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卓如吟 Cho, Ju-Yin |
---|---|
論文名稱: |
南方澳「鯖魚祭」發展及其核心價值之探討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 Core Values of Nan-Fang-Ao「Mackerel Festival」 |
指導教授: |
王順美
Wang, Shun-Mei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環境教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3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3 |
中文關鍵詞: | 鯖魚祭 、核心價值 、節慶活動 |
英文關鍵詞: | Mackerel Festival, Core Values, Festival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64 下載:17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目前海洋漁業節慶興盛,消費漁業資源為活動舉辦地帶來觀光商機及名氣,近年卻發現這樣的活動卻帶來當地漁業資源威脅,也點醒了人類如何以合宜的方式使用資源。本研究以南方澳居民省思漁業資源減少而舉辦的「鯖魚祭」節慶活動為案例,瞭解其發展及傳遞的永續性核心價值,提供給舉辦節慶活動的單位參考。
本研究使用個案研究法,質性方法運用文件資料蒐集方式、觀察2013~2014年南方澳「鯖魚祭」、半結構訪談六位「鯖魚祭」主辦單位核心人物,瞭解「鯖魚祭」發展、主辦單位及表演者所扮演的角色、核心價值。量化調查運用質性方法蒐集所得之核心價值設計問卷,以2014年「鯖魚祭」表演者為對象瞭解其認同「鯖魚祭」核心價值的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鯖魚祭」從1995~2008歷經三個時期發展而成,主辦單位及表演者協助鯖魚祭運作,扮演傳承在地文化的角色。「鯖魚祭」具有七個核心價值「感謝鯖魚」、「文化保存」、「凝聚在地團結」、「尊重生命」、「漁業資源永續」、「帶動觀光」、「教育的意涵」,呼應地球憲章內涵及永續發展教育的四個「環境」、「文化」、「社會」、「經濟」面向。
2014年「鯖魚祭」表演者對於「鯖魚祭」評價趨近於「同意」;參與程度屬於中等參與程度;對於「鯖魚祭」核心價值的認同情形屬「文化」面向的程度最高。
Currently marine fisheries festival flourished, recent years found that such activity has brought the threat of local fishery resources, also awoke mankind how to use resources appropriately.
In this study, Nan-Fang-Ao residents reduce reflection of fisheries resources, "Mackerel Festival",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ore values of sustainability. In this study,using case study, qualitativ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to use file mode, observed 2013 to 2014 "Mackerel Festival",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six "Mackerel Festival" organizers central figure, to understand "Mackerel Festival" development, role of stakeholders, core values. Quantization survey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of collecting core value obtained from the questionnaires to 2014 "Mackerel Festival" participants,understanding their identity as objects "Mackerel Festival" the core values of the case.
Study found that from 1995 to 2008 there are three periods of the "mackerel Festival" development, "Mackerel Festival" has seven core values' Thank mackerel "," cultural preservation "," cohesion in the rally", " respect for life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 resources, "," to bring tourists ", " education meaning ",echoing the Earth Charter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connotation four" Environment "," Culture "," social "," economy ".2014 "Mackerel Festival" participants to "Mackerel Festival" evaluation tends to "agree"; medium degree of participation; for "Mackerel Festival" core value recognition case belongs to "culture" for the highest level.
一、中文文獻
ourislandTAIWAN(2013)。我們的島 第684集 鯖之祭【部落格影音資料】取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JtrMGSg-o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無日期)。臺灣魚類資料庫。取自http://fishdb.sinica.edu.tw/chi/showpic.php?filename=a799-04&science=Scomber%20australasicus
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2014)。聯合國永續發展教育十年計畫後永續發展行動策略研擬專案工作計畫。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之期末專案工作報告(編號EPA014103012),未出版。
王致雅(2009)。從宜蘭玉田弄獅與泰山獅王文化節看學習對社區節慶的功能角色。載於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主編),社區節慶與社區學習(頁57-72)。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王智弘(2011)。教育研究法(第十四版)。臺北:五南。
王順美(2004)。環境教育領域中的對話。環境教育研究,1(2),47-68。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2年漁業統計年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2012)。鯖鰺漁業管理辦法。
林天佑(1996)。認識研究論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0,57-63。
吳小枚(2009)。海海人生:南方澳媳婦的魚港見聞手記。宜蘭:宜蘭縣蘭陽博物館。
吳汪易(2000)。社會福利社區化中社區居民參與社區福利服務之行為意向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吳沛瀅(2009)。社區節慶之體驗學習模式與舒適圈創造之關聯性初探-以合樸農學市集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區節慶與社區學習(頁101-131)。臺北:師大書苑。
吳怡寬(2004)。產業文化藝術節推廣之研究-以古坑華山「2003台灣咖啡節」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吳映青(2010)。苦海漁聲:南方澳近海漁業工作民族誌。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李君如、游瑛妙(譯)(2009)。節慶與活動管理(原作者:Johnny Allen,Robert Harris ,Ian McDonnell & William O’Toole)。新北市:前程文化(原著出版年:2008)。
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阮玉梅(1997)。社區評估與公共衛生護理,公共衛生護理學,臺北:匯華。
宜蘭縣博物館家族協會(1996)。宜蘭縣社區教育深耕營造計畫95年示範社區教育團隊期末成果報告。
周儒(2011)。實踐環境教育-環境學習中心。臺北:五南。
林振春(1999)。臺灣社區教育發展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邱文彥(1993)。「永續發展與海洋管理」,「永續發展:新興工業國家的選擇」系列研討會(環境法規之因應)論文集。臺大法律研究所、臺大法學基金會主辦,臺北。
邱文彥(1999)。海洋的永續觀與倫理觀。應用倫理研究通訊,10。取自http://www.ncu.edu.tw/~phi/NRAE/newsletter/no10/07.html
