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景美 JiingMeei Chern |
---|---|
論文名稱: |
臺灣後工業化時期產業結構與人力結構變動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吳忠吉
Wu, Chung-Ch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
論文出版年: | 2001 |
畢業學年度: | 8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8 |
中文關鍵詞: | 產業結構 、就業結構 、人力結構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3 下載:8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論文摘要
台灣的就業市場同時存在失業與缺工的失衡現象,學者認為此乃是因為產業結構變化影響就業結構變動所造成的結構性失衡。
假設台灣就業市場並存失業與缺工的失衡是因為產業結構變動導致人力結構性失衡的結果,則應如何改善此人力資源錯置的問題。
因此本研究嚐試以文獻研究法、歷史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從經濟發展的角度探討產業與就業結構變動的
關係,提出建立終身學習型的知識社會以達成充分就業的局部均衡。
本研究的結論,可歸納為:
一、台灣後工業化時期產業結構的變動趨勢,傾向於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的結合。但由於社會結構的改變,其對非專業性服務業的需求亦不斷增加,因此,整體而言,已漸向Rostow所言的「追求生活品質」階段邁進,其強調「品質」的增進,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二、台灣後工業化時期人力結構的變動趨勢,亦隨著產業結構的轉移而趨向個人化、專業化的變動傾向。工業部門的就業分佈傾向於高科技產業及其相關的產業,服務業部門部就業分佈則以商業、金融、保險、工商服務業、以及個人、社會服務業為主。
三、台灣後工業化時期就業市場的失衡是因為產業結構調整速度較快,而人力結構調整速度較慢,因此產生結構性落差的結果。此波結構性失衡在性質上不同於1980年代那一波,其主要乃是因為資訊科技的廣泛運用,加深就業市場區隔化的程度,造成勞動者在產業間或業間流動障礙的擴大,因而中高齡失業者轉業較以往困難。
四、面對資訊科技社會的瞬息萬變,人力資源規劃的再完美亦無法配合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因此,建立終身學習的知識社會才能保持產業與個人的競爭力。
關鍵字:產業結構、人力結構、就業結構
參考文獻
壹、書籍部分:
一、政府出版品
勞務委員會綜合規劃處,《勞動經濟學》,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77年。
──────────,《第三級產業及其就業問題》,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79年。
二、學術論著
丁幼泉著,《勞工經濟學》,台北:台灣中華書局,民國57年。
于宗先,〈工業升級的過去與未來〉,《台灣經驗再定位》,台北:天下文化公司,民國84年。
───,《台灣經濟發展的困境與出路》,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7年。
于宗先、王金利,《台灣泡沫經濟》,台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民國87年。
天下編輯著(吳琬瑜等),《e-biz:新經濟的魔幻與寫實》,台北:天下公司,民國89年。
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73年,三版。
───,《王作榮看台灣經濟》,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78年。
王慶輝,《孫中山發展思想:發展經濟學與台灣地區戰後發展經驗》,台南:大溢出版社,民國80年。
王春源,《台灣總體經濟發展(一)》,台北:雙葉書廊公司,民國86年。
王政彥,〈終身教育的理論基礎與建構〉,國立台灣教育資料館編著,《教育資料集刊》24輯,台北;國立台灣教育資料館,民國88年。
羊憶蓉、吳惠林,《分流教育與經濟發展:政策分析與實際效果》,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委員會,民國85年。
朱雲鵬、吳進泰,〈知識經濟時代之傳統產業提昇〉,高希均、李誠主編,《知識經濟之路》,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民國89年。
宋鎮照著,〈台海兩岸與東南亞──三角政經關係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8年。
李端、徐滇慶,《中國大陸政府政策與經濟發展》,台北:大屯出版社,民國88年。
邢慕寰,〈台灣經濟發展的經驗──正面與反面的教訓〉高希均、李誠主編,《台灣經驗再定位》,台北:天下文化公司,民國84年。
周育仁、鄭又平,《政治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7年。
周翔鶴,〈歷史上台灣經濟的發展〉,段承璞編著,《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81年。
林鐘雄,《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7年。
吳忠吉,《產業政策的回顧與前瞻》,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民國87年。
吳永猛等,《經濟學──總體部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0年。
────,《經濟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5年。
