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謝春梅 Chun-Mei Shieh |
---|---|
論文名稱: |
臺北市托兒所教保人員主題教學認知與實踐歷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cognition and practice in thematic teaching by Nursery Child Care Worker in Taipei City |
指導教授: |
陳雪雲
Chen, Sheue-Yu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02 |
中文關鍵詞: | 教保人員 、主題教學 、實踐 |
英文關鍵詞: | Child Care Worker, thematic teaching, Praxi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7 下載:45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於探討臺北市托兒所主題教學認知與實踐歷程。以質性研究取向,立意取樣選取臺北市托兒所教保人員八名,進行深度訪談;再以相關文獻及文件分析進行三角交叉驗證,最後以紮根理論,進行歸納分析。所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教保人員在於主題教學認知之深化方面,對於主題教學內涵理解不足與容易將主題與單元教學混同。
二、教保人員對於主題教學實踐之積極性方面,對於主題教學虛擬情境之陳設不足;設計主題課程內涵之跨領域未完整;且課程安排之彈性不夠;再則在教學技術之活化需加強;另社區資源之運用亦較少。
三、教保人員知能學習管道之多元性應提升。
四、教保人員對於教學過程的認知和反思是不足的。
本研究最後,根據所得結論針對幼教工作人員、園所、相關政府單位以及教材編輯廠提出建議,亦針對研究限制與方法、對象以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教保人員、主題教學、實踐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for the purpose in exploring the Taipei Nursery Worker whose profession in thematic teaching. By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depth interviews are conduct to a sample of eight child care workers in the Taipei City. The data is analyzed on the base of grounded theory. The finding is as follows:
1. Knowledge and skill of the Child Care Worker needs to polish in order to differentiate the thematic teaching and the unit teaching.
2. Child Care Worker regarding the practice of thematic teaching, such as the enthusiastic aspect,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needs to be upgrade. Furthermore, insufficiency regarding thematic teaching hypothesized situation; thematic curriculum planning across the leaning domain not completes. Moreover, it is necessary to employment the teaching technology and mobilizes the community resources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thematic teaching in the kindergarten.
3. Child Care Workers need to empower their teaching profession in general and thematic teaching in particular in a variety of ways.
4. Child Care Worker needs to conduct reflection on teaching profession.
Finally, we offer some suggests that might help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kindergarten, and the preschool educational staff the garden and the commercial teaching materials providers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promotion of thematic teaching. Also, the topics regards to theme immersion and method are suggested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Child Care Worker, thematic teaching, Praxis.
壹、中文部分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主編(1998)。教師專業成長 : 理想與實際。台北:師苑。
尹亭雲等譯(2004)。幼兒教保概論-與幼兒一起工作。台北:心理。
內政部(1979)。托兒所教保手冊。內政部編印。
方永泉譯(2004)。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
王文科譯(1996)。皮亞傑式兒童心理學應用。台北:心理。
王文梅(2001)。主題教學中的幼兒創意表現。北縣:光佑。
