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千惠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現況之研究 A Study on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Learning in Public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游進年
Yu, Chin-Nie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4 |
畢業學年度: | 102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5 |
中文關鍵詞: | 服務學習 、學習成效 |
英文關鍵詞: | service-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learn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07 下載:34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現況,瞭解不同背景之個人背景變項在服務學習參與情形及學習成效上的關係,以及分析服務學習參與情形對學習成效的影響。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方式,以臺北市公立高中高一、二學生為研究對象,並編製「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現況之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26所學校1,040份問卷,有效問卷為973份,有效回收率為93.5%。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卡方檢定 (Pearson Chi-Square)、Kendall’s和諧係數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後獲得以下主要結論:
壹、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的學習成效達「中上」程度
貳、臺北市公立高中男、女學生在服務學習參與類型上沒有顯著差異;高一學生
傾向參與學校安排的服務類型,高二學生較多選擇參與「自己安排之服務」
參、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在服務學習參與時數上,女生參與時數高於男生;而高
一、高二學生則沒有顯著差異
肆、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在服務學習學習成效上,女生的成效高於男生;高一學
生高於高二學生
伍、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類型,以參與「學校安排之分類服務」成
效最高
陸、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時數,以參與平均時數「每學期8小時以
上」的學習成效最高
根據研究的結論,提供建議給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單位以及未來研究做參考。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ticipating in service-learning of the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backgrounds of students to their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learning, as well as,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learning situations on the outcomes of service-learning.
This study proposed a questionnaire method by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of " The Questionnaire of Studying Current Status of Service- Learning on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 as a tool for the studying of tenth-grade and eleventh-grad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and conducted a sample survey to 26 schools of a total of 1,040 questionnaires, and gathered 973 valid questionnaires, the retrieval rate was 93.5%.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he independent-samples t-test, the Pearson Chi-Square test, and the Kendall's coefficient of concordance and other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main results and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sed as follows:
1. The effective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service-learning of the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chieved the level of medium-high.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attending types of service-learning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But, it was found that the tenth-grade students attended more programs of service-learning types arranged by their schools, and the eleventh-grade students likely attended the self-arranged programs of service-learning type.
3.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re service hours of service-learning attended by the female students then that by the mal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nth-grade and the eleventh-grade students in the service-hour of attending service-learning.
4. The results of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better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learning attended by the female students then that by the mal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and the better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learning attended by the tenth-grade students then that by the eleventh-grade students.
5. There was a better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learning as the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ttended the type of “classified services arranged by school”.
6.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study, there was the better effectiveness of service-learning achieved by the students of the public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as the students took the service-hour of “above eight hours in a semester”.
