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朱駿剛 Chu Chun-kang |
---|---|
論文名稱: |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民本思想之時代意義 Time Significance of People-centered Ideology in Huang Tsung-Hsi's "Min Yi Tai Fang Lu' |
指導教授: |
黃人傑
Huang, Jen-J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14 |
中文關鍵詞: | 民本思想 、民主 、學校議政 |
英文關鍵詞: | People-centered ideology, Democracy, School Discuss and Supervise Politic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90 下載:4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黃宗羲(1610-1695)是中國十七世紀一位重要思想家,以明朝亡國遺臣之身,對明朝弊政及君主專制進行深刻的批判。他綜合了《孟子》「民貴君輕」、《禮記》「天下為公」等學說,建構了一套以民本為中心思想的政治理念與君主治理模式。
黃宗羲的民本思想包括君臣關係論、學校議政論、天下之法及工商皆本等內涵。認為君主的職責是為民謀利,地位只是人民的公僕,這種以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思想,是其政治思想中的核心價值。
明末清初世局變亂之際,是何種環境促使黃宗羲強力主張民本思想?其思想淵源及思想內涵為何?有哪些思想創見與侷限?後世學者對該思想有何評價及論爭?是否宜以當代民主觀來評價其思想價值?上述問題是本論文希望有所探討分析之處。
論文擬採哲學及歷史研究途徑,以文獻分析法及比較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析論。
Huang Tsung-Hsi (1610-1695) was an Chinese important thinker in 17th century. He viewed himself as a loyal official from the previous Ming Dynasty, harshly criticizing the ill policies as well as the authoritarian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Ming Dynasty. He combined 《Mencius》”The people are more important while the emperor is less important” and 《The Book of Rites》”World belongs to All” such doctrines to construct a political ideology of people-centered thinking and a rule-of-emperor political model.
Huang Tsung-Hsi’s people-centered ideology including the contents of “Theory about Relation between the Emperor and Officials”、”School
Discuss and Supervise Politics”、”The Law of the World” and “Industry and Commerce are also the roots of country”. He considered the emperor’s duty was to strive for the benefit of the people and emperor was just a public servant. The idea of ”people are the masters of the country while the emperor is only a guest” is the core value of Huang’s political thinking.
Living in the dramatic era at the turn of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why did Huang relentlessly promote people-centered ideology? What’s the origins and intensions of the ideology? Were there the brand-new ideas
and restrictions? How did later scholars evaluate and debate such ideology? This research wish to confer and analyze the above issues.
This thesis adopts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channel and historical research channel, by literature review analyses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o analyze the above issues.
《尚書今古文註疏》(1991),中國:山東友誼書社。
《四書大全》(1989),中國:山東友誼書社。
《明夷待訪錄》(新譯)(2001),(清)黃宗羲原著,李廣柏注譯,台北:三民書局。
《宋元學案》(1986),(清)黃宗羲原著,(清)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中國北京:中華書局。
《明儒學案》(1990),(清)黃宗羲原著,中國北京:新華書店。
《孟子師說》(1969),(清)黃宗羲原著,刊於《梨洲遺著彙刊》,台北:隆言出版社。
《南雷文定》(1969),(清)黃宗羲原著,刊於《梨洲遺著彙刊》,台北:隆言出版社。
方祖猶(2006),〈17世紀啟蒙時期民主政治的中國模式─讀《明夷待訪錄》有感〉,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成中英(2006),〈論黃宗羲的政治哲學與管理哲學:政道與治法〉,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牟宗三(1983),《政道與治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吳光(2006),〈黃宗羲新民本思想論綱〉,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李存山(2006),〈從民本走向民主的開端─兼評所謂《民本的極限》〉,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李紀祥(1992),《明末清初儒學之發展》,台北:文津。
