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朱有鈺
Yu-yu Chu
論文名稱: 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SWOT分析研究
A Study of SWOT Model to the Team-learning for Taipei junior-high Teachers
指導教授: 林振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2
畢業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2
中文關鍵詞: 學習型組織團隊學習SWOT分析
英文關鍵詞: Learning Organization, Team-learning, SWO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5下載:5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之實施現況、內部環境及外部環境優缺點,以提供教師團隊學習策略。
    為達上述目的編製「台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SWOT分析問卷」實施問卷調查,蒐集相關資料。研究對象以台北縣國民中學之現任教師為範圍,發出四百四十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三百九十九份,再分別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事後多重比較等統計方法對研究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所信仰的團隊學習的理論基礎包括終身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理論趨勢以及學習型組織之理論。
    二、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認為團隊學習的主要目標為達成教師專業發展、滿足個人學習成長需求以邁向終身學習社會。
    三、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認為團隊學習需同時包含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及教師個人學習需求課程。
    四、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的內部環境優勢包括滿足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硬體資源取得及成員互動良好。
    五、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的內部環境劣勢為成員個人學習需求未獲滿足、缺乏良好課程規劃及成員參與意願低落。
    六、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的外部環境機會包括各種有利教師學習的教育政策、社會科技與經濟環境及大眾對教師角色的期望。
    七、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外部環境威脅為缺乏教育行政單位的配合以及未善用校外學習資源。
    八、大型學校之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內部環境各項因素皆最為不利。
    對學校的建議:
    一、 設計同時滿足專業發展需求與個人學習需求之教師團隊學習活動。
    二、 課程規劃前充分做好需求評估工作,以規劃出符合教師學習需求的課程。
    三、 良好的課程規劃以吸引教師主動參與,並能有效達到教師團隊學習目標。
    四、 善用內部成員合作意願高,溝通良好且有共同願景的特性,建構一個有助於教師團隊學習的環境。
    五、 善用學校內部的硬體資源,不足部分則與社區或其他學習團體共享資源,以彌補經費之不足。
    六、 善用科技媒體獲得資訊之便利性,增加教師團隊學習內容的豐富性。
    七、 充分發揮教師研習的效能。
    八、 以社會大眾對教師角色及期待、家長對團隊之認同,及教師評鑑制度激勵教師主動參與。
    九、 教育單位對教師團隊學習建立良好的評鑑管道,以建立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良好制度。
    十、 以實際成果獲得教育行政單位之重視,以利經費之取得。
    對教師的建議:
    一、 教師皆能體認教育改革趨勢與終身學習浪潮。
    二、 教師主動參與教師團隊學習,使團隊學習效能發揮至最高境界。

    The research is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implementation, merit and defects in inner and outer surroundings by team-learning among current Taipei junior-high teacher. It also provides learning strategies,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for teacher teams in terms of the outcome.
    To achieve the above purposes, the author composes a questionnaire
    — “Questionnaire of SWOT Model by team-learning for Taipei junior-high teachers” to assemble the related data. The results come out as follows.
    Firstly, the merits in team-learing of inner surronndings are teachers’ content in their profession, access to technological resource as well as interaction with colleagues.
    Secondly, the opportunities in the outer surroundings are plenty including educational polices that are beneficial to teachers, anticipation to the role a teacher plays from the public and technological, economic environment in society.
    Thirdly, Th factors are not beneficial to teachers in team-learning at large junior high schools.
