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周茹芬 Chou, Ju-Fen |
---|---|
論文名稱: |
拜經樓吳騫學術研究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Wu Qian and his Bai Jing Lou Library |
指導教授: |
賴貴三
Lai, Kuei-San |
口試委員: |
林宜蓉
Lin, Yi-Rong 陳睿宏 Chen, Rui-Hong 趙飛鵬 Chao, Fei-Pang 蔣秋華 Chiang, Chiu-Hua 賴貴三 Lai, Kuei-San |
口試日期: | 2022/07/14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22 |
畢業學年度: | 110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55 |
中文關鍵詞: | 吳騫 、藏書家 、拜經樓 、清代海寧 、乾嘉考據學 、校勘 |
研究方法: | 內容分析法 、 文獻分析法 、 系統研究法 、 發生研究法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33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9 下載:2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以清代吳騫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吳騫(1733-1813),浙江海寧人。字槎客,號兔牀、愚谷。為清代著名藏書家、學者、詩人。藏書方面以「拜經樓」名聞於世,學問則遍及考據學、《論語》、《易》學、詩學,故其傳世資料頗豐。本研究企圖較為全面介紹吳騫所涉之學問,不同以往偏重考據方面,冀能對吳氏有較多的理解與認識。近年來吳騫漸漸受到學者重視,其以樸學家的嚴謹態度,旁徵博引,糾謬匡正,提出己見,反映清代的學術背景與思想,值得進一步的探討研究。
本研究首先以吳騫最為人所重視且相關研究較多的「考據學」為主要論述重點,探討吳騫如何反映乾嘉考據學之特色。詳述其築拜經樓的經過、命名緣由、說明其藏書特色,並論其存續。
再者以吳氏經學代表著作──《皇侃論語義疏參訂》、《子夏易傳釋存》二書作為研究主題。首先簡單論述皇侃《論語義疏》、《子夏易傳》二者的流傳經過。再來針對吳騫藏書過程,說明校勘成就,進而爬梳文字,綜合歸納吳騫的「經學觀」。
最後論其詩學與文學,將吳騫眾多詩作分析歸納,強調經學與詩學、文學三者實為相通的理念。更進一步闡發以詩文的主要目的在於抒發個人真實情感的主張,認為只要能展現作家「性情」的作品,便有其價值。故吳騫重視漁歌、閨閣文學,與其認為「詩當以理性情」的觀念相呼應。最後突顯吳騫強調「詩畫不可相離」的個人特色。
世人皆知吳騫為著名藏書家,但其經學成就、詩學貢獻、文學造詣亦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就其相關著作分類整理,冀能較為全面的理解吳騫之學術及其貢獻。
一、 古籍(依時代先後)
1. ﹝周﹞卜商撰:《詩序》,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6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 ﹝周﹞孟子撰,史次耘註譯,王雲五主編:《孟子今註今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3. ﹝梁﹞皇侃:《論語集解義疏》,收入《叢書集成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1965-1966年。
4. ﹝梁﹞皇侃:《論語義疏》,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
5.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6. ﹝唐﹞陸希聲:《道德真經傳》,收入《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7. ﹝後晉﹞劉昫等奉敕撰:《舊唐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8. ﹝宋﹞歐陽修等奉敕撰:《新唐書》,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9. ﹝宋﹞郭茂倩輯:《樂府詩集》,《四部叢刊》,上海:上海書店,1989年。
10. ﹝宋﹞羅願:《爾雅翼》,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1. ﹝宋﹞魏了翁:《周易要義》,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2.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收入《乾隆大藏經》,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1年。
13. ﹝宋﹞朱熹:《楚辭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14. ﹝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5. ﹝明﹞田汝成:《熙朝樂事》,《歲時習俗資料彙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70年。
16. ﹝明﹞陳士元:《易象鉤解》,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7. ﹝清﹞王夫之等:《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8. ﹝清﹞錢曾:《讀書敏求記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9. ﹝清﹞沈起元:《周易孔義集說》,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0. ﹝清﹞惠棟:《周易述》,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1. ﹝清﹞王昶:《蒲褐山房詩話》,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773年。
