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論文針對唐代「禪師」、「詩僧」與「文人」三大創作主體的禪詩,依據其內容與功能而分類,進而討論唐以前及初、盛、中、晚、唐個別時期之禪詩特色。禪師禪詩的蒐詩範圍,主要是《祖堂集》與《景德傳燈錄》及禪師語錄中所收的禪詩;詩僧禪詩與文人禪詩的蒐詩範圍,主要是《全唐詩》,兼及敦煌詩歌。
這三大創作主體的禪詩創作類型,本文主要依據內容與功能,將其分成四大類:佛法類、抒情類、敘事類與應用類。佛法類的禪詩,指與佛法或禪宗有關的宗教功能者而言;抒情類的禪詩,指抒發情感而作的詩偈;敘事類的禪詩,指用來敘述故事,頌讚歷史或古德,以及描述自己生活歷程等;應用類的禪詩,指利用詩偈或為留言、或為書信、或為酬贈等而作。透過認識各種類型的禪詩,吾人可以更清楚地瞭解禪宗影響唐代禪僧與文人的層面,進而掌握其人生觀,這是禪詩的文化價值。
本文的核心問題,是對禪詩進行分類,並將唐代各時期的三大創作體的禪詩進行內容與風格的探索,進而比較這三大創作主體的特色。撰寫的過程,筆者是從文學、宗教與文化各層面,先討論「禪」與「詩」之結合,探討禪詩興起於唐代的背景因緣,並探索唐代各時期禪詩的發展態勢。論及唐禪詩之特色,筆者比較論述三大創作主體的創作動機、表現形式與文化融合等,如此便可以清晰地看出三大創作主體的特色與成就。結論附論唐禪詩對於中、日、韓、越、美等國的影響,以凸顯唐禪詩的重要性,強調其在禪宗史或文學史中應力求給予一適切的地位。
筆者經過本文的研究,已對唐代禪詩的「類型」有所創獲,對於禪詩的「風格」、「特色」、「發展」與「影響」都已論及,同時兼及唐代的「文化」、「思想」與「政治」等層面,力求「全方位」地研究唐禪詩,希望對目前禪詩研究的領域能有所貢獻。
說明:
1文獻排列方式:
「古籍文獻」依編纂者或原著作者之年代排序,「當代文獻」依作者姓氏筆劃數序列,若姓氏筆畫同,則依第二字筆畫數序列;若一人多部著作,則依著作年代為序。「工具書」依出版年代排序。筆者以表列方式呈現書目與篇目,於表格之首已說明其性質,故不另標書名號與篇名號。
2引用藏經及古籍版本:
《大正藏》:新文豐影印版,1983年。略號《大》。
《卍續藏》:中國佛教會影印版,1967年。略號《卍》。
《高麗藏》:新文豐影印版,1982年。略號《高》。
《佛光大藏經‧禪藏》:高雄佛光出版社,1994年。略號《禪》。
《禪宗全書》:藍吉富主編,臺北:文殊文化初版,1989年。略號《全》。
《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影印。略號《四庫》。
《續修四庫全書》:清.董誥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略號《續四庫》。
壹、 古籍文獻
一、 藏經部分
經論名稱 編、著、譯者 收編之經藏 冊數
妙法蓮華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大》 9
摩訶般若波羅密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大》 8
維摩詰經 後秦‧鳩摩羅什譯 《大》 14
大智度論 後秦‧鳩摩羅什譯 《大》 25
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唐‧玄奘譯 《大》 7
大方廣佛華嚴經 唐‧法藏述 《大》 10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唐.般刺蜜帝譯 《大》 19
六祖壇經 唐.法海集 《大》 48
祖堂集 南唐‧靜筠二禪德主編 《高》 45
筠州洞山悟本禪師語錄 晚唐.洞山良價著
慧印校訂 《大》 47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晚唐.臨濟義玄著
慧然集 《大》 47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語錄 晚唐.曹山本寂著
日本.玄契編 《大》 47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五代.雲門文偃著
守堅集 《大》 47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語錄 五代.法眼文益著
郭凝之編集 《大》 47
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原編纂 《大》 51
人天眼目 宋‧智昭集 《大》 48
聯燈會要 宋.悟明集 《禪》
佛祖統紀 宋.志磐撰 《大》 49
五燈會元 宋‧普濟 《卍》 138
重編曹洞五位顯訣 宋.宋慧霞編 《卍》 111
佛祖歷代通載 元.念常集 《大》 49
五家宗旨纂要 清‧燈來撰 《卍》 114
