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朝宗
Chang Chao-Tsung
論文名稱: 「制約˙無限」張朝宗創作研究論述
Chang Chao-Tsung’s "Constraints ‧ Infinite" An Exhibition of Serial Works and Creative Discourse
指導教授: 王瓊麗
Wang, Chiung-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4
中文關鍵詞: 制約表現主義愛台新折衷主義抽象表現主義人智學華德福教育
英文關鍵詞: Constraints, Expressionism, love Taiwan's new eclecticism, abstract expressionism, Anthroposophy, Waldorf educa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0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筆者的「制約‧無限」系列創作研究為主軸,以魯道夫.史代納(Rudolf Steiner,1861-1925)倡議之「將身、心、靈合一,融入藝術教育全面提昇人類性靈境界。」的哲學為基,輔以圖例、文獻、網路資訊、論述,對筆者的創作過程進行意涵與技法、形式上的分析。

    遵此架構,本文以第一章「緒論」作為伊始,於第二章中探討「制約‧無限」系列作品的學理礎及創作者與觀者之間對話的分寸掌握,以表現主義的興起與演進,及抽象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對筆者及本研究的影響,並提出「愛台新折衷主義」的主張與其展望。第三章描述筆者個人修習藝術的沿革與體現,兼介紹影響本研究的藝術風格及藝術家。第四章則以探討「制約‧無限」系列創作的實踐與對媒材進行實驗研究的心得與結論,並對「人智學」理論作出回應與反餽。第五章針對本研究系列作品九件(組)逐一解說其創作理念與工序,作為本研究的理論實踐與印證。第六章則是結語及對未來的展望。

    筆者認為惟能悠遊在「天」(形而上)、「地」(自然界)、「人」(原始本我)三者之間,並釐清自我限界的人,得以涵養到回返宛若新生兒的最初狀態,暢意於其極樂境界。

    This artistic research is primarily by the author’s “constraints ‧ infinites” series creation, and also based on Rudolf Steiner’s (1861-1925)Anthroposophy which combines will, spirit and thought, and integrates the art education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ly the realm of human soul. It is auxiliary by chart of symbols, literature, network information, elaboration, carries on the meaning and the technique, the analysis formally to author's creation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this article “the introduction” takes the beginning by the first chapter. In the second chapter, “constraints ‧ infinites” the series work'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dialogue between the creator and the viewer will be discussed. The expressionism's starting with the evolution, and the abstract expressionism, the surrealism affects the author and this research. And “loves Taiwan - new eclecticism” position and its prospect will be advocated. 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s the author’s individual thorough study of art evolution and the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introduction affects this research the artistic style and the key person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constraints ‧ infinites” the series creation practi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study for the material and the conclusion, and feedback and responses to "Anthroposophy". The fifth chapter is in view of this research series work to illustrate one by one its creation idea and the working procedure as this research’s theoretical practice and mutual proof.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and the prospects.

    Only the man, who is leisurable among heaven(metaphysical), land(nature), and human-being (the original of the I) ,and is able to define clearly the self-limit, and to return the newborn's initial condition, can enjoy the carefree state.

    授權書 論文審定書 謝誌........................................................................................................................i 中文摘要...............................................................................................................ii 英文摘要..............................................................................................................iii 目錄.............................................................................................................................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環境背景.........................................................................................2 第二節 創作研究動機...............................................................................4 第三節 創作研究目的...............................................................................6 第四節 創作研究方法...............................................................................8 第五節 創作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六節 名詞解釋.......................................................................................13 第二章 「制約‧無限」作品之學理基礎探討........................................15 第一節 後現代思維的藝術理論............................................................16 第二節 表現主義對個人創作形式的影響.........................................20 第三節 超現實主義對個人創作內涵的影響...................................25 第四節 抽象表現主義對個人技法的啟迪.........................................27 第三章 「制約‧無限」作品的發展沿革..................................................31 第一節「制約˙無限」作品的衍生歷程.........................................33 一、「觀音微笑」時期...................................................................34 二、「西瀛謬思」時期...................................................................37 三、「臥虎藏龍」時期...................................................................39 四、「山城歲月」時期...................................................................41 第二節 「愛台新折衷主義」的內涵及闡釋..........................................42 第三節 風格近似本研究之創作個案研究......................................49 第四章 「制約‧無限」作品的實踐............................................................55 第一節「制約‧無限」作品的表現內容............................................56 第二節「制約‧無限」作品媒材實驗心得.......................................59 第三節「制約‧無限」與人智學理論的對話與實踐...................63 第五章 「制約‧無限」作品析論.................................................................69 第一節「制約‧無限」作品析論.............................................................69 作品 1 操控........................................................................................................71 作品 2 歌舞昇平?............................................................................................73 作品 3 2009的對談........................................................................................75 作品 4 制約 VS 無限......................................................................................77 作品 5-1 害羞的愛台超人............................................................................80 作品 5-2 愛台-凌駕於一切..........................................................................80 作品 6-1 你在看我嗎?...................................................................................83 作品 6-2 嘿!嘿!嘿!.................................................................................83 作品 7 流「金」歲月.....................................................................................86 作品 8-1 我的夢在飛翔.................................................................................89 作品 8-2 窺伺....................................................................................................89 作品 9 抽象的「你、我、他」?.............................................................91 第二節「制約‧無限」展出計畫之策展檢........................................96 第六章 結論.....................................................................................................100 參考文獻...........................................................................................................102

