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敬飛 |
---|---|
論文名稱: |
殘缺的傷痕-盲系列作品及創作理念 |
指導教授: | 蘇憲法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64 |
中文關鍵詞: | 殘缺的傷痕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06 下載:11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前言
筆者陳敬飛,當今日(中華民國九十二年一月十六日)提筆開始纂寫此次研究所畢業作品發表時,正值是父親七十一歲生日。為何選在此時呢?原因在於希望將此次創作的主題「殘缺的傷痕~盲系列作品探討」獻給我一生中最為歉疚,也最感驕傲的父親,一位從小雙目失明,中年喪妻,獨自扶養三名稚子四十寒暑有餘的勇者~陳標模先生。
自筆者有記憶以來,即遊刃於盲人的世界中,早在民國60年代,在「社會福利法」與「身心障礙法」尚未受重視之時,對於身體帶有缺陷的人,是直以「殘障人士」來稱呼。”瞎子”、”青冥” (台語音)、”抓龍仔”(台語音)…….等不堪入耳的名稱更是盲人們唯一的代名詞。再者由於自幼喪母,以致於種種的歧視,嘲諷與自卑等便一股惱兒地統統加諸於我的身上。孩提時期的不懂事產生了嚴重自卑感,年輕狂妄的少年時代,衍生了憤世嫉俗的無奈,及長,入世之後才真正的感佩於父親不撓志節與勇氣,其中更折服於盲人們堅靱的意志與活力,也因此,在藝術創作這條路上,我選擇它~「殘缺的傷痕~盲系列作品探討」。
此次作品的創作,乃試著以父親堅苦傳奇的一生及自我的省思,來探討盲人的世界與感情,藉由豐富的色彩轉化而成黑與白,若有似無,似真又假的視覺效果,以及穩健的描寫手法,搭配材質的運用,來引涉其潛在的生命力與衝動。而先天的障礙又迫使其不得不陷於刻板、規律、黑暗的格局中,生命的原創力夾雜著無可抗拒的遺憾,一切一切皆交織於不可知的背後,奈何人的愛、人的恨卻又隱約地浮現在世人的眼前。
柒、參考書目:
蘇憲法《蘇憲法作品及創作理念》台北:世華藝術中心 民89年
蘇憲法《視象與心象》台北:世華藝術中心 民92年
李焜培《水彩技法123》台北:雄獅 民75年
蔡明勳《光陰的故事》台北:李石樵美術館 民82年
劉文潭《新談藝錄》台北:時英 民87年
劉文潭《西洋美學與藝術批評》台北:環宇 民73年 劉文潭《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民89年初版第17次印刷
李家同《讓高牆倒下吧》台北:聯經 84年
萬明美《視覺障礙教育》台北:五南 民85年
毛連塭《盲童定向移動研究》台南:師資訓練班 民62年
何懷碩《創造的狂狷》北縣:立緒 民87年
鄭金川《梅洛龐蒂的美學》台北:遠流 民82年
傅抱石《中國繪畫理論》台北:華正 民73年
黃賓虹《中國書畫理論》台北,華正 民73年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 民79年初版
李賢文編《西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 民71年
李賢文編《中國美術辭典》台北:雄獅 民78年
崔光宙編著《美感判斷與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民81年
Anne Moszynska著。黃麗絹譯《抽象藝術》台:源遠 民88年
Herschel B. chip 著。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台北:源遠 民84年
Richard Appinanesi 著黃訓慶譯《後現代主義》北縣:立緒 民85年
Clive Bell 著。周金環,馬鍾元譯《藝術》台北:商鼎 民80年
Who .Dieter Dube 著。吳介禎,吳介祥譯《表現主義》台北:源遠 民87年
56
王定理《中國畫顏色的運用與製作》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民82年
雄獅美術編《中國書畫裝裱》台北:雄獅 民82年
Merleaun panty 著。劉韻涵《眠與心~梅洛龐蒂現象學美學文集》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民68年
〃Eye and Mind〃, E.T. by Carleton Dallery in 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 ed. By
James M. Edie,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 Press, 1964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ed. by Claude Lefort, E. T. by Alphonso Lingis,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 Press, 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