22. ﹝清﹞紀昀等編纂:《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23. ﹝清﹞紀昀等編纂: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文津閣四庫全書提要匯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24. ﹝清﹞周廣業:《寧志餘聞》,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浙江省》,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25. ﹝清﹞吳騫:《皇氏論語義疏參訂》,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經部‧論語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6. ﹝清﹞吳騫:《海寧經籍志備考》,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目錄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27. ﹝清﹞吳騫著,吳壽晹輯錄:《拜經樓藏書題跋記附錄》,北京:商務印書館,1939年。﹝清﹞吳騫著,張昊蘇、楊洪升整理:《吳兔牀日記》,南京:鳳凰出版社,2015年。
28. ﹝清﹞吳騫著,虞坤林點校,海寧市史志辦公室編:《吳騫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5年。
29. ﹝清﹞滄江漫叟輯:《東江遺事》,收錄於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文獻叢刊《清代稿鈔本》,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30. ﹝清﹞陳鱣:《河莊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1. ﹝清﹞黃丕烈:《蕘圃藏書題識》,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
32. ﹝清﹞王文誥輯註,孔凡禮點校:《蘇軾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33. ﹝清﹞阮元:《文選樓藏書記》,收入《書目三編》,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34. ﹝清﹞郭麐:《靈芬館詩話》,《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35. ﹝清﹞查揆:《篔谷詩鈔》,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36. ﹝清﹞吳壽暘編撰,郭立喧點校:《拜經樓藏書題跋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37. ﹝清﹞吳壽暘編撰:《拜經樓藏書題跋記附錄》,收入嚴靈峯編:《書目類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38. ﹝清﹞錢泰吉:《曝書雜記》,收入《國家圖書館藏古籍題跋叢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2年。
39. ﹝清﹞錢泰吉輯纂,《海寧珍稀史料文獻叢書》編委會整理:《海昌備志(點校本)》,北京:方志出版社,2017年。
40. ﹝清﹞管庭芬:〈拜經樓藏書題跋記‧跋〉,收入﹝清﹞吳壽暘著,郭立暄標點:《拜經樓藏書題跋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
41. ﹝清﹞陸以湉:《冷廬雜識》,收入《清代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42. ﹝清﹞蔣光煦:《東湖叢記》,收入《書目叢編》,臺北:廣文書局有限公司,1967年。
43. ﹝清﹞徐康:《前塵夢影錄》,收入《美術叢書‧初集‧第二輯》,臺北:藝文印書館,1975年。
44. ﹝清﹞郭嵩燾著,楊堅點校:《郭嵩燾詩文集》,長沙:嶽麓書社,1984年。
45. 〔清〕王先謙撰,沈嘯環、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46. ﹝清﹞皮錫瑞撰,周予同注:《增註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局,2004年。
47. ﹝清﹞江標:《黃丕烈年譜》,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48. ﹝清﹞徐珂:《清稗類鈔》,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
二、 今著(依編著者姓氏筆畫排列)
1. 毛文芳:《圖成行樂:明清文人畫像題詠析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8年。
2. 王雨:《古籍善本經眼錄》,收入王書燕編纂:《王子霖古籍版本學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3. 王桂平:《清代江南藏書家刻書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
4. 朱則傑:《清詩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
5. 朱華忠:《清代論語學》,成都:巴蜀書社,2007年。
6. 江慶柏編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7. 衣若芬:《藝林探微:繪畫・古物・文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8. 吳晗:《江浙藏書家史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9. 李世英、陳水雲:《清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 李玉安:中國藏書家辭典,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年。
11. 林申清編著:《中國藏書家印鑒》,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
12. 姚伯岳:《黃丕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13. 洪煥椿:《浙江方志考》,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14. 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題跋真跡》,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2年。
