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吳孟娟 Meng-Chuan,Wu |
---|---|
論文名稱: |
古蹟再利用的展示思維作為經營方法之研究─以台北故事館為例 Exhibition Thinking as Management Method of the Reuse Historical Monuments: A Case Study of Taipei Story House |
指導教授: | 廖仁義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2 |
中文關鍵詞: | 台北故事館 、古蹟 、再利用 、展示思維 、委託經營 |
英文關鍵詞: | Taipei Story House, Historical Monument, Reuse, Exhibition Thinking, Commissioned Opera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5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文化部(前身為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於《文化資產保存法》正式增修了古蹟再利用的規範,許多古蹟保衛人士陸續開始進行再利用的規劃及倡導古蹟活化運動。而再利用應同時考慮重建文化背景之教育意涵、典藏及娛樂性等面向,以達到古蹟保存及全民共享之價值。然而,古蹟在進行再利用前,首先面臨到如何保存其原始古蹟風貌,及如何規劃出合宜的展示,常是古蹟活化時修復者及經營者應好好設想的議題。
本文將依序透過「臺灣古蹟保存的歷史脈絡與政策」、探討古蹟「委託經營」,並透過實際案例分析,輔助在進行本研究台北故事館有別於其他古蹟再利用之經營理念特點以及文化價值的建立,並探討與周邊環境的連結。本文的研究架構及內容可涵括台北故事館的:
1.古蹟歷史背景及空間再生研究:建築物歷史與再生背景、古蹟空間特色、以及如
何利用再生空間作文化活動之分析。
2.古蹟經營理念研究:探討台北故事館經營者理念及理念的延續性。如何透過文化
活動,以延續古蹟本身存在價值。
3.展示思維研究:從觀察者的角度,分析台北故事館如何以其展示思維做為展覽規
劃與活動依據,進行工作團隊深度訪談,整理出獨特之經營特點。
因此,本論文研究將以目前古蹟再利用之委託經營方式,探究其文化政策與經營館所可能面臨到的衝突及待解決的議題,顯示臺灣古蹟在文化資產保存的重要,及如何透過古蹟再利用與歷史文化接軌。如:建立城市博物館聚落或社區博物館的概念,以推行古蹟文化在地化。
In 1997, it has been modified to upgrade the specification of reuse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Law by the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now the Ministry of Culture. Many public figures of historical site protection start to plan reuse of historical monuments and promote the activity of revitalization of historic conservation successively.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Value of conserv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and popularization, reuse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should be concerned simultaneously about the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of rebuild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classical collection, entertainment, and etc. However,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 operators of revit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that how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feature well and have an appropriate exhibition scheme.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about the operation under entrustment of reuse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s, and surveys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policy. Through cases analysi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and value of culture of Taipei Story House can be found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projects of revit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frame and scope for Taipei Story House can be drawn as follows,
1. Research of regeneration for historical spaces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onuments: it includes the background, histories,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eneration of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nd historical monuments.
2. The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management in revit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 explore the philosophy and continuity in the management concept of Taipei Story House.
3. Investigation of exhibition thinking: As an observer, by the 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operation team, analyze how Taipei Story House to make for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activities in order to present its uniqu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In summary, this research will investigates about the issue of some conflicts and problems of the cultural policy and management remain to be solved in revit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 based on the mode of the operation under entrustment. It will be explored in this research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preservation and how to connect with its historical culture of by revitalization of the historical monument.