Based on the results, they would give the recommendations to education authorities and schools, and for the references to the future studies.
壹、 中文部分
一、參考論文
丁居倫(2007)。嘉義市學校生命教育志工服務學習經驗及生命教育學習需求之
研究-以嘉義市五個社區團體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高雄市。
丁榮駒(2011)。大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學生參與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
之研究-以高應大與正修科大為例。正修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市。
文忠蓮(2010)。大學服務學習教育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尹美琪(2002)。專責單位主導之「服務-學習」課程--以輔仁大學為例。通識
教育,9,(3),35-72。
王介廷、田壬志、趙志揚(2002)。如何將「服務-學習」的精神落實於我國高級
中等教育。技術及職業教育,72,47-52。
王雅菁(2002)。高中公民科服務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
與活動領導學習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王薇雅(2009)。大學生服務學習成效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南部四所大學校院為
例。臺南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方能御譯(1993)。George F. McLean & Richard T. Knowles編。道德發展心理學。
臺北市:臺灣商務。
石淑惠(1997)。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白文正(2006)。臺北市扶輪社員服務動機與服務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華慧、李宜賢(2000)。社會「服務-學習」與青少年道德發展及社會發展之
相關研究。弘光技術學院學報。36,131-146。
朱文慶(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志工服務學習與生活滿意度。高雄師範大學成
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朱敬先(1992)。健康心理學。臺北:五南
朱美珍(2005)。九十三年國內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及服務學習現況調查(青輔會
青年輔導研究報告之一三七,93NYC-4-03)。臺北市:世新大學。
江雪齡(1999)。服務學習與社區發展。中等教育,50,(6),26-31。臺北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江淑瑩(2007)。大學生服務性社團參與、人際關係及人生目標之相關研究。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呂朝賢(2002)。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大社工學刊。7,
203-241。臺北市。
李梓楠、王以仁(2005)。臺北市高中服務學習現況暨成效分析之研究。載於國
立教育資料館主編,第一屆中小學校輔導與諮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180-206,臺北市。
李法琳(2002)。大臺北地區大學服務性社團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與滿意度
研究。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月娟(2009)。北部某技術學院服務課程學生參與態度與滿意度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燕美(2004)。服務學習方案在大學服務性社團中實施及其學習成效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麗君(2007)。服務學習之理念與實踐。中原大學;實踐大學、淡江大學主辦,
走出校園:服務學習與高等教育論壇,新北市。
李進益(2004)。影響高(中)職資訊科學生學習滿意度因素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何俊賢(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女性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何軒盛(2003)。建構高中「服務-學習」課程之行動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
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阮雋絜(2010)。大學新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昌期、曾惠媚(2003)。服務學習的理念與做法。師友月刊,430, 21。
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芝儀(2003)。服務學習融入中小學課程之研究。青輔會92年委託專題研究成
果報告,臺北市。
吳芝儀(2004)。服務學習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之研究。載於九十三年度師範校
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東縣: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坤良(2006)。社教志工的參與動機、服務學習、參與程度與自我效能關係之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曉萱(2007)。服務學習課程對國中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沈六(1997)。臺灣省各級學校校外教學參考手冊。臺中: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沈六(1999)。美國的「服務-學習」。訓育研究,38,91-103。
余紫瑛(2000)。探索教育活動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實驗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邱美華(2003)。大專生參與服務學習與生涯抉擇關係初探。僑光學報,21,
105-120。
沙依仁(1998)。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修訂版。臺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玉珍(2009)。宜蘭縣大專學校學生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教育
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林以鏇(2010)。臺中縣市國民小學學校志工擔任志工的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
私立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林招蓉(2004)。社區志工參與國民小學生命教育課程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
以嘉義市興仁社區發展協會成員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振春(2000)。社教信箱-開放學習的理念與社區服務學習的實踐。社教雙月刊,
97,42-45.
林惠玲(2012)。醫院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 - 以東元綜合
醫院志願服務隊為例。明新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 (四版)。臺北市:巨流。
林思伶(2003)。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態度與認知調查研究。輔仁大學耶
穌會使命特色發展室主辦¬─第二屆「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新北市。
林思含(2007)。大專學校推動服務學習之成效。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
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林至善、林勝義(2002)。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實用手冊。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