五家參詳要路門 清‧(日)圓慈撰 《大》 81
萬法歸心錄 清‧祖源超溟 《卍》 114
二、古籍部分
書目名稱 編、作、注者 出版者或收編者 出版日期與版次
十三經註疏 臺北:藝文印書館
增補中國思想名著.淮南子 漢.淮南子著
楊家駱主編 臺北:世界 1991.3九
增補中國思想名著.論衡集解 漢.王充著
楊家駱主編 臺北:世界 1990.11四
世說新語箋疏 南朝宋.劉義慶撰余嘉錫箋疏 北京:中華 1983
文心雕龍讀本 南朝梁.劉勰撰
王更生注譯 臺北:文史哲 1985.3初
高僧傳校注 梁.釋慧皎撰
湯用彤校注 北京:中華 1992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先秦六朝詩人作逯欽立輯校 北京:中華 1984.12初
王梵志詩校著 唐.王梵志作項楚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 1991
王梵志詩校輯 唐.王梵志作張錫厚校輯 北京:中華 1983.10
南海寄歸內法傳校著 唐.義淨著
王邦維校注 北京:中華 1995
唐朝名畫錄 唐.朱景玄撰 《四庫》冊812 1995.8
歷代名畫記 唐.張彥遠撰 《四庫》冊812
詩式校著 唐.釋皎然撰 濟南:齊魯書社 1987.7初
舊唐書 後晉.劉煦撰 《四部備要》冊7 2001.10初
書苑精華 宋.陳思撰 《四庫》冊814
新譯景德傳燈錄 宋.釋道原纂
顧宏義注譯 臺北:三民 2005.5初
宋高僧傳 宋.贊寧撰 臺北:文津 1991.8初
新唐書 宋.歐陽修撰 《四部備要》冊3
東坡全集 宋‧蘇軾撰 《四庫》冊1108
石門文字禪 宋‧惠洪撰 《四庫》冊1116
石林詩話 宋‧葉夢得撰 《四庫》冊1478
巖下放言 宋‧葉夢得撰 《四庫》冊863
唐詩紀事 宋.計有功撰
楊家駱主編 臺北:鼎文 1978.4再
中國文學名著.詩人玉屑 宋.魏慶之撰
楊家駱主編 臺北:世界 1992.9六
唐才子傳校箋 元.辛文房撰
傅璇琮主編 北京:中華 2002初
唐音癸簽 明.胡震亨撰 臺北:木鐸 1982初
歷代詩話續編.南濠詩話 明.都穆撰
清.丁福保輯 臺北:木鐸 1988.7
欽定全唐文 清.董誥等輯 《續四庫》冊1644 2002
歷代詩話 清.何文煥輯 北京:中華 1981
海日樓札叢 清.沈曾植撰
錢仲聯輯 北京:中華 1962.7
叢書集成初編 北京:中華 1985
中國歷代僧詩全集 沈玉成、印繼梁 北京:當代中國 1997
高僧山居詩 懺庵居士編 揚州:江蘇廣陵古籍 1997
禪源諸詮集都序 閻韜釋譯 高雄:佛光書局 1996
貳、當代文獻
一、專書類
(一)中文部分
專書名稱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禪骨詩心集 巴壺天 臺北:東大 1990.3再
碧巖錄講義 王進瑞 臺南:大新 1972.4初
唐代登臨詩研究 王隆升 臺北:文津 1998.4初
中國山水詩研究 王國瓔 北京:中華 2007.8
六朝詩歌中之佛教風貌研究 王延蕙 臺北:萬卷樓 2003.5初
中國佛學特質在禪 太虛 高雄:佛光 1997初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印順 臺北:正聞 1985四
中國禪宗史 印順 新竹:正聞 1998.1
雅人深致與宗教情緣:唐代文人的生活樣態 李乃龍 臺北:文津 2000.5初
論唐代文化對日本文化的影響 李寅生 成都:巴蜀 2001.11初
禪和文化與文學 季羨林 臺北:商務 2003.9初
禪與詩 杜松柏 臺北:弘道 1980.4初
禪學與唐宋詩學 杜松柏 臺北:黎明 1976
中國禪宗通史 杜繼文、魏道儒 江蘇:古籍 1995.2初
中國禪學思想研究 何國詮 臺北:文津 1987.4
唐代文學演變史 李從軍 北京:人民文學 1993.10
禪宗與中國古代詩歌藝術 李淼 高雄:麗文 1993.10初
公案禪語 吳怡 臺北:東大 1979
中國佛學的現代詮釋 吳汝鈞 臺北:文津 1998.5初
禪宗宗派源流 吳立民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8.8初
經典禪詩 吳言生 臺北:東大 2002.11初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 呂澂 臺北:裡仁 1998初
中國禪宗與詩歌 周裕鍇 高雄:麗文 1994.7初
禪宗語言 周裕鍇 杭州:浙江人民 1999.12初
佛教與文學的系譜 周慶華 臺北:裡仁 1999初
山水與古典 林文月 臺北:三民 1996.6初
中國禪學思想史 洪修平 臺北:文津 1994.4初
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洪修平 南京:江
蘇古籍 2000.1初
