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聖偉
Shen-Wei Chung
論文名稱: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研究
The Lifestyle, Serious Leisure, and Satisfaction of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ers
指導教授: 陳美燕
Chen, Mei-Y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6
中文關鍵詞: 大型重型機車生活型態深度休閒休閒滿意度
英文關鍵詞: huge heavy motorbike, lifestyle, serious leisure, leisure satisfa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81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大型重型機車已是國內休閒遊憩活動的一環,且與其他冒險性休閒活動相同正朝向深度休閒發展。本研究之目的在於瞭解國內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特性與現況,並分析不同特性之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上的影響與相關情形,採用立意抽樣方式針對台灣北部地區大型重型機車熱門路線活動之參與者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法蒐集相關資料,共收集283份有效問卷,研究工具包括生活型態量表、深度休閒量表、休閒滿意度量表與參與者特性等四個部分,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與一般標準多元迴歸分析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國內大型重型機車活動以男性,年齡層介於31~50歲之間、月收入40,001元以上,具有大專學歷且加入車隊的參與者居多;深度休閒中的「持續個人利益」構面和休閒滿意度相關程度最高;此構面亦最能有效預測參與者的休閒滿意度。「獨特的精神特質」可以有效預測「心理」與「放鬆」休閒滿意度;「顯著的個人努力」與生活型態中「尊容虛榮」構面可以有效預測「生理」休閒滿意度。本研究建議車隊組織於活動過程中,加入團體互動與自我省思的時間,正面加強參與活動後的持續利益,提升參與者滿意度,使參與者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努力於大型重型機車活動之中,以促進大型重型機車活動的推展。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ing is being developed to be a kind of serious leisu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tate of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ers and also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the affection from lifestyle, serious leisure,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f the rider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y adopting purposive sampling, those used to riding in the popular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ing routes in north Taiwan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Collecting relevant information with 283 valid questionnaires and using Lifestyle Scale, Serious Leisure Scale, Leisure Satisfaction Scale, and Rider Characteristics as research instrument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Independent Sample One-way ANOVA,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riders are males joining huge heavy motorbike clubs, at the age from 31 to 50, with college degrees and salary over NT$40,000 each month.
    2. The “continued personal benefits” of serious leisure have a high correlation with leisure satisfaction .
    3. Mental and relax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from “unique mental traits.”
    4. Physical leisure satisfa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predicted from “vanity of honor” of lifestyle and “noticeable personal efforts.”
    It is suggested that self-reflection and group interaction should be added into the club activities to reinforce the continued benefits and improve the riders’ satisfaction so that the riders would be willing to make more efforts and spend more time on those activities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huge heavy motorbike riding.

    碩士論文通過簽名表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ⅳ 謝 誌 ⅵ 目 次 ⅶ 表 次 ⅸ 圖 次x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生活型態之理論與研究 6 第二節 深度休閒之理論與研究 14 第三節 滿意度之理論與研究 19 第四節 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間之相關研究 23 第五節 大型重型機車 25 第六節 本章總結 3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0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1 第一節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現況分析 41 第二節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滿意度之現況分析 47 第三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生活型態的差異分析 49 第四節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之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在深度休閒的差異分析 57 第五節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之迴歸分析 6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76 第一節 結論 76 第二節 建議 79 參考文獻 82 附 錄 93 附錄一 