導委員會。
林瑋珊(2008)。大學生社團參與態度對於服務學習觀感及團體動力知覺影響之
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梅琴(2008)。探尋高峯經驗~從人生哲學課程結合服務學習探討學生獲益之
研究。輔仁大學主辦之2008大專院校服務學習推動策略及師資培訓研討會─第六屆服務-學習研討會暨服務-學習高峰論壇,新北市。
林淑(2011)。大學生參與結合學生社團之服務學習經驗及其與就業力關係研究
─以臺灣北區大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
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欽榮(2001)。人際關係與溝通。第3章人際的互動層面。臺北市:揚智文化
事業。
林靜嫻(2006)。國民中學推動環境服務學習歷程與關鍵因素之研究-以參與2005
年我的家鄉寶貝社區生態服務學習計畫中的六所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勝義(2001)。服務學習教育指導手冊。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勝義(2002)。服務學習概論。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勝義(2003)。服務學習指導手冊。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勝義(2006)。志願服務與志工管理:做快樂的志工及管理者。臺北市:五南
圖書。
林寶珠(2006)。臺北縣區域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工作滿
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慧貞(2006)。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意願初探。通識研究集刊,10,171-192,
桃園縣:開南管理學院通識教育中心。
卓淑瑛(2009)。服務學習活動方案融入國中公民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臺中縣光
德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法律與生活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國順(2009)。國民小學志工參與校務工作投入與工作滿足之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洪凱莉(2010)。志工的組織信任、心理契約、服務學習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靖婷(2008)。大專學生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逢甲大
學為例。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洪櫻純(2004)。生命的蛻變與成長:服務學習,社教雙月刊,122,頁59-64。胡欣佳(2009)。高雄市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內在歷程與持續性之探究。
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胡秉正(1975)。教育心理學。臺北市: 三民書局。
紀佳惠(2005)。員工認知的心理契約與自我效能對其知識學習傾向的影響之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施敏慧、詹國華、詹宗家、徐潔芳(2010)。明道大學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服
務學習之於高等教育—以明道大學為例。彰化縣:明道大學。
徐西森(1998)。人際關係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
徐明、林至善(2009)。服務-學習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基礎。載於黃玉總校閱,從
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二版),19-56。臺北市:洪葉文
化事業。
徐明、楊昌裕、葉祥洵(2009)。服務-學習的歷史發展與教育功能。載於黃玉總
校閱,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二版),57-87。臺北市:
洪葉文化事業。
徐彩淑(2005)。社團參與態度、社團凝聚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以臺北縣參與社團國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小薇(2007)。花蓮女中根與芽服務學習計畫的實施與評量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許譯中(2006)。臺中市高中職學生參與志願服務之動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馮莉亞(2003)。國內外高等教育推動服務學習現況及發展趨勢之研究。行政院
青年輔導委員會92 年委託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
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彭佳琪(2009)。淡江大學學生參與不同類型服務學習學習成效之研究,淡江大
學教育科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胡憶蓓(2003)。服務學習型態課程在師資培育機構應用之研究-以靜宜大學教育
學程「課程設計」課程為例。第二屆「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與實務工作
坊。新北市:輔仁大學。
孫台鼎(2005)。服務學習課程對志工服務態度影響之調查。自強隧道-學生事務
與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臺北市。
徐彩淑(2004)。社團參與、社團凝聚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臺北縣參與社團國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以緯(2004)。臺北縣市高中生參與志願服務動機與滿足感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淑玲(2005)。臺北縣立國民中學社區服務學習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高慶賢(2002)。青少年參與服務學習現況與學習成效評估-以北市高中、職為例。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高薰芳、吳秀媛(2003)。國小推動「服務學習」之教學設計。教育研究月刊,
111,131-142。
洪維佳(2009)。大專院校服務學習課程模式分析與公民意識之研究。天主教輔
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未出版,新北市。
柴康偉(2011)。探討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及學習滿意度對服務教育課程之影響。
遠東學報28,(4),遠東科技大學,臺南市。
時蓉華(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莊琇惠(2010)。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與領導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金貴(2000)。我國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方案的檢討,教師天地,104,6-15。
陳金貴(2002)。志願服務的內涵。載於內政部,志願服務基礎訓練教材,27-44。
臺北市: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192 會(編)。
陳金貴(2002)。志願服務工作的功能與推行。人事月刊,35,(1),6-14。
陳怡芬(2005)。中山大學學生服務學習參與現況及參與態度之研究。國立中山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坤鎮(2012)。高中生參與服務學習之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以臺中市
為例。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秋蓉(2001)。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義務工作的動機和滿意度研究。臺北市
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幸梅(2005)。成人參與服務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印度垂死之家台灣