15. 國立編譯館主編:《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臺北:漢美圖書有限公司,1995年。
16. 張撝之,沈起煒,劉德重主編:《歷代人名大辭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17. 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18.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收入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哲學思想叢書》,臺中:文听閣圖書有限公司,2010年。
19. 陳伯海、蔣哲倫主編:《中國詩學史》,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
20. 陳烈主編,周錚釋文,陳慶慶撰稿:《小莽蒼蒼齋藏清代學者書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
21. 陳登原:《古今典籍聚散考》,上海:上海書店,1983年。
22. 陳愛平:《浙江學術文化通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8年。
23. 楊延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4. 楊家駱主編:《中國學術名著‧目錄學名著》,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
25. 趙爾巽:《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26. 劉兆祐:《認識古籍版刻與藏書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7年。
27. 劉尚恒:《鮑廷博年譜》,合肥:黃山書社,2010年。
28. 鄭偉章、李萬健:《中國著名藏書家傳略》,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年。
29. 鄭偉章:《文獻家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30. 嚴佐之:《近三百年古籍目錄舉要》,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年。
31. 嚴迪昌:《清詩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
32. 闞華主編:《安徽省館藏皖人書目(-1949)》,合肥:黃山書社,2003年。
33. 顧志興:《浙江藏書家藏書樓》,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三、 學位論文(依發表先後)
(一) 博士論文
1. 張昊蘇《乾嘉文學思想研究》,天津:南開大學,2019年,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陳洪教授。
2.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1981年,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王夢鷗教授、羅宗濤教授。
(二)、碩士論文
1. 李玉玲:《皇侃《論語義疏》懷德堂本、知不足齋本比較研究》,曲阜:曲阜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2003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高尚榘教授。
2. 闕曉雲:《吳騫及其拜經樓藏書研究》,臺北: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2007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盧錦堂副教授。
3. 沙莎:《《拜經樓藏書題跋記》研究》,濟南:山東大學,2008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杜澤遜教授。
4. 呂延林:《吳騫年譜》,哈爾濱:黑龍江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楊慶辰教授。
5. 張曉慧:《宋代家庭藏書研究》,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2011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刑鐵教授。
6. 張晶晶:《胡應麟的藏書思想、實踐及價值研究》,鄭州:鄭州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吳漫教授。
7. 項曉晴:《中國近代藏書家藏書訪集活動的比較研究》,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吳榮政教授。
8. 劉敏:《吳騫文學研究》,杭州:浙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2012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孫敏強教授。
9. 龐柱琴:《論印絕句》整理與研究》,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楊寄林教授。
10. 朱守芬:《清代藏書題跋中所記文人與書籍關系研究》,南京:南京大學,2015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徐雁平教授。
11. 龍燕:《明清時期徽商藏書研究》,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指導教授:馬功蘭教授。
12. 胡玉雷:《清代甘肅府州縣學藏書研究》,蘭州: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指導教授:張連銀教授。
13. 肖蓓蓓:《秦瀛及其詩歌研究》,蘇州:蘇州大學文學院,2016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趙杏根教授。
14. 酈亞男:《涉園張氏文學活動研究》,徐州:江蘇師範大學,2016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沙先一教授。