佛詩三百首(下卷)靈山絕美 洪丕謨 三重:新雨 1997.6初
中國文學的美感 柯慶明 臺北:麥田 2006二
佛教禪宗與唐代詩風之發展演變 胡遂 北京:中華 2007.4初
盛唐詩與禪 姚儀敏 高雄:佛光 1991.1初
中國沙門的外學研究—漢末至五代 曹士邦 臺北:東初 1995年5初
禪思與詩情 孫昌武 北京:中華 1997.8初
中國古代文學史 馬積高、
黃鈞主編 臺北:萬卷樓 1998.7初
中國文學史 袁行霈 北京:高等教育 1998
唐詩風神及其他 袁行霈 香港:城市大學 2005
唐詩主題與心靈療養 侯迺慧 臺北:三民 2005.7初
日本漢詩溯源比較研究 馬歌東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004.1初
朱子及其哲學 范壽康 臺北:開明 1976.3再
唐詩體派論 許總 臺北:文津 1994
唐詩史 許總 江蘇:教育 1995.3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中國佛教史論集 張曼濤主編 臺北:大乘 1978.6初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41).佛學研究方法 張曼濤主編 臺北:大乘 1978.6初
禪宗美學 張節末 杭州:浙江人民 1999
初盛唐佛教禪學與詩歌研究 張海沙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9
唐代白話詩派研究 項楚等 成都:巴蜀書社 2005.6初
新國學 項楚等 成都:巴蜀書社 2002初
中國詩學.思想篇新增本 黃永武 臺北:巨流 2009.9初
隋唐佛教史稿 湯用彤 臺北:木鐸 1988.9初
皎然年譜 賈普華 廈門大學 1992
禪月詩魂:中國詩僧縱橫談 覃召文 北京:三聯 1995.8
唐五代禪宗史 楊曾文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9.5初
禪思與禪詩—吟詠在禪詩的密林裡 楊惠南 臺北:東大 1999.1初
談美 漢寶德 臺北:聯經 2005.10初
唐詩雜論 聞一多 北京:中華 2009.5初
宋代理學與佛學之探討 熊琬 臺北:文津 1991.5
杜甫〈秋興八首〉集說 葉嘉瑩 臺北:國立編譯館 1978.12
比較詩學 葉維廉 臺北:東大 2007.9再
禪宗與中國文化 葛兆光 臺灣:東華 1989.12初
中國思想史 葛兆光 上海:復旦 2001初
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 葛曉音 北京:北京大學 1998
唐代士大夫與佛教 郭紹林 臺北:文史哲 1993.9初
惠能與中國文化 董群 貴陽:貴州人民 2000.10初
魯迅全集 魯迅 北京:人民文學 2005.11初
寒山詩集論叢 葉珠紅 臺北:秀威資訊科技 2006.9初
寒山子研究 陳慧劍 臺北:東大 1984.6
唐音佛教辨思錄 陳允吉 上海:上海古籍 1988.9初
陳寅恪先生全集 陳寅恪 臺北:裡仁 1979.12
禪海之筏 陳榮波 臺北:志文 1984再
談藝錄 錢鍾書 北京:中華 1984
唐代詩人與在華外國人之文字交 謝海平 臺北:文史哲 1981.6
漢唐佛教社會史論 謝重光 臺北:國際文化 1990.5初
禪宗與中國文學 謝思煒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1993.12初
禪門悟道公案選析 蔡日新 臺北:圓明 1998
中國禪宗的形成 蔡日新 臺北:圓明 1999.3初
唐代詩歌與禪學 蕭麗華 臺北:東大 2000.10
祖堂集禪宗詩偈研究 蔡榮婷 臺北:文津 2005.11初
大曆詩人研究 蔣寅 北京:北京大學 2007.5初
古典詩文論叢 顏崑陽 臺北:漢光文化 1983.10再
唐史研究叢稿 嚴耕望 香港:新亞研究所 1969
如是我思 釋昭慧 臺北:東初 1990.6初修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 羅宗強 上海:上海古籍 1986
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 蘇淵雷 湖南:教育 1992.11初
禪宗六變 顧偉康 臺北:東大 1994.12
(二)譯著部分(依譯者姓氏筆畫數序列)
專書名稱 作者與譯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禪與中國 柳田聖山著,毛丹青譯 臺北:桂冠 1992.5初
中國禪學思想史 忽滑谷快天撰,朱謙之譯 上海:古籍 2002.4初
禪的世界 蘭絲.羅斯著,徐進夫譯 臺北:志文 1982
禪與英國文學 R.H.Blyth著,徐進夫譯 臺北:幼獅 1988.5
