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婉萍
論文名稱: 國中審定本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編寫與教學--以秦漢史教材為例
指導教授: 石蘭梅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9
中文關鍵詞: 審定本國中教科書歷史人物秦漢史教材教科書編寫歷史人物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6下載:2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教科書內容的研發是教育工程中至為關鍵,且必須不斷檢討、精進的重要工作。在國中歷史教材中,又以人物介紹的編寫品質最應加以注重,這是因為人物介紹在歷史教學中是必然的,且具有提升協助學生理解歷史發展的效能,並能提供學生楷模學習與修正行為的榜樣。九十一學年度起,國中教科書全面改採審定本,但幾年來教學的過程中,仍不時聽到學生抱怨歷史教材內容太過簡略,無法通過對教科書的閱讀理解歷史發展之所以然。歷史演變和人物作為息息相關,因此,人物教材能否具備教學效能?以及學生對人物教材有什麼學習上的需求?即為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範圍限定在2003~2010年審定本秦漢史教材,研究方法則包括「教科書文本分析法」與針對學生的「問卷調查法」。
    關於審定本教科書中秦漢人物教材的編寫,在介紹方式方面,除了善用各區塊空間補強歷史人物介紹相關素材的呈現,呈現歷史人物的取徑亦相當多元;在所選取介紹的人物方面,各版本歷年固定會介紹的秦漢人物有七位,為秦始皇、劉邦、王莽、劉秀、項羽、漢武帝與張騫;至於對歷史人物的介紹內容,雖然掌握基本應該介紹的重要面向,但在撰述上仍有應當注意與補強的地方,如用字遣詞的適切性、因果關係的連結與解釋等。
    關於學生對審定本歷史人物教材的學習需求,學生對人物教材實面臨有加強內容之感但又害怕增加學習負擔的窘境,所以,審定本關於人物介紹的撰寫,應當重視介紹內容的補強,而可以採取的方式為,在正文中陳述重要梗概,至於一些助於理解正文之精彩的小故事,則能以附錄小故事的方式呈現。
    歷史人物教材撰寫得理想,可以協助學生對過去人們的活動的緣由與影響有基本的瞭解,也可以提供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情意方面的啟發!教科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影響甚大,在撰寫教科書內容時,應該考量學生的學習需求與閱讀理解的能力。 才能使教材內容有效達到原訂歷史教學的目標!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回顧......6 第三節 章節大綱......11 第四節 研究方法......13 第二章 審定本教科書中秦漢史教材的編排......21 第一節 九年一貫課程下的國中審定本歷史教材......21 第二節 秦漢史教材編寫方向的分析......29 第三章 審定本教科書中秦漢史人物教材編寫的分析......53 第一節 介紹歷史人物的方式......53 第二節 選取呈現的歷史人物......67 第三節 對歷史人物的介紹內容......77 第四章 國中生對歷史人物教材之觀點(問卷調查分析)......97 第一節 問卷題目的設定......97 第二節 問卷答案的採用與統計......107 第三節 問卷結果的分析......110 第五章 結論......129 參考書目......143 附錄......150

    ◎課程標準(綱要)與教育法令相關條文
    1.教育部,《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1968年1月。
    2.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1972年10月。
    3.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1983年7月。
    4.教育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5年5月。
    5.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2001年。
    2011年6月29日查自網址:http://163.32.177.8/jjps/download/
    國小組學校經營研發輔導手冊/九年一貫試辦輔導手冊/index.htm。
    6.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
    部,2003年3月。
    7.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推動方向與具體策略──落實全國教育發
    展會議結論蓄勢再發(草案)》,2003年10月。
    2011年6月29日查自網址:
    ceag.phc.edu.tw/~lang/en93/jun/www/s1/dir2/papers/2.doc。
    8.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七至九年級基本
    內容」》,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05年。
    9.教育部,《九十四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因應一綱多本試題示例說
    明》,教育部記者會新聞搞,2005年1月。
    10.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審定辦法修正條文》,國家教育
    院教科書審定資訊網,2009年2月。
    11.教育部,《教育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教科圖書印製標準規格》,國家教
    育院教科書審定資訊網,2011年1月。

    ◎教科書
    一、國編本
    1.夏德儀等,《國民中學歷史》第一冊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1968年8月。
    2.王文賢、李邁先,《國民中學歷史》第一冊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1975年8月。
    3.何啟民,《國民中學歷史》第一冊重編本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1980年8月。
    4.黃秀政,《國民中學歷史》第一冊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1986年8月。
    5.黃秀政,《國民中學歷史》第一冊改編本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1989年8月。
    6.林麗月,《國民中學歷史》第一冊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8月。
    二、審定本
    (一)南一本
    1.王靜新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南:南一出版社,2003年版。
    2.李佳樺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南:南一出版社,2004年版。
    3.李佐杰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南一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版。
    4.戴彩霞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南一出版社,2007年版。
    5.李其芃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南:南一出版社,2008年版、2009年版。
    6.邱德慈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南:南一出版社,2010年版。
    (二)康軒本
    1.李曉薔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北:康軒出版社,2003年版、2004年版。