王旭萍(2003)。一位資深女性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歷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均安(2004)。幼兒教育主題式課程之分析研究-以台灣幼稚園實驗課程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思賢(2001)。應用布魯納教學論於中文教學。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第1期,2001年,頁1~13。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
王秋絨等譯(1999)。二十世紀的成人教育思想家。台北:心理。
王真麗(2000)。合科課程模式知多少。國教天地,142期,頁88-100。
王紫虹(2005)。主題統整式的圖畫書閱讀教學行動研究─以中年級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田秀蘭(2000)。紮根理論在諮商心理學研究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6卷,4期,頁35~40。
光佑文化編輯部編(1996)。幼兒教育模式1-世界幼教趨勢與台灣本土經驗。北縣:光佑。
成虹飛(2004)。關於「累」的實踐知識。應用心理研究季刊,24期,頁19~20。
朱家雄(2006)。幼兒園課程。台北:五南。
朱瑛、蔡其蓁譯(2004)。多元世界的教與學:兒童的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心理。
江怡旻(1997)。幼稚園方案教學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碩士學位碩士論文。
江麗莉(1997)。邁向專業成長之路。新幼教,14卷,頁4-6。
江麗莉(2004)。臺北市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專業成長專書。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台北:教研中心。
何函儒(2005)。學前經驗與小一新生社會適應關聯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何素娟(2001)譯。重新建構孩子的數學能力第1級:幼稚園~小一。北縣:光佑。
但昭偉、黃藿(2001)。教育哲學。台北:空中大學。
吳永瑞(2002)。國民小學實施環境教育主題統整教學之個案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玉明(2002)。談有效的教學-由教師「教學信念」的角度探討。教師之友。43卷,1期,頁39~42。
吳宗雄(2003)。行動學習的理念、取向及其在成人教學上的啟示。社教雙月刊,113期,頁22~29。
吳明烈(2004)。邁向富有的人生:成為終身學習者。T&D飛訊,28期,頁14~26。
吳明烈等(2006)。我國成人終身學習的發展困境與改進策略之研究。中華民國九十五年 一月十五日,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委託專案。
吳芝儀、廖梅花合譯(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Strauss, A. and J. Corbin(1998).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for developing grounded theory (2nd ed.).,2nd ed.】。嘉義:濤石。
吳芝蘭(2006)。紮根理論研究法。台中教育大學2006年12月20日學術研講講義。
吳昭宜(2001)。走入幼兒戲劇教學的殿堂:一個幼稚園大班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國業(2001)。主題統整課程對國小學童自然科學習動機之影響。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吳清山、林天祐(2001)。教育名詞:批判思考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39卷,90年03月,頁59。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育名詞解釋:願景領導。教育研究月刊。101期,2002年9月,頁130。
吳慎慎(2002)。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吳嫈華(2002)。方案式課程與教學。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頁318~358。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璧純、詹志禹(1992)。從杭士基與皮亞傑的辨論談認知心理學的走向。教育研究雙月刊。26期,頁50~64。
吳麗環 (2006)。一位幼教師教學反省之探究-以實施方案教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翠夏(1993)。方案教學又一章。國教之友,45卷,3期,頁18~21。
呂翠夏(1993)。從活動中學習-方案教學的實施方法。國教之友,45卷,2期,頁27~32。
巫鐘琳(2005)。幼稚園本位在職進修與幼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同立(2002)。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主題教學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李長燦(1997)。後皮亞傑學派對國小思考教學的啟示。教育資料與研究。16期,86.05,頁50~56。
李昭瑩(2003)。主題課程下幼兒經驗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昭賢(2003)。幼兒經歷科學相關方案想法展現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真文(2003)。論「反省性教學」之意涵及困境。教育資料與研究。54期,92.9,頁132~138。
李素卿譯(1996)。了解與促進轉化學習:成人教育者指南。台北:五南。
李慕華譯(2000)。反思教學 : 成為一位探究的教育者。台北:心理。
李咏吟(1998)。維考斯基(Levs. Vygotsky)的認知學說在教學的應用。教師天地,93卷,頁17~22。
谷瑞勉(1997)。一個幼兒教師在職進修課程的實驗與省思。國立屏東師範學學報,10期,頁421~446。