禪與藝術 鈴木大拙等著,劉大悲譯 臺北:天華 1997.11初
禪與日本文化 鈴木大拙著,陶剛譯 北京:三聯 1989.6初
中國禪宗史 阿部肇一著,關世謙譯 臺北:東大 1999.2四
(三)日文部分
專書名稱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唐五代禪宗史 鈴木哲雄 東京:山喜房佛書林 1985
現代日本思想大系 鈴木大拙 東京:築摩書房 1965
二、論文類
(一)期刊論文
1中文部分
論文名稱 作者 書刊名稱 卷期 出版日期
《宗鏡錄》中的洞山禪師偈頌 王開府 紀念程旨雲先生百年誕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995.5
當代「禪學熱」現象研究──思想學術側面的考察 刑東風 普門學報 35 2006.9
論唐代的文學崇拜與文學社會 龔鵬程 晚唐的社會與文化 1990.9
「辭」、「賦」、「頌」辨異 徐宗文 江海學刊 6 1984
談談有關初期禪宗思想的幾個問題 呂澂 禪學論文集 1976.10
唐代禪宗學說略述 呂澂 禪學論文集 1976.10
石頭宗心性論思想述評 方立天 佛教思想的傳承與發展—印順導師九秩華誕祝壽文集 1995初
由「不立文字」到文字禪 楊維中 禪學研究 3 1998.11初
試論唐末以後的禪風–讀《碧巖錄》 鑒安 禪學論文集 1976.1初
初唐詩人的宗教信仰及其詩歌藝術 李紅春 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01:6 2003
〈略論王梵志詩翻著襪創作特點〉 李振中 商丘師範學院學報 22:6 2006.12
唐五代「禪教一致」思潮的深層結構變遷 蔣海怒 中國文化月刊 233 1999.8
李白與北宗禪 劉衛林 新亞學報 24 2006.1
心冥空無 跡寄文字──中唐詩僧靈澈生平及詩歌考論 劉衛林 普門學報 25 2005.1
士大夫與禪宗 劉澤亮 佛學研究 1998
如來清淨禪與王維晚期山水小品 蕭馳 漢學研究 21:2 2003.12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論杜甫晚年詩的禪宗意趣 鄧紹秋 杜甫研究學刊 77:3 2003
洪州禪與中晚唐詩壇 樸永煥 普門學報 30 2005.11
晚唐五代詩僧的「吟癖」及其成因 王秀林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60:5 2004
不是為窮常見隔,祇應嫌醉不相過—從貫休詩作探析其宦遊之心 羅家欣 國文天地 24:2 2008.7
唐代詩僧文化的幾個問題 查明昊 皖西學院學報 17:4 2001.11
唐人題壁詩初探 羅宗濤 唐代文學研究 3 1992
唐五代詩僧之「夢」初探 羅宗濤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 73
唐宋人對於「詩僧」一詞的指涉及相關問題之反省 彭雅玲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3 2001
皎然的詩藝觀(一):「文章宗旨」說析論〉 彭雅玲 臺北師院語文集刊 8 2003.6
中晚唐的禪文學 孫昌武 唐代文學研究 3 1992.8初
明鏡與泉流-論南宗禪影響於詩的一個側面 孫昌武 東方學報 63 1991.3
漢唐僧詩發展述略 黃新亮 廣西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 1995
唐代僧詩概論 陸永峰 淮陰師範學院學報 24:3 2002
達摩禪系和禪的教學 石屋 禪學論文集 1976.10
唐代的詩僧和僧詩 程裕禎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
1984
唐五代詩僧及其詩歌 徐庭筠 唐代文學研究 1 1988.3
中國詩僧現象的文化解讀 儀平策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
1994
關於佛教與晚唐山水詩的綜合思考 胡遂 求索 6
1987
考究「祖堂集」源流之譯介 陳祚龍譯 新中國評論 41:6 1971
唐五代詩僧文學研究綜述 查明昊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28:6 2007.11
齊己佚文「龍牙和尚偈頌序」考述 陳尚君 益陽師專學報 15:4 1994
敦煌遺書「泉州千佛新著諸祖師頌」研究 李玉昆 敦煌學輯刊 1 1995
「浮漚歌」考 張子開 佛教研究 3 1996
唐代詩僧與唐僧詩述略 胡大浚 蘭州交通大學學報 28:5 2009.10
唐代詩僧七家詩文別集提要 趙榮蔚 圖書館論壇 26:6 2006.12
論唐代僧詩的生命意識 余來明 江漢論壇 3 2001
晚唐五代詩僧群體的文學理論 查明昊