志工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青慧(2010)。從服務學習理念探討大學服務性社團之實施。慈濟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武雄(2004)。志願服務理念與實務。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香君(2012)。英文系大一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態度成效之研究。靜宜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彥杏(2010)。高中美容科專業課程-服務學習方案試探。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盈方(2007)。靜宜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對於職能影響之研究。靜宜大學青少
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瑜芳(2007)。大手攜小手‧讓愛跟著走~服務學習融入綜合活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嘉尉(2010)。文化大學升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心理契約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
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寬裕與王正華(2011)。論文統計分析實務: SPSS與AMOS的運用。臺北市:
五南文化。
陳靜怡(2006)。大學生人格類型、服務學習課程參與效能及生涯自我效能之相
關研究—以靜宜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
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誼潔(2007)。臺北縣服務學習績優 學校課程設計與推動問題之研究。臺灣師
大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騏龍(2000)。國小學童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人際關係及人格特質之相關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民杰(2006)。服務學習在師資培育應用之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公司。
張同廟與劉維群(2010)。大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課程滿意度探討-以中南部四所私
立大學為例,高餐通識教育學刊 第六期,29-50。
張春興(2000)。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2)。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雪梅(1999)。 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 臺北市: 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02)。學校為什麼需要推動服務學習。學生輔導季刊,81,8-17。
張雪梅、陳金貴(2008)。服務學習永續發展的新思維。學生事務,47,(4),70-82。
張鈺涓(2002)。參與員林社區大學繪本故事課程學員服務學習之研究。國
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國保(2008)。大學推動服務學習的作法高教論壇。高教技職簡訊,17,19。
張菁芬、王文英、許素彬、伍志明 ( 2003)。九十一年國內青年參與志願服務現
況調查。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張馨勻(2008)。大學學生對服務學習實施現況意見與參與態度之研究-以雲嘉南
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育政策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曾士雄(2000)。學校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
國民小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市。
曾慧媚(2003)。北縣中小學服務學習方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
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龍君(2003)。大學生社團參與及其人際關係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
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郭芳妙(1996)。美國中小學「服務-學習」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習
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郭託有、廖淑惠、施慧怡(2009)。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市:華杏出版。
郭淑卿(2005)。文化機構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關係之研究
-以高雄市立圖書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馮莉雅(2001)。「服務-學習」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之課程設計。訓育研究,40,
49-55。
梁碧明、謝靜如(2008)。大學社區服務課程價值的實踐-服務提供者與接受者
觀點之探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10,183-200。
黃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載於臺灣師大公民訓育學習
主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黃玉(2001)。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載於臺灣師大公民教育學系
主編,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
黃玉(2002)。服務與學習的連結—臺灣師大公訓系「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理念
與經驗分享。發表於輔仁大學法管學院發展委員會主辦:大學院校推動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之回顧與探討研討會,新北市。
黃玉(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文化
黃正全、陳瑞惠(2012)。與活動結合的服務學習-服務學習在政大。載於明新科
技第四屆服務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39-358,新竹縣。
黃春枝(2002)。大學生價值觀與學校服務性社團經驗之相關研究。學生事務-理論與實務,41,(2),62-76。
黃春枝(2006)。大學生社區服務態度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029,(002),291-318。
黃培鈺(2004)。人際關係與溝通。新北市: 新文京開發出版。
黃慧櫻(2007)。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參與服務學習之研究。私立致遠管理學
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溫貴琳(2002)。漫談服務學習—從美國看臺灣。學生輔導,81,40-47。
溫健蠶(1997)。大學生的「服務-學習」及學生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習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程萬里(2008)。如何帶領學校全面推動服務學習—理念、政策、機制。載
於2008東海大學服務學習研討會,11-17,臺中市。
彭佳琪(2009)。淡江大學學生參與不同類型服務學習學習成效之研究。淡江大
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楊上萱(2012)。影響大學生服務學習課程學習成果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國立臺灣
