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許秀霞 |
---|---|
論文名稱: |
《左傳》職官考述 |
指導教授: | 簡宗梧 |
學位類別: |
博士 Docto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8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15 |
中文關鍵詞: | 左傳 、周禮 、職官 、官制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8 下載:9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左傳》職官考述 摘要 研究生:許秀霞撰本論文之作,係考索記載官制十分富贍的《左傳》一書,求得當時列國所有之職官名稱。除了藉此釐清春秋時代之列國官制外,並將之與《周禮》及金文相互比對勘驗,以見出三者之間的異同。在章節之區分上,本文共分七章,除首章緒論及末章結論外,其餘各章為二、王朝職官考述;三、列國職官考述──魯、鄭、衛職官;四、列國職官考述──晉、吳職官(同姓小國附);五、列國職官考述──齊、楚、宋、陳、秦職官(異姓小國附);六、各國職官之比較。《周禮》一書爭論萬端。然從文獻及金文資料中發現,《周禮》所載之職官制度,與所發現的西周金文資料頗能互相印證,在客觀上保存了許多珍貴的古代職官制度的史料。這一點,是不可忽視和抹煞的。經過對《左傳》逐字檢索之後,本文共檢得與《周禮》相同、或部分相同職官九十一種。由這些相同或相似的職官當中,得出下列幾點結論。一、六官之稱號通行於列國,顯見春秋之前必有足以供列國參考施行的官制法則。單從《左傳》所記載之六官首長看,可知1、魯國是唯一六官首長全備的國家。 2、鄭國、宋國亦皆有五官之長的稱號。3、楚雖異族,然亦注意吸收中原文化,五官之首長名稱,楚國即沿用了四官。4、《周禮》所缺漏的<司空>一職,可由《左傳》之記載補遺。5、由列國採用六官之比例看,在此之前,當有一套列國可以參考使用的官制法則。二、除六官外,尚有六種職官名稱是多國所共同採用的。如師氏類之大師、大傅等:祝史、大史、御戎、右及行人等皆為多國使用,且職掌與《周禮》相近。三、列國官職常有名同實異或名異實同者。以大宰一職而論,魯國一見;鄭國之大宰,任為副使;楚國之大宰,擔任文職;享有最高權位之大宰,則非宋國與吳國莫屬。四、春秋列國顯然較《周禮》系統更為重視太子的師保教育。如晉國之士會甚至以王之命卿的高貴身份,既將中軍又兼領大傅一職。五、<春官>類職官是所有職官中,分工最為細密化以及職官出現最多的類屬。以祝、史、宗而言,《左傳》或稱祝史、或稱祝宗;其中有二種官職之合稱,亦有二種官職併為一職的例子。至於在實際施行職官制度上,透過史書的記載,可以發現下列情形:1. 由於專業需要,某些職官形成世代相承的現象:如史官與卜人。2. 列國官制變化之主要原因為強國富民與地理環境:如晉之軍政合一。3. 春秋之時,文職、武職尚無明顯之區分:如楚令尹可帥師又掌國政。4. 特殊狀況時可由一人兼領多項職務:如楚國葉公兼領令尹與司馬二職。5. 《左傳》中某些官名影響及於後世:如晉將軍、元帥之稱號;齊祈望一職,成為後代鹽官之始。
參考書目一、參考書部分左傳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周禮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尚書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爾雅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儀禮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論語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藝文印書館印行九經古義 清.惠棟 叢書集成簡編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 劉紀曜 聯經出版社中國古文化 文崇一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九年中國古文化的奧秘 馮天瑜 周積明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中國古代官制 王天有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民國八十三年中國古代官制講座 楊志玖主編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八十六年中國古禮研究 鄒昌林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中國官制史 孫文良 文津出版社印行 民國八十二年中國通史參考資料──遠古至漢 里仁書局 民國六十九年中國喪葬史 張捷夫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四年中國遠古史研究 黃彰健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 民國八十五年中國歷代職官輯要.夏朝的主要職官 陳立民 石桂芬 董文義 甘肅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年十二月中國歷代職官辭典 潘英 明文書局 民國八十一年中國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三年中國禮俗史 王貴民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五禮通考 秦蕙田 聖環圖書有限公司印行 民國八十三年日知錄集釋 顧炎武 黃汝成集釋 欒保群、呂宗力校點 花山文藝出版社印行 一九九一年古代祭禮中之政教觀──以《禮記》成書前為論 林素英 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古代禮俗與風俗 葉國良 臺灣書店 民國八十六年古史續辨 劉起釪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古事雜談 許進雄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 民國八十年古書疑義舉例等七種 楊家駱主編 世界書局 民國五十一年史記會注考證 司馬遷 瀧川龜太郎考證 天工書局印行 民國七十八年史學方法 王爾敏 東華書局 民國七十五年史學方法論文選集 杜維運 黃俊傑編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十九年史學概論 姜義華等著 水牛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 陳其泰 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左傳分國集注 韓席籌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十七年左傳列國職官 清.沈椒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左傳官名考 李調元 新文豐出版社 民國七十四年左傳事緯 清.