盧佑誠 吉林師範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2 2009.3
古木花不開──僧詩的異相之美 侯方傑 大連大學學報 7:5 1997.12
茶僧詩的淵源關係淺探 黃千麒 茶葉通訊 1994
論晚唐詩僧的「苦吟」之風 楊昇 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 1 2006.2
齊己《風騷旨格》與中晚唐詩格的發展 高大威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9 2003.6
淺論寒山詩中透顯的佛學思想 吳斐甄 古典文學 25:2 2009.7
不是為窮常見隔,只應嫌醉不相遇—從貫休詩作探析其宦遊之心 羅家欣 古典文學 24:2 2008.7
唐代詩僧皎然飲茶詩的茶禪原理 蕭麗華 佛學與科學 2007
貫休詩中書畫美的表現 李寶玲 逢甲中文學報 1994.4
皎然的詩藝觀(一)「文章宗旨」說析論 彭雅玲 臺北師院語文集刊 8 2003.6
貫休的生平及其詩 林元白 海朝音 73:12 1992.12
貫休詩歌中的少年意象 羅家欣 文學前瞻 2009.7
從不立文字到不離文字──唐代僧詩中的文字觀 蕭麗華
吳靜宜 中國禪學 2 2003.6
唐代佛學詩序的文化意蘊 張紅運 江漢論壇 2009.12
寺院文化與唐代詩人 王啟興 唐代文學研究 3 1992.8
佛宮南院獨遊頻-唐代詩人游居寺院習尚探賾 李芳民 文學遺產 3 2002
唐代長安佛寺詩美學風格發展蠡測 王早娟 社會科學論壇 2010.10
王維『鳥鳴澗』桂花辨 孫先英 攀枝花大學學報 17:4 2000.12
李白與北宗禪 劉衛林 新亞學報 24 2006.1
心冥空無,跡寄文字──中唐詩僧靈澈生平及詩歌考論 劉衛林 普門學報 25 2005.1
試論杜甫的「狂」 吳明賢 杜甫研究學刊 3 1996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論杜甫晚年詩的禪宗意趣 鄧紹秋 杜甫研究學刊 77:3 2003
中國唐代禪宗詩歌的類型 彭多 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2:2 2001.1
世外雲木秀,獨鶴自往還-皎然詩歌中「獨」的審美意象及其文化意味 溫新瑞 北京航
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3 2007.9
論唐代茶詩審美情趣之嬗變 程榮 雲南農業大學學報 4:4 2010.8
略論孟浩然的游寺行蹤及與僧人的過從 姚鈺 文學教育 2009.10
杜詩「逃禪」解詁 譚偉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2:4 2001.4
論賈島詩歌的「僧衲氣」 張震英 文學遺產 6 2006
佛教禪宗與中唐豔詩復興 孫鴻亮 河南社會科學 17:1 2009.1
閒適詩在白居易詩歌中的地位及其產生的原因 闌敬芳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版) 27:3 2009.5
白居易的崇佛與俗樂 多洛肯 昌吉師專學報 1 2001.3
柳宗元詩歌對佛禪理念的闡釋—以「漁翁」、「禪堂」兩詩為中心考察 彭建兵 黔西南民族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 2007.3
柳宗元與天臺宗的關係及其對山水詩創作的影響 何方形 臺州學院學報 28:5 2006.10
大唐題詠詩創作第一人:論張祜的題詠詩 王輝斌 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8:11 2009.11
晚唐詩人的仕隱矛盾與許渾隱逸詩 羅時進 文史哲 5 1997
試論晚唐山林隱逸詩人 胡遂、饒少平 文學評論 4 2003
晚唐隱逸沖淡詩派初探 郝鳳彩 陰山學刊 20:1 2007.2
論佛教對於隱逸的超越意義-以晚唐詩人為例 胡遂、蕭聖陶 湖湘論壇 134:5 2010
簡論張說詩歌中的禪思 楊潔琛 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4:1 2004.3
唐代長安佛寺詩歌的寫作風格 李寶玲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12 2006.6
如來清淨禪與王維晚期山水小品 蕭馳 漢學研究 21:2 2003.12
和諧的剎那-論李白詩的另一種生命情調 呂興昌 唐詩論文選集 1985.4
論梵鐘的起源與唐詩梵鐘的佛教意蘊 李時銘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8 2004.5