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百川(2000)。高中生心理需求困擾之評量與調查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楊百川(2006)。推動服務學習與能力培育成效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主辦,2006 台灣高等教育與學生事務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北市。
楊百川(2008)。大專院校推動服務學習之論述建構-能耐發展導向。學生事務
理論與實務,47,(3),53-69。
楊昌裕(2002)。服務學習中反思活動的實施。學生輔導,81,60-71。
楊惠婷(2003)。影響高中職在學學生參與服務學習相關因素之探討-以臺北市明
倫高中與大安高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北市。
楊舒婷(2009)。大學生公民態度與技能學習成效探討:以北區某科技大學服務
學習課程實施之綜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
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楊錦登(1999)。生活適應之探討。國教輔導,39,(2),45-55 。
楊錦登(2001)。人際關係的相關理論之探討。國教輔導,38,(5),45-51 。
廖倚萱(2003)。環境服務學習方案發展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關渡青少年
保育解說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廖志昇(2004)。研究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師院在職進修
碩士班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廖宮凰(2004)。婦女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鄭佩芬(2000)。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臺北市:揚智文化。
黎俊雄(2010)。志願服務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莊敬高職志工服務
隊為例。私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葉祥洵(2006)。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明新科
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葉瑞枝(2009)。學校志工服務之學習歷程研究--以新竹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
玄奘大學成人教育與人力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顏妙桂(2009)。服務學習與大學生品德教育之理念與實踐。學生輔導季刊,107,
21-36。
褚再勝(2004)。大專學生參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中服務學習之調查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文章(2005)。綜和活動課程的實施與發展。南縣國教,14。臺南市。
劉正鳴 (2002)。「服務-學習」與課程的融合與實施。學生輔導雙月刊,81,32-39。
劉永元(1988)。單親兒童之人際關係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海鵬(2002)。臺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雅君(2008)。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實施成效之研究~以服務學習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習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劉曉樺(2008)。青少年志願服務參與動機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軍校高中生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盧梅雪(1992)。教學理論-學習心理學的取向。臺北市:心理出版。
滕盺雲(2004)。校園「服務-學習」的創新模式。社教雙月刊。122,52-58。
歐鎮寬(2003)。臺北市公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學生服務學習參與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世原(2004)。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課學習成效之影響。臺北市立體育學院,未出版,臺北市。
蕭揚基(2000)。臺灣中部地區高中學生公民意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蕭穗珍(2009)。臺北市高級中學服務學習實施現況與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戴源甫(2008)。家庭背景、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結構方程模式之分析途徑。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嚴秋蓮(2004)。中等學校實施服務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兩所中學為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
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在國中童軍社團推動與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趙志揚、王介廷、田壬志(2002)。如何將服務學習的精神落實餘我國高級中等教育。臺北市: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
二、機關參考資料
內政部(2001)。志願服務法。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社會司(2011)。志願服務法。臺北市:內政部。
行政院青輔會(2006)。96年度友善校園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
教育部(2001)。教育業務志願服務獎勵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98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創意競賽成果彙編。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99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創意競賽成果彙編。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100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服務學習創意競賽成果彙編。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大專校院服務學習課程與活動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國民中小學試辦服務學習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三、 網路參考資料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2001)。服務學習指導手冊。臺北市:行政院青輔會服務學習資源網。取自 https://servicelearning.yda.gov.tw/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編(2002)。中等學校服務學習方案彙編。臺北市:行政院青輔會服務學習資源網。取自 https://servicelearning.yda.gov.tw/
教育部(2001)。教育業務志願服務獎勵辦法。主管法規查詢系統,臺北市。取
自http://edu.law.moe.gov.tw/
教育部青年發展暑(2014)。服務學習網。取自 https://servicelearning.yda.gov.tw/
衛生福利部(2013)。志願服務法,衛生福利部法規專區(102 年增修版)。臺北
市。取自http://vol.mohw.gov.tw/
衛生福利部(2014)。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資訊網。取自http://www.moi.gov.tw/
貳、英文部分
Alexander, W. A., Lori, J. V., Elaine, K. I., & Jennifer, A. Y. (2000). How service
learning affects students. Los Angeles: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UCLA.