一、中文專書及西文譯書(依出版年排序)
1.馬以工,《再見林安泰》,臺北:皇冠雜誌社,1978年。
2.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等,《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東華,1989年。
3.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1996年。
4.諾伯舒茲(Christian Norberg-Schulz),《場所精神 : 邁向建築現象學Genius loci:paesaggio ambiente architeturq》,施植明譯,臺北:田園城市,1997年初版。
5.李乾朗、俞怡萍合著,《古蹟入門》。臺北:遠流出版,1999年。
6.呂理政,《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書局,1999年。
7.張譽騰,《當代博物館探索》,臺北:南天書局,2000年初版一刷。
8.漢寶德,《展示規劃:理論與實務》,臺北:田園城市文化,2000年初版。
9.漢寶德,《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臺北:天下遠見,2001年。
10.Burcaw, G. Ellis,《博物館這一行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張譽騰等譯,臺北:五觀藝術管理出版,2004年。
11.漢寶德,《築人間:漢寶德回憶錄》,臺北:天下遠見出版,2001年。
12.Milke Crang,《文化地理學Cultural Geography》,王志弘、于佳玲、方淑惠譯,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3年初版。
13.朱庭逸主編,《創意空間–開創城市新地理學》,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4年。
14.李宜君,《臺灣的再生空間》,臺北:遠足文化,2004年。
15.陳國慈,《故事裡的故事- 古蹟再生臺台北故事館》,臺北:天下雜誌,2005年。
16.何培齊文字編撰:國家圖書館閱覽組編,《日治時期的臺北》,臺北:國家圖書館,2007年。
17.李乾朗,《臺灣建築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8年。
18.林會承,《臺灣文化資產保存史綱》,臺北:遠流出版,2011年。
19.黃士娟、楊仁江、林一宏作,《古蹟探秘.解碼臺灣》,臺北:臺灣博物館,2011年再版。
20.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文創大觀Ⅰ:臺灣文創的第一堂課》,臺北:先覺出版,2013年初版。
21.李乾朗,《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14年。
二、期刊/研討會論文
1.Schueler, Frederick W,〈展示故事與展示品─談展示之正確性〉,程延年譯,《博物館學季刊》,1989年第10期。
2.傅朝卿,〈老建築的第二春--談臺灣日據時期歷史性建築再利用之契機與問題〉,《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1993年第19期,頁93~99。
3.陳昭榮,〈文化資產保存法古蹟定義範圍的思辨〉,《文化資產保存學刊》。2012年第20期,頁05-26。
4.林崇傑,〈變遷中歷史建築的保育與再生-一個台北經驗的比較分析〉,《歷史建築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建會,2001年,77-85頁。
5.榮芳杰,〈威尼斯憲章〉,《Dialogue建築雜誌》,2007年第111期,三月號,頁80-87。
6.黃俊銘,〈古蹟修復新嘗試:解體調查 復活圓山別莊〉,《文化視窗》。2002年第37期,頁18-20。
7.于國華,〈紅樓有夢—看一座古蹟重生〉,《建築師雜誌》。2002年第336期,頁54~57。
8.黃彩雲、王文杰,〈國內公立博物館公辦民營之案例分析:以四座博物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2003年第17期。頁105-126。
9.王麗卿、何明泉,〈公有閒置空間的文化再生 —藝文展演空間企劃與經營管理之研究〉,收錄於《第五屆建築生產及管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中華民國建築學會。
10.廖世璋,〈二十世紀末臺北市古蹟保存「生產-消費」形式之研究〉,收錄於《第五屆國土規劃論壇論文集》,2001年。
11.胡寶林,〈古蹟、歷史建築及閒置空間在利用脈絡—借屍還魂還是廢物再利用?利用軀殼或是脈絡延續〉,《建築Dialogue》。2003年第69號。頁50-57。
12.郭幸萍、吳綱立,〈公私合夥觀點之古蹟再利用委外經營決策影響因素之研究:多群體分析〉,《建築學報》,2013年第84期,頁141~161。
13.殷寶寧,〈一座博物館的誕生?文化治理與古蹟保存中的淡水紅毛城〉,《博物館學季刊》,2013年第27期,頁5-29。
14.文芸、傅朝卿,〈當代社會中遺產價值得保存與維護〉,《臺灣建築學會:建築學報》,2013年第84期,頁77~96。
三、學位論文
1.林華苑,《古蹟保存政策與再利用策略之研究》,臺北: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曾能汀《閒置空間再利用為藝文用途之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二十號倉庫為例》,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論文,2006年。
3.陳政榮,《全球化下的文化治理個案-台北之家的古蹟保存與再利用》,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4.林孟章,《臺灣古蹟保存政策執行與保存論述關係初探》,臺中: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5.謝佩含,《歷史建築再利用之創新事業模式探討》,臺北: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6.黃仁志,《消費社會中的古蹟再利用-臺北市的案例》,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7.謝沛霖,《公有藝文場館委外經營之研究-以臺北市草山行館為例》,高雄: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8.張旂彰,《再利用歷史性建築為展示館之研究》,臺南: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0年。