中晚唐的草書僧 黃緯中 晚唐的社會與文化 1990.9
李白與佛教 朱國能 靜宜人文學報 16:1 2004.6
李白的禪理詩 楊秀華 新生學報 4 2009.7
洪州禪與中晚唐詩壇 樸永煥 普門學報 30 2005.11
唐宋人如何喝茶? 葉國良 國文天地 11:2 1995.7
人生七十稀-試論樂天的晚景構設及其實踐 陳雅欣 有鳳初鳴年刊 2 2005.7
論中唐時期浙東的詩僧 羌光斗 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3:1 1997.3
晚明僧人「山居詩」論析──以漢月法藏為中心 廖肇亨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4 2003.12
唐人題壁詩初探 羅宗濤 唐代文學研究 3 1992
「證道歌」淺釋 耕雲 禪學季刊 1 1988.3
敦煌禪宗歌詩「行路難」綜論 鄭阿財 文學新鑰 3 2005.7
「行路難」與為魏晉南北朝的說唱藝術 王小盾 清華大學學報 17 2002
永嘉玄覺禪師證道歌義理初探 鄭志明 中國佛教 28:6 1984.6
石頭禪系援易入禪及其意義 劉澤亮 禪宗與中國佛教文化 2004.6
從禪意的「雲」到禪意的「屋」—禪宗山居詩中兩個意象的分析 祈偉、周裕鍇 文學遺產 3 2007
南嶽明瓚與「樂道歌」 楊曾文 禪宗與中國佛教文化 2004.6
禪意的「雲」:唐詩中的一個語詞分析 葛兆光 文學遺產 3 1990
佛經偈頌對東坡詩的影響 蕭麗華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4 2003.12
唐代華亭德成禪師「撥棹歌」初探 蔡榮婷 唐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 2001
六朝僧人的文學成就 孫昌武 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7 2002
魏晉南北朝僧詩的歷史文化價值 胡剋夫 河北學刊 27:5 2007.9
王梵志寓言詩表述策略與義蘊抉微 林淑貞 逢甲人文社會學報 20 2010.6
試析王梵志詩對比手法的運用 仇惠 文教資料 2009.6
翻著襪法與寒山體 查明昊 敦煌研究 79:3 2003
詩僧王梵志的通俗詩 楊青 張掖師專學報(綜合版) 9:2 1992.12
唐代詩僧王梵志僧詩淺析 魏慧娟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1:4 2008.11
義淨詩二首探微 戴偉華 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 2003.6
唐代佛教詩歌的套式及其來源 王小盾、孫尚勇 唐代文學與宗教 2004.5初
論寒山子的時代生平和詩歌 姜光斗 南通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2:2 1996.6
碎維與佛典 郭正典 佛學與科學論文集 1998.2
淺論寒山詩中透顯的佛學思想 吳斐甄 古典文學 2009.7
論寒山子及其詩作-兼談僧詩創作的文人化傾向 張海沙 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3:3 2001.8
天臺山上說詩僧寒山 熊兆政 歷史月刊 2003.12
從無情說法不思議探討禪法的詮釋-以香嚴擊竹有省、靈雲見桃花悟道兩公案作例 熊琬 佛學研究論文集:禪與人間佛教 2007.5
論寒山的世俗詩 張善榮 安徽文學 11 2008
寒山的論詩詩 張勇 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7:2 2009.3
徵引、擬作、賡和寒山子詩「熱」考 陳耀東 唐代文學研究 6 1996
「經論傳錙侶,文章遍墨卿」──論靈一詩僧在唐代詩禪文學史上的禪地位及創作 朱學東 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5:2 2001.4
靈一叢考 諸祖煜 揚州教育學院學報 1 1999
寺院文化與唐代詩人 王啟興 唐代文學研究 3 1992.8
中國文人品茶 張宏庸 國文天地 6:8 1991.1
大歷詩僧靈一、靈澈述評 郜林濤 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19:3 2006.8
論釋皎然的世俗詩和中唐佛教的世俗化 楊芬霞 宗教學研究 4 2006
文人與茶 安平秋 國文天地 6:8 1991.1
唐代詩僧皎然對茶道美學的貢獻 朱海燕、王秀萍、劉仲華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0:5 2009.10