Anderson, J. B., & Erickson, J. A. (2003). Service-learning in teacher education. Academic Exchange Quarterly, 7 (1), 111-115.
Astin, A.W., Vogelgesang, L.H., Ikeda, E. K., & Yee, J. A. (2000). How service learning affects students. UCL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Los Angeles.
Bonnette, R. (2006).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into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reinforces classroom instruction. Technology Teacher, 65(5), 6-11.
Boyer, E. L. (1983). High school: A report on secondary education in America. New York: Harper& Row.
Butin, D. W. (2005).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direction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Carmines E. G., & Zeller R. A. (1979)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ssessment , Beverly Hills, Califonia, USA, Sage Publications.
Chrislip, D. P., & Larson, C. E. (1994).Collaborative leadership: How citizen and civic leaders can make a differ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Claus, J., & Ogden, C. (1999). Service learning for youth empowerment and social change. 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Corbett, J., & Kendall, A. (1999). Evaluating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communication discipline.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 53 (4), 66-76.
Cress, C. M., Collier, P. J., & Reitenauer, V. L. (2005). Learning through serving: A Student guidebook for service-learning across the disciplines. Stylus Publishing, LLC.
Courneya, J. (1994). An evaluation of the native American school’s water quality testing program. In M. Neal, R. Shumer & K. Gorak (Eds.), Evaluation: The key to improving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s. Minneapolis, MN: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romwell, R. R., & Curran, J. M. (2002). Service learning integrated into a conceptual framwwork improves a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 (ERIC Document Number: ED464072).
Dewey. J. (1933). How we think: A re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 of reflective thinking to the educative process, (1910) revised edition. Boston: Heath.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 education. New York, NY: Kappa Delta Pi.
Drake, S. M. (1998). 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Proven ways to increase student learning. CA: Corwin Press.
Duckenfield, M., & Wright, J. (1995). Pocket Guide to Service Learning. SC: National Dropout Prevention Center.
Eyler, J.,&Giles, D. E. (1999). 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 Independent Colleges.
Fertman, C.I., White, G.P., & White, L.T.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middle school:Building a culture of service. Columbus, Ohio:National Middle School Association.
Garman, B. (1995). Civic education through service learning. Bloomington, IN: ERIC Clearinghouse for Social Studies/Social Science Education.
Gray, M. J., Ondaatje, E. H., Fricker, R. D. Jr., & Geschwind, S. A. (2000). Assessing service learning. Change, 32(2), p. 30-40.
Gass, M. A. (1990). Transfer of learning in adventure education. In J. Miles & S. Priest (Eds.). Adventure education, l99-207.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Gass, M. A. (1993). Adventure therapy: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of adventure programming. Dubuque, IA: Kendall, Hunt.
Glickman, C. D., Gordon, S. P., & Ross-Gordon, J. M. (2001), Supervision and 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A developmental approach (5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iles, D. F. & Eyler, J. (1994). The theoretical roots of service-learning in John Dewey: Toward a theory of service-learning.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1), 77-85.
Heiman, T. (2000). Friendship quality among students in three educational settings.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 Disability, 25, 1-12.
Hill, D., & Pope, D. C. (1997). High school programs. In Wade, R.C. (Eds.),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A guild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pp.180-195). Albany, 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Howard, J.(Ed.)(2001). Service learning: Service learning course design workbook.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OCSL Press.
Jacoby, B., &Associates.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Concepts and practice, 179-180,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Jacoby, B. (1996).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Jacoby, B. (2003).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Kimoto, A. R. (2000). Student participation in service learn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t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earney, K. R. (2004). Service learning: Students’ self-assessment of learning through service-learning. Americ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Education, 68(1), 1-13.
