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芳甄
Lee Fang-Chen
論文名稱: 虛擬攝影棚在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之發展與應用
The Development of Virtual Studio System for TV Program Produc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趙寧
Chao, N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虛擬攝影棚電視節目製作德菲法
英文關鍵詞: Virtual Studio, TV Program Production, Delphi Method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96下載:6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虛擬攝影棚是傳播科技及節目製作技術精進下的產物,在國外利用虛擬攝影棚製播新聞、體育、兒童等各類型節目,皆有成功的先例,而台灣目前對虛擬攝影棚的應用有限,在節目製作之規劃及技術應用仍有極大之發展空間。未來電視市場邁入多頻道環境後,內容或創意稀少性的問題更是日益重要,虛擬攝影棚對於台灣電視媒體未來將面臨的高需求節目量、低製作成本,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解決途徑。
    為將虛擬攝影棚之特性充份發揮運用,促使更多品質更好、內容更豐富的電視節目製作,本研究從虛擬攝影棚的技術發展、他國經驗、媒體生態等各層面之剖析,並以德菲法進行三回合的專家問卷調查,蒐集專家意見,探討虛擬攝影棚最大效益,未來可能應用,虛擬攝影棚未來在台灣電視節目製作環境之應用,其所需資源與可能面臨之瓶頸。
    研究結果顯示,虛擬攝影棚的最大效益為減少重建現場的製作成本;利用虛擬攝影棚最適合製作的節目類型為新聞性節目;虛擬攝影棚未來最可行的應用為結合後端電腦資料庫,提供即時資訊;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首要資源為強大的電腦性能;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關鍵瓶頸為台灣電視台大量購買外來節目,節目自製率低落。台灣未來若欲發展虛擬攝影棚,必須加強相關人力訓練,提升專業製作能力;才能充份發揮虛擬攝影棚效益,製作高品質、有價值的節目內容。

    Although applications of virtual studio (VS) continue to evolve, most TV stations in Taiwan have no plan to prepar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develop such a plan, a vision of the future of Virtual Studio needs to be formed.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create such a vision by predicting the VS applications that will become prevalent, the resources required to support these applications, and the major obstacles that will need to be overcom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experts who specialize in VS participated in a three-round Delphi study.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future VS applications will be those that display rich information integrated with database. The major bottleneck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VS is the media environment in Taiwan. There is potential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VS in Taiwan media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training of production staff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ir expertise will be essential preconditions for the applications of VS to produce high-quality conten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本研究之重要性 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4 第六節 研究架構 5 第七節 研究流程 6 第八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虛擬攝影棚概述 8 一、虛擬攝影棚之源起與演進 9 二、虛擬攝影棚技術原理 14 三、虛擬攝影棚與虛擬實境 23 四、虛擬攝影棚的優點 27 五、虛擬攝影棚的限制 31 第二節 各國虛擬攝影棚之發展 34 一、佛羅里達新聞頻道FNC 34 二、其他使用虛擬攝影棚案例 35 三、大陸地區虛擬攝影棚發展 36 四、從各國家經驗看台灣發展潛力 37 第三節 台灣虛擬攝影棚發展 38 一、台灣電視事業現況 38 二、台灣虛擬攝影棚發展現況 43 三、前驅研究結果 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9 一、德菲法的意義 49 二、德菲法的特性 51 三、德菲法的實施程序 52 四、德菲法的優點 54 五、德菲法的限制 5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7 一、專家遴選過程 57 二、專家邀請過程 58 三、專家小組成員介紹 59 第三節 研究步驟 59 一、前驅研究:現況之調查 59 二、主要研究 60 1.