    2.許家華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北:康軒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版、2007年版。
    3.李雅雯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北:康軒出版社,2008年版、2009年版。
    4.李佩錕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北:康軒出版社,2010年版。
    (三)翰林本
    1.何進益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社,2003年版。
    2.林秀玲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社,2004年版。
    3.尤勉文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社,2005年版。
    4.謝麗花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社,2006年版。
    5.牧語軒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二冊,台南:翰林出版社,2007年版。
    6.丁珊珊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南:翰林出版社,2008年版。
    7.于珊等,《國民中學社會》第三冊,台南:翰林出版社,2009年版、2010年版。
    ◎文獻
    1.司馬遷撰,楊家駱主編,《史記》新校本史記三家注併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版。
    2.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
    3.司馬光編著,胡三省音註,《資治通鑑》,台北:華世出版社,1987年。
    ◎專書
    1.林劍鳴,《秦漢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2年。
    2.伊藤道治等著、吳密察等譯,《中國通史》,台北:稻禾出版社,1997年。
    3.呂思勉,《讀史札記》,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
    4.邢義田,《秦漢史論稿》,台北:東大出版社,1987年。
    5.姚秀彥、王仲孚、何啟民著,《歷史人物分析》上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4年。
    6.張春興,《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1998年。
    7.傅樂成,《中國通史》上冊,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99年。
    8.鄒紀萬,《秦漢史》,台北:長橋出版社,1979年。
    9.錢穆,《秦漢史》,台北:東大出版社,1987年。
    10.錢穆,《國史大綱》上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11.龔書鐸、劉德麟主編,《圖說秦‧漢》,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9年。
    12.Will Durant原著,幼獅翻譯中心編譯,《世界文明史之四中國與遠東》,台北:幼獅文化,1972年。
    13.L. Cohen, L. Manion, K. Morrison著,徐振邦等譯,《教育研究法》,台北:韋伯文化,2004年。
    14.David S. Moore著,鄭惟厚譯,《統計,讓數字說話》,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學術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1.王姝媚,《歷史教學中的人物評價:施琅個案的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2.王麗秋,《戰後台灣教科書中鄭成功之歷史論述》,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3.包暐稜,《探討國中生之歷史理解──以「武則天」小故事為例》,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4.吳嘉琪,《國中學生歷史理解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5.邵宗儀,《國中生歷史思維能力教學之研究──以國三課程「世界文明的發展」為例》,花蓮:私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
    6.袁筱梅,《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以秦漢史為範圍》,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7.張雲翔,《論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鴉片戰爭教材之編寫》,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8.張瀞分,《論隋唐史人物與國中歷史教學》,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9.陳郁惠,《國中生對歷史教科書課文敘寫的認知與理解──以93年翰林版原住民主題為例》,台北:私立東吳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10.賴怡靜,《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人物描述之比較研究》,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4年。
    11.顏勝駿,《試論秦始皇的歷史評價與教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期刊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列)
    1.尤克光,〈歷史人物與歷史教學〉,《課程‧教材‧教法》第十期,中國大陸無錫市三中,1988年10月,頁44-47。
    2.王仲孚,〈論兩岸中學歷史教科書對於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的評價〉,《教學與研究》第十五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1993年6月,頁21-36。
    3.王仲孚,〈兩岸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評價〉,《台灣教育》第五百一十九期,台北:台灣省教育會,1994年3月,頁23-24。
    4.王仲孚,〈再談歷史教學的基礎知識〉,收錄於《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商鼎文化,1997),頁254-261。
    5.王仲孚,〈國中歷史科的性質與歷史教學的基礎知識〉,收錄於《歷史教育論集》,台北:商鼎文化,1997年,頁228-232。
    6.王仲孚,〈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特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一卷第六期,台北:教育部及人文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2001年4月,頁6-17。
    7.王仲孚,〈論楚漢之爭的成敗關鍵〉,收錄於《中國上古史論文集》第二本,台北:蘭臺出版社,2004年,頁371-383。
    8.王仲孚,〈項羽為何不渡烏江?〉,《史學彙刊》第二十三期,台北:中華學術院中華史學協會,2009年6月,頁25-33。
    9.王開榮、帥興煌,〈在課堂教學中評價歷史人物的嘗試〉,《石家庄市教育學院學報》1985年01期,河北省石家庄市:石家庄市教育學院,1985年1月,頁49-53。