15. 童煜昕:〈惠州西湖景觀的文學書寫研究〉,廣州:廣州大學,2019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劉慶華教授。
16. 王亞麗:《清代宜興紫砂品評理論研究》,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張甘霖教授。
17. 郭霞麗:《近現代藏書家藏書歸屬問題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2020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劉奉文教授。
18. 姬廣凱:《清代藏書開放思想研究》,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21年,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蔣永福教授。
四、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方延豪:〈吳騫哀蘭詩本事考〉,《藝文誌》,1975年第1期,頁57-61。
2. 王天然:〈書吳騫舊藏《蜀石經殘字三種》後〉,《經學文獻研究集刊》,2017年第1期,頁241-245。
3. 王火青:〈藏書家吳騫的小說〉,《明清小說研究》,2000年第4期,頁143-150。
4. 王火紅:〈清代嘉興私家藏書樓命名的文化解讀〉,《蘭臺世界》,2011年第9期,頁55-56。
5. 王安功:〈近代私藏之殤與皕宋樓陰影〉,《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年11期,頁48-50+54。
6. 王和平、趙繼龍、李俊芳,〈我國古代藏書家的優良特質及其卓越貢獻〉,《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8年第12期,頁144-147。
7. 王宣標:〈黃虞稷《明史藝文志稿》再探〉,《中國典籍與文化》,2015年第3期,頁96-103。
8. 王建江:〈完善地方名人文化研究體系初探──以清代著名藏書家、文學家吳騫為例〉,《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4年第2期,頁78-79。
9. 王桂平:〈清代江南藏書家金石著作之刊刻〉,《圖書情報工作》,2002年第5期,頁113-116。
10. 王豐豐:〈淺析孟臣壺的藝術形象特徵——以閩南地區發現的「孟臣」款紫砂壺為例〉,《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年第10期,頁40-42。
11. 朱天助:〈清代《鄭志》輯本六種考論〉,《文獻》,2018年第2期,頁46-56。
12. 朱供羅、李笑頻:〈《文心雕龍‧隱秀》明代補文之來龍去脈及影響──兼論《文心雕龍》有關版本〉,《昆明學院學報》,2017年第5期,頁87-93。
13. 艾珺:〈人生不用覓封侯,百城高擁拜經樓──清代藏書家吳騫閑章「拜經樓藏書之雅則」〉,《文化學刊》,2010年第1期,頁5+194。
14. 何廣棪:〈明清以來學者補《元史藝文志》成果述考〉,《樹仁學報》,第4期,2008年4月,頁21-55。
15. 何薇、吳曉雲:〈清代海寧藏書界的「雙子星座」──吳騫、陳鱣之比較〉,《蘭臺世界》,2012年第27期,頁93-94。
16. 宋清秀:〈吳騫輯稿本《朱靜庵自怡集》探微〉,《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5期,2017年9月,頁34-38。
17. 李玉玲:〈《論語義疏》版本源流〉,《文學界(理論版)》,2012年第8期,頁226。
18. 李青青、莫曉燕:〈拜經樓藏書考略〉,《大舞臺》,2011年第12期,頁189-190。
19. 李淑燕:〈《皖人書錄》和《安徽省館藏皖人書目》關於吳騫著錄的疏失〉,《阜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頁32-53。
20. 李雙陽:〈汲直壺‧吳騫題陳鳴遠天雞壺〉,《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7年第6期,頁99。
21. 汪惠娟:〈從清代考據學談起──論戴震的義理思想〉,《哲學論集》,第35期,2002年7月,頁211-230。
22. 周天爽、張昇:〈關於《論語集解義疏》流傳的三個問題〉,《域外漢籍研究集刊》,2017年2期,頁229-240。
23. 岳冠林、唐迪:〈《子夏易傳》吳騫輯本評述〉,《畢節學院學報》,第32卷第10期,2014年10月,頁125-128。
24. 林申清:〈千元百宋競相誇——藏書樓名摭趣〉,《圖書與情報》,1999年第4期,頁73-74。
25. 邵巖:〈清代學者收藏南宋臨安三志諸事源流〉,《地域文化研究》,2021年第1期,頁68-79+154-155。
26. 姚文昌:〈蜀石經《毛詩》摹寫本考原〉,《中國典籍與文化》,2020年第4期,頁4-8。
27. 胡昊華:〈姜娘子銅爐考〉,《新美術》,第40卷第3期,2019年3月,頁89-92。
28.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3期,2005年12月,頁27-63
29. 范建明:〈清代詩人施蘭垞及其文學活動考論──兼談袁枚《答沈大宗伯論詩書》的寫作時間問題〉,《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1期,2015年2月,頁133-141。
30. 孫康宜,謝樹寬譯:〈柳是和徐燦:陰性風格或女性意識?〉,《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頁8-25。
31. 徐望駕:〈皇侃《論語義疏‧敘》版本異文匯校〉,《賀州學院學報》,第31卷第4期,2015年12月,頁27-32。
32. 徐學林:〈拜經樓主人吳騫的編輯刻書活動〉,《出版科學》,2007年第5期,頁74-79。
33. 馬仁傑、黃偉:〈吳騫拜經樓善本流散考略〉,《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年第8期,頁104-109。
34. 高尚舉〈《儒藏》堂本《論語義疏》勘誤〉,《孔子研究》,2018年第5期,頁96-100。
35. 崔壯:〈再議周春《西夏書》的著者、義例與卷次——兼與胡玉冰教授商榷〉,《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0年第4期,頁117-121。
36. 張波、趙玉敏:〈清盧文弨佚詩、遺劄考補〉,《前沿》,2015年第2期,頁145-148
37. 張高評:〈題畫王昭君與清詩之因革-以宋人題畫昭君為參照〉,《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第59卷第1期,2014年3月,頁123-158。