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之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休閒滿意度問卷 93 表次 表2-1 AIO量表具體構面 10 表2-2 生活型態相關研究 12 表2-3 深度休閒相關研究 17 表2-4 休閒滿意度量表之構面及其內容 21 表2-5 休閒滿意度相關研究 22 表2-6 國內機車分級制度 25 表2-7 大型重型機車分類 26 表3-1 本研究參考之生活型態量表信度分析表 35 表3-2 本研究參考之深度休閒量表信度分析表 35 表3-3 本研究參考之休閒滿意度量表信度分析表 36 表3-4 生活型態分量表信度分析表 37 表3-5 深度休閒分量表信度分析表 38 表3-6 休閒滿意度分量表信度分析表 39 表4-1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參與者之描述分析表 42 表4-2 參與者活動特性分析表 44 表4-3 參與者活動特性統計摘要 44 表4-4 生活型態各構面分析表 47 表4-5 深度休閒各構面分析表 48 表4-6 休閒滿意度各構面分析表 48 表4-7 不同性別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50 表4-8 不同年齡層的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50 表4-9 不同年齡層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1 表4-10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52 表4-11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3 表4-12 不同職業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4 表4-13 不同個人收入之重機參與者對生活型態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5 表4-14 重機參與者是否加入車隊對生活型態之獨立樣本t檢定摘表 56 表4-15 不同性別的重機參與者對於深度休閒的差異情形分析表 58 表4-16 不同年齡層的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58 表4-17 不同年齡層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59 表4-18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描述統計摘要表 60 表4-19 不同教育程度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1 表4-20 不同職業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62 表4-21 不同個人收入之重機參與者對深度休閒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63 表4-22 是否加入車隊對於深度休閒的差異情形分析表 64 表4-23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心理滿意度之相關矩陣摘要表 66 表4-24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心理滿意度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67 表4-25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放鬆滿意度之相關矩陣摘要表 69 表4-26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放鬆滿意度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69 表4-27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生理滿意度之相關矩陣摘要表 72 表4-28 參與者特性、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生理滿意度之迴歸係數摘要表 72 圖 次 圖2-1 國內大型重型機車熱門路線 29 圖3-1 研究架構 31 圖3-2 研究流程 32

    王沛瑄(2012)。環島自行車騎乘者之休閒生活型態、休閒動機、休閒體驗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休閒教育取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交通部(2002)。道路安全交通規則。2012年8月1日,取自:http://www.motc.gov.tw/ch/home.jsp?id=35&parentpath=0,5
    交通部公路總局(2012)。101年6月統計速報。2012年8月1日,取自:http://www.thb.gov.tw/TM/Menus/Menu05/download/md10106/index.htm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7)。大型重型機車行駛各級道路之風險分析與管理措施研究。臺北市 ﹕行政院交通部。
    朱建福(2009)。中部地區自行車活動參與者之深度休閒、社會支持對休閒涉入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江澤群(2007)。重型機車運動休閒現況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4-2413-H-305-001)。臺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別蓮蒂(2000)。生活型態白皮書─2000年台灣消費習慣調查報告。臺北:商周出版。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新北市:易習圖書。
    吳家瑞(2008)。國內大型重型機車參與者生活型態、休閒涉入、知覺風險、休閒效益之研究-線性結構方程模式之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耿良(2009)。不同生活型態登山健行者的遊憩涉入與休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市。
    吳統維(1985)。態度與行為研究的信度與效度:理論、應用、反省。民意學術專刊,101,29-53。
    李宗霖(2011)。品牌形象、產品屬性與生活型態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以大型重型機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晉豪、劉照金(2011)。單車族休閒動機、休閒環境及休閒阻礙對休閒滿意度的影響。雲科大體育,13,81 -89。
    李蘭(1991)。健康行為的概念與研究。中華衛誌,10(5),199-207。
    周鈺和(2011)。在運動觀光概念下探討觀光網站對深度休閒者人格特質與網站忠誠度之影響。戶外遊憩研究,24(4),89-116。
    林仲曄(2010)。以持續涉入及幸福感探討大型重型機車使用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縣及苗栗縣臺三線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林佑瑾、李英弘、葉源鎰(2004)。認真性休閒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以高爾夫運動者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7,51-79。
    林珊如(2005)。深度休閒與資訊行為研究。圖書資訊學刊,3(1/2),15-22。
