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素靜 |
---|---|
論文名稱: |
視障者空間表現繪圖教學初探 |
指導教授: | 伊彬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07 |
中文關鍵詞: | 視覺障礙 、繪圖教學 、空間表現 |
英文關鍵詞: | visual impaired, spatial representation, drawing training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13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在明眼人的生活環境中,「圖像」隨處可見。「圖像」的特別之處在於可以跨越時空及國界,不論是遠古壁畫或是現代藝術畫作、又或者是兒童時期的塗鴉畫、信手拈來的速寫,都能讓旁觀者約略瞭解所表達的內容;「圖像」,它能跨越種種隔閡,不需透過解說,在第一眼就能知其所以然。圖像可以在畫面中呈現概念的同時,讓觀眾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解讀,進一步延伸多種想法,也可以只單單傳遞一種訊息、概念。
視障兒童受限於視覺不便,平面圖像訊息的接收有相當大的難度,但卻不能因此否定視障孩子在繪畫方面不能有所發展。繪圖教學讓視障孩子在過程中感受明眼人的視覺經驗與繪畫策略。透過適性教學,本研究發現幾點現象:1. 適性教學的確能影響以及促進受試者之繪畫發展。2. 適當提供類似之感官經驗能協助視障孩子理解不容易觸及之事物。3. 立體物件依形狀之完整性給予拆解介紹,能促進視障學生對該物件的有更完整的認識。4. 透過適當之輔助工具能讓視障學生順利將立體物件轉化為平面圖像。5. 年齡的因素影響作業表現。6. 受試者情緒因素明顯影響作業表現。7. 良好的學習成效為學生帶來成就感。
We can find pictures everywhere in our surroundings. The special function of pictures is those can be realized easily whatever mural paintings of far back in history 、modern paintings、scrawling in childhood、sketching.. etc. Pictures can be easily understood without difficulty at the first sight. When the concept of the picture presents, people can explain by themselves, forming more thinking in their minds, or just accepting the concept.
Although blind children are limited by their visual impairments so that they have many difficulties to accept information from pictures with plane surface, we can’t ignore the promotion of their drawing skill. After drawing training, blind children can realize the visual experience and drawing strategy from other people who do not blind. Through this training which is appropriate to these subjects, something revealed in this process: First, subjects can be truly promoted their drawing skill in this appropriate training; second, providing familiar sensory experience can help blind children to realize things that can’t touch easily; third, parting the 3-D object’s components which still had complete shape can help subjects understand stimulus more than before; forth, through supporting appropriate tools can improve subjects switched 3-D objects to 2-D images; fifth, the variable of age influenced representations; sixth, the variable of emotion influenced representations; seventh, fine learning results brought achievement to subjects.
中文部份:
李壽星(1977)。靈魂之窗: 眼睛及眼部疾病。台北:正中書局。
王滿堂(2004)。視覺與知覺生理學。台北市:藝軒圖書。
何華國(199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呂清夫(1984)。造型原理。台北:雄獅。
基隆市政府編印(1996)。基隆市推動無障礙生活環境手冊。基隆:基隆市政府。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法。台北:教育部。
許紋銘(2005)。全方位護眼指南。台北:黎明文化。
許勝雄、彭游、吳水丕(1991)。人因工程學。台北:揚智文化。
郭為藩(1993)。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文景。
楊孝濚(1991)。傳播研究與統計學。台北:台灣商務。
萬明美(2001)。視障教育。台北:五南。
萬明美(2004)。眼科學/視障教育工學。台北:五南。
鄭國裕、林磐聳(2003)。色彩計畫。台北:藝風堂。
張訓誥、杞昭安、范文良(1998)。第五章 視覺障礙類。於師大體研中心(編),適應體育導論(pp185-250)。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伊 彬(2003)。第三章心理學與藝術教育:第二節,創造表現。於黃壬來(編),藝術與人文(上冊,pp168-191)。台北:桂冠。
危芷芬(2006)。第二章 感覺與知覺。於鄭麗玉(編),心理學(pp15-39)。台北:五南。
簡明建、邱金滿(2000)。第三章 特殊教育的發展與指標。於林寶貴(編),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pp89-102)。台北:心理出版社。
徐鉅昌(1987)。空中教學的根源-視聽教育。視聽教育雙月刊,29(2),1-19。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視聽教育館。
伊彬、徐春江(2001)。全盲兒童與青少年對單一立體模型與部份遮蓋模型的描繪 - 視覺在空間表現發展之角色,視覺藝術,4,127-164。
杞昭安(1999)。視覺障礙學生圖形認知能力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7,139-162。台北:台灣師範大學。
黃雅玲(2004)。構圖方向與立體影像深度知覺關係探討。藝術教育研究,8,95-118。
伊彬、徐春江(2008)。從不同形式的描繪對象來看全盲者的空間表現發展末階。藝術教育研究,15,71-100。
蔡崇建、高翠霞(2005)。智力與創造力:人類心智析論與強化。教育資料集刊,30,75-96。台北:教育資料館。
莊素貞(2004)。弱視學生的閱讀。台中師院特殊教育論文集,(8501,頁67-81)。台中: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郭榮瑞(2002)。全球化與圖式化-東方線條的再生。全球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西方與東方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pp15-26)。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劉信雄(1979)。國小視障學生自我概念與焦慮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卓淑玲(1985)。觸覺與系列性視覺之形狀偵測機制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周麗容(2005)。觸覺意象引導國小學生視覺藝術表現的教學行動研究-以台北市文心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林玉山(1990)。皮亞傑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繪畫發展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林庭如(2000)。國小弱視符學童完形圖像認知歷程之研究-以圖地群化符原則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林寶蓮(2001)。造型之視覺與觸覺意象研究-以塑膠容器型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台北。