第一回合 60 2.第二回合 62 3.第三回合 64 第四節 資料的統計分析 65 一、一致程度的判別 66 二、穩定程度的判別 66 三、同意程度的判別 67 第四章 分析與結果 第一節 整體統計資料 68 一、問卷回收率與專家人數 68 二、整體意見趨勢 69 第二節 虛擬攝影棚的效益與應用 71 一、虛擬場景為電視節目製作帶來的效益 72 二、虛擬攝影棚為電視節目製作帶來的效益 74 三、虛擬攝影棚的最大效益 78四、虛擬攝影棚的未來發展 80 第三節 虛擬攝影棚適合製作之節目類型 83 一、虛擬攝影棚適合製作各類型節目的理由 84 二、虛擬攝影棚適合製作之節目類型排序 89 第四節 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 92 一、人力資源 92 二、軟硬體設備需求 95三、其他資源的需求 97 四、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之優先順序 99 第五節 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瓶頸 101 一、設備的價格與使用 101 二、人力資源 103 三、製作成本 105 四、媒體生態 108五、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最大瓶頸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2 一、虛擬攝影棚為電視節目製作帶來的最大效益 112 二、虛擬攝影棚最適合製作的節目類型 113 三、虛擬攝影棚未來應用 114 四、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及其優先順序 115 五、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瓶頸及最關鍵瓶頸 117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8 一、研究建議 118 二、後續研究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1 附錄 130 附錄一 華語四地電視產業優勢條件評比表 130 附錄二 邀請函 131 附錄三 專家名單 134 附錄四 第一回合問卷 135 附錄五 第二回合問卷 142 附錄六 第三回合問卷 152 表目錄 表2-1-1:虛擬實境的技術種類 25 表2-1-2:各類電視攝影棚面積對照表 28 表2-1-3:虛擬攝影棚與傳統攝影棚成本比較 29 表2-1-4:2D與3D虛擬場景比較 32 表2-1-5:虛擬攝影棚設備估價 33 表2-3-1:家庭設備普及率 38 表2-3-2:台灣夢工場製作之虛擬攝影棚節目 46 表3-2-1:專家小組遴選方向 57 表3-4-1:一致程度的判別標準 66 表3-4-2:同意程度的判別 67 表4-1-1:各回合問卷回收率比較 68 表4-1-2:兩回合間的意見統計資料比較 69 表4-1-3:第三回合意見分佈 71 表4-2-1:虛擬場景的效益 73 表4-2-2:虛擬攝影棚的效益 75 表4-2-3:虛擬攝影棚的效益排序 79 表4-2-4:虛擬攝影棚未來可能發展的應用 82 表4-3-1:虛擬攝影棚適合新聞性節目之理由 84 表4-3-2:虛擬攝影棚適合兒童(幼教)節目之理由 86 表4-3-3:虛擬攝影棚適合教學性節目之理由 87 表4-3-4:虛擬攝影棚適合座談性節目之理由 87 表4-3-5:虛擬攝影棚適合其他節目類型之理由 88 表4-3-6:虛擬攝影棚適合製作之節目類型排序 91 表4-4-1: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就「人力資源」意見統計 93 表4-4-2: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就「軟硬體設備」意見統計 96 表4-4-3: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就「其他資源」意見統計 98 表4-4-4(a):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的優先順序(高度同意) 100 表4-4-4(b):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所需資源的優先順序(中度同意) 101 表4-5-1: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瓶頸—就「設備的價格與使用」意見統計 103 表4-5-2: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瓶頸—就「人力資源」意見統計 105 表4-5-3: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瓶頸—就「製作成本」意見統計 106 表4-5-4: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瓶頸—就「媒體生態」意見統計 109 表4-5-5(a):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最大瓶頸(高度同意) 110 表4-5-5(b):台灣未來發展虛擬攝影棚的最大瓶頸(中度同意) 111 圖目錄 圖1-6-1:研究架構 5 圖1-7-1:研究流程 6 圖2-1-1:英國Scene Sync系統運作流程 10 圖2-1-2:日本Synthevision系統運作流程 10 圖2-1-3:Prerendered virtual set系統 11 圖2-1-4:虛擬攝影棚系統 15 圖2-1-5:Orad專利辨識網格及拍攝現場 17 圖2-1-6:最新紅外線感應式攝影機 18 圖2-1-7:虛擬攝影棚系統相關技術 22 圖2-1-8:影像式虛擬攝影棚系統 26 圖2-1-9:虛擬實境三要素 27 圖2-2-1:FNC拍攝現場 35 圖2-3-1:台灣無線電視台及有線(衛星)業者數目 39 圖2-3-2:台灣夢工場科技虛擬攝影棚作品 46 圖3-4-1:穩定程度的計算 66