    Suggestions to schools:
    The superiors can arrange available time exclusive of teacher hours for teachers to work in team-learning and provide locations to facilitate a well-found environment. Maintaining good interaction with school teams, controlling the schedule, handling the difficulties, ones may provide necessary assistance to teachers for broadening their knowledge and their talents into fully play.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Teachers are instructors as well as learners in modern society. One may evoke his potential learning abilittes by perpetual study not only generating ceaseless energy but also building self-esteem frome inner impulse. It also helps to upgrade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ies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及重要性……………………….………………….1 第二節、研究動機與目的………………………………….………….5 第三節、研究方法………………………………………………..…..12 第四節、研究問題………………………………………….…….…..13 第五節、名詞解釋………………………………………….…….…..14 第六節、研究限制…………………………………………….….…..15 第二章、文獻探討 第一節、學習型組織之相關理論與研究………….…………..…..16 第二節、學習型學校的相關理論與研究………………….…………34 第三節、團隊學習之相關理論與研究…………………….…………46 第四節、SWOT分析之相關理論與研究…………………………….61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研究架構…………………………………………………….70 第二節、研究對象…………………………………………………….73 第三節、研究工具…………………………………………………….75 第四節、研究實施程序……………………………………………….94 第五節、資料處理分析方式………………………………………….98 第四章、問卷結果分析 第一節、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101 第二節、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之實施現況…………..….104 第三節、國台北縣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內部環境分析……………107 第四節、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外部環境分析……………121 第五章、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分析結果之討論 第一節、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之實施背景……………….132 第二節、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的內部環境分析結果討論148 第三節、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之外部環境分析結果討論153 第四節、各規模學校國民教師團隊學習SWOT分析比較…………..159 第五節、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SWOT分析結果討論……..162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研究結論…………………………………………………...165 第二節、建議…………………………………………………………176 參考書目……………………………………………………..187 附錄一 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SWOT分析預試問卷 附錄一 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團隊學習SWOT分析正式問卷

    一、中文部分
    丁文郁(民87)。台灣農民非營利組織策略規劃研究—以台灣農會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文林譯(民82)。建立團隊:合作就是力量。台北:商略出版社。
    王政彥(民87)。學習社會:從虛擬願景到美麗新世界。成人教育,44,28-36頁。
    王政彥(民85)。終生學習的理論。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241-268頁。台北:師大書苑。
    王冠惠(民86)。學習型組織建立之研究-以大然文化事業公司為個案探討。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春龍(民90)我國高級職業進修學校發展成學習型組織的可行性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聖銘(民 85)。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民85)。教師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審議委員會。
    朱愛群(民86)。學習型組織意涵之探索。警學叢刊,27 (5),153-176頁。
    江志正(民89)。國民小學團體動力、組織學習、學校發展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芝儀、李奉儒譯(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玫瑛、江麗美譯(民85)。團隊EQ。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吳清山(民86)。教育名詞。教育資料與研究,18,61-62頁。
    吳清山(民88):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第43菤第5-6期,1- 7頁。
    吳清山、林天佑(民88)。協同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6,83頁。
    李容容(民87)。公立文教機構發展成學習型組織可能性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佳霓(民88)。國民中學組織學習教師個人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祈龍(民89)。國民小學實施學習型組織可行性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譯,Babbie,E.著(民8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下冊。台北市:時英。
    李麗玉(民89)。學校施行組織學習之研究—一個國中的個案研討。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清山(民86)。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圖書館教育月刊,43,1-7頁。
    吳明烈(民86)。學習社會理論的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烈(民85)。學習社會的展望:意義、特質與功能分析。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何青蓉(民84)。「需求評估」概念的澄清與分析。成人教育,23,民84, 41-46頁。
    林貝絲(民89)。國民小學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學習型學校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新發(民87)。學習型組織與學習型學校。國民教育,39(2), 11-18頁。
    林麗寬譯(民86)。學習革命。台北汐止:中國生產力。
    林永淵(民89)。教師組織之運作與瓶頸。師友,394, 10-18頁。
    林素惠(民86)。學校如何建構團隊型組織以建立組織學習。中等教育,23頁。
    胡夢鯨(民88)。學習型學校的發展—以美國加速學校與我國補習學校為例。學習型組織。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台北:師大書苑。
    胡夢鯨(民87)。學習社會:世界變遷與教育大趨勢。成人教育,44,17-22頁。
    倪士峰(民90)。國民小學團隊學習之個案研究─以花師實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諶(民89)。許個專業互享的成長據點。師友,394,5-9頁。
    夏林清(民86)。大團體動力─理念、結構與現象之探討。台北:張老師文化。
    徐慧純(民88)。我國企業在建立學習型組織之探討--三個個案的研究。中正大學成教所碩士論文。
    徐明珠(民91)。建構社會青年終身學習之路。國政研究報告。
    孫本初(民84)。學習型組織的內涵與運用。人事月刊,21 (1),27-31頁。
    高淑惠(民84)。學習型組織理論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莊淑琴(民90)。論學習型組織及其對教育的啟示。教師之友,42(1)8-14頁。
    莊世杰(民85)。團隊學習之深度匯談實證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文彥(民90)。中小學推動學習型學校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玫君(民90)。國民小學全面品質文化、組織型態、策略規劃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華(民87)。終身教育思想初探。成人教育,45,45-52頁。
    陳淑娟(民89)。從學校組織變革談學習型組織與團隊學習。公訓資訊季刊,4(1)24-31頁。
    陳美如(民90)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對營造學習型學校的態度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生(民90)。國民小學學習型組織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陳雪雲(民88)。學習型社區:全球化與終身學習的新視野。社會教育學刊,28,21-46頁。
    郭生玉(民70)。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縣中和市:精華。
    陳曼玲(民88)。因應科技教學新趨勢教師進修電腦最熱。http://www.cdn.com.tw/live/1999/01/02/text/880102e4.htm.