李培元譯、John Morrow著(2004),《政治思想史》(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1998),台北:韋伯文化。
狄百瑞撰/朱榮貴譯(1994),〈黃宗羲《明夷待訪錄》之現代意義〉,收錄於《傳統儒學的當代詮釋》,台北:文津。
狄百瑞著、李弘祺譯(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台北:聯經。
余英時(2008),《人文與理性的中國》,台北:聯經。
余懷彥(2006),〈一只在雲霧中飛翔的鷹─黃宗羲從民本向民主的轉化〉,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頁193-202。
林啟彥(1989),《步向民主:中國知識分子與近代民主思想》,香港:中華書局。
林聰舜(1990),《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變遷與發展》,台北:學生書局。
汪學群(2006),〈黃宗羲思想的內在邏輯〉,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汪鵬(2006),〈論黃宗羲的民本思想及其治國方略〉,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金耀基(1985),《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台北:時報文化。
金耀基(1997),《中國民本思想史》,台北:台灣商務。
金觀濤、劉青峰(2000),《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中國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侯外廬主編(1993),《中國思想史綱》,台北:五南。
施長海(2006),〈論《明夷待訪錄》的人權思想〉,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洪性敏(2006),〈黃宗羲哲學中公共理性的意義〉,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韋政通(1983),《中國哲學辭典》,台北:大林。
韋政通(1986),《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
孫叔平(2003),《中國哲學史稿》,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
紀俊臣(1978),《法政論衡》,台北:馬陵出版社。
徐定寶(2001),《黃宗羲評傳》,中國:南京大學出版社。
馬國川(2009),〈五四答客問─專訪金觀濤〉,台北:中國時報,4月30日,版E4。
胡建平譯(1992),Anthony Arblaster原著,《民主制》(Democracy)(1987),台北:桂冠。
張分田(2006),〈深化民本思想研究的思路與方法〉,收於劉澤華、張分田等著,《思想的門徑:中國政治思想研究方法論》,中國:天津古籍出版社。
張宏敏(2006),〈黃宗羲民本思想十年研究綜述〉,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張忠棟(1985),《政治批評與知識分子》,台北:自立晚報社。
張豈之(2006),《中國思想學說史》,中國: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師偉(2004),《民本的極限─黃宗羲政治思想新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麗珠(2007),〈「明清氣學」的思想新動向〉,收於張麗珠著,《中國哲學史三十講》,台北:里仁書局
許雅棠(2005),《民本治理學》,台北:台灣商務。
康長健(1985),〈黃宗羲政治思想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勞思光(1981),《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
彭國翔(2006),〈公議社會的建構:黃宗羲民主思想的真正精華─從〈原君〉到〈學校〉的轉換〉,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黃申章、董小琴(2006),〈黃宗羲民本思想及其歷史影響〉,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楊慶球(2005),《民主與民本─洛克與黃宗羲的政治及宗教思想》,香港:三聯書店。
溝口雄三著、林右崇譯(1994),《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台北:國立編譯館。
董洪根(2006),〈論黃宗羲民本思想的性質〉,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劉述先(1986),《黃宗羲心學的定位》,台北:允晨文化。
劉莘譯(2003),Will Kymlicka原著,《當代政治哲學導論》(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2001),台北:聯經。
劉澤華、張分田等(2006),《思想的門徑:中國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論》,中國:天津古籍出版社。
談遠平(2004),《中國政治思想─儒家與民主化》,台北:揚智。
陳文章(1998),《黃宗羲內聖外王思想之研究》,屏東:睿煜出版社。
陳昭鈞(2003),〈黃宗羲《明夷待訪錄》民本思想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國慶、劉瑩(2006),《中國學術思想編年‧明清卷》,中國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陶清(1997),《明遺民九大家哲學思想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韓鍇(2006),〈論黃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論價值〉,收於吳光主編,《從民本走向民主》,中國:浙江古籍出版社。
蔣慶(2003),《政治儒學:當代儒學的轉向、特質與發展》。台北:養正堂文化。
鄒小站(2005),〈略論明清間中國人對西學的迎拒〉,收於鄭大華、鄒小站主編,《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蕭公權(1982),《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
薩孟武(1987),《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
顧肅(2006),《自由主義基本理念》,台北:左岸文化。
龐學銓、李張林、高靖生譯(2007),奧特弗利德‧赫費(Otfried Hoffe)原著,《全球化時代的民主》(Demokratie im Zeitalter der Globalisierung)(1999),中國:上海譯文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