谷瑞勉(2001)。初任幼兒教師實際知識發展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期,頁297~324。
谷瑞勉(2006)。幼稚園班級經營:反省性教師的思考與行動(第二版)。台北:心理。
佳美、新佳美幼稚園老師家長(1995)。與孩子共舞 : 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的實踐歷程。北縣: 光佑。
周甘逢、周梅如譯(2006)。新型幼稚園教學。Teaching in the new Kindergarten. J. Amos Hatch(2005)原著。高雄:麗文。
周淑卿(2001)。「主題式」課程統整的設計模式解析。載入邁向課程新紀元(十)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課程教材改革檢討與展望系列座談會資料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舉辦系列座談會90.10.05~11.23。
周淑惠(2002)。幼兒教材教法:統整性課程取向。台北 : 心理。
周淑惠(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台北 : 心理。
周淑惠譯(1998)。以皮亞傑建構主義為根基的幼兒教育。【原著Kamii, C. (1998) Basing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on Piaget's Constructivism.】。幼教天地。15期,87.06 頁45~64。
林心茹譯(2000)。培養反思力。台北:遠流。
林本炫(2005)。紮根理論研究法評介。載於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89~215。嘉義:南華。
林生傳(2000)。新世紀教師行動研究的定位與實踐機略。教育學刊,16期,頁1~31。
林妙真(2004)。邁向幼教老師之路 三個師資生的故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林育瑋、王怡云、鄭立俐等合譯(1997)。進入方案教學的世界Ⅰ。北縣:光佑。
林育瑋、洪堯群、陳淑娟、彭欣怡、蔡菁菁等合譯(2005)。方案教學的威力-面對當代幼兒教室的挑戰方案活動提供的策略與方法。台北:華騰。
林育瑋、洪堯群、陳淑娟、彭欣怡等合譯(2003)。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的方案教學。台北:華騰。
林佩蓉、陳淑琦(2003)。幼兒教育。國立空中大學印行。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質的研究方法,頁199~220。高雄:麗文。
林季蓉(2003)。主題中心式幼兒教育課程在台灣的實施發展與比較之研究-幼教學者和實務機構之觀點。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昱貞(2001)。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兩位國中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實踐經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珍譯(2004)。兒童認知展概念與應用。台北:心理。
林素芬(1997)。教師專業實踐知識的發展歷程:一位研究生/國小教師的自述。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惠娟(1997)。主題網式的課程設計。幼教資訊,77期,頁28~33。
林碧雲(2004)。建置主題式教學檔案經驗談。北縣教育,49期,頁80~85。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1983)。 幼稚園設置辦法。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70014。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1983)。幼稚園園長、教師登記檢定及遴用辦法。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70004。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2)。幼稚教育法施行細則。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70009。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3)。幼稚教育法。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H0070007。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4)。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050013。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 托兒所設置辦法。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050004。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6)。 臺灣省各縣市立鄉鎮市立托兒所組織準則。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A.asp?FullDoc=all&Fcode=D0050141。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7)。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準。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50015。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08)。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線上檢索日期:2008年5月10日。網址: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Lcode=D0050001。
洪毓璊譯(2000)。幼教綠皮書: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專業幼教。北縣:和英。