天下名山僧佔遍,從來僧侶多愛茶──略論唐代皎然諸僧茶詩 馮法德 北京:中國食品報 1994.10
永夜寄岑寂,清言滌心胸──論唐釋皎然的詩學美學觀 李顯卿、溫新瑞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6:2 2007.6
詩僧無可的詩歌創作 李俊標 中國韻文學刊 2 2004
論儒釋互滲的貫休詩 徐志華 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6:7 2005.7
齊己的詩僻闢和詩論 王子羲 益陽師專學報 13:2 1992.5
齊己詩中人間佛教思想初探 黃新亮 益陽師專學報 16:1 1995
齊己《白蓮集》與中晚唐詩禪境界 鄧新躍、劉杼 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7:3 2004.5
「偷」字俗不俗—以梅溪詞為例 傅錫壬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 2001
晚明僧人「山居詩」論析──以漢月法藏為中心 廖肇亨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4 2003.1
淺論貫休「山居詩二十四首」 黃豔紅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19:4 2004.4
齊己詩歌的楚文化特質 嚴春華 古典今讀 2006.10
論偈頌對我國詩歌所產生之影響───以「孔雀東南飛」為例 李立信 文學與佛學關係 1994.7
論貫休詩歌中的少年意象 羅家欣 文學前瞻 9 2009.7
詩僧可朋及其「耕田鼓」 吳天墀 文史雜誌 1 1999
法眼慧心話人性-略論貫休征戍詩中的人性思想 張敏 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版) 93:3 2003
〈於濆邊塞詩的特色與晚唐邊塞詩的衰微〉 梁啟超 唐代邊塞詩研究論文選粹 1988
〈我竟胡為者,勞勞但愛吟-論貫休獻給王建的詩歌〉 王定璋 文苑漫步 145:1 2010
齊己《風騷旨格》與中晚唐詩格的發展 高大威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 9 2003.6
貫休詩的世俗化特徵 劉炳辰 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 27:3 2007.5
湖湘詩僧齊己與溈仰宗 尹楚彬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5:4 2001.12
《壇經》三十六對法與唐代禪意詩的形成 魏鴻雁 殷都學刊 2005
貫休禪師生平的探討 釋明復 華岡佛學學報 6 1983.7
不是為窮常見隔,祇應嫌醉不相過-從貫休詩作探析其宦遊之心 羅家欣 國文天地 24:2 2008.7
體與用:佛禪思維方式與唐代詠物詩 張宏生 唐代文學與宗教 2004.5
唐代佛學詩序的文化意蘊 張紅運 江漢論壇 2009.12
杜詩「逃禪」解詁 譚偉 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2:4 2001.4
緣情而綺靡?──豔詞綺句的禪詩認識分析 王志楣 政大中文學報 2 2004.12
宋代禪學與詩話二題 張伯偉 中國文化 6 1992.9
佛經偈頌對東坡詩的影響 蕭麗華 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研討會論文集 4 2003.12
論禪學思想對唐詩和日本俳句的影響 李占穩 衡水學院學報 8:4 2006.12
論寒山詩對韓國禪師與文人的影響 金英鎮 宗教學研究 4 2002
從「言志」「抒情」到「呈境」-禪對唐詩特質的開發 黃秀琴 大陸雜誌 102:3 2001.3
2日文部分
論文名稱 作者 書刊名稱 卷期 出版日期
祖堂集本文研究(一) 柳田聖山 禪學研究 54 1964
中唐初期江左的詩僧 市原亨及 東方學報 28 1958.4
《祖堂集》鳥窠和尚章と白居易一《祖堂集》研究會報告之二 松原朗、衣川賢次、小川隆 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 140 2000
懶瓚和尚「樂道歌」考 土屋昌明、衣川賢次、小川隆 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 141 2001
傳法偈の成立について 水野弘元 宗學研究 2 1960
雲門十二時偈に關する考察 永井政之 印度學佛教學研究 39 1971.12
傳法偈 石井修道 敦煌佛典と禪 8 1980
禪僧の偈頌 田忠良昭 敦煌佛典と禪 8 1980
〈參同契〉の性格と原文 椎名宏雄 宗學研究 23 1981