馬驌著 徐連城校點 齊魯書社 一九九二年左傳記事本末 清.高士奇撰 里仁書局 民國七十年左傳會箋 竹添光鴻 天工書局印行 民國七十七年左傳稱詩研究 張素卿 國立台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民國八十年左傳舊注疏證 劉文淇撰 平平出版社 民國六十三年左傳譯文 沈玉成編譯 復文圖書出版社 民國七十九年甲骨文通檢第四冊──職官人物 饒宗頤主編 香港中文大學 一九九五年先秦史研究 唐嘉弘主編 雲南民族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先秦史論稿 徐中舒 巴蜀書社 一九九二年先秦禮制研究 陳戌國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先秦禮樂 劉清河 李銳 雲龍出版社 一九九五年西周冊命制度研究 陳漢平 學林出版社西周史 許倬雲 聯經出版社 一九九○年西周年代 李仲操 文物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吳越春秋 楊家駱主編 世界書局 民國五十六年呂氏春秋 呂不韋編 高誘注、陳奇猷校釋 華正書局出版 民國七十四年杜預及其春秋左氏學 葉政欣 文津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求古編 許倬雲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民國七十三年兩周官制論稿 汪中文 復文圖書出版社印行 民國八十二年兩漢經學今古評議 錢穆 東大圖書公司 民國七十二年周代分封制度研究 葛志毅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周代姓氏二分及其起源試探 方炫琛 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七年周代采邑制度研究 呂文郁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一年周代城邦 杜正勝 聯經出版社 一九七九年周代卿大夫研究 段志洪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三年周代國家政權研究 郝鐵川 黃山書社印行 一九九○年周代國野關係研究 趙世超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周代祭祀研究 張鶴泉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周代禮俗研究 常金倉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 金春峰 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周禮五官考 明.陳仁錫 叢書集成簡編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五十四年周禮漫談 徐啟庭著 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八十六年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 楊向奎 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尚書釋義 屈萬里 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印行 民國七十三年春秋人譜 程發軔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五年春秋大事表 顧棟高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春秋分紀 宋.程公說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春秋世族譜 清.陳厚耀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 臺灣商務印書館印行春秋史 童書業 臺灣開明書店 民國六十七年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 劉文淇 平平出版商發行 未著年月春秋左傳注 楊伯峻 源流出版社 民國七十一年春秋左傳研究 童書業 上海人民書局 一九八○年春秋左傳敘錄 章太炎 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春秋左傳詁 洪亮吉 中華書局印行春秋左傳補注 惠棟 欽定四庫全書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春秋左傳學史稿 沈玉成 劉寧 江蘇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春秋左傳讀 章太炎 學海出版社 民國七十三年春秋要領 程發軔 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七十八年春秋異文考 陳新雄 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民國五十三年春秋識小錄 程廷祚 叢書集成續編第二七一冊晉書 唐.房玄齡、褚遂良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殷周社會史 白川靜著 溫天河、蔡哲茂譯 聯經出版社 民國七十八年八月殷周政治與宗教 張榮明 中華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聯合出版 民國八十六年荀子集解 李滌生 臺灣學生書局 民國七十七年商代的官僚機構、軍隊 孫淼 文物出版社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商周制度考信 王貴民 明文書局印行 民國七十八年國史大綱 錢穆 國立編譯館 民國七十七年國語 韋昭注 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民國七十二年從左傳論春秋時代之政治倫理 李新霖 文津出版社 民國八十年淮南子 劉安等編 高誘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一九八九年通志略 宋.