑兵(民80):《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北縣:稻禾。
27.徐宗林、周愚文合著(民86):《教育史》,台北:五南。
28.孫常煒編著(民74):《蔡元培先生年譜傳記》上冊,北縣:國史館。
29.陳必祥主編(1987):《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發展史》,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
30.國史館編印(民79):《中華民國史教育志(初稿)》,北縣:國史館。
31.陳弘昌(民80):《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32.陳青之(民57):《中國教育史》,台北:台灣商務。
33.陳東原(民69):《中國教育史》,台北:台灣商務。
34.郭為藩(民70):《中華民國開國七十年之教育》上冊,台北:廣文。
35.陳啟天(民51):《最近卅年中國教育史》,台北:文星。
36.陳啟天(民58):《近代中國教育史》,台北:中華。
37.梁啟超(民38):《飲冰室文集》,台北,天行出版社。
38.梁啟超(民60):《清代學術概要》,台北:水牛。
39.黃中(民69):《我國近代教育的發展》,台北:台灣商務。
40.黃光雄(民84):《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41. 黃炳煌(民80):《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文景。
42.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43. 黃政傑(民82):《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師大書苑。
44.傅樂成(民73):《中國通史》下冊,台北:大中國。
45.張之洞(民59):《奏定學堂章程》,台聯國風出版社。
46.張志公(1981):《語文教學論集》,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47.張鴻苓(1992):《簡明語文教育辭典》,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48.雷國鼎(民72):《中國近代教育行政制度史》,教育文物出版社。
49.詹瑋(民81):《吳稚暉與國語運動》,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50.鄭世興(民70):《中國現代教育史》,台北:三民。
51.歐用生(民7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52.薛人仰(民72):《中國教育行政制度史略》,台北:台灣中華。
53.羅秋昭(民85):《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54.顧黃初、李杏保主編(1991):《二十世紀前期中國語文教育論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三、雜誌期刊
1.《東方雜誌》,第五期,光緒三十二年閏四月。
2.《教育雜誌》,第一年第四期,宣統元年三月。
3.《教育雜誌》,第一年第五期,宣統元年七月。
4.《教育雜誌》,第一年第八期,宣統元年七月。
5.《教育雜誌》,第三年第二期,宣統三年二月。
6.《教育雜誌》,第三年第十期,民國元年元月。
7.《教育雜誌》,第四卷第十號,民二年元月。
8.《教育雜誌》,第七卷第八號,民四年八月。
9.《教育雜誌》,第十一卷第十一號,民八年十一月。
10.《教育雜誌》,第十五卷第四號,民國十二年四月。
11.《教育雜誌》,第十六卷第一號,民國十二年四月。
12.《教育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五號,民國十二年十一月。
13.《教育雜誌》,第十六卷第三號,民國十三年三月。
14.《教育雜誌》,第十九卷第八號,民國十六年八月二十日。
15.《教育雜誌》,第二十一卷第十一號,民國十八年十一月。
16.《教育通訊》,第十七期,民國二十七年七月。
17.方炎明:〈國民教育會議研討主題要旨及分組討論有關事項〉,《臺灣教育》,三六四期,民國七十年四月。
18.方炎明:〈國民教育會議研討主題要旨及分組討論有關事項〉,《臺灣教育》,三六四期,民國七十年四月。
19.王秀玲(民85):《台灣地區「前期中等教育」課程重要論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20.史國雅:〈修改課程的行政組織〉,《教育通訊》,復刊三卷一期,民國三十六年三月。
21.史穎君(民73):《我國國語運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22.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處:《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一卷第一期,民國34年12月1日。
23.朱公振:「革新小學教學法的四大原動力」,《教育雜誌》,第十六卷
第三號,民國十三年三月。
24.朱智賢:〈小學課程標準之檢討〉,《教育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民國二十五年三月。
25.何三本:〈兩岸小學語文閱讀課程教材教法比較研究〉,《東師語文
學刊》,第十一期,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
26.李玉貴:〈從責其完備的角度出發─「解讀國小新課程標準」〉,《教育資料與研究》,第十七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27.李瑞騰(民76):《晚清文學思學思想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8.李威熊:〈從百年大計談教育會議〉,《東方雜誌》,第二一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七年。
29.李聰明:〈發展與改進國民教育五年計劃的研究與執行〉,《台灣教育》,第三三五期,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30.杜佐周:〈我對於修改小學課程標準的意見〉,《教育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一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31.杜佐周:〈關於新課程標準實驗方法的意見〉,《教育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三號,民國十九年三月。
32.沈亦芳:〈新課程標準的特點〉,《中華教育界》,第二十卷第九期,民國二十三年三月。
33.何清欽:〈民國十一年新學制釀成過程之探討〉,《教育學刊》,民國七十三年二月,第五輯。
34.何福田:〈九年一貫的國民教育〉,《國教月刊》,民國六十七年九月,第二十五卷第九期。
35.青士:〈課程應否標準化〉,《教育與職業》,第一四二期,民國二十二。
36.吳元杰:〈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輔導區-修訂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分區座談會結論〉,《國民教育》,第九卷第十一期。