王維が描いた輞川集を中心に 高倩藝 名古屋大學中國語學文論集 11 1998.11
初期禪宗における摩尼寶珠(一) 石井公成 駒澤短期大學佛教論集 7 2001
「澈上人文集序」管窺-詩僧靈澈的生涯 河內昭圓 大谷大學研究年報 26 1974
(二)博碩士論文(先博後碩,再依出版年份排序)
論文名稱 作者 單位名稱 出版日期
晚唐暨五代禪宗的發展—以與會昌法難有關的僧侶和禪門五宗為重 賴建成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
(博士論文) 1994
唐代詩僧的創作論研究—詩歌與佛教的綜合分析 彭雅玲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
宋初九僧詩研究 吉廣輿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1
默照禪與看話禪比較研究 鄭真熙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2
明末曹洞殿軍──永覺元賢禪師研究 范佳玲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6
轉型中的唐五代詩僧群體 查明昊 浙江大學(博士論文) 2006
中唐詩僧研究 楊芬霞 陝西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2006
王梵志、寒山、龐蘊通俗詩之比較研究 方志恩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博士論文) 2009
唐代節令詩研究 劉奇慧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2010
盛唐詩與禪 姚儀敏 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
會昌法難研究-以佛教為中心 黃運喜 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7
王維詩中禪意境之研究 王詠雪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7
皎然詩研究 王家琪 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中唐佛理詩研究 楊曉玫 玄奘大學宗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齊己詩研究 謝曜安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雲門文偃禪學研究 蘇欣郁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3
白居易禪詩研究 莊美媛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005
中國臨濟禪繫在越南的傳承與流變 釋行心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6
佛教中的生死觀探究──以宋代禪師臨終偈、藏傳佛教《西藏度亡經》為重心 唐盛德 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009
宋代絕命詩研究 丁國智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 2010
(三)網路論文
論文名稱 作者 網站名稱或網址 日期
〈當代美國、日本「寒山熱」原因探索〉 劉雅莉 CSSCI學術論文網http://www.csscipaper.com/literature/gdwxyj/131576.html 2010.7
謝靈運〈登池上樓〉賞析 鄭毓瑜 http:/
/140.112.2.84/~poetry/courseware/22-class.html 2006.9
經典禪詩名僧禪詩賞析 佚名 http://hexun.com.tw/iiisss 2007.9
參、工具書
工具書名稱 編者 出版者 出版日期
望月佛教大辭典 塚本善隆 東京:世界聖典刊行協會 1974初
佛學大辭典 丁福保 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1974.10
禪宗辭典 東京:國書刊行會 1975.7三
中國佛寺志 杜潔祥主編 臺北:丹青出版社 1988
漢語大辭典 上海:漢語大辭典 1993初
新版禪學大辭典 東京都:大修館 1996
佛光大辭典 高雄:佛光出版社 1997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