洪福財(2000)。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五南。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的分析與寫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59~170。台北:巨流。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頁7~26。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59~170。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搜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胡美智(2003)。幼兒園主題教學對幼兒讀寫萌發之影響探討。慈濟技術學院學報,5期,頁187~208。
夏林清(2000)。教育實踐中的多重對話關係:回應潘世尊老師的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季刊,8期,頁239~244。
孫嫚薇(2004)。我們不是顧嬰仔的查某人--教保人員的生命敘說。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學系碩士論文。
徐宗國(1996)。紮根理論研究方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頁47~73。台北:巨流。
徐宗國譯(1997)。質性研究概論。台北:巨流。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1999)。幼教課程—當代研究的回顧。台北:桂冠。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1999)。教師工作。台北市:桂冠。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譯(1999)。教師角色。台北:桂冠。
耿曙(2004)。政大「研究生研究方法研習營」深度訪談法專題,深度訪談:意義、實踐、問題。國立政治大學 學術研究與合作委員會 第十一期93/07/12~93/07/16 研究方法研習營。
高敬文(1999)。怎樣玩《幼兒團體遊戲》?。我們的教育,9期,頁76~77。
高敬文、成長兒童學園教師(1994)。課程的誕生:成長兒童學園教師教學設計之心路歷程。雲林縣斗六市:豐泰基金會。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設實驗幼稚園(民85)。開放的足跡:師大附幼萌發式課程的實踐歷程。台北:光佑。
張玉成(1993)。思考技巧與教學。台北:心理。
張玫瑰(2006)。幼兒教師進行方案教學歷程之研究~~以科學有關方案主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林清山(1981)。教育心理學。 台北:東華。
張美玉(1998)。建構取向的科學教室內師生互動實例。科學教育學刊,6卷,2期,頁149~168。
張珮玲(2004)。方案教學中幼教師如何建構主題網。教育趨勢導報,9期,頁11~19。
張愛卿(2001)。放射智慧之光-布魯納的認知與教育心理學。台北:貓頭鷹。
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
張翠娥(2004)。幼兒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教育部(1994)。幼稚園教師手冊。台北:教育部國教司。
教育部(2007)。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96.05.23)。全國幼教資訊網http://www.ece.moe.edu.tw/integration.html。上網查詢時間為2007/06/01。
莊明貞(1998)。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與教育實踐。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8期,頁15~20。
莊淑閔(2006)。Paulo Freire對話教學理念探析與教育啟示。教育研究,14期,頁77-87。
許芷靈(2004)。幼兒在主題教學中造形能力表現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許雅貞(2002)。教師團隊的對話,反思與行動歷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靜文(2003)。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以反省性思考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許靜茹(2002)。幼稚園班級經營與教師省思能力。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幼兒教學碩士論文。
郭玉霞(1996)。教師在課程實施中所扮演的角色。國民教育研究集刊,4期,頁53~59。
郭靜晃、陳正乾譯(1998)。幼兒教育:適合3~8歲的幼兒教學方法。台北:智揚。
陳介英(2005)。深度訪談在經驗研究地位的反思。載於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17~127。嘉義:南華。
陳文典(2003)。主題式教學活動設計。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示例手冊,頁7~14。
陳正乾(1996)。從維高斯基(Vygotsky)的理論來討論其對幼兒教育的應用。現代教育論壇,1期,頁160~165。
陳佩正譯(2002)。成為更好的老師-8個教學創新構想的實踐。台北:遠流。
陳冠潔(2001)。一位幼稚園教師在主題式課程中引導行為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思潔(2004)。淺談紮根理論。教育趨勢導報,7期,頁38~43。
陳美玉(1996)。教師專業實踐理論及其應用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4卷,3期,頁120~142。
陳美玉(1996)。教師專業實踐理論及其應用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4卷,3期,頁120~147。