    郭進隆譯,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原著(民85)。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出版。
    秦夢群(民88)。營造學習型組織學校:教育行政人員應有的體認與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9-12頁。
    張吉成(民89)。團隊學習理論在組織之應用。泰山職訓學報,3,73-90頁。
    張明輝,魏惠娟(民89)。學習型學校願景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9-2420-H-003- 002- F19)。
    張明輝(民88a)。營造學習型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27,1-8頁。
    張明輝(民88b)。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張素貞(民88)。國民小學營造「學習型學校」-行不行?教育資料與研究,27,22-26頁。
    張奕華(民86)。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德銳(民88)。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頁。
    張清濱(民88)。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387,43-47頁。
    張德永(民89)。社區大學的策略規劃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民88)。學習型組織緣起、意義、特性與實施。學習型組織,1-39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富順(民87)。學習社會理念的發展、意義、特性與實施。學習社會,1-32頁。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淑馨(民87)。學習型學校之形成。國民教育 ,39(2) , 31-35頁。
    黃淑馨(民86)。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之發展策略與具體作為。教育資料文摘,231,124- 133頁。
    黃政傑(民78)。教育研究急需擺脫量化的支配。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清海(民88)。國民小學建立學習型組織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瑞琴(民8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裕城(民87)。建構學習型組織文化以提昇教師專業知能。教育資料與研究,22,11-15頁。
    黃嘉嘉(民88)。團隊建立之研究:一個組織的觀點。私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營杉、郭崑謨、吳智、陳明璋、盧峰海、蔡明宏(民80)。企業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游可如、戴莉如(民89)。教師參與統整課程行動研究對教師之改變。教師專業發展與師資培育:九年一貫課程革新的因應與挑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9年5月18、19日。
    教育部(民8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理念與實務。教育部國民教育司。
    教育部(民87)。邁向學習社會白皮書。教育部。
    教育部(民84)。教師法。法令規章,http://www.edu.tw/rules/index.html
    教育部(民91)。終身學習法。教育部。
    彭淑珍(民87)。學習型組織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雅珍(民89)。學習型組織運用於學校之探討。研習資訊,17(3)71-77頁。
    齊若蘭譯,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等人原著(民88)。第五項修練--實踐篇。台北:天下出版。
    詹定宇(民83)。我國健康檢查之現況分析與未來的策略規畫。靜宜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曾煥寧(民90)。策略規劃之探索性研究—以精省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楊國德(民88)。學習型組織的理論與應用:成人教育領域的實踐經驗。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國德(民87)。發展學習型組織是我國教育革新的基礎。成人教育,43,7-14頁。
    楊國樞等編(民76)。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下冊。台北市:東華。
    楊進成(民89)。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組織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碩英(民88)。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概念。公教資訊,3(1),1-9頁。
    楊俊雄(民83)。組織中團隊特性與組織變革關係之研究─以我國國營事業民營化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鎮寧(民88)。論學習型學校的理想與實現。教育資料與研究, 27,42-47頁。
    蔡純姿(民88)。跨世紀的希望工程-建構以學習型學校為核心之學習社會。公教資訊,3(1),49-55頁。
    蔡培村(民88)。我國實施教師職級制度可行性研究。現代教育論壇(五)。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廖洲棚(民86)團隊型組織理論初探。人事管理,34(7),11-16頁。
    廖秀微(民90)。運用團隊學習促進教師STS教學實踐之行動研究。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錦文(民91)。職業學校學習型組織指標。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潘文忠(民87)。教師進修DIY:建構以學習型組織為導向的教師進修模式。中等教育,49(1),3-10頁。
    賴燊雲(民88)。學習型組織在台灣省國民小學發展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文全(民74)。教育行政。台北:文景。
    謝瑞榮(民88)。教師成長團體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鍾宜燕(民85)。。學習型組織的意函與批判。人事管理,33(10)
    鄭瑞容(民88)。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型學校的具體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27,17-19頁。
    鄭崇趁(民86)。學習型組織理論對於教育行政的啟示。學生輔導通訊,50,10-17。
    鄭瓊芳(民87)。團隊建立法應用於非營利組織運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用生(民87)。再造「學習型學校」。 國民教育 , 39(2) ,2-10頁。
    盧偉斯(民85)。組織學習的理論性探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文豪(民88)。學校行政管理的發展趨勢:因應組織的變革需要。教育行政論壇第五次研討會會議手冊。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
    魏惠娟(民88)。學習型組織的實踐及發展課題。公教資訊 , 3(1),24-38 頁。
    魏惠娟(民87a)。學習型組織的迷思與省思。 成人教育 ,35-43頁。
    魏惠娟(民87b)。成人教育方案發展的理論實際與反思。成人較教育學刊,2。
    羅清水(民88)。建構學習型學校之策略。研習資訊,16(6),1-12頁。
    邊佩瑩(民90)。我國發展學習型學校之現況與實施策略。社教雙月刊,102,37-42頁。
    饒見維(民88)。從九年一貫課程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學校本位教師專業發展」的同步發展策略發展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4,1-17頁。