鄭樵著 何天馬校 民國七十一年楚文化史 張正明 南天書局 民國七十九年楚文化研究 文崇一 東大圖書公司印行 民國七十九年四月楚史新探 宋公文 河南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楚史論叢 張正明主編 湖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四年楚源流史 何光岳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楚滅國研究 何浩 武漢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經書淺談 楊伯峻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民國八十二年經義述聞 王引之 臺灣商務印書館 民國六十八年漢書 顏師古注 宏業書局印行 民國七十三年睡虎地秦簡研究 王叔岷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二年管子 房玄齡注 劉績增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年說文解字注 許慎著、段玉裁注 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 民國七十七年儀禮漫談 林志強 楊志賢 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劉申叔先生遺書一 劉師培 華世出版社 民國六十四年慶祝王更生教授七秩嵩壽紀念文集 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八十六年魯國史 郭克煜 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墨子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一年歷代職官沿革史 陳茂同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歷代職官表 黃本驥 洪氏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韓非子 韓非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 一九八九年禮記漫談 劉松來 頂淵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一九九七年簡明古代職官辭典 孫永都 孟昭星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一九九七年職官分紀 宋.孫逢吉撰 中華書局 一九八八年繹史 清.馬繡 欽定四庫全書史部 第一二五冊 景印文淵閣霸權迭興──春秋霸主論 晁福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 一九九二年讀史札記 呂思勉 木鐸出版社 民國七十二年九月觀堂集林 王國維 世界書局印行 民國七十二年二、期刊、論文部分中國古代官僚機構的膨脹規律及根源──兼析兩宋官冗的社會背景 郭正忠 晉陽學刊 一九八七年第三期中國官僚制度的開始:縣的起源 顧立雅 中國史研究動態 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中國歷代官制講座──名稱與中原不同的楚國官制 楊升南 文史知識 一九八四年第二期中國歷代軍事職官制度 雷淵深 季德源 中國史研究 一九九三年第四期令尹子囊與令尹子庚傳考 宋公文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一九八五年第五期古代史官與典籍的形成及其作用 斯維至 史學史研究 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史官文化的演進 王東 歷史研究 一九九三年第四期左史記言、右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讆言發覆 金景芳 史學集刊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左傳在歷史文學上的兩大特色 汪受寬 史學史研究 一九九六年第一期左傳材料來源考 王和 中國史研究 一九九三年第二期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左傳敘事體例分析──每事自為一章 易平 江西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先秦的民族結構、民族關係和民族思想──兼論楚人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 張正明 民族研究雙月刊 一九八三年第五期先秦社會的巫、巫術與祭祀 許兆昌 史學集刊 一九九七年第三期先秦宦官考略 馬良懷 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 第五集先秦楚文化試探 陳金木 孔孟月刊 第二十二卷第十期西周公卿職位考 楊善群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九年第二期西周史官考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西周官制概述 左言東 人文雜誌 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西周春秋政權抉微 葛志毅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八年第一期西周春秋時期的國人 任常泰 石光明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一九八二年第四期西周春秋時期的國家形式 何茲全 歷史研究 一九八九年第五期西周時代的楚國 楊寬 江漢論壇 一九八一年第五期兩周史官考 賴長揚 劉翔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兩周金文所見職官考 斯維至 中國文化研究彙刊 第七卷 民國三十六年九月周代司徒之職辨非 沈長雲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周代四史析論 許兆昌 史學集刊 一九九八年第二期周原甲骨與古代祭禮考辨 葛志毅 史學集刊 一九八九年第四期周禮成書于漢初說 彭林 文學史研究 一九八九年第三期周禮宗法制度略論 錢杭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六年第一期周禮所見婦女之地位及職司 王爾敏 漢學研究第十二卷第二期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周禮治官思想初探 彭林 中國史研究 一九九一年第二期周禮是春秋時周魯衛鄭官制的產物 劉起釪 中國文哲研究通訊 第三卷第三期周禮宮廷婦教研究 陳麗蓮 中山中文學刊第一期 一九九五年六月周禮與中國之政治哲學 方穎嫻 鵝湖學誌第六期 一九九一年六月尚左、尚右與楚、秦、宋官的尊卑 何浩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九年第二期尚左、尚右辨 晁中辰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春秋外交人才的遴選 歷史研究 一九九四年第四期春秋列國官名不見於周禮考 何大安 中國東亞學術研究計畫委員會年報 第十一期 民國六十一年八月春秋時代的驛傳 徐鴻修 中國古代史論叢 一九八一年第三輯春秋時期晉國的縣制 周蘇平 史學月刊 一九八六年第二期春秋時期楚令尹序列辨誤 宋公文 江漢論壇 一九八三年第八期春秋時期楚司馬系列考述 宋公文 江漢論壇 一九八六年第六期春秋時期楚國上層文化面貌初探 張君 學術月刊 一九八五年第十二期春秋時期楚國集權政治初探 楊范中 祝馬鑫 江漢論壇 一九八一年第四期春秋時楚滅國新探 何浩 江漢論壇 一九八二年第四期春秋時楚對江南的開發 何浩 殷崇浩 江漢論壇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春秋楚國庶人淺析 