Kendall, J. C., and others (Eds.). (1990). Combining service and learning: A Resource Book for Community and Public Service, Vol.1. Raleigh, N. C.: 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Kozeracki, C. A. (2000). Service learning in the community college. Community College Review, 27(4), 54-70.
Learn and Serve America, (2002). Key elements of service learning. Washington , D. C.: 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e.
Litke, R. A. (2002). Do all atudents “get it?”: Comparing students’ reflections to course performance.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8(2), 27-34.
Lori, S., & Beverly, C. (2006). The influence service learning on students’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llege Teaching, 54(4), 307-320.
Mangano, J. A., & Corrado, T. J. (1979). Adult student' satisfaction at six two-year colleg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180563)
McCarthy, A. M., & Tucker M. L. (2002). Encourage community service through service learn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26(6), 629-647.
Mcewen, M.K. (1996). Enhancing stud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hrough service-learning. In B. Jacoby & Associates, Servic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Concepts and practices, 53-91.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Moely, B. E., Mercer, S., Ilustre, V., Miron, D., & Mcfarland, M. (2002), Changes in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 and intention for civic involvement as a function of service-learning experiences,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19(1), 18-26.
Olney, C. & Grande, S. 1995,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developmen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 Learning, 2, 43-53.
Piccoli, G., Ahmad, R., and Ives, B. (2001) Web-based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s: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a preliminary assessment of effectiveness in basic IT skills training, MIS Quarterly, 25(4), 401-427.
Pribbenow, D. (2005), The impact of service-learning pedagogy on facul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11(2), 25-38.
Richardson, S. (2006). The power of service learning. Techniques: Connecting
Education & Careers, 81(1), 38-40.
Shelley, H. (2000). The effects of service learning. School Administrator, 57 (7)
p14-18. (ERIC Number: EJ611240)
Sara, S., Dristyn H., & Linda, M (2001). “Character counts!: A leadership service learning project, ”The Agricultural Education Magazine, 74(1),16-20.
Sigmon, R. (1996). The problem of definition in service-learning. Washington, DC:Council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Simons, L., & Cleary, B. (2006). The influence of service learning on students’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roQuest Education Journals, 54(4), 307-319.
Stewart, G. M. (1990). Learning styles as a filter for developing service-learning interventions. In Delve, C.I., Mintz, S.D. & Stewart, G.M.(1990) (Eds.). Community service as values education.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Inc.
Stephens, L.S.(1995).The complete guide to learning through community service: Grades K-9.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Susan, S., John, R., & Elsdon, K. T. (1992). Adult learning in voluntary
organizations. The Department of Adult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Taylor, M. L. (1983). The relationship of participation in non-credit adult learning experiences to involvement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Kansas State, Kansas City.
Terry, A. W. (2000). An early glimpse: Service learning from an adolesc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Secondary Gifted Education, 11(3), 115-136.
Wade, R. C. (1997). Community service-learning: A guide to including service in the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Albany, NY: SUNY Press.
Wade, R.C. (2008). Service learning. In L. S. Levstik &; C. A. Tyson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in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109-123. New York: Routledge.
Weglarz, S. G.(2000). Johnson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 Service Learning Student Survey. (ERIC document NO. ED454902 Becker, N. J.).
Waterman, A. (Ed.). (1997). Service-learning: Applications from the research, 16-18.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Werder, K. P. (2011). Measuring student outcomes: An assessment of service-learning in the public relations campaigns course,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37, 5, 478-484., Elsevier Inc.
Whitfield, T. S. (1999). Connecting service-and classroom-based learning: The use of problem-based, Service Learning, 6,106-111. Michigan Journal of Community.
Witmer, J. & Anderson, C. (1994). How to establish a high school service learning program. Alexandria, VA :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ong, B.R. & McKeen, J. (1992). A manual for life, Gabriola Island, BC: PD Publishing
Wutzdorff, A. J. & Giles, Jr. D. E.(1997). Service-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In J. Schine(Ed.), Service Learning : Ninety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 :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