37.吳增芥:〈對於現行小學課程標準的意見〉,《教育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一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38.吳增芥:〈小學課程的改革〉,《中華教育界》,復刊一卷二期,民國三十六年二月。
39.吳增芥:〈對小學課程的幾點意見〉,《教育雜誌》,第三十二卷第四期,民國三十一年四月。
40.林麗容(民75):《民初讀經問題初探(1912-1937)》,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41.南方朔:〈『民主重建』的九Ο年代挑戰〉,《中國論壇》,第二十九卷第七期,民國七十九年一月。
42.施金池:〈臺灣省國民教育之發展及問題〉,《臺灣教育》,三六四期,民國七十年四月。
43.范春源(民87):《戰後台灣小學體育科教育演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44.郁漢良:〈修訂中小學課程標準的經過與分析〉,《教育輔導月刊》,第十一卷第六期,民國五十年六月。
45.高卓:〈今後中國教育所應取的方針〉,《教育雜誌》,第十六卷第十二號,民國十三年十二月。
46.唐守謙:〈修訂國民學校課程標準的途徑〉,《教育輔導月刊》,第九卷第六期,民國四十八年六月。
47.唐守謙:〈新頒國小課程標準的修訂與實施〉,《臺灣教育》,三0二期,民國六十五年二月。
48.袁昂:〈我對修訂小學課程標準的意見〉,第三十二卷第四期,民國三十一年四月。
49.徐志學:〈什麼是國民教育〉,《國民輔導月刊》,三月號,民國三十六年三月。
50.韋政通:〈衝突與共識的平衡〉,《中國論壇》,第二十九卷第七期,民國七十九年一月。
51.孫鈺:〈修訂小學課程標準的幾點商榷〉,《教育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一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52.崔載陽:〈批評『小學課程暫行標準』〉,《教育研究》,第十六期,民國十八年十二月。
53.陳美如(民85):《臺灣光復後語言教育政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4.陳美錦(民80):《反孔廢經運動之興起》,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55.陳梅生:〈修訂課程標準應循之步驟〉,《教育輔導月刊》,第九卷第六期,民國四十八年六月。
56.陳慧芬:〈談我國課程發展之方向〉,《國教輔導》,第29卷第2期,
民國78年12月。
57.陳劍恆:〈什麼是今日中國課程標準的核心〉,《教育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一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58.陳禮江:〈民國二十八年中國教育的回顧〉,《教育通訊》,第三卷第一期,民國二十九年一月。
59.陳禮江:〈祝第三次全國教育會議〉,《教育通訊週刊》,第二卷第九期,民國二十八年三月。
60.陳璦婷(民78):《民初的白話文運動(1917-1919)》,私立輔人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1.張文昌:〈對於部頒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的意見〉,《中華教育界》,第十八卷第九期。
62.張宗麟:〈中國究竟需要怎樣的小學課程呢〉,《教育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一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63.張新安:〈課程標準修訂之我見〉,《國教天地》,第十二期,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64.張煌錕:〈解讀國小新課程標準:新局與困境〉,《教育資料與研究》,第十七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65.張寶樂:〈中小學課程應如何著手修訂有關內容方面的意見〉,《教育輔導月刊》,第九卷第六期,民國四十八年六月。
66.黃忠吉:〈一九九Ο年代的經濟展望〉,《中國論壇》,第二十九卷第七期,民國七十九年一月。
67.黃春木(民84):《近代以來中國國民教育之發展(1904-1940)---
「國家認同」的建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8.黃政傑:〈課程概念剖析〉,《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輯25,民國72年。
69.黃政傑:〈從巨觀層面看國教教材問題〉,《教師天地》,第34期,民國77
年6月。
70.黃政傑:〈九年國教的課程與教學〉,《國教研究雙月刊》,第6期,民國
78年8月。
71..黃昆輝:〈中華民國當前教育發展應循的方向〉,《臺灣教育》,三二五期,
民國六十七年一月。
72.黃振隆:〈國民小學課程標準之修訂與實施〉,《國教輔導》,第十七卷第四、五期合刊,民國六十七年三月。
73.張淑芳(民82):《我國國小課程標準修訂之決策過程研究》,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74.楊榮川:〈修訂課程標準應有的步驟〉,《教育輔導月刊》,第九卷第六期,民國四十八年六月。
75.楊慧文(民87):《大陸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科書之分析研究》,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6.葉于釧:〈課程標準與教育革新〉,《國教輔導》,第二十卷第九、十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77.趙廷為:〈對於中小學課程標準修訂的幾點感想和意見〉,《教育雜誌》,第二十六卷第一號,民國二十五年一月。
78.趙廷為:〈小學課程問題〉,《教育雜誌》,第三十二卷第四期,民國三十一年四月。
79.廖春文:〈延長以職業教育為主的國民教育問題之探討〉,《東方雜誌》,第十九卷第五期,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
80. 蔣素靜(民72):《課程目標之研究─並兼評述我國現行國小社會科
目標》,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1.劉國光:〈對國小課程修訂之探討〉,《國教研究雙月刊》第8期,民國78
年6月。
82.黎錦熙:〈國語教育上應當解決的問題〉,《教育雜誌》,第十三卷第
二號。
83.歐用生:〈課程革新的「迷思」與「解迷」〉,《國教天地》,第84期,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84.鄭梓:〈戰後臺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思與言》,第二十九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年十二月。
85.魯繼曾:〈關於學校課程的幾個問題〉,《中華教育界》,第二十卷第六期,民國二十一年十二月。
86.錢選青、宋學文:〈新課程的國語科標準之實施〉,《中華教育界》,二十卷五期,民國二十二年四月。
87.盧紹驥 陸榮升合著:〈生產教育的理論與實際〉,《教育與職業》,第
一六二期,民國二十四年六月。
88.蘇肇輝:〈國小教學時間的商榷-修訂課程標準的意見〉,《台灣教育》,第二八七期,民國六十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