38. 張高評:〈蘇軾黃庭堅題畫詩與詩中有畫-以題韓幹、李公麟畫馬詩為例〉,《興大中文學報》,第24期,2008年12月,頁1-34。
39. 梁申威:〈身似菩提心似鏡,雲在青天水在瓶,錢大昕、朱筠、吳騫對聯賞析〉,《民間對聯故事》,2007年第11期,頁18。
40. 陳少川:〈「拜經樓」與它的主人吳騫〉,《大學圖書情報學刊》,1999年第2期,頁61-64。
41. 陳少川:〈吳騫與拜經樓〉,《圖書館雜誌》,2000年第5期,頁56-57。
42. 陳水根:〈《蠡塘漁乃》述論〉,《撫州師專學報》,2003年第1期,頁57-61。
43. 陳志平:〈論鮑廷博、吳騫對《金樓子》的整理〉,《蘭臺世界》,2012年第12期,頁3-4。
44. 陳波、夏維中:〈沈顥《富春山居圖》臨本題跋考述〉,《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46卷第2期,2018年3月,頁135-142。
45. 陳冠至:〈明代江南士人的鈔書生活〉,《國家圖書館館刊》,2009年第1期,2009年6月,頁115-143。
46. 陳清文:〈吳騫拜經樓藏書研究〉,《嘉興學院學報》,第26卷第2期,2014年3月,頁34-37。
47. 陳寧:〈一部清代中期的紫砂專論力作──《陽羨名陶錄》內容價值評析〉,《中國陶瓷》,第51卷第10期,2015年10月,頁91-96。
48. 陳福季:〈中國歷代私人藏書家的歷史功過〉,《河北科技圖苑》第14卷第1期,2001年1月,頁33。
49. 單國強:〈試論古代肖像畫性質〉,《故宮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4期,頁50-60。
50. 游志誠:〈明刊批校本《劉子》跋析論」〉,《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1卷,2010年1月,頁13-16、45。
51. 黃偉:〈吳騫與《臨安志》研究〉,《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4期,2014年7月,頁40-45。
52. 黃偉:〈清代吳騫友朋關于碑刻信札六通考釋〉,《中國書法》,第18期,2019年9月,頁110-115。
53. 黃偉:〈清代旅外徽州藏書家吳騫與秦瀛交往考察〉,《文學理論》,2019年第7期,頁127-129。
54. 黃偉:〈清代旅浙徽州藏書家鮑廷博與吳騫的交往考察〉,《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2期,2018年4月,頁114-120。
55. 黃偉:〈清代藏書家吳騫書畫活動研究〉,《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9年第2期,頁106-114。
56. 黃偉:〈鮑廷博知不足齋舊藏善本流散考述〉,《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4年第7期,頁72-78。
57. 黃朝政,〈試論明清文人肖像畫中的思考意識與表現特徵〉,《書畫藝術學刊》,第8期,2010年6月,頁125-156。
58. 傅熊:〈經典注釋文本與流行版本的異同──以《四庫全書》本皇侃《論語義疏》為例〉,《世界漢學》,2005年第1期,頁198-209。
59. 楊一志、張俊娜:〈唯有創新方能永遠──讀《清代陶瓷文獻學論綱》〉,《景德鎮陶瓷》,2018年第1期,頁12-14。
60. 董志新:〈曹雪芹擁有紅樓夢著作權的又一新證:周春致吳騫一封書信的解讀〉,收錄於《紀念偉大作家曹雪芹逝世二百五十周年文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4年,頁163-173。
61. 劉大鈞:〈今、古文易學流變述略──兼論《子夏易傳》真偽〉,《周易研究》,2006年第6期,頁3-8。
62. 劉玉才〈皇侃《論語義疏》流傳之檢討〉,《立命館文學》,第664號,2019年12月,頁385-396。
63. 劉清萍:〈海寧吳騫拜經樓〉,《書史館志》,第37卷第1期,2007年2月,頁126-127。
64. 影山輝國著:〈《論語義疏》校定本及校勘記──何晏集解序疏〉,《平成十八年度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研究成果八十二,2006年3月,頁94-116。
65. 影山輝國撰,水上雅晴譯:〈吳騫《皇氏論語義疏參訂》初探〉,收錄於《經典與校勘論叢》,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頁153-164。
66. 樊波成:〈講義與講疏——中古義疏的名實與源流〉,《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91本第4分,2020年12月,頁707-764。
67. 鄧宏峰:〈中國古代藏書家保存與傳播文化典儀的貢獻〉,《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頁37。
68. 黎武靜:〈靜時書有痕〉,《小品文選刊》,2016年第5期,頁40。
69. 蕭建民:〈曼生壺起源考〉,《藝術品》,2015年第4期,頁96-103。
70. 賴貴三:〈千元十駕吳拜經──清儒吳騫《子夏易傳釋存》輯佚稿本及其義疏析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訪問學人研究成果發表會,2009年12月28日,頁1-74。
71. 賴貴三:〈清儒吳騫《子夏易傳釋存》稿本初探〉,收入孫劍秋、劉大鈞等著:《易道研幾──窮究易經精微啟發教學典範》,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頁517-547。
72. 賴貴三:〈清儒吳騫《子夏易傳釋存》稿本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第六屆海峽兩岸周易學術討會」論文,2009年11月1日,頁391-417。
73. 薛龍春:〈三國吳《國山碑》的書人與書法〉,《中國書畫》,2014年第11期,頁70-72。
74. 韓章訓:〈《元一統志》研究〉,《新疆地方志》,2018年第4期,頁31-38+57。
75. 瞿艷丹:〈乾隆中後期《七經孟子考文補遺》的傳抄與閱讀〉,《文獻》,2021年第3期,頁34-56。
五、 外語參考資料(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1. 高橋均:〈呉騫「皇氏論語義疏参訂十巻」について〉,《東京外国語大学論集》,第54号,1997年3月,頁73-88。
2. 龍谷大学図書館貴重資料画像データベース,網址:http://www.afc.ryukoku.ac.jp/kicho/cont_04/pages_04/v_menu/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