    10.余治平,〈獨尊儒術:并不因為董仲舒──糾正一種流傳廣泛而久遠的誤解〉,《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湖南省湘潭市:湘潭大學,2004年3月,頁30-34。
    11.佚名,〈修訂人文、社會教科書宜順應多元的思潮〉,《中國時報》(台灣),1991年2月13日,第3版。
    12.吳俊憲,〈國中社會領域教科書發展之理念、困境與因應途徑〉,《課程與教學季刊》第六卷第一期,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2年1月,頁73-93。
    13.李永田,〈「民族英雄」辨析〉,《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三期,江蘇省鹽城市:鹽城師範學院,1985年3月,頁102-104。
    14.李國祁,〈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第一卷第一期,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8年7月,頁122-128。
    15.李涵鈺,〈一綱一本教科書政策論述之分析〉,《教科書研究》,第二卷第二期,台北:國立編譯館,2009年12月,頁1-32。
    16.汪文豪,〈遠離網路黑暗面可以怎麼做?〉,《親子天下》第十期,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17.汪榮祖,〈評說王莽〉,《歷史月刊》第一百七十九期,台北:歷史智庫出版,2002年12月,頁35-39。
    18.周珮儀,〈我國教科書研究的分析:1979-2004〉,《課程與教學》第八卷第四期,台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2005年10月,p.91-116。
    19.林慈淑,〈「學歷史」與「歷史學」之間──九年一貫「人與時間」領域規劃的商榷〉,《東吳歷史學報》第七期,台北:東吳大學歷史系,2001年3月,頁139-172。
    20.林慈淑,〈歷史教與學的鴻溝──英國兒童歷史認知的探究(1960’s-1990’s)〉,《東吳歷史學報》第八期,台北:東吳大學歷史系,2002年3月,153-190頁。
    21.姚彥淇,〈董仲舒與漢武「尊儒」關係之臆探〉,《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語文學報》第十四期,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2007年12月,頁91-108。
    22.孫公恂,〈歷史教科書要有可讀性──編寫五、四制歷史教科書隨筆〉,《教育學報》1989年03期,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1989年,頁45-46。
    23.袁筱梅,〈歷史人物在國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一卷第六期,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2001年4月,頁170-191。
    24.張元,〈歷史教科書中的因果關係〉,載於張元、周樑愷主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系研究所,1998年,頁465-481。
    25.曹寄奴、班震,〈論歷史人物評價中的三大關係〉,《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六期,遼寧:遼寧師範大學,1999年,頁66-68。
    26.陳莉婷,〈從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附圖看其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以新編《國中歷史第一冊》初版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十卷第五期,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2002年2月,頁83-104。
    27.陳麗華、彭增龍、李涵鈺,〈教科書價格相關議題評析及其後效例證〉,《教科書研究》第一卷第一期,台北:國立編譯館,2008年6月,頁49-82。
    28.黃譯瑩,〈「開放」之後,九年一貫課程中教科書的再建構:以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第四十五卷第二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0年10月,頁17-36。
    29.楊自平,〈評析《史記》論劉邦的功業與歷史定位〉,《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第五十三卷第一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8年1月,頁29-48。
    30.葉小兵,〈對歷史教科書作用的反思〉,《清華歷史教學》第八期,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7年9月,頁40-44。
    31.葉芳如,〈新版國中歷史教科書第三冊附圖之研究〉,《歷史教育》第六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00年6月,頁149-197。
    32.葉煬彬,〈九年一貫社會領域審定本教科書比較研究──以國中一年級為例〉,《中學教育學報》第十一期,台中:台灣省中等教育學校教師研習會,2004年6月,頁179-207。
    33.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下)──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四卷第三期,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10月,頁165-184。
    34.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上)──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四卷第一期,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6月,頁135-147。
    35.趙祐志,〈國中歷史人物教學問題之研究(中)──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一冊為中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四卷第二期,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3年8月,頁104-122。
    36.劉靜貞,〈歷史書寫的可能途徑──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人物表現〉,收錄於《史學與文獻》第一本,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8年,頁27-56。
    37.蔡居澤,〈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在社會學習領域的應用〉,《中等教育》第五十四卷第四期,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2003年8月,頁54-61。
    38.藍順德,〈二十年來國內博碩士論文教科書研究之分析〉,《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三十二卷第四期,台北:國立編譯館,2004年12月,頁2-25。
    39.譚宇權,〈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論述歷史人物〉,《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五卷第三期,台北: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1994年10月,頁183-208。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