    中文部份
    于治國(民88):《於真實影像中加入虛擬物體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大洋(民90):《大洋實業視頻產品手冊》。北京,中科大洋,90年8月。
    方琇怡(民91):〈從台灣製造升級為台灣創造〉。《e天下TechVantage雜誌》,2002年三月號,頁86-89。
    王俊文(民88):〈虛擬演播室技術〉。《西部廣播電視》,第9期,頁8-11。
    王傳宏a(民90):〈3D模擬與電視科技之結合與展望〉。台北,變遷中的傳播與文化—兩岸學術研討會。
    王傳宏b(民90):〈虛擬攝影棚應用〉。台北,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應用研討會。
    王達儒(民90):〈未來廣播影視設備市場〉。《2001中國電子信習產品市場論壇論文集》。
    史萍(民91):〈虛擬演播室技術的發展〉。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1/23/content_250617.htm
    央視新聞(民90):〈影視設備新品迭出,數位電視成亮點〉。http://202.108.249.200/news/science/20001027/817.html
    仲琦科技(民91):〈建構虛擬攝影棚須知〉。台北,仲琦科技。
    朱維瑜主編(民90):《世界年鑑2002—the Chinese World Almanac》,頁342-344。台北,中央通訊社。
    行政院主計處(民90):《中華民國台灣地區國民經濟動向統計季報》,第94期,頁65。台北,行政院主計處,90年8月。
    吳國安(民90):〈虛擬攝影棚〉。台北,資訊傳播與媒體科技應用研討會。
    李天鐸、劉現成(民90):《華文影視媒體經營發展策略之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新聞局綜合計畫處。
    李桂芝a(民90):《電視媒體與數位媒體競合關係之探討》。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桂芝b(民90):〈華視在新世紀的經營策略〉。《廣電人月刊》,第76期,頁16。
    杜百川(民90):〈如何啟動中國的數位電視計劃〉。http://www.bizipoint.com/b5/elec_mkt/2001052304.doc
    沈慧聲(民89):〈我國加入WTO後有線電視相關產業面臨之挑戰及因應之道〉。台北,台灣有線視訊寬頻網路發展協會。
    秋誌勇(民90):〈回歸本真性:論虛擬世界中的藝術影像的再現〉。台北,數位時代中的媒介與文化趨勢國際研討會。
    邱淑芬、蔡欣玲(民85):〈德爾菲預測術—一種專家預測的護理研究方法〉。《護理研究》,4卷1期,頁92-98。
    季欣麟(民87):〈大媒體時代〉。《遠見雜誌》,第140期,頁48-80。
    紀大任(民88):〈Virtual Set虛擬攝影棚〉。《數位視界》,第4期,頁65-68。
    徐鉅昌(民90):《電視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亞太圖書。
    張萬權等譯,Frigstad原著(民86):《產業分析與市場研究》,頁174-175。台北,經濟部ITIS專案辦公室。
    梁朝雲、李恩東(1989):〈從人機界面的演見淺談虛擬實境的定義〉。《視聽教育雙月刊》,第40卷第1期,頁21-27。
    莊信凱譯,Czech-Beckerman原著(民86):《電子媒體管理》。台北,廣電基金。
    許秀影等(民89):〈虛擬實境技術應用於遠距教學之研究〉。《遠距教學》,第13、14期,頁6-17。
    陳威任(民89):《由技術與市場需求探討網路電話未來之發展》。國立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予誠(民84):《線纜傳播—科技原理與經營原理》。台北,五南。
    覃逸萍(民89):《數位時代的無線電視傳播》。台北,中華民國新聞評議委員會。
    黃新生等(民80):《廣播與電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楊宜真(民88):《傳播科技人才之能力需求與學程設計原則:修正式德菲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瑪利(民90):〈媒體也瘋狂〉。《天下雜誌》,三月號,頁166-168。
    楊瑪利、李雪莉(民91):〈天下調查:看電視後,焦慮、心煩、沒前途〉。《天下雜誌》,第251期,頁144-150。
    葉春華譯、Zettl原著(民88):《錄影製作:觀念、原理與科技》。台北市,亞太圖書。
    趙寧、李芳甄(民91):〈台灣虛擬攝影棚初探〉。《圖文傳播學報》,第1卷第1期,台北,師大圖傳。
    劉立新、孫建凱(民88):〈虛擬演播室〉。《廣播與電視技術》,第9期,頁73-80。
    劉現成(民90):〈數位時代中的香港媒體政策研究〉。台北,數位時代中的媒介與文化趨勢國際研討會。
    劉勝民(1999):《建構三維虛擬實境課程軟體發展模式之研究—以國中生活科技識圖課程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正輝、陳傑民(民86):〈VSS電子虛擬攝影棚〉。《新視界》,第61期,頁92-98。
    蔡念中、張宏源、莊克仁(民85):《傳播媒介經營與管理》。台北,亞太圖書。
    蔡念中、劉立行、陳清河編著(民85):《電視節目製作》。台北,五南圖書。
    鄭湧涇(民91):〈大慧調查法(Delphi Method)〉。台北,國科會科教處。http://210.70.253.22/data/01-15-02/Delphi-NSC.ppt
    盧非易(民90):〈歐盟影視政策發展之研究〉。台北,第四屆廣電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蕭明(民88):〈NAB SHOW虛擬實境報告〉。台北,公共電視。http://www.pts.org.tw/~pubfile/4.training/training24.htm