張正明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八期春秋楚縣略論 殷崇浩 江漢論壇 一九八○年第四期春秋戰國時代的中央官制及其演變 韓連琪 文史哲 一九八五年第一期春秋戰國時期官制尊左尊右考辨 姚國旺 文史知識 一九八八年第二期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才流動 馮慶余 閻忠 史學集刊 一九九一年第一期春秋戰國時期的巫覡信仰 石瑄 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 一九九一年第十五、十六期洪範成書考 劉起釪 中國社會科學 一九八○年第三期秦漢嗇夫考 錢劍夫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年第一期荊楚國名新探 王廷洽 大陸雜誌 第八十卷第四期商周政體初探 張鳳喈 社會科學戰線 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從吳楚戰爭看伍員的軍事思想 楊范中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七期從周禮天官及地官二篇看周代祭祀問題 蕭靜怡 孔孟月刊第三十五卷第九期從楚的歷史發展看楚與中原地區的關係 舒之梅 吳永章 江漢論壇 一九八○年第一期從漢代郎將職掌之發展論官制演變的一些特徵 廖伯源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從禮儀制考察官制 周一良 中國古代史論叢 一九八二年第二輯略論令尹子文 宋公文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九期略論楚人尚武 宋公文 江漢論壇 一九九二年第一期異姓史官與周代文化 歷史研究 一九九四年第三期雲夢秦簡官私奴隸問題試探 唐贊功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一年第三期楚令尹淺說 吳永章 舒之梅 江漢論壇 一九八○年第六期楚史二三題 熊鐵基 江漢論壇 一九八○年第一期楚巫散論 何崇恩 湘潭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八七年第一期楚役制初議 吳永章 江淮論壇 一九八三年第十二期楚官考 吳永章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二年第二期楚官師、傅、保及太師新解 何浩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一九八八年第五期楚官源流考索 劉先枚 江漢論壇 一九八二年第八期楚國后妃考 羅運環 江淮論壇 一九八五年第三期楚國官印考釋 李家浩 江漢考古 一九八四年第二期楚國官制考 左言東 求索 一九八二年第一期楚國的「莫敖」之官與「屈氏」之族 蔡靖泉 江漢論壇 一九九一年第二期楚國的史書與史官 何浩 江漢論壇 一九八八年第五期楚國興亡初探 查瑞珍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一九八一年第一期楚連尹為主車之官說 駱瑞鶴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六期概論西周內服職官的爵位判斷 王貽樑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九年第一期試析春秋中、后期晉國的政局和趙氏強盛的原因 徐勇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九年第四期試論先秦的軍事刑罰 陳恩林 史學集刊 一九八七年第十一期試論西周春秋時期的楚國土地占有制度 何浩 江淮論壇 一九八三年第四期試論楚國的宗族制及其特點 張君 武漢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一九八四年第四期試論楚國衰亡的一個原因──摒棄人才 趙樺 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儀禮.聘禮職官職掌探析 張中惠 孔孟月刊 第三十二卷第二期談《令殷》中的楚及相關諸問題 中華文史論叢 第四十六輯談古官司空之職──兼說考工記的內容作成時代 沈長雲 中華文史論叢 一九八三年第三期論左史倚相籍貫、職司及溝通周晉楚文化先導作用 張君 晉陽學刊 一九八八年第一期(總第四十六期)論先秦時期瞽矇的社會功能及歷史地位 許兆昌 史學集刊 一九九六年第二期論先秦楚國職官名稱及其有關問題 李瑾 徐俊 華中師院學報 一九八二年第六期論春秋官制的演變 郝鐵川 中國史研究 一九八七年第一期論楚令尹的內政權 宋公文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一九八八年 第一期論楚國職官名稱及其有關問題 華中師院學報 一九八二年第六期論歷代中央官制之變遷 劉師培 國粹學報 第二十七期 一九○七年論蘇掩治賦 李學勤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三期魯國的歷史地位與魯國史研究 楊朝明 史學集刊 一九九五年第四期《周禮》成書年代 楊建芳 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 第二十二卷 一九九一年關于春秋時代的楚王權──從莊王時代到靈王時代 安倍道子 楚史研究專輯 湖北省楚史研究會、武漢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同編關于蒍掩庀賦 劉家和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三期釋「莫敖」 唐嘉弘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十一期讀《評鬻熊為火師說》有感 江淮論壇 一九八四年第三期觀射父──春秋末期楚國宗教思想家 蕭漢明 江淮論壇 一九八六年第五期左傳人物名號研究 方炫琛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七十二年包山楚簡所見楚官制研究 文炳淳 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八十六年古代禮俗左右之辨研究──以三禮為中心 彭美玲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五年五月西周冊命金文所見官制研究 汪中文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交 民國七十八年巫及其與先秦文化之關係 李添瑞 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民國七十七年晉史蠡探──以兵制與人事為中心 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一年五月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 張素卿 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民國八十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