9.李金樺,《小型古蹟再利用之展示問題:以台北故事館例》,臺南: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10.朱淑慧,《從經營觀點談歷史空間再利用修復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11.侯幸佑,《自然人參與公有古蹟委外經營:以台北故事館為例》,臺南: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12.郭依蒨,《由歷史建築再利用之使用後評估檢視委外經營機制》:桃園: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13.翁正雄,《以用後評估來探討公有古蹟再利用歷史意涵保存之研究---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館所為例》,臺北: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4.洪愫璜,《當前臺灣歷史空間的再利用:從資源運作的觀點來看》,臺北:淡江大學建築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5.潘玉芳《臺北市古蹟保存歷程的回顧與探討》,桃園: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6.顏冠珠,《臺北市古蹟保存與維護成效之研究1945-2002》,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7.黃素絹,《古蹟保存之經營管理---國民信託之應用》,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8.梁靜萍,《日據時期臺灣「建築文化資產」保存活動發展之歷史過程》,桃園:中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19.張瑞峰,《空間再生與觀眾互動:博物館的觀點》。臺南:臺南藝術學院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20.張家甄,《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為餐飲設施之文化與空間探討》,臺南: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1.徐端容,《文化機構委外經營之探討─以臺北市中山堂為例》,桃園: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22.蕭靜萍,《古蹟再利用的博物館休閒~觀眾眼中的台北故事館》,臺中: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23.楊佳真,《文化資產的活化與再利用─以紅樓劇場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24.陳季妙,《公有古蹟與歷史建築委外經營之商業模式研究》,高雄: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5.傅彗倫,《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藝文研究─以市長官邸藝文沙龍為例》,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09年。
26.蘇子程,《古蹟文化經營之探討-以臺灣地區第一級公有古蹟為例》,臺南: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27.陳宜霜,《古蹟再利用模式之探討—以打狗英國領事館為例》,高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四、西文圖書
1.Alexander, Edward P., Museums in Motion, Nashville: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1979.
2.Burcaw, G. Ellis,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 Nashville: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State and Local History, 1987.
3.Verhaar, Jan&Han Meeter, Project Model Exhibitions, Amsterdamse:Hogeschool voor de Kunsten, 1989.
五、其它著作
1.陳郁秀,〈文化政策與博物館發展空間〉,博物館經營之實戰策略研習會專題演講,2002年。
2.談宜芳,〈古蹟與歷史建築再利用類型及其管理維護問題探討〉,《建築研究所簡訊第64期》,2010年。
3.楊裕富、洪俊源,〈勸服思維在博物館展示設計運用之探析〉,2000年。
4.傅朝卿,〈21世紀文化遺產保存新思維〉,《游於藝電子報》,第113號,2010年12月,頁106。
六、網路資料
1.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2.文化部文化法規:http://www.moc.gov.tw/law.do?method=find&id=30
3.台北之家官方網頁:http://www.spot.org.tw/
4.林語堂故居官方網頁:http://www.linyutang.org.tw/big5/index.asp
5.市長官邸藝文沙龍官方網頁:http://www.mayorsalon.tw/
6.台北故事館:http://www.storyhouse.com.tw/
7.國家圖書館數位典藏臺灣記憶: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
8.北投虹燁工作室: http://blog.xuite.net/yeh.zi59/twblog/128233876-台北故事館#trackBack_h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