    賴明勇、林正龍、孫楓林(民88):《商情預測》,頁14-15。台北,五南。
    謝邦昌、柯惠新、盧傳熙(民89):《市場調查與分析技術》,頁56-58。台北,曉園。
    謝章富、陳琪雯(民90):〈數位化時代電視節目製作與企畫新趨勢〉。台北,第四屆廣電學術與實務研討會。
    謝章富(民85):《電視攝影技藝研究》。台北,國立藝術學院

    英文部份
    BBC (1996), Virtual Production. BBC R&D. http://www.bbc.co.nk/rd/review/virtual_prod.html
    BBC (1998), keying System using non-blue screen. BBC R&D Publication.
    BBC (2000), Studio technology. BBC R&D Annual Review (April 1997 - March 1998). http://www.bbc.co.uk/rd/pubs/rev_98/page04.html
    Brooks, K.W. (1979), Delphi technique: expanding applications. North Central Association Quarterly, vol. 53, no. 3, pp.377-385.
    Burdea,G. & Coiffet, P. (1994),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New York, NY:Wiley-Interscience.
    Cochran, S.W. (1983), The Delphi method: formulating and refining group judgments. Journal of Human Sciences, vol.2, no.2, pp.111-117.
    Corbeet, J. (2000), Network 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Broadcast Engineer, no.308, pp.34-37.
    Couper, M.R. (1984), The Delphi technique: A tool for collecting opinions in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vol.31, no.3, pp.417-25.
    CGW editor (1997), Virtual set sets the scene. Computer Graphics Word, vol. 20, issue 3, pp.60.
    Dalkey, N.C. (1967), Delphi Report.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Drew, N .A. (1997), Practical studio productions using high-quality, low-cost virtual sets, SMPTE journal: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 vol.106, no.9, pp.618–623, Sep 1997.
    Duffy, N, Davis, J. &Daum, A. (1998), The economics of digital television. In Jeanette Steemers (ed.). Changing Channels: The prospects for television in a digital world, pp.37-58. Bedfordshire, Luton: 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Faherty, V. (1979), 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vo.15, no.1, pp.12-19.
    Fukui, K., Hayashi, M. & Yamanouchi, Y. (1997), Virtual studio system for TV program production. NHK Laboratories Note, Tokyo, NHK.
    Fukui, K., Hayashi, M. & Yamanouchi, Y. (1994), A virtual studio system for TV program production, SMPTE journal: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 vol.103, no.6, pp.386-390, June 1994.
    Goodman, C.M. (1987), The Delphi technique: A critique,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vol.12, no.6, pp.729-734.
    Gibbs, S. & Baudisch, P. (1996), Interaction in the virtual studio, Computer Graphics, pp.29-32, Nov. 1996.
    Gibbs, S, Arapis, C, Breiteneder, C, Lalioti, V, Mostafawy, S & Speier, J (1998), Virtual studios: an overview, IEEE Multimedia, vol.5, no.1, pp.18-35, Jan-Mar 1998.
    Gupta, U.G. & Clarke, R.E. (1996),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A Bibliography (1975-1994),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vol. 53, pp.185-211.