    一、專書

    王勝 (2000年11月初版) 。西方傳統油畫上之三大技法。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史作檉(2006年6月初版)。聆聽原始的畢卡索。臺北市:典藏藝術出版。
    史作檉(1994年5月初版),塞尚藝術之哲學探測。臺北市:書鄉文化出版。
    何政廣(2002年11月初版)。現代心靈描繪大師—培根。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朱侃如譯(1999)。《榮格心靈地圖》(原作者:Murray Stein)。臺北縣:立緒文化。
    雨芸(譯)(2008年12月出版)。藝術的故事(原作者:E.H.GOMBRICH)。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侯文詠(2009年初版)。沒有神的所在 私房閱讀 <金瓶梅>。臺北市:皇冠出版社。
    陳淑華著 (1998) 。油畫材料學。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國立歷史博物館(1998年9月初版)尚.杜布菲回顧展1919-1985。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
    許姿妙(2009年11月初版)。病是教養出來的。臺北縣:姿霓文化。
    莊仲黎(譯)(2008年08月初版)。看懂了!超簡單有趣的現代藝術指南(原作者:Christian Saehrendt、Steen T.Kittl)。台北市:先覺出版。
    曾曬淑 (1999年8月初版) 。思考=塑造:Joseph Beuys的藝術理論與人智學。 臺北市:南天書局。
    黃文叡(2002年3月初版)。現代藝術啟示錄。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楊照、李維菁(2009年11月初版)。我是這樣想的 蔡國強。臺北縣:印刻文學。
    楊大春(1996年8月初版)。解構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董強、姜丹丹(譯)(2003年2月初版)。西洋視覺藝術史-當代藝術(原作者: Jean-Louis PRADEL。臺北市:閣林國際圖書出版。
    魏伶容等譯(1994年5月初版)。德國表現主義藝術。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二、 論文

    方傑(2002年6月)藝術風格的構成模式--以巴色利茲繪畫發展為例的分析。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楊茂林(2002年5月)。文化圖景的現世寓言。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施耘心(2009年1月)。2003年至2007年台灣新媒體藝術於拍賣市場成交成功關鍵要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三、 期刊

    高千惠(2008年五月)。造境與鏡照 在憂與遊之間的一種時空展望。今藝術188期。
    許玉玲(2009年11月)專訪中國當代藝術家曾梵志。 藝術家雜誌414期。
    張世豫(1996年12月26日)。符號學。中央日報,第18版。
    張世豫(1997年1月7日)。解構主義。中央日報,第18版。
    陳貺怡(2009年8月)。觀看的遊戲。藝術家雜誌411期。
    漢寶德(2009年4月)。肯定古老的價值。藝術觀點雜誌第38期。
    蔣勳(2004年3月)《人性的預言者―歌雅》,聯合文學,第233 期。

    四、 網路資料

    人智學啟迪下的兒童教育(無日期)台中市教師會。2010年4月21日取自:http://www.taotc.org/news/2006072003.htm
    王端廷(2008年11月7日)超前衛——火與冰的統一體。2010年3月29日,取自:
    http://yuchengsong.boyie.com/article/2008/11/5839.html
    中庸之道(無日期)禪心學苑。2010年4月5日,取自: http://zensoul.org/index/ReadNews.asp?NewsID=2282
    古典制約(無日期)維基百科。2010年5月4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F%A4%E5%85%B8%E5%88%B6%E7%B4%84
    折衷主義(無日期)百度百科。2010年4月6日,取自:http://baike.baidu.com/view/136416.htm
    表現主義(無日期)維基百科。2010年4月28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tw/%E8%A1%A8%E7%8E%B0%E4%B8%BB%E4%B9%89
    表現主義(無日期)印象派後的新藝術運動。2010年4月28日,修編自:http://content.edu.tw/junior/art/tc_wc/History/west/ch9/c7.htm
    表現主義(無日期)印象派後的新藝術運動。2010年4月28日,修編自:http://content.edu.tw/junior/art/tc_wc/History/west/ch9/c7.htm
    星島文化(2006年1月13日)迷戀速度的未來主義。2010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stnn.cc:82/culture/arts/t20060113_120837.html
    後現代主義(無日期)維基百科。2010年4月12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zh/
    容可(2008年5月31日)。中國雅虎知識堂/架上繪畫。2010年4月17日,取自: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0856055.html
    單煒明的部落格(2007年9月)。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之發展緣起---試論美國抽象表現主義與歐洲現代藝術之關係現象及其成因。2010年3月8日,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san0506/24614085
    國際中文線上潮流雜誌(2009年8月5日)。The Blue Paintings。2010年3月3日,取自:http://acanned.com/blog/2009/08/05/damien-hirst-%E2%80%9Cthe-blue-paintings%E2%80%9D-at-the-wallace-collection/
    陳其南(無日期)2004年文建會公共藝術國際研討會紀實,公共藝術與公民美學。2010年4月5日,取自:
    http://web.cca.gov.tw/publicart/2004.htm
    謝鴻均(2001年7月)二十世紀德國新表現主義。原載朱銘美術館季刊。2010年3月28日取自:
    http://www.yieshow.com/magazine/article.asp?Mag_ID=1&Per_ID=25&Per_Column=Per_Column_A&ID=190
    博客來簡體館(無日期)。藝術的陰謀︰透視一種“當代藝術國際” 書摘。
    2010年4月25日,取自: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china/chinafile.php?item=CN10069037
    睿芙奧藝術集團-作品賞析(無日期)。周春芽「山石圖•去雅安上裡的途中」。2010年5月4日,取自:
    http://ravenelart.com/artwork.php?id=1001&lan=tw
    劉威麟--Mr.6部落格(2007年9月)。癌末教授Randy Pausch的最後一場演說,怎能是最後一場?2010年5月4日,取自:
    http://mr6.cc/?p=1087
    操作制約(無日期) 維基百科。2010年3月11日,取自: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3%8D%E4%BD%9C%E5%88%B6%E7%B4%84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