孫震,〈台灣人力發展的回顧與檢討〉,蔣碩傑等,《到自由經濟之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80年。
馬凱,〈解剖台灣的經濟〉,蔣碩傑等,《到自由經濟之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80年。
高希均,〈「後台灣經驗」的困境與突破〉,《台灣經驗再定位》,台北:天下文化公司,民國84年。
張清溪等,《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上),台北:翰蘆圖書公司,民國84年三版。
張福榮,《經濟發展管理──觀念與策略》,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85年。
許松根,〈論台灣經濟發展的轉捩點〉,梁國樹主編,《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教授專集》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3年。
陳博志,〈台灣產業結構變遷〉,梁國樹主編,《台灣經濟發展論文集:紀念華嚴教授專集》,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3年。
楊國賜,〈我國終身教育現況、檢討和未來展望〉,國立教育資料館編著,《教育資料集刊》24輯,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民國88年。
陸民仁,《台灣經濟發展與競爭》,台北:健行文化公司,民國86年。
單驥,〈由營建業鬧工人荒談外籍勞工問題〉,蔣碩傑等,《到自由經濟之路》,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民國80年。
彭台臨,《人力發展理論與實施》,台北:三民書局,民國78年。
黃天麟,《結構經濟學──探討國家競爭力之問題:時間與勞力的分配》,台北:三民圖書公司,民國86年,再版。
黃營杉等,《國際行銷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7年。
黃宮順,〈終身教育的意義、源起與實施〉,國立台灣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24輯,台北;國立台灣教育資料館,民國88年。
黃寶祚著,《勞工問題》,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7年。
歐陽正宅,《中國現代經濟發展史》,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78年。
賴杉桂等,《現代化商業經營》,台北:國立空中大學,民國87年。
蔣碩傑,《台灣經濟發展啟示》,台北:經濟與生活文化公司,民國74年,四版。
蔡培村,〈終身學習教師的發展與培育〉,國立台灣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24輯,台北;國立台灣教育資料館,民國88年。
蔡祈賢,《終身學習與公務人力發展》,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90年。
賴士葆,《財經柯南面面觀》,台北:麥書出版公司,民國87年。
戴鴻超,《現代國際政治經濟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84年。
羅志如等,《西方經濟學基礎理論》台北;揚智文化公司,民國85年。
三、翻譯作品
Davis, Stan & Meyer, Christopher,黃淑慎譯,《新商業革命──模糊化時代工作聖經》(Blur),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8年。
Drucker, Peter F.,傅振焜譯,《後資本主義》(Post-Capitalist Society),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國83年。
───────,蕭富峰、李田樹譯,《創新與創業精神:管理大師談創新理論與策略》(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台北:麥田出版公司,民國 年。
Heskett, James L. ,王克捷、李慧菊譯,《服務業的經營策略》(Managing in the Service Economy),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民88年。
Leadbeater, Charles,李振昌譯,《知識經濟大趨勢》(Living on thin air: the new economy),台北:時報文化公司,民90年。
McGrew, Authony等,沈宗瑞等譯,《全球化大轉變》(Global Transformations),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民國90年。
Porter, Micheal E.,李明行、邱如美譯,《國家競爭優勢》(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上)(下),台北:天下文化公司,民85年。
Reynold, Loyd G.,周濟譯,《勞動經濟學與勞資關係》,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民國79年。
Thurow, Lester C.,李華夏譯,《資本主義的未來》,台北:立緒文化公司,民87年。
Yotopoulos, Pan A.&Nugent, Jeffrey B.,張茂修譯,《發展經濟學》,台北:台灣銀行,民國68年。
石田浩著,雷慧英譯,〈工業化的條件〉,谷蒲孝雄編著,《國際加工基地的形成──台灣的工業化》,台北:人間出版社,民國81年。
日本經濟新聞社著,林元輝譯,《輕、薄、短、小的時代》,台北:經濟與生活文化公司,民國7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