    林富真(2012)。大型重型機車騎乘者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生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林萍君(2011)。認真性休閒、遊憩動機與滿意度之關係:兼論認真性休閒之調節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豐福(1998)。150cc以上機車於國內開放產銷之衝擊研究(No. 8735007),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邱美雅(2012)。大型重型機車不同組織認同車友認真性休閒、休閒效益與體驗幸福感影響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邵雅卿(2010)。馬拉松跑者參與動機、深度休閒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洪翊芳、廖主民(2005)。參與冒險性休閒的心理歷程。中華體育季刊,19(3),16-25。
    范瑋蘭(2009)。認真休閒:幾個登山者的高山體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夏淑蓉、謝智謀(2002)。這個世界需要認真休閒。大專體育,62,163-167。
    高子航(2009)。台灣媒體的霸權意識形態─以開放大型重型機車快速道路權與新加坡、上海舉辦F1方程式賽車大賽新聞事件為例。中華傳播學會2009年年會論文。
    高俊雄(2000)。運動休閒產業關聯。國民體育季刊,31(4),13-17。
    張孝銘(2007)。飛行傘參與者冒險遊憩參與行為模式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1-13。
    張孝銘、吳政杰(2008)。影響輕航機參與者運動觀光參與行爲因素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 1(1),66 -78。
    張孝銘、潘振豪(2009)。大型重型機車騎士深度休閒、遊憩專業化、參與報酬、對運動觀光參與行為影響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 ,6(2),20 -34。
    張家銘、李尚儒(2009)。山溪釣客之深度休閒特質、流暢體驗與地方依附感對釋獲行爲之預測研究,台灣水域運動學報,1,13-24。
    梁上棟(2009)。探討大型重型機車騎士認真休閒與流暢體驗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梁英文(2005)。認真性休閒與場所依戀之關係:遊憩專門化之角色(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莊鎧溫、吳昌遠、許嘉貞(2011)。遊客生活型態、體驗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為例。經營管理論叢,7(2),39-49。
    許雅婷(2012)。獨自旅行者之生活型態、旅遊動機與心理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郭昱洧(2010)。大專乙組網球選手之內在休閒動機與認真休閒特質對休閒涉入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郭淑菁(2003)。登山社員休閒涉入、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子逸(2009)。慢速壘球運動參與者的休閒參與動機、自由時間管理及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台灣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正紋(2009)。結合流暢體驗、人格特質與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大型重型機車騎士之超速行為(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陳其昌、張婷婷(2009)。攀岩活動參與者休閒動機與深度休閒之關係。大專體育學刊 ,11(4),69 -80。
    陳南琦(2003)。青少年休閒滿意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4,201-210。
    陳映蓁(2011)。遊客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樂活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以2011亞洲有機樂活產業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祐禎(2012)。吉普車隊參與者之人際關係、休閒滿意度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曾中正、張清標(2008)。基層員警之工作壓力、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生活滿意度之探討-以台南地區為例。運動知識學報,(5),293-304。
    游昌憲(2009)。自行車環島者生活型態、深度休閒與知覺風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致穎(2009)。以旅遊生活型態探究商業溯溪旅遊市場(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智彥、李青松、洪毓穗 (2011)。生活型態與產品屬性影響國產葡萄酒消費者購買行為之研究。行銷評論 ,8(2),199 -224。
    楊馥如(2011)。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詹博閔(2007)。重機參與者認真性休閒特質與休閒動機、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臺北市。
    廖俊雄、李曉娟、葉羿稚(2005)。國內進口大型重型機車衍生問題之研究。交通學報,5 (2),37-61。
    廖盈蓁(2012)。游泳活動參與者之認真性休閒與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景文科技大學,新北市。
    趙芝良、林詩萍(2011)。志工工作參與動機、組織承諾與認真休閒特質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義消隊為例。工作與休閒,2(2),99-112。
    劉志華、曾倫崇(2005)。台南地區職棒球迷生活型態和參與行為、參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遠東學報,22(3),319-330。
    劉虹伶(2005)。深度休閒者之休閒效益。大專體育,78,116-122。
    禚黎玲(2012)。潛水者遊憩動機休閒阻礙與認真性休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鄭健雄、劉孟奇(2001)。國人渡假生活型態量表建構之初探—以墾丁國家公園遊客為例。戶外遊憩期刊,14(3),57-80。
    鄭健雄、劉孟奇(2003)。台灣本土化渡假生活型態量表之建構—以多樣本為基礎之信效度分析。管理學報,26(6),1215-1240。
    賴瑩霜(2011)。科展指導教師之認真型休閒特質、休閒動機、休閒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未出版碩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謝錦芳(1998)。六大消費族群。中國時報,1998年2月11日第13版。
    鍾隆文(2009)。深度休閒特質與動機、阻礙、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大學籃球運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顏智淵(2002)。Type A-B行為對休閒內在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之差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北縣。
    魏芷彤(2009)。休閒內在動機、認真休閒特質與休閒滿意度之關係研究–以世界宗教博物館志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羅聿廷(2002)。影響單親青少年疏離感與生活型態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譚大純、陳正男、賴孟寬(1999),ICP生活習態量表之信度檢驗、因素重組與趨勢比較。中華管理評論,2(7),69-80。
    Adams, T. S. (1963).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03), 422-436.
    Andreasen, A. R. (1967). Leisure, mobility and life style pattern.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rnold Mitchell (1979). Social Change:Implications of Treneds in Values and Lifestyles.Menlo Park, CA: SRI International.
    Assael. (1992).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4th ed.). Boston, MA: PWS-KENT.
    Beard & Ragheb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 20-33.
    Celsi, R. L. Rose, R. L. & Leigh, T. W. (1993). An exploration of high-risk leisure
    consumption through skydiving.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 1-22.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London, UK:SAGE Publications Ltd.
    Engel, J. F., Kollat, D. T. & Blackwell, R. D. (1982). Consumer behavior (4th ed.).Hinsdale, IL: Dryden Press.
    Fanning, E. (2003). Motorcycle rider riskmanagement - Engineer Safety.Engineer: The Professional Bulletin forArmy Engineers,60-62.
    Francken, D. & Van Raiij, M. (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3,337-352.
    Green, B. C. & Jones, I. (2005). Serious leisure, social identity and sport tourism. Sport in Society , 8(2), 164-181.
    Green, S. B. (1991). How many subjects does it take to do a regression analysi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26, 499-510.
    Hawkins, D. I., Best, R. J. & Coney, K. A. (2001). Consumer Behavior:Building Marketing Strategy(8th ed.).Boston, MA:Irwin/McGraw Hill.
    Hsieh, C. M. (1998). Leisure attitudes,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and satisfaction:Test of a model of leisure behavio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Indiana, IN.
    Kotler﹐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10th ed.).New Jersy, NJ: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
    Mannell, R. C. & Kleber, D. A. (1997). 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A:Vantuer Publising Inc.
    Mayo and Jarvis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 Boston, MA: CBI Publishing.
    Moran, E. & Gossieaux, F. (2010). Marketing in a hyper-social world: The tribalization of business stud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online communitie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50(3), 232-239.
    Nunnally, J.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NY:McGraw-Hill.
    Olszewska, A. & Roberts, K. ( 1989). Leisure & Life-styl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ree Time.London, UK: SAGE Publications Ltd.
    Plummer, J. T. (1974). 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38 (1), 33-37.
    Reynolds, F. D. & Darden, W. R. (1974). Constructing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Riddick, C. C. (1986). Leisure satisfaction precursor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8,259-265.
    Shoham, A., Rose, G. M. & Kahle, L. R. (2000). Practioners of risky sports: a quantitative examination.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7, 237-251.
    Singer, J. E. (1982). The need to measure life styl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Psychology, 31, 303-31
    Sobel, M. E. (1981). Life and social structure: Concepts,definitions and analyses. New York, NY: Academic Press.
    Solomon, M. R. (2005). Consumer Behavior: Buying, Having, and Being, New Jersey, NJ:Prentice Hall.
    Stebbins, R. A. (1980). Amateurs and hobbyist as concepts for the study of leisure problems. Social Problems,27(4), 413-418.
    Stebbins, R. A. (1982). Serious leisure: A conceptual statement. Pacif Sociological Review, 25, 251-272.
    Stebbins, R. A. (1992a). Amateurs, professionals, and serious leisure. Montrel, CA: McGraw-Queen’s.
    Stebbins, R. A. (1992b). Hobbies as Marginal Leisure: The Case Barbershop Singers. Society and Leisure, 15, 375-386.
    Stebbins, R. A. (1997). Identity and cultural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450-452.
    Stebbins, R. A. (2001). Serious leisure. Society, 38, 53-58.
    Vroom, N.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NY:Wiley.
    Wells, D. W. & Tigert, D. J. (1971). Activities, interests &; opinion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11(4), 27-35.
    William Lazer (1963). Life Style Concepts and Marketing: Toward Scientific Marketing, Stephen Cresyser ed.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Wind, Y. & Green, P. E. (1974). Some conceptual, measurement, and analytical problemsin life style research.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Zins, A. H. (1998). Leisure traveler choice models of theme hotels using psychographic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6(4), 3-15.

    下載圖示
    QR CODE