邵廣昭(1999)。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28-33。
邵廣昭(2005)。台灣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fishdb.sinica.edu.tw/chi/article/a6.php
胡興華(2003)。台灣的漁業。臺北:遠足文化。
孫介珩(2012年8月7日)。最後的黑鮪魚季【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e-info.org.tw/node/79271
財團法人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宜蘭工作室(1996)。宜蘭縣社區總體營造計劃蘇澳鎮南方澳社區總體營造規劃報告書。宜蘭縣蘇澳鎮公所委託。
教育部(2007)。海洋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教育部。
連美智(2008)。PPGIS與地方發展-美濃黃蝶翠谷發展遠景的形塑。國立臺灣大學理學院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郭曜棻(2007)。轉化學習理論的實踐 ─磺溪沿岸居民的社區行動。社區發展季刊,117 ,281-297。
陳光雄(2005)。民眾參與海洋資源保育行動之策略。研考雙月刊, 29-4, 43-55。
陳麗芬(2011)。當社區與藝術邂逅-「嘉義縣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個案分析。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臺中。
陳志東(2004年4月5日)。來去花蓮/一顆游泳的頭… 翻車魚的憂愁【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legacy.nownews.com/2004/04/05/153-1611230.htm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曾炤發(2011)。美濃文化產業發展之行銷策略。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曾郁庭(2011)。 從社區節慶活動談學校與社區學習的關係。大葉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7,169-182。
黃英人(2006)。基隆市九年一貫課程中海洋鄉土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黃聲威(2001)。解析休閒漁業,漁業推廣,172,14-26。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2004)。台灣的漁港。台北:遠足文化。
楊宜敏(2004年6月3日)。鏢旗魚南方澳盛極一時【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84273
楊雅鈞(2012)。廟會儀式活動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以陣頭參與者為例。真理大學休閒遊憩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楊冠政(1999)。邁向全球化的環境倫理。哲學雜誌,30,4-32。
楊冠政(2001)。邁向二十一世紀永續發展的環境倫理。中等教育,52(2),4-18。
葉芳伶(2009)。東西方海洋節慶比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詹秀員(2001)。社區領袖與社區發展功能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詹智婷(2007)。花蓮曼波魚季熱潮觀察及引發之衝突議題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廖靜蕙(2013年4月27日)。太平洋黑鮪60年剩3.6% 黑鮪季力圖轉型【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e-info.org.tw/node/85442
蔡宏進(2007)。社區原理。臺北:三民。
蔣玉蟬(2009)。社區節慶與社區學習之關聯性探討。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社區節慶與社區學習(頁13-30)。臺北:師大書苑。
劉文正(2014)。「鯖魚的故鄉」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
鄭明修(2008)。臺灣海洋生態資源的永續之道。中臺灣海洋環境教育研討會會議手冊(頁1-12)。臺中:私立靜宜大學生態暨人文資訊館。
鄭健雄(2006)。休閒與遊憩概論-產業觀點。臺北:雙葉書廊。
鄭增財(1999)。實用技能班學生價值觀與學習行為之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戴昌鳳(2003)。台灣的海洋,臺北:遠足文化。
薛絢(譯)(1999)。生命的價值: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社會關係。(原作者:Kellert, Stephen R.)。臺北:正中。
謝和霖(譯)(2013)。達成全球對環境行動的道德共識。載於世界現況2013:永續還有可能嗎?(274-284頁)(原作者:Kathleen Dean Mooore & Michael P. Nelson)。臺北:看守台灣研究中心。
鍾介凡(2006)。成功慶典活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南。
二、英文文獻
Allen, J., O’Toole, W., Harris, R. & McDonnell, I.(2008).Festival and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4th)Milton, Qld.: John Willey & Sons Australia.
Compton, J. L., & McClusky, H. M.(1980). Community education for development.In Boone, E. J., Shearon, R. W., White, E. E.(Eds): Serving personal and community needs through adult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 Bass.
Dunstan, G.(1994). Becoming coastwise, the path of festivals and cultural tourism. Landscape and Lifestyle Choices for the Northern Rivers of NSW. Lismore: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Fryer, R.(1997). Learn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First report of the National Advisory Group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Lifelong Learning, London:NAGCELL.
Getz, D.(1991).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Havitz, M. E., & F. Dimanche (1997). Leisure Involvement Revisited: Conceptual Conundrums and Measurement Advanc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 245-278.
Parsons, E. C. M., Favaro, B., Aguirre, A. A., Bauer, A. L., Blight, L. K., Cigliano, J.A., ... & Sutherland, W. J. (2014). Seventy‐One Important Question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Marin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Biology,28(5), 1206-1214.
Rothschild,M.L.(1984).Perspectives on Involvement: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Directions.Adc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1,216-217.
Sauve, L(1996).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further appraisal, Canad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Sitarz, Daniel(1993). Agenda 21: The Earth Summit Strategy to Save Our Planet. Boulder, Colorado: Earthpress.
Smith, V. L.(1989).Hosts and guest: The anthropology of touris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Philadelp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