    Hayashi, M. (1998), Image compositing based on virtual cameras, IEEE Multimedia, vol. 5, no. 1, pp. 36-48, Jan-Mar 1998.
    Helmer, O. (1967), Analysis of the future: The Delphi Technique. Santa Monica, Ca: Rand Corporation.
    Holden, M. C. & Wedman, J. F. (1993), Future issue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4, no.1, pp.5-24.
    Hudson, M.F.(1988), A Delphi study of elder mistreatment : theoretical definitions, empirical referents and taxonomy.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Thesis (Ph.D.)
    IEEE editors (1984), Television graphics hardware: speed is the key. IEEE Spectrum, October1984, pp.72-75.
    Jones, H. & Twiss, B.C. (1978), Forecasting Technology for Planning Decision. New York: Petrocelli Books.
    Kogler, R.A. (1998), Virtual set design, IEEE Multimedia, vol. 5, no. 1, pp. 92-96, Jan-Mar 1998.
    Lindeman, C.A. (1975), Delphi survey of priorities in 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Nursing Research, vol.24, no.6, pp.434-441.
    Listone, H.A. & Turoff, M. (1975), The Delphi Method—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Reading Mass.:Addison-Welsey.
    Martino, J.P. (1983),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for Decision Making(2nd ed). New York: North-Holland Press.
    McKenna, H.P. (1994), The Delphi technique: A worthwhile research approach for nursing. Journal of Advance Nursing, vol.19, no.6, pp.1221-1225.
    Millerson, G, (1993), Effective TV Production 3rd ed. Boston: Focal Press.
    Millerson, G. (1997), TV Scenic Design, 2nd ed. Boston: Focal Press, pp.191-193.
    Moscovice et al. (1977), Health research for decision-makers: the use of Delphi technique to determine health priorities. Journal of Health Politics, Policy & Law, vol.2, no.3, pp.388-404.
    Moshkovitz, M. (2000), THE VIRTUAL STUDIO: Technology & Techniques. Boston: Focal Press.
    Murry, J. W. & Hammons, J. O.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vol.18, no.4, pp.423-436.
    NHK (2000), Image-based virtual studio. NHK STRL Annual Report 2000, pp.24.
    Orad (1997), Camera tracking systems for virtual set. A Guide to Camera Tracking Proprietary & Confidential, Orad Hi-Tec Systems.
    Preble, J. (1983), Public sector use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s, vol. 23, pp.75-88.
    Race, K.E. & Tomas, W.P. (1992), Further consideration on its application to Delphi Study Data. Evaluation Review, vol. 16, No. 2, pp.171-183.
    RT-SET (1998), Learning Larus—A tutorial for learning LarusTM Virtual Studio System. Real Time Synthesize Entertainment Technologies Ltd.
    Scheibe, M., Skustch M. & Schofer, J. (1975), Experiments in Delphi methodology. In H.A. Linstion & M.Turoff (eds.), The Delphi Method: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s, pp.262-287. Reading, MA: Addision-Wesley.
    Smith A.R. & Blinn J.F. (1996), Blue screen matting, 1996 Conference on ACM Computer Graphics Proceedings, pp.259-68. New York, NY, USA.
    Steemers, J. (1998), Changing Channels: The Prospects for Television in a Digital World. Luton:University of Luton Press.
    Tamir, M. et al. (2001), Chroma Keying System. US Patent 6,271,890, Aug.7, 2001.
    Ventura, M.R. & Waligora-Serafin, B. (1981), Setting priorities for nursing research.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vol.11, pp.30-43.
    Whiteman, N.I.(1990), The committee meeting alternative: Using the Delphi technique. 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 vol. 20, no. 4, pp.30-36.
    Whitney, D. (2002), Virtual news sets get more affordable. Electronic Media, vol. 21, Issue 13, pp.14-15.
    Wills, J. & Wills, D.B. (1993), New Directions in Media Management.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Wiese, M. & Simon, D. (1995), Film & Video Budgets, 2nd ed. Calif.: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Wojdala, A. (1998), Challenges of virtual set technology, IEEE Multimedia, vol. 5, no. 1, pp. 50-57, Jan-Mar 1998.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