陳美玉(1996)。教師專業實踐理論與應用。台北 : 師苑。
陳美玉(1997)。教師專業 : 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
陳美玉(1998)。教師專業 : 教學法的省思與突破。高雄:麗文。
陳美玉(1999)。 教師專業發展途徑之探討--以教師專業經驗合作反省為例。教育研究資訊,7卷,2期,頁80~99。
陳美玉(1999)。教師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苑。
陳美玉(1999)。實現成為教師的夢想-專業學習與發展。台北:師苑。
陳美玉(2001)。教師個人的知識管理─專業實踐理論的建構與應用。中等教育,52卷,1期,頁90~105。
陳美玉(2001)。教師個人的知識管理─專業實踐理論的建構與應用。中等教育資訊教育專輯,52卷,1期,頁88~105。
陳美玉(2003)。從實踐知識論觀點看師資生的專業學習與發展。教育資料集刊-教師專業發展,28期,頁77~107。
陳美如(2000)。從溫格斯基最佳發展區的理念看閱讀與寫作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36期,頁40~44。
陳美如(2006)。課程實踐的基礎:課程理論的重要性初探。教育研究月刊。147期,頁159~162。
陳昺麟(2001)。社會科學質化研究之紮根理論實施程序及實例之介紹。勤益學報。19期,頁327~342 。
陳真真(2002)。歐蘇貝利安學前班級。載於幼兒教保模式,14章,頁1~28。台北:華騰。
陳國泰(2000)。析論教師的實際知識。教育資料與研究。34期,頁57~63。
陳國泰(2000)。國小初任教師實際知識的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國泰(2003)。教師的實際知識及其對師資培育的啟示。教育研究,11期,頁181~192 。
陳淑敏(1994)。Vygotsky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屏東師院學報,7期,頁119~144。
陳淑敏(2001)。幼稚園建構教學。台北:心理。
陳淑琴、謝明昆、薛婷芳、林佳慧、謝瑩惠、魏美惠(2007)。幼兒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華都。
陳淑琴(2007)。幼兒主題教學與方案教學。載於:幼兒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華都。
陳淑琦(1994)。幼兒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心理。
陳雯靚(2000)。方案教學法應用於國中生活科技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聖謨(2003)。主題式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教師之友,44卷,1期,頁44~58。
陳漢森(2000)。踏上教師專業之路。北縣:稻田
陳靜(2002)。教師反省思考與專業成長。教育趨勢導報。2期,頁3~7。
陸錦英(2004)。一位幼教老師的專業發展-反省思考方案教學。屏東師院學報,20期,頁217~249。
陶英琪、陳穎涵譯(1998)。探索孩子心靈世界:方案教學的理論與實務。台北 : 心理。
陶英琪譯(2002)。小遊戲、大學問 : 教師在幼兒遊戲中的角色。台北:心理。
單文經(2000)。統整課程教學單元的設計。課程統整與教學,0卷期,89.07,頁339-368。
曾志華(1997)。以建構論為基礎的科學教育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14期,頁74~80。
曾致鏹 (2003)。國小教師參與課程發展之實踐知識研究--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榮華(2001)。反省思考教學的策略。國教輔導,41卷,2期,頁15~20。
曾榮華(2002)。教師專業的核心─反省思考教學。臺中師院學報,16期,頁39~48。
湯梅英(1996)。教師專業社會化之探討-學習與成長歷程。台北市立師院學報。27卷,4期,頁1-16。
黃世鈺(1998)。幼兒班級經營。台北:五南。
黃幸美(2000)。淺談數學主題教學方案。課程與教學通訊,2期,頁18~19。
黃怡雯(2003)。Paulo Freire 之對話教育學。社教雙月刊,116期,頁34~42。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師苑。
黃政傑等(1997)。開放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黃炳煌(1986)。課程理論之基礎。台北:文景。
黃哲(2004)。紮根理論之介紹。教育趨勢導報,11期,頁11~20。
黃迺毓 (1990)。幼教老師專業精神及角色扮演。幼兒教育年刊,3期,頁171~172。
黃意舒(1999)。幼兒教育課程發展 : 教師的省思及深思。台北: 五南。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曉薇(2004)。幼稚園實習教師團體討論之技巧與主題內容結構分析。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譯瑩(1998)。課程統整之意義探究與模式建構。國科會研究會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卷,4期,頁616~633。
黃譯瑩(2000)。教育實習典範之探究:實務理論的觀點。課程與教學季刊。3卷,2期,頁95~112。
楊毓婷(2004)。走向方案教學之路:一位幼稚園老師的行動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批判性思教學(Piager’s Genetic Epistemology & Critical Thinking Instruction)。台北:洪葉。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葉淑儀等譯(2005)。幼兒教育概論。台北:華騰。
葉淑儀譯(2005)。過去與現在的重要人物即運動。葉淑儀等譯,幼兒教育概論,頁3-1~3-40。台北:華騰。
廖玉齡 (2004)。終身學習時代教師專業成長與反思。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卷,3期,頁97~110。
廖鳳瑞(1996)。從幼教趨勢看幼兒教育的發展。載於幼兒教育的實踐與展望:世界幼教趨與台灣本土經驗,頁31~88。台北:光佑。