張明慧(2002)。線畫教學研究─幼兒線畫內容表現之分析與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
許慧珍(2007)。聽覺障礙學童之視覺動作功能表現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
黃詔威(2006)。甘露醇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氧化傷害的保護作用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台北。
黃敬凱(2007)。視障者與明眼者空間記意見夠能力差異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鐘葉儀(2004)。手部的觸覺型態特徵辨識與方位認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張勝成(1991)。國小視覺障礙學生圖形觸覺效果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80-0301-H018-005)。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伊彬(2001)。影響視障青少年辨認表現3D物體之平面圖像之因素(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1-H-011-002)。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要研究助理:陳玟秀。
伊彬(2001)。台灣視障兒童與青少年立體表現策略發展(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 NSC89-2411-H-011-008)。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主要研究助理:徐慧芳。
佐藤泰正(1983)。視覺障礙兒童心理學(陳英三 譯)。台灣省視覺障礙兒童混合教育計畫師資訓練計畫,台南。(原著出版年:1974年)
L. Campbell & B. Campbell(2000)。Multiple Intelligence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Success Stories form Six Schools(梁雲霞 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9年)
Henry Gletiman(1997)。Psychology(洪蘭 譯)。台北:遠流。(原著出版年:1991年)
Mayo Clinic(2004)。Mayo Clinic on Vision and Eye Health(陳昭勳 譯)。台北: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02年)
Richard L. Gregory(2006)。 Eye and Brain -The Psychology of Seeing(瞿錦春、張芬芬 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1997年)
Tom E.C. Smith、Edward A. Polloway、James R .Patton、Carol A. Dowdy(2004)。Teaching Students with Special Needs in Inclusive Settings(程鈺雄 主編譯)。台北:五南。(原著出版年:2001年)
英文部份:
I, B. (1995).Spatial representation in drawing: The influence of size, viewpoint, and observation on drawing develop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New York: Macmillan.
Shiu, C., & I, B. (2010). Examining Explanations for Differences in Two-Dimensional Graphic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Cubes Among Totally Blind Subject. Visual Art Research, 70(36), 12-22.
I, B., & Shiu, C. (2010). The possibility of replacing visual sense with tactile sense in th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blind . Asia-Pacific Journal for Arts Education, 8(1), 1-29.
Kennedy, J.M. (1993). Drawing & the Blin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Shimizu, Y, Saida, S.,& Shimura, H(1993). Tactile pattern recognition by graphic display: Importance of 3-D information for haptic. 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53(1),43-48.
Lowenfeld, V., & Brittain, L.W. (1987). Creative and Mental Growth.
Kennedy, J.M. (1983).What can we learn about pictures from the blind?American Scientist, 71, 19-26.
Millar, S. (1975). Visual experience or translation rules? Drawing the human figure by blind and sighted children. Perception, 4, 363-371.
網路:
教育部(2002).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全國法規資料庫. 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9月20日,於網址: http://law.moj.gov.tw/News/news_detail.aspx?id=5928&k1=%e8%ba%ab%e5%bf%83%e9%9a%9c%e7%a4%99%e5%8f%8a%e8%b3%87%e8%b3%a6%e5%84%aa%e7%95%b0%e5%ad%b8%e7%94%9f%e9%91%91%e5%ae%9a%e6%a8%99%e6%ba%96
王司宏(2006). 認識靈魂之窗—眼睛的構造及機能. OHAYO元氣早安健康生活網.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7月12日,於網址: http://www.ohayo.com.tw/
周惠玲、蔡再相(2005). 第2章 美國視障職業重建系統. 94年度美國麻州地區視障機構職業重建實務工作考察成果. 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7月17日,於網址: http://www.twacc.org/ma/9411/P2.htm
內政部(2009).九十八年第九週內政統計通報 (97年底列冊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線上檢索日期: 2010年5月31日,於網址: 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2123
郭雲鼎 (2009). 提升寶寶智能的感官訓練. 萬方醫院小兒部保健衛教. 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7月3日,於網址: http://www.wanfang.gov.tw/ped/contents/default_6-13.htm
尚華( 2009). 論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的現代培養途徑. 公文易. 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7月17日,於網址: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9/200901/285648_3.shtml
行政院衛生署(2006). 身心障礙等級. 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9月20日,於網址: http://www.doh.gov.tw/ufile/doc/95年身心障礙等級公告版.doc
教育部 (2002).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10月16日,於網址: http://www.6law.idv.tw/6law/law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htm
教育部(2000). 第壹篇 國民教育階段課程綱要總綱. 視覺障礙類課程綱要. 線上檢索日期: 2009年10月25日,於網址: http://163.21.111.100/tlearn/book/BookRead.asp?BookID=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