    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
    饒見維(民89)。學校本位教育改革的「可能性」出探─以花師實小為例。學校本位經營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9年10月19、20日。
    蘇育琪(民84)專訪彼得.聖吉:打造永續經營的鑰匙。天下雜誌,5,76-78頁。
    顧瑜君(民8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成長。學校本位經營理論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9年10月19、20日。
    二、英文部分
    Ackoff, R. L.(1970) A concept of corporate planning.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Abmann,S.S.,etal.(1975).Educational evaluation.(5th ed.), London:Allyn and Bacon,Inc.
    Andrews, K. R.(1971)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Strategy. Homewood Ill. : Dow Jones Irwin.
    Ansoff, H. I.(1965)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McGraw-Hill.
    Apps, J. W.(1988). Higher education in a learning societ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aker, G. A., J. E. Roueche, & R. Gillett-Karam (1990). Teaching as l eading:
    Baster,N.(1972).Measuring development:The role and adequacy of development indicators. Frank Cass: London.
    Bennet, J. K., et al.,(1994). The building block of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Training, 31(6), pp41-49.
    Bracker, J. (1980)〝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5, no.2, 1980, pp.219-224.
    Bryson, J. M. (1988). Strategic planning for public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C. A.: Jossey-Bass.
    Burnner,I.(1997).Acceleraed schools as learning organization: Cas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accelerated school network.(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404 761)
    Calvert, G. et al.,(1994). Grasp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s: Traning and Development, 48(6),38-43.
    Chancler, A. D.(1962)Strategy and Struture. Cambridge : The M. I. T. Press.
    Chapman, D.(1990). The role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improving educational quality: a global perspective. New York: Gremwood Press.
    Cope, R. G. (1978). Strategic policy planning: A guide for college and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Littleton, Colo.: Ireland Educational Corporation.
    Cross, K. P. (1983).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the learning socie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vice No.ED 238 474)
    Daft, R. L.(1995). Ora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New York: West
    David, W. J., & Frank, P. J.(1996).Joining Together:Group Theory and Group Skills. MA: Allyn and Bacon.
    Dewey, J.(1916).Democracy and education . N.Y.:Macmillan.
    Donelson R.(1998).Group Dynamics.Belmont,CA:Wadsworth.
    Drucker, P. F. (1990).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 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DuFour, P. (1997). The school as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 Recommendations for school improvement.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cipals. NASSP Bulletin : Reston
    Field,J.(1998).The silent explosion in the learning society. Adults learning,
    10(4),pp6-8.
    Freericks, C. M. (1991). An analytical case study of strategic planning models in selected maricopa county school districts. Thesis (EDD)-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nn Arbor,: Mich. : UMI.
    French,W.L.,& Bell,C.H.Jr.(1995)Organziation Development:Behavioral Science Interventions for Organization Improvement.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
    Garvin, D.A.(1993).Buid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uly-august,78-81.
    Galer, G. &van der Heijden, K.(1992). The learning oranganization:how planners create oranizational learning. Marketing ㎞Intelligence and Planning, 10(6), 5-12.
    Glueck, W. F. (1980).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N. Y.: McGraw- Hill.
    Goetz,J.P.& LeCompte,M.D. (1984). 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NY: Academic press.
    Hallinger, P.(1998). Education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 : The challenge of creating learning systems.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36 (5), pp11-23.
    Hasan,A.(1996).Lifelong learning. in A.C.Tuijnman (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adult education training .Oxford:Pergamon,pp.33-40.
    Holfler,C. W.(1978)Strateagy Formation : Analytical Concepts. St. Pual : West Publishing Campany.
    Hopking,C.D.,& Antes,R.C.(1985). Classroom Measurement & Evaluation.Itasca,IL: F.E.Peacock Publisher,Inc.
    Hutchins,R.M.(1968). The learning society.New York: Praeger.
    Irwin,J.W.(1996). Empowering ourselves and transforming schools - Education making a differenc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Jashapara, A.(1993). The competitive learning: A qest for holy grail. Management Deciaion, 31(8), pp52-62.
    Jessup,H.R.(1992).The Road to Results For team Training & Development, 46(9),PP.65-68.
    Katzenbach,Jon R.,& Douglas K.Smith.(1993).The Wisdom of Team:Creating The High-Performance Organization. Boston: McKinsey & Company.
    Keefe, J. (1997). The School as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story), NASSP Bulletin, Vol. 81, Issue 589, pp35-45.
    Kerka, S. G.(ed.)(1995).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Myths and reali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ation Srvice No. ED 388 802).
    LeCompte,M. D.& Preissle,J (1993).Ethnography and Qualitative Desig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
    Leithwood,k. and Louis,k.s.(1998).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schools . Swets and Zeitlinger Publishers.
    Longworth,N.& Davies,W.K.(1996).Lifelong Learning. London:Kogan Page Limited.
    Marquardt,M.J(1996). Build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242,McGraw-Hill,Companies,Inc.USA.
    McCill, M., et al.(1993). Unlearning the Oraganization Dynamics, autumn, 67-79.
    Miller, L. S. (1994). Community college resource development: Foundations and fund-raising in community college. In Baker III , George A. (ed.) A handbook on the community college in America: its history, mission, and management.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Mintzberg, H. (1994)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 New York:Free Press.
    Mohrman,Susan A.,SusanG.Gohen,AllanM.Mohrman,Jr(1995). Designing Team-Based Organizations:New Forms For Knowledge Work.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Nonaka, I.(1991).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Dec., pp96-104.
    Pedler, m., Uoydell, T & Burgoyne, J. (1989). Toward the Learning Company.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 pp1-8.
    Peterson, M. W. (1986). Continuity, challenge and change: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on planning past and future. Plann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14(3): pp6-15.
    Quick,L.(1992).Successful Team Building. 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Rason,S.(1994). Towards the learning society.London: Cassell. Rason,S.
    Rau,J.W.(1990).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instructional developers through a co-development group process. Doctoral Disseration.Indiana University
    Rowley, D. J., Lujan, H. D. & Dolence, M. G. (1997). Strategic chang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nning to survive and prosper. San Francisco, Calif.: Jossey-Bass.
    Sandine, B.(1996).Communication and learning organiz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05 625)
    Senge, P. M.(1990).The fifth discipline:The art and practice of the learning oranganization. N. Y.:Doubleday.
    Senge, P.M.,Nelda C.M.,Timothy L.,Bryan S.,Janis D. & Art K. (2000). Schools that learn - a fifth discipline fieldbook for educators, parenta, and everyone who cares about education.N.Y.: Doubleday.
    Senesh, L (1991). Building a learning societ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No. ED35571).
    Shonk,H(1982).Working in Teams:A Practical Manual For Improving Work Groups. New York: AMACPM
    Simerly, R. G. & Associates (1987). Strategic planning and leadership in continuing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outhworth,G.( 1.994).`The learning school `,in Ribbin, P.& Burridge, E.(Eds.)
    Stake,R.E.(1973).Countenance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Ohio: Charles Jones Publishing Co.
    Steiner, G. A. (1979). Strategic planning: What every manager must know. N. Y.: The Free Press.
    Swieringa ,J &Wierdsma,A.(1992)Becoming a learning organization: Beyond the learning curve . Working, England: Addison-Wesley.
    Titmus.C.J.(ed.)(1989).Lifelong education for adult: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xford: Pergamon.
    Van der Zee,H. (1991). The learning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35(1), pp.213-230.
    Walker, J. R., Jr. (1987). Strategic plan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 a case study of senior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System of Georgia. Thesis (PHD)-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Ann Arbor, Mich. : UMI.
    Watkins, K.E. & Marsick, V. J.(1993). Sculpt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
    Worthen,B.R.& Sander,J.R.(1987)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NY:Longman.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