廖鳳瑞(1996)。萌發的課程,開放的足跡:師大附幼萌發式課程的實踐歷程。台北:光佑文化。
廖鳳瑞譯(2002)。與幼教大師對談 : 邁向專業成長之路。台北:信誼。
漢菊德(1998)。成為一個人的教育:南海實幼對全人教育的詮釋。北縣:光佑。
甄曉蘭(2003)。教師的課程意識與教育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9卷,1期,頁63~94。
齊力(2005)。質性研究方法概論。載於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頁1~19。嘉義:南華。
齊力、林本炫(2005)。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嘉義:南華。
劉玉燕(1995)。佳美幼稚園主題教學—一個從無到有的生產、創造過程。世界幼教趨勢與台灣本土經驗研討會。民國八十四年六月八日至十日。
劉玉燕(1999)。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建構教學的發展歷程。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頁121~167。台北:心理。
劉玉燕(2003)。傳統到開放-佳美主題建構教學的發展歷程。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第二版,頁121~168。台北:心理。
劉百玲(2005)。幼稚園實施自然科學主題課程之協同行動研究—一所國小附幼的經驗。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明芳(2005)。兩位幼稚園老師在主題教學中的實務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威德 (1994)。杜威的「反省思維」及其在教學上的啟示。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4卷,6期,頁182~193。
劉智雄等著(2004)。臺北市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專業成長專書 : 主題教學。台北市 :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劉智雄等著(2004)。臺北市九十二年度幼稚園課程與教學專業成長專書 : 以心智圖發展的主題教學 。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樓毓珮(2000)。實踐人文精神的教育改革對教師自我反思影響之研究~以開平高中人文精神教育實驗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歐用生(1987)。課程與教學-概念、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歐用生(1993)。加強教師對課程實施的責任。研習資訊。10期,頁1~6。
歐用生(1994)。反省性教學及其對師範學院教學革新的啟示。初等教育學報。2期,頁141~157。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台北 : 師苑。
歐瑞賢(2001)。活化教學路:教育理念的落實、教師專業的思考、教學活動的分享。台北:遠流。
歐慧敏(2003)。反思教學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15期,頁103~114。
潘世尊(2002)。教學上的鷹架要怎麼搭。屏東師院學報。16期,頁263~294。
潘世尊(2006)。教育實踐、知識與行動研究。教育學刊,26期,頁1~21。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潘菱芳(2001)譯。重新建構孩子的數學能力【學前~三年級】親師手冊。北縣:光佑。
蔣姿儀(2003)。幼保人員教保專業能力信念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5期,頁99~130。
蔣姿儀(2004)。托兒所保育人員專業踐行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16期,頁99~127。
蔡明昌等譯(2005)。幼兒教保模式。台北:華騰。
蔡春美(2004)。一位衛生教育工作者的實踐知識與反思:用愛滋潤我的生命。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敏玲(1996)。在文化脈絡中創塑意義:從Vygotsky的理論思考『文化刺激』的議題。現代教育論壇。1期,頁166~171。
蔡敏玲(1998)。「內」「外」之間與之外的模糊地帶:再思建構論之爭議。課程與教學季刊,1卷,3期,頁81~96。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蔡慶賢譯(1998)。進入方案教學的世界Ⅱ。北縣:光佑。
蔡慧敏(2003)。反思教學的理念與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15期,頁103~114。
鄭博真(2003)。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教育的實踐。華醫學報,18期,頁25~46。
鄭舒丹譯(2006)。全方位教育:幼兒適性課程與發展。台北:華騰。
鄭雅丰(2006)。幼稚園教室中的主題教學發展歷程。教師之友,47卷,2期,頁80~87。
鄭瑞菁(2006)。主題教學?方案教學?。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研討會手冊-細說南台灣的方案教學。研討會日期民95年3月18~19日。
鄧運林(1997)。開放教育手冊。北縣:縣政府教育局。
鄧運林(1997)。開放教育新論。高雄:復文。
盧美貴(1987)。兒童教育的理念與輔導。台北:師苑。
盧美貴(1988)。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盧美貴(1990)。夏山學校評析。台北:師苑。
盧美貴(1991)。開放式幼兒活動設計:夏山學校對我國幼教的啟示。台北 : 心理。
盧美貴(1993)。兒童教育的理念與輔導。台北:師苑。
盧美貴(1997)。開放教育的理念與課程設計。載於開放教育的理念於實踐,頁3~25。台北:漢文。
盧美貴(2005)。幼兒教育概論第二版。台北:五南。
盧素碧(1987)。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
賴佳郁(2004)。當理想遇見現實~敘說一個幼教老師的故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薛曉華等譯(2003)。幼兒教育課程發展 : 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
薛曉華譯(1997)。全語言幼稚園-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北縣:光佑。
謝登旺(2006)。發現心動力實踐行動力-行動研究研討會論文集。北縣:揚智。
簡紅珠(1996)。專家與新手教師的班級管理實作與決定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4卷,4期,頁36~48。
簡紅珠(1998)。多元智能理論對課程與教學的啟示。教師天地,93期,頁23~27。
簡紅珠(2000)。教師知識的不同詮釋與研究方法。課程與教學季刊。5卷,3期,1~16。
簡梅瑩(2001)。英國小學主題教學的電視運用。教育研究資訊,9卷,3期,頁1~13。
簡楚瑛(1994)。方案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兼談義大利瑞吉歐學前教育系統。台北:文景。
簡楚瑛(2001)。方案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簡楚瑛(2005)。幼兒教育課程模式。台北 : 心理。
簡楚瑛等著(1999)。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簡楚瑛等著(2003)。幼教課程模式:理論取向與實務經驗。台北:心理。
魏美惠(1995)。近代幼兒教育思潮。台北:心理。
魏美惠(2007)。評量:兒童行為、專業教師及教保活動。載於陳淑琴等編,幼兒課程與教學-理論與實務。台北:華都
魏惠貞、黃瓊秋(2006)。幼稚園主題課程模式之探究。國教新知,53卷,2期,頁8-17。
羅雅芬、 連英式、 金乃琪譯(2000)。兒童的一百種語文:瑞吉歐.艾蜜莉亞教育取向進一步的迴響。台北:心理。
蘇愛秋(1999)。學習角與大學習區。載於簡楚瑛編,幼教課程模式,頁49~119。台北:心理。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 : 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
顧瑜君(1998)。質化研究寫作。台北:五南。
貳、西文部分
Barrentine, S. J. (1999). Facilitating preservic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thematic units. The Teacher Education, 34(4): 276-290.
Casas, M. (2004). Making pedagogical theory come alive. The Teacher Educator, 39(3): 170-183.
Edwards,C., L. Gandini, and G. Forman(1993). The hundred languages of children : the Reggio Emilia approach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orwood, N.J.: Ablex Pub. Corp.
Helm, J. H. and L. G. Katz (2001). Young investigators: the Project approach in the early year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Hendrick, J. and P. Weissman (2007). Total learning: Developmental curriculum for the young child. N.J.: Pearson Merrill/Prentice Hall.
Hischaper, Q. (2007).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http://www.earlychilded.delmar.com/pdf/koster_ch05.pdf.
Hsieh, M. F. (2004). Teaching practices in Taiwan’s education for young children: Complexity and ambiguity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and /or developmentally inappropriate practices. Contemporary Issues in Early Childhood, 5(3): 309-329.
Katz, G. and S. C. Chard (1989). Engaging children's minds: the Project approach. N.J.: Ablex Pub. Corp.
Loughran, S. B. (2005). Thematic teaching in action. Kappa Delta Pi Record, 41(3): 112-117.
Marjorie J. Kostelnik, Anne K. Soderman, Alice Phipps Whiren(1999).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curriculum : best practic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 Upper Saddle River, N.J. : Merrill, c1999.
Mimbs, C. A. (2005). Teaching from the critical thinking, problem-based curricular approach: Strategies, challenges, and recommendations.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 Education, 33(2):7-18.
Sylvia C. Chard(1998). The project approach